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6692345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20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 草船借箭稚子弄冰 村晚 6 景阳冈2 祖父的园子 7 猴王出世 3* 月是故乡明 8* 红楼春趣4* 梅花魂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 写读后感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汉字真有趣 送元二使安西我爱你汉字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五单元 10 军神13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11 青山处处埋忠骨他像一棵挺

2、脱的树 12* 清贫两茎灯草 习作:他_了14 刷子李 语文园地四 习作例文 我的朋友容容 第六单元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5 自相矛盾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6 田忌赛马第七单元 17 跳水18 威尼斯的小艇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19 牧场之国 语文园地六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第八单元不可思议的的金字塔 21 杨氏之子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22 手指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23* 童年的发现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八二、学情分析本班有学生45人,男生22人,女生23人,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

3、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以班级学习氛围较浓厚,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课上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大胆举手发言,能认真完成每次的作业。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稳定,有几个人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有不及格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本学期仍将继续抓好语文学习常规,以写作、阅读为重点,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2019学年第二学期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三、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继续按

4、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没安排语文园地,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

5、时代感的新课文;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四、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8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

6、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学会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阅读古今名篇著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异域风情的作品,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课文,感受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

7、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通用常用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五、教学重点1、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准确

8、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2、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确保朗读的层次性,要使所有学生有时间和机会练习朗读。3、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注意读中有悟,重视独特感受。4、习作训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切实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培养学生写的习惯,坚持将日记、课文训练重点、小练笔和习作相结合,提高写的数量和质量。5、积累语言。本学期安排了古诗词和名言警句,重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不断积累语言。六、教学策略1、充分借助“精读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正确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自学课文生字;加强学生词、句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

9、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推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进行积累。继续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努力激发学生多读、要在读中悟情。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早读、晚读和课堂训练等时间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坚持多读少讲。2、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学生自生的各方面情况,努力转化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后进生,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给他们多一点关爱。努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原来的“厌学”到“爱学”。3、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安排,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其中进行自学,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4、指导学生自学“读写例话”并将所学运用于今后的学习。5、以作业、测试

10、等形式进行句、段、篇、章的巩固。抓住作业质量不放松。6、注意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利用周记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作文创造条件。要尽量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七、培优辅差对优等生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对后进生主要要采取以下措施:1、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2、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中下等生有发言的机会。3、实行教师辅导,学生帮辅双重辅导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指导后进生,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4、以平时的作业

11、为基础,加强学习方法的辅导。对中下等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批”“面导”。5、对“学困生”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尤其是他们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视并加强其意志、情感、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培养,促进智力发展。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造成的中下等生,要开展“走入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活动,采取学生、教师、家庭相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6、召开学生会议,总结成绩,综合评定。分析不足,提出要求。7、发挥集体的作用,形成“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好班风。八、教学进度周次起讫单元教学内容课时数备注第1周2.9-2.14第一单元报名注册寒假作业、社会实践小结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12、2222.9星期天报名注册第2周2.17-2.21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语文园地11121第3周2.24-2.28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测试及讲评5、草船借箭6、井阳冈222第4周3.2-3.6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221第5周3.9-3.13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第二单元测试及讲评222第6周3.16-3.20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6第7周3.23-3.27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222 第8周3.30-4.3第四单元12*、清贫 习作:

13、他_了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1221第9周4.6-4.10第五单元第四单元检测分析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122清明节放假第10周4.13-4.17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222第11周4.20-4.24第六单元15、自相矛盾16、田忌赛马 17、跳水222第12周4.27-5.1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语文园地 22劳动节放假第13周5.4-5.8第七单元第六单元检测18、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222第14周5.11-5.15第七单元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

14、地1122第15周5.18-5.22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检测 21、杨氏之子 22、手指222第16周5.25-5.29第八单元23*童年的发现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122端午节放假第17周6.1-6.5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第八单元检测单元复习222第18周6.8-6.12期末复习单元复习222第19周6.15-6.19期末复习分类复习6第20周6.22-6.26期末复习综合复习与检测6第21周6.29-7.3期末测试期末测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童年往事”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展示古代儿童生活画面的古诗三首;有著名作家萧

15、红回忆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祖父的园子;有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有陈慧瑛描写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梅花魂。 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看到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惜时奋进的古诗。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

16、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选择事件,要选择最能表现作文中心思想的事件作为材料,把事件的主要部分写具体。每件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给读者的印象才能完整而深刻。 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会古诗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7、。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想象所描写的景象,领会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有关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二、作者名片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今江苏苏州人,其诗题材

18、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二、课题解释“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三、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全诗。2.同学们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四、学习诗文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供:参加。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4.引导学生

19、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6.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7.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六、课文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八、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村庄男女 耘田绩麻 各当家忙 勤劳赞美 童孙学种瓜 乐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20、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诗句,品味朗读,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以及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心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 二、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三、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

