《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秘密2024 年 3 月 11 日 11:30 前重庆市 2023-2024 学年(下)3 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高三语文【命题单位: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中庸慎独的前提是“道不可须臾离也”,也就是说在道面前人的言行都是敞开
2、的,都是没有秘密的。大学讲究“正心”,心是知晓一切的,因而要诚恳。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可见人在佛面前是无法隐瞒过错的。在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人在上帝面前是无法隐藏的。无论是中国儒家、佛教的忏悔还是西方的忏悔,都是因为人无法隐瞒过错,而选择了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对于过错的认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思想家会有所不同。如果认定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过错的产物,则人生来就有原罪,则人人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样人才能成为神性的生命。圣经记载着亚当和夏娃吃禁果犯了罪的故事,人与神的关系破裂,个人找不到依存对象,丧失了秩序和确定性等绝对尺度,此即人之“原罪”状态。人们对罪
3、的界定不再依据行为是否违背某种道德或价值准则,罪不再是人们羞于道德的一种取向,而具有一种宗教和存在的意义。在西方文化中,忏悔观由道德选择的价值上升为一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精神。相比于西方的忏悔意识,儒家和佛教对罪过的忏悔意识有所不同。中国文化中缺乏西方的宗教精神和“原罪感”,中国人认为人的言行举止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做到问心无愧就没有“犯罪”,更不必认罪,而人只需要为自己的过错忏悔。虽然中西方不同文化和不同思想家对过错的认知不同,但是忏悔的内容都是罪或过错,并不能说明孰优孰劣。忏悔的发生离不开内和外两种因素。外在的因素可以是一面镜子,其构成了忏悔的对象,因为把自己和对象相对照,而发现自己的
4、过错、自己的不足。忏悔总是涉及谦卑。但是单纯的外在对象并不一定能造成忏悔,忏悔总是涉及内心的某种认识,涉及对自我的认识。一般来说,自我感知力强的人羞愧感强烈,乞求改过的忏悔意识也相对强烈。反之,自我感知力不强的人羞愧感相对较弱,忏悔意识也相对薄弱。但内外不是截然对立的,忏悔会导致自我谦卑感和对某种境况优越感的产生。支克蓉中西方忏悔观再探材料二对于俄罗斯文学来说,两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是爱,一个是罪。在俄罗斯大师的情感世界里,对人和万物的爱,也具有高于一切的意义。这是一种博大而深刻的爱。它因为跨越了一般爱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臻达宗教的境界。这种爱,我称为“圣爱”。有了圣爱的心灵,一个人常
5、常是敏感、谦卑和痛苦的,因为,他不能容忍任何虚要的自大,也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心怀圣爱者是用悲悯的眼睛看一切的。他视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甚至觉得他人的不幸和罪恶里也有自己的责任。这种及于万物的同情之心愈切,则他们对自己的罪责愈加敏感,反省亦愈加自觉和彻底。而由罪感导致的焦虑和不安,更是经常性地折磨着俄罗斯作家的灵魂。这样,便形成了俄罗斯文学忏悔的情感倾向和特殊气质。俄罗斯文学的忏悔意识如此自觉,而列夫托尔斯泰则将忏悔叙事推进到惊心动魄,令人赞叹的高度。在托尔斯泰几乎所有作品里,忏悔伦理都是具有灵魂意义的精神力量。在他的作品中,也总是有一个或几个可以被称作“良心”的人物。这些人物大都正
6、直、善良,心地单纯,富有同情心,是社会中高尚而纯洁的道德力量。他们中间,有的尽管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始终保持着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宁的。他们为社会的不公和弱者的不幸而痛苦,自愿担荷社会的罪责,把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有的虽然做过错事,但是他们最后都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托尔斯泰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就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物。但在俄罗斯作家的忏悔叙事中,即使那些作为良心和正义代表的人,也没有在道德上表现出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而是怀着痛苦、不安的心情,去爱那些犯罪的人。在复活里,西蒙
