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作文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作文 (1).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福建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汇编:作文(2024上福建福州高二校联考期末)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杭州一所中学图书馆门前的宁心湖结冰了,三名高三男生决定体验“如履薄冰”。其中两名男生运用物理知识,成功地坐着滑过冰面,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校领导考虑到水很浅,最深的湖心是0.5米,学生下水的地方是0.2-0.3米,安全问题不大,所以没有阻止,还暖心地准备了姜茶,并让校医待命以保障安全。黄副校长表示:“高三学生不能整天埋头于题目中,身心健康和保持活泼可爱的天性同样重要,这能学以致用。材料二:甘肃地震中,地震的强烈余震让积石山县某中学的师生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2、,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迅速行动,将学生们聚集在操场上,以防遇到危险。夜晚的甘肃地区气温异常低下,为保障师生安全,校长迅速作出反应,他号召大家前往仓库,搬来一些不需要的书,烧书取暖,在严寒中共同度过了这场灾难。作为高中生,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材料中人物的“应变智慧”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含意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上福建厦门高二统考期末)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回顾过往,发现成长中最珍贵的财富;课堂上,我们回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伟大时刻,回顾“为了中国而死的
3、中国的青年”的忘我牺牲,回顾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回顾得越远,可能前瞻得越远。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上福建宁德高二统考期末)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传述(旧的)而不创作(新的),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这句铭文意思: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而好古”真的好吗?
4、你所在的学校校刊,开辟“论语研读”专栏,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实际,运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上福建泉州高二统考期末)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复盘”本是围棋的一个术语,说的是下完一盘棋后,棋手在棋盘上把下棋的过程复现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以及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走法。复盘不是简单的回顾、重复,而是为了改进、提升。树人中学
5、学生会拟举办“成为复盘高手”的讨论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讨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上福建福州高二校联考期末)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研习课上,老师说,未经思考的历史没有价值。同学们热烈讨论历史的作用:有人说应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传承文化;有人说应甩掉沉重的历史包袱,或者放下曾经的荣光,轻装上阵,重新开始。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上述讨论,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6、。(2024上福建漳州高二统考期末)答案1例文: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材料一叙述了杭州某中学的三名高三男生在图书馆门前的宁心湖上体验“如履薄冰”的事例。校内湖水结冰,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学生充满好奇,三名高三男生运用物理知识成功体验了“如履薄冰”。高三毕业生非常态表现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冒险精神。“如履薄冰”并不是学生鲁莽的行为,而是用知识、经验和智慧来应对这一变化,使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针对此事,校长科学识变,积极应变,客观分析安全问题后没有阻止,还暖心地准备了姜茶,随时待命。校长这种以生为本,以变应变的做法既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尊重学生的个
7、性,还能鼓励他们探索与挑战。材料二叙述了甘肃积石山县某中学的师生在地震后应急处理的事例。面对气温异常低下的这一变化,校长选择点燃不需要的书取暖,确保师生不受伤害。校长没有固守书是公共财产的观念,而是把师生的生命放在首位。这一应变体现了校长懂得取舍的智慧。综合来看,作为高中生,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两种不同的应变智慧,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以变应变。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充分分析材料中的事件和人物的应变智慧,并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谈谈对自己的启示。在行文结构上,考生可以采用议论文的形式,明确自己的观点,如应变智慧的重要性、培养应变智慧的途径、应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并通过举例、论
8、证等手法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考生还需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使文章具有说服力。立意:1.在突发事件和危机面前,具备应变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2.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培养应变智慧。3.应变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发挥作用。4.应变智慧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应变能力有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5.关注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为学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6.在危机面前,团结协作、共同应对,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7.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发挥创新思维,提高应变能力。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生活中”和“
9、课堂上”为情境,向我们展现了关于个人成长与民族国家发展的诸多回顾。对我们个人来说,回顾个人的成长经历,能够让我们发现、反思自己犯过的错误,明白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能够让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更加深刻地理解、铭记人间真情。而对国家来说,回顾过往,更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论是过去的有益经验、屈辱历史,都不仅仅代表着过去,更是启发我们反思当下、展望未来的利器。因此,写作时,首先可以阐述“回顾”在不同方面的内容,比如对自我的回顾,对民族历史的回顾,然后点明“回顾”的实质反思,说明我们不仅仅只是回忆、会看过往,怀念过去的人与事、成功与失败、得到与失去、喜悦与悲伤,而是在“回顾”的过程中有所思考、
10、有所启发,汲取经验和教训,不在得上驻足,不在失上彷徨,将一切归零,为未来蓄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出发。立意:1.一场回顾,一次重启。2.在回顾中与往事干杯,向未来致敬。3.回顾昨日之我,共赴山花烂漫。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给出两则言论,一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一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汤之盘铭)。前者着重强调的是对于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后者强调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何看待孔子的“信而好古”?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孔子的“信而好古”是否不具备存在的价值了?“信而好古”与“日