21、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四、初读课文 1.自由初读诗歌,读准生字,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五、理解词意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六、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22、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七、品读欣赏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2.全班同学齐读诗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4)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23、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八、读背古诗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九、课堂总结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十、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十一、板书设计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形态上圆形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

24、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5.领悟作者的感情。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领略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村晚 宋代 雷震)二、走近作者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人,宋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5、三、理解课题。1.读了诗题,你想到什么?2.“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漪”。五、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六、理解诗意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

26、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七、品读欣赏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 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 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 “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

27、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寒漪”指什么? “浸”是什么意思? 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 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 “归去”是指去哪里? “横牛背”是什么意思? 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 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 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

28、句的? 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的什么性格特点? 教师小结:这首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八、读背古诗1.交流了解朗读节奏。2.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九、总结课文村晚是南宋诗人雷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形象描绘了一幅有着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似被山含住的红红落日以及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

29、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十、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十一、板书设计村晚 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山村晚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天真可爱2 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

30、者童年生活的情趣。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童年是纯真、难

31、忘的岁月。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有着绚丽多姿的梦与快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祖父的园子,去体味作家萧红的有趣的童年生活吧!二、了解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三、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组内交流自己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解决。 (2)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2、(3)小组内解决难懂的词句。 (4)画出自己喜欢的词或词组。 (5)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 四、朗读练习。 (1)尝试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3)边读边理解课文的意思,读出感情来。 (4)小组内互读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互相进行正确评价。五、再读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祖父的园子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汇报交流(1)13自然段,写记忆中的园子。(2)415自然段,写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3)1617自然段,写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4)1820自然段,写在园

33、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六、初感园子1.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我”对园子的印象。(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

34、丽 “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2.有感情地读这几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七、总结布置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家萧红一道欣赏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风景。2.抄写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5、,说说“我”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和对祖父的思念。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祖父的园子,看到了里面的小昆虫和大树。现在,我们将进一步认识祖父的园子,看看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物。二、精读课文,重点赏析。1.走近祖父,感受祖父的慈爱。 学生齐读第4-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园中的“我”和祖父在做什么呢?(在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1)这么看来,“我”是一个

36、很能干的孩子啰?为什么?(因为“我”其实并不懂怎么干活,都是在捣乱。)从哪里看出来?(重点词:瞎闹、乱钩、马马虎虎)对于“我”这种“帮倒忙”的行为,祖父有没有生气? 从哪里能看出?(“祖父大笑起来”“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祖父对“我”怎么样?真是一位慈爱的祖父,怪不得“我”在园中能如此自由自在。(2)除了这些,“我”在园中还有哪些乐趣?(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玩)玩腻了,“我”就去帮祖父浇菜,怎么浇的?(把水往天上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从此处的语言描写,我们不难看出,“我”此刻无比快乐。2.走近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齐读

37、第16-17自然段,在园中除了生活是自由的,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2)园子里太阳底下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句子:凡是回答。)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对阳光、对光明、对温暖的向往,在“我”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都充满活力。)太阳底下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 (出示句子:黄瓜愿意问它。) 齐读这两句话,说一说这两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我”觉得黄瓜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可以看出“我”对自由的向往。)(3)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太阳下的景物,它们都是什么样的?找出相关句子,与同学交流。,这些事物集中反映了一种自由快乐的生活状态,可见,“我”十分

38、向往这种生活,这种生活令“我”感到十分惬意。因此,“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快乐地进入了梦乡。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从“阅读链接”的内容可以看出,萧红后来无限怀念祖父,怀念祖父的园子。作者之所以怀念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里有祖父的疼爱、有快乐的童年。由此可见,童年这段幸福、自由、快乐的生活,在她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以至于让她念念不忘。)2.童年的生活、童年的回忆永远铭记在心,但是童年一去不返,我们也只能时刻回味与怀念了。带着对童年的留恋与怀念之情,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抄写文中你觉得描写

39、优美的语句。2.参观了祖父的园子,你一定流连忘返了吧?想一想,你周围有哪些景物也镌刻着你童年的回忆?试着把它写下来。五、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自由 快乐 满满的爱留心观察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3* 月是故乡明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写“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

40、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那么,当我们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节,在这个传统佳节,我们常常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甜甜月饼,欣赏着天上的明月。但是,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其实不是的,大家看着月亮,就会想起自己故乡及亲人。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板书课题)二、了解作者,走近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

41、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季羡林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但仍忘不了那个小乡村,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与季羡林一起回味那故乡的明月吧。三、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2.认读字词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3.多音字“燕”:yn(燕园)yn(燕子)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

42、回忆。(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2.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在作者的故乡,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坑边的月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2)经历:作者离乡背井,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亮。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平凡的小月亮。 感受:无论是在莱蒙湖上、非洲大沙漠中,大海中,还是在高山上,都看到过美妙绝伦的月亮,甚至作者居住的朗润园这样的赏月胜地见到的奇景,都无法撼动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故乡的月亮)。2.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