7、松对玛丝洛娃的爱,则是毫无功利目的地实践了这种爱。他告诉聂赫留多夫:“我是把地当作一个很好的、少有的、苦难深重的人那样爱地的。我对地一无所求,只是非常想帮助地,减轻她的厄运”当然,人在忏悔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感觉。侠罗斯的忏悔伦理似乎并不赞赏这种轻飘飘的满足感。托尔斯泰甚至认为,聂赫留朵夫因为发现自己作为“精神的人”的觉醒而流出的“泪水”,都是“坏的泪水”,“因为这是自恋自爱的泪水,是为自己的美德所感动的泪水”。这一事象体现了俄罗斯文学叙事中的忏悔伦理在道德上的彻底性。节选自李建军忏悔伦理与精神复活一论忏悔叙事的几种模式1对于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8、 分)A不管中国还是西方,人因为无法隐瞒过错,所以必须选择忏悔这种方式进行自我显露。B西方认为人生来就有原罪,所以人不管有没有违背道德或准则,都需要忏悔自己的罪过。C缺少自我感知力的人不会有羞耻感,也就不会有改过的忏悔意识,因此这种人不会忏悔。D东西方在忏悔意识上的最大差异在于二者对过错的认识完全不同。2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推论是()(3 分)A依据材料一,东方人没有“原罪感”,所以比西方人缺少忏悔意识。B依据材料二,聂赫留朵夫流出的“泪水”是“坏的泪水”,他并未真正忏悔。C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若无过错没必要有忏悔意识。D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忏悔可以带给人心理满足感。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
9、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举中庸大学忏悔录,论述东西方文化都认为过错无法隐瞒。B材料二作者提出“圣爱”观念,意在揭示俄罗斯文学忏悔意识产生的根源。C两则材料都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材料一东西对比,材料二中作品主人公对比。D两则材料都围绕“忏悔意识”展开,一个偏重文化观念,一个偏重文学表现。4材料二提到托尔斯泰作品中的“良心的人物”,聂赫留朵夫是否属于这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4 分)5我们是否应该增强忏悔意识?请结合材料说明你的看法和理由。(5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山月记山月记(日本)中岛敦李征,陇西人士,博学俊
10、才,天宝末年以弱冠之年名登虎榜,补任江南尉。然自视清高,不肩厕身于贱吏之流,不久便辞官归乡,闭门作诗,自认为与其屈膝于恶俗不堪的大官面前,不如留诗名于百年之后。不等扬名于世,生活日渐窘迫。李征焦躁不安起来,昔日俊朗风姿荡然无存。数年后,为妻儿衣食计,他只得又做了一地方小官,听令于已遥居高位的昔日同侪。他终日郁郁寡欢,原本就狂放不羁的秉性愈发难以自抑。一年后,他因公出差,夜宿汝水之畔,某日深夜,忽从床上跳起,狂呼着夺门而出,消失于漆黑的夜色。人们遍寻山野,一无所获。第二年,监察御史袁傪奉救命出使岭南,途中宿在商於。次日凌晨,天色未明,正待启程,驿卒说前有食人猛虎出没,不如等到天亮。袁傪自恃随从众
11、多,依旧上路了。借着残月微光穿行林间之时,果然有猛虎从草丛中跳出,眼看要扑向袁傪,却又猛一转身,隐入草丛。随即,传出人声:“好险,好险。”袁傪听着耳熟,尽管惊魂未定,仍不觉叫道:“听此声音,莫不是吾友李征?”当年两人同年进士及第,李征几无朋友,却视袁傪为唯一挚友。草丛中没有回应,良久才低声答道:“正是陇西李征。如今身为异类,不忍现身令君畏惧厌恶。但君如不弃,可否作一席谈?”袁傪命部下暂停行进,自己则立在道旁,与这看不见的声音对话。谈罢京城传闻,旧友消息,告以今日身份地位,袁傪问李征为何变成今日模样。草丛中的声音说道一年前,我夜宿汝水之滨。半夜醒来,忽闻屋外有人召唤,我循声追寻,跑入山林,渐觉浑
12、身是劲,山岩巨石,一跃而过。天色已明,临溪自照,惊见自身已变猛虎。待明白这绝非梦境,我惊恐万分,不知所措。怎么会有这等事?我不明白。事实上我们原本就一无所知,不知情由地逆来顺受,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便是生灵之宿命。此刻一兔跑过,我一看到它,体内人性瞬间消失;等到人性恢复,发现嘴上已沾满兔血。自此至今的所作所为,实在难以启齿。好在一天之中,尚有数小时人性恢复,仍能说话思考,甚至背诵章句。以这样的人心来看自己兽行,回顾一生命运,惟有无尽的可悲,恐惧与愤怒。可是,就连这人性恢复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过去我还为变成老虎而惊诧,最近竟为曾经是人类而纳闷,真叫人不寒而栗。唉,待人性消失殆尽,或许反倒让我心安
13、理得吧。每念及终将忘却此身为人,多么惶恐、悲痛。这般心情,非有此遭遇者不能明了。哦,对了,在彻底丧失人性之前,我有一事相求。袁傪一行人全都凝神屏息。那声音继续说道我本欲以诗成名,曾为之执着终生,乃至丧尽家产,心智迷乱。昔日所作,有数十篇仍能记诵,望君为我笔录,使之流传后世,哪怕仅仅一部分也好。袁傪命人执笔记录。草丛中朗诵声响起,长短共三十篇,格调高雅,意趣卓逸。叹赏之余,袁傪蓦然感到:诗人虽然资质一流,却在某处犹有欠缺诵完旧作,李征自嘲惭愧。已成这副模样,我竟然还梦想自己的诗集摆上长安风流人士的案头。既已见笑,索性再赋诗一首,以述心怀。最后两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吟罢,正当残月辉