11、新”精神,二者貌似对立,实则统一。历史是未来的源泉。割裂或斩断古代文化的根脉,创新就没有了源泉与根本。对于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的“信”“好”也决非唯古独尊,偏信盲从,故步自封。画地为牢;而应辩证分析,合理扬弃,去伪存真。同理,“日新”也非决非一味标新立异,猎奇求异,而致断绝本源,湮灭传统。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文化传统无法割裂。即便是面临新问题,也需要历史的经验;即便是创新,也要以传统为基础。离开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谈创新,无异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试题要求运用先破后立的方法进行写作,也就说,行文中首先应该针对盲目“信而好古”这一现象或观点展开批驳,指出这一做法的不足。然后,则可以引出另一
12、类极端做法,即抛弃一切只求“新”,同样指出其缺点,说明这样做只会让当下的发展陷入无本之木的境地,无法打下扎实的基础等等。然后,再进一步说明我们的观点,也就是要平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对此可结合具体的方面展开,如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挖掘并继承其中的优秀精华,又应如何创新使之适合当下发展需要;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我们又应该如何创新等等。立意:1.发扬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平衡。3.溯传统文化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4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一引用孟子公孙丑上的话,意思是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
13、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自我反省。材料二解释围棋术语“复盘”的含义,并强调复盘不仅是回顾、重复,更是为了改进、提升。综合看来,材料意在表明凡事要反躬自省,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一个人是否能真正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复盘恰好是最好的发现手段,经过复盘, 我们才能发现成长的方向,而不是肆意成长,没有方向,迷失自我。再如学习只是获得知识,复盘反思才是真正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我们所有的经验和知识,只有经过实践后的复盘,才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复盘习得的能力与其它能力有着天壤之别,它是一种理解事物本质而后万事尽通的能力。因此学会复盘才会更容易获
14、得成功。任务情境是在学校“成为复盘高手”的讨论会上以学生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行文时,首先表明复盘是我们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然后设置分论点展开论述,一是复盘是我们反省人生的最佳方式;二是复盘是一个人认识自我的最佳方式;三是复盘思维是一种促进成长的思维。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同学们学会及时反思反省,成为人生路上的复盘高手。立意:1.学会反思方能进步。2.反躬自省,善莫大焉。3.高质量的复盘是成功之母。4.自我分析,自我觉醒。5例文:鉴往久弥新 知来行路远陶渊明有言,“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正确地认识过去,我们才可以汲取经验、少走弯路,走得更加稳健;充分地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传承精神、赓续血脉,走
15、得更加长远。了解历史,以史为鉴的观念深植于每个朝代、每个国人心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代史中,历朝历代参照前朝兴替的史实治理国家,有识之士借助历史发展规律劝谏君王。被称为帝王首选教科书的资治通鉴,写作初衷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掷地有声的咏史怀古文字,彰显着古人高度清醒的历史观。唐太宗汲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广开言路,休养生息,从而开创了气势恢宏、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秦始皇横扫六国建立统一王朝之后,却未深思历史发展规律,骄矜自大,一意孤行,落得短短十五年就灭国的下场。借鉴历史,对照当下,是居安思危的意识,也
16、是反思、警醒的治国态度。认识过去,不断回顾来时之路,是党与国家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石。从1921年红船会议开始,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历经百年,始终不忘建党时的初心使命。“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百姓放在第一位。而我们每个人,作为国家的一份子,都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从炽热坚定的理想信念中而来,从不辞劳苦的奔走呼号中而来,也是从千万人的流血牺牲中而来我们熟知,故能理解,能够理解,就更懂得珍惜当下,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借鉴以往,传承精神,在已有的积累中获得新的发展,未来才有希望。在学习中,“温故而知新”,时常温习旧的知识
17、从而能够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在生活中,“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言行,做人做事才会更合规矩、礼法。过往的积淀能决定一个人的气质,也能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我们青年一代,只有熟知民族史、家族史,才可溯源到我们的根,繁荣我们的茎叶,最终结出属于我们的累累硕果。悠久璀璨的历史给予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绵亘不绝的血脉承载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些经过历史沉淀、时间洗礼的宝贵财富,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不可预知的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鉴历史,才能清楚现状;理解过去,才会开创未来。从过去中汲取经验,获得新的体会;在不断回顾中,坚定信心,砥砺前行。鉴往知
18、来,相信我们青年学子定会前途无量、未来可期,相信我们伟大国家定会蒸蒸日上、繁荣富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先设置了一个情境,研习课。然后借老师之口提出一个话题,没有经过思考的历史对个人或者社会没有价值。由此引发了同学们对历史作用的热烈讨论。同学们讨论的观点可以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是有价值的,我们应该记取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中发现优秀的文化,并传承下去。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是沉重的包袱,我们应该抛弃历史,放下曾经取得的光荣,减轻历史负担,开始新征程。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与价值,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9、的发展过程”“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是记载在史书上的事情,是人类已经选择并记录下来的事情。在外延上可以指向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历史著作,诸子百家思想,科学文化发展历史等。对于历史,我们要思考应该怎样记取,怎样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鉴往知来;或者发现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放下曾经的光荣历史,重新开始。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展开论证,也可以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辩证分析。任务导引部分指出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都有自己的历史,在写作时既可以从大的方面,如国家、民族,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如个人、家庭的角度来写,写出自己的感悟
20、和思考。写作时,开头引用习近平讲话“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传承文化,自信向前。然后分析为什么要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可以旁征博引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接着写如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要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列举历史发展、唐诗宋词、历史典籍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要做好文化传承,要构筑文化认同。最后总结全文,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助推了中国速度、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传承创新。立意:1铭记历史,鉴往知来。2甩掉包袱,奋勇前行。3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文明交流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