14、冷,白露满地,天将破晓。一行人尽皆忘记其事之离奇,而慨叹其人之不幸。李征的声音再次响起方才我说,不知为何会遭此厄运,但细想起来,倒也并非茫然无绪。人人以为我高自做,实不知我。我欲以诗成名却不愿与师友切磋,更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渐渐脱离尘俗,疏远世人,一任愤懑与羞恨助长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人人皆为驯兽师,性情即是猛兽。我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心中猛虎,既折损自身,施苦妻儿,伤害朋友,最后又将我外形也变成与内心一致的模祥。每天我的心都越来越接近一只老虎,我如何是好?唯有立于山,厉声咆哮,野兽闻之惊恐跪地,却绝
15、无一人识我内心,正如我尚为人时,无人懂我一样。淋湿我这身皮毛的,并非只有浓重的夜露啊。黑暗已渐渐退去,远处哀婉的晓角之声隐隐传来。非告别不可了。李征的声音说道还有一事相托。我妻儿尚在家乡,对我所道厄运一无所知。君南归后,请告之我已身死,切勿提起今日之事。还望你怜其孤苦无依,施以援手,使之免于饥冻,于我便是莫大的恩德。言罢,恸哭声起。袁傪也热泪盈眶,应允必定如他所愿。李征的声音最后说道倘若我是人,本该先托付妻儿,可是比起冻馁的妻儿,我竟然更念念不忘于自己的诗作。正因如此,我才像这样沦为兽身吧。就此分别,你到百步外的小丘再回望此处,我将现出兽形,以打消你重来见我之念,惟恐我已认不得你,将你吃掉。袁
16、傪洒泪上马,待登上小丘,依言回望。只见一猛虎自草丛跃出,遥遥相望。随后,猛虎对着银光散尽的残月,咆哮几声,复又跃入草丛,消失了踪影。(徐建雄译,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征为了妻儿的衣食违背心志出来做一小官,后来又放下了自尊,求朋友帮忙照料,可见他对妻儿确实是真爱。B小说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态历程,对自己身变猛虎,李征先是惊恐、不解,接着逐渐接受、认同,最后心安理得。C结尾处猛虎对残月咆哮,既包含着威吓友人打消重见之念的善意,又宣泄着内心愤怒、无奈、孤独等复杂的情感。D本文与卡夫卡的变形记 都讲述“变形”的故事,前者侧重探讨人心的幽微,后者将批判指向社会
17、对人的异化。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由少年得志转到抑郁发狂,由途中遇虎转到故友重逢,小说情节在开头短短几段中一再跌宕起伏,呈现一波三折之妙。B小说既用李征自述的视角,又用全知视角,既能“入乎其内”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出乎其外”灵活把控全局。C小说用故事套故事的写法,在李征的讲述中不时插入对听者的描写,目的是一再蓄势,逐步加剧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D无论是李征化虎还是袁傪遇虎均以黑夜为背景,夜色的昏昧可以烘托神秘的氛围,而夜色的变化又能配合情节的推进,8在对话过程中,身为李征唯一挚友的袁傪表现出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小说梳理概括。(6 分)9“诗”作为
18、一个重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关键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5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 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
19、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谟,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
20、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通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选自苏轼醉白堂记)材料二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
21、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注释:魏国忠献韩公:韩琦,北宋名相,谥忠献。伊、周:指商朝贤相伊尹与西周摄政周公旦。陂(bi):池塘,水边。傃(s):向,沿着。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其处己也 A 厚 B 其取名也 C 廉 D 是以实 E 浮于名 F 而世通 G 其美不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
22、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独,仅仅,与石钟山记中的“独与迈乘小舟”中的“独”意思相同。B苟,如果,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终苟免而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C贤,贤德,与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中的“贤”意思不相同。D适,恰好,与与妻书中的“适冬之望日前后”中“适”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天下读书人感到疑惑,他们不明就里,认为韩公与尹伊、周公相比,也可以毫无愧色,但他却还羡慕白乐天。B苏轼认为上天降任于韩公这样的人,让他们因此终身生活在忧患和利害相交中,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C韩公已辅佐三任帝王安定天下,晚年辞官而不得,世人又不
23、感恩于他,此时,韩公羡慕白乐天不足为怪。D材料将韩公与白乐天、古代君子与后世君子作对比,意在表明韩公不仅才华、功勋出众,而且道德高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4 分)(2)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4 分)14古人喜借堂、亭等建筑寄寓心意,请写出文中“醉白堂”“放鹤亭”各自寄寓的含义。(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老樵老樵吕南公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疲鳖。皮枯亦复汗淋沥,步强遥闻气呜咽。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
24、歇。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歌以问句开篇,避免了平铺直叙;老人“鬓垂雪”的特点呼应诗题中的“老”字。B全诗以老樵口吻叙事,叙述中充满感情;各事件叙述以时空变化为顺序,条理清晰。C诗中善用对比手法,老樵与街东少年的对比,突出了老樵的卑微特点及卖樵的艰辛。D诗中的细节描写,如少年的“厉声唤”、老樵的“退听言”等,增强了叙述的生动性。16前人认为末句“病妇倚门待朝爨”是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
25、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在写景抒情类作品中,“江”与“月”是一对常见的意象。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通过“,”两句,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营造出一个清明澄澈的纯净世界。(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通过“,”两句,以大小、远近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简意深,含蓄隽永。(3)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的破灭,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根本原因在于“”。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0 题。
26、许多人都习惯在洗菜或水果时将其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残留农药,有些人会将浸泡时间延长至 3-4 个小时甚至一夜。这种方法科学吗?农药按照溶解性能分类,。水溶性农药主要有敌百虫、乙烯利、杀虫双等;脂溶性农药大多为有机磷类农药,如乐果、氧化乐果等。目前用于果蔬的农药 ,这是因为脂溶性农药的渗透性远远大于水溶性农药,其防治效果会比水溶性的农药好很多。但这就造成脂溶性农药在果蔬表面的残留量远远高于水溶性农药。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洗果蔬时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事实上,传统用水浸泡的方法,只能去除果蔬表面的水溶性农药,却不能除去其主要残留物质脂溶性农药。且在浸泡过程中,水溶性农药会溶解在水中并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水溶
27、液,若浸泡时间过长,则很有可能导致水中的农药重新附着在果蔬表面。此外,果蔬中的许多水溶性营养素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 以及钙、镁、铁、锌等元素会溶解在水中而导致营养成分流失,有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当蔬菜、水果的浸泡时间超过 15 分钟,其维生素 C 含量损失率高达 90%。18下列句子中的“一定”与文中加点的“一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凤儿,我在这儿一天担心一天,我们明天一定走,离开这儿。B每天进行一定的运动,非但不影响成绩,反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D人一辈子,相随心转,如水在河,岸宽则波平,岸窄则浪激,没一定的。1
28、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6 分)20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 45 个字。(3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五千年的文明画卷里,战争与和平、王朝兴衰与危机最为引人注目,但构成其基本内容的却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奇异历险。科学和技术在文明史上始终占有一个 A 的位置。它仿佛承载激流的河床,流水消逝了,河床留了下来;昔日的城堡、宫殿化为灰烬,昔日的赫赫战功随岁月而 B
29、,但是支撑着每一时代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技艺却传了下来,显示人类对自然界知识增进的科学理论传了下来。某种意义上,乔治萨顿是对的。他说过,科学的历史虽然只是人类历史的一小部分,但却是重要的部分,是本质的部分,是唯一能够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那一部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 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由四个分句组成,请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句式特点两个角度进行鉴赏。(4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荀子在劝学 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中蕴含了一个普遍的道理:做事需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而杨振宁先生
30、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秘密2024 年 3 月 11 日 11:30 前重庆市 2023-2024 学年(下)3 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试卷视频讲解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8
31、 分)1B(3 分)2D(3 分)3C(3 分)4属于。“有良心”的人包括做过错事的人,聂赫留朵夫虽然犯过错,抛弃了玛斯洛娃。但是经过痛苦的精神炼狱,经过痛苦而虔诚的忏悔,最后完成了从“罪”到“罚”的精神澡雪,完成了从罪犯到赤子的人格升华,具备了“有良心”的人的特点。(4 分,一点 2 分)5应该。增强仟悔意识,忏悔自己的罪过,有助于人成为神性的生命,形成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辨,确认存在的意义;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犯罪的人增强对罪过的羞愧感,从而改正过错,实现人格的升华;增强忏悔意识,有助于人们保持道德、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为他人谋求幸福当作自己的责任。(5 分,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32、5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6B(3 分)7C(3 分)8多年不见,他听到声音便能辨出友人,始终把友人放在心上。常人遇虎退避,他却立在道旁与虎对话,对友人充分信任。他赞赏李征的诗歌同时看出其中不足,既懂诗也了解友人。他听友人讲述后为之热泪盈眶,与友人共情,富有同情心。他承诺会帮助友人传其诗作并照料其家人,是重情重义的人。他身居监察御史的高位仍愿为友人效劳,能够平等待人。(6 分,一点 1 分)9 小说以中国唐朝为故事背景,“诗”是当时常见的事物,加入这一元素可以使故事更真实可信;李征因作诗而辞官,又因作诗而心智迷乱,最后仍不忘拜托友人传扬其诗作,“诗”贯穿于情节始终。
33、李征在诗时有着“妄自尊大的羞耻心”,既想留下诗名又忏悔因此疏忽妻儿,“诗”是人物内心各种矛盾的凝聚点。诗句“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以“不成长啸”写其远离文人生活,以“但成嗥”写其异化为虎,可以深刻反映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也为小说增加典雅之感。“诗”本是高雅之物,却因主人过分偏执、太想以此换取后世声名而带来巨大的灾难,作者以诗寄寓警世意义。(5分,一点 1 分)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BDF(3 分)11C(3 分)12C(3 分)13(1)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我夸耀,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我轻视。(4 分)(2)任由它们飞
34、到哪里,有时在池塘边的田地站立,有时在万里云海之外飞翔。(4 分)14醉白堂:表达主人对白乐天的羡慕以及想做一个寻常普通人的心愿;寄寓自己看淡得失、忘记祸福、混淆贵贱、等同贤愚、等同世间万物、完全融入自然的人生情怀。放鹤亭:寄托作者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3 分,一点 1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B(3 分)16解释上文老樵赶路“未容歇”、收值“不敢缓”的原因,揭示樵夫家有病妻、室无粒米的生活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物悲苦生活的同情。与上文街东少年的行径形成对照,批判了社会的不公。(6 分,一点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1)江
35、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也(6 分,一空 1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18B(3 分)19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以脂溶性农药为主(大多是脂溶性农药)(6 分,每空 2 分)20 不能长时间浸泡果蔬;是因为这样不能去除脂溶性农药;还可能使水溶性农药再次附着;营养流失。(3 分,任答三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21至关重要;烟消云散(4 分,每空 2 分)22(1)与之间是转折关系,之间是递进关系,(2)三个句
36、子构成排比句式,借助于“一小部分”“重要的部分”“本质的部分”“唯一那一部分”强调科学的历史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4 分,一点 2 分)四、写作(60 分)23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题目有两则材料。材料一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并揭示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做事需要讲究方法、讲究技巧。材料二介绍了杨振宁先生对弟子翟荟的教导:做科研“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做科研必须诚实,一步一个脚印。综合分析材料的内容,荀子的名言,强调做事情不应该死板,要学会变通,只有讲究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杨振宁和翟荟师徒二人的话意在强调做科学研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须脚
37、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一个强调讲究技巧和方法,一个强调诚实、踏实,不应该投机取巧,这是典型的二元关系题,考查基本的思辨能力。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他们所强调关注问题的点不同,一个更多指向的是宏观性的做事,一个具体指向的是进行科学研究。不过,从成功高效地做成事情的角度看,它们内在的指向性是一致的。“宁拙勿巧”中的“拙”做褒义解,相关的词条有:拙朴、拙诚、守拙、大巧若拙;“巧”偏向于贬义的“取巧”,意为耍小聪明,走捷径,类似的词语还有:投机取巧,奇技淫巧,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巧伪夸饰等。“宁拙勿巧”意思是唯有一步一个脚印,付出汗水辛劳或者是钻研思考,才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进一步,不止科研,我们的日
38、常生活也是如此。而讲究方法、讲究技巧中的“巧”意为找对方法,精准落实。做事要找对方法,找对方法,就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甚至头撞南墙头破血流也抵达不了目的地,所以说巧干胜于蛮干。也就是说“巧”不是一味地找捷径,它必须建立在脚踏实地(“拙”)的基础上。人生路上,不应做不切实际的梦,走在当下,丈量远方,用踏实的步伐先走着,再扬起巧思的帆去远航,才能奔跑在未来的康庄大道上,翱翔于我们的理想的广阔天地。基于此,由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做事情如何处理踏实与技巧的关系;脚踏实地做事需要不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做学问有没有高效的方法可用。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可以首先根据材料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脚踏实地做事情的同时也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与方法;继之,关联材料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脚踏实地与方法技巧和谐共振的意义;然后,对接现实,摆事实,讲道理,选择典型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二者相配合的重要性;最后,联系现实,审视当下,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适当地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快速地做好事情。立意:1.亦拙亦巧,因时因事而异。2.脚踏实地,宁拙勿巧。3.脚踏实地为干,方法技巧为枝,方能硕果累累。4.重视巧干,讲究方法,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