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储能行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

上传人:鼎天****馆 文档编号:9668969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储能行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24年储能行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储能行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储能行业】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福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榕政综202335 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市属各高等院校,自贸区福州片区管委会: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年3 月2 日-2-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20212025 年)-3-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和拓展中国绿色发展道路

2、。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攒足后劲。建设生态文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不仅能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能推动社会向着更安全、更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出要牢抓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福州市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主政期间,率先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理念,推动闽江水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实施绿化福州和内河综合治理等工作,打出一套生态环境保护的“组合拳”。这些年,福州市依照习近平总

3、书记亲自擘画的生态市建设蓝图,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森林覆盖率及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称号,“福州蓝”“福州绿”成为福州靓丽的“金质名片”。-4-本规划以福建省“十四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和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市情现状,提出了福州市“十四五

4、”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是福州市继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5-目录第一章 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7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7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形势10第二章 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12第一节 指导思想12第二节 基本原则13第三节 建设目标14第三章 加强科学系统谋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第一节 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 20第二节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 21第三节 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22第四章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创新发展23第一节 促进产业绿色转型 23第二节 推进现代服务业绿色

5、发展 26第三节 扎实推动节能减排 28第四节 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29第五章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促进资源集约利用32第一节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32第二节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34第三节 推进自然资源集约利用 36第四节 发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38第五节 推进交通低碳发展 39-6-第六章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坚守榕城生态绿底40第一节 优化生态空间开发格局 40第二节 推动环境污染防治 42第三节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44第七章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健全生态文明体制48第一节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48第二节 完善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 49第三节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50第八章

6、培育特色生态文化,构建共治共享格局51第一节 厚植闽都生态文化根基 51第二节 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53第三节 推进生态建设全民行动 54第九章 保障措施55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55第二节 坚持项目带动 56第三节 健全制度保障 56第四节 加大资金支持 56-7-第一章 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第一节第一节“十三五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新发展理念,深入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总量削减、生态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生态文明建设

7、稳中有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生态格局总体稳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福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驾齐驱,全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和人均 GDP 分别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11位和第 6 位,综合实力实现跃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8.36%,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2 位。2020 年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 99.5%,空气质量排名长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三。主要流域优良水质比例达 9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先后荣获中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

8、城市”“国家生态市”“可持续发展低碳城市”等殊荣,福州市以高颜值生态环境助力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能源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十三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连续下降,2020 年下降 2.11%。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8-速发展,2020 年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 486 万千瓦、202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 55.8%。严格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成第三届数字峰会碳中和项目。福州市在全国首创用能权交易,率先在水泥行业试点实盘交易,在火电、钢铁等行业试点模拟交易,全市共有 16 家企业纳入用能权交易试点名单,占全省比例约 15.53%;碳排放权方

9、面,51 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按时完成配额清缴,履约率达 100%。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中有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稳中有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围绕“一带两溪两片多流域”,构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水系修复、人居环境治理四层保护体系。开展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绿盾专项行动,基本完成全市范围内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核准和勘界立标,基本建立自然保护地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系统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完成 20 多条小流域综合整治,闽江、敖江、龙江 3 条主要流域省考断面类水质比例达 92.9%,小流域省考断面类水质比例达 91.7。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全市水土流失率降

10、至 6.78%,2017 年以来累计完成 102 座废弃或关闭矿山治理,治理面积达 6808 亩。完成造林绿化 48.9 万亩,建设环山休闲步道131.3 公里、滨水休闲步道 680.3 公里、大型生态公园 15 个、串珠式小公园 1202 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 45.4%。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9-战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蓝天保卫战方面,推进锅炉炉窑综合治理,完成 400 余台燃煤、燃生物质、燃油锅炉淘汰改燃,9 台 65 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和 40 个重点工业炉窑整治;以化工、工业涂装、印刷等

11、涉 VOCs行业为重点,开展多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碧水保卫战方面,实施碧水攻坚“三巩固”行动计划,推行河(湖)长制。采用 PPP 模式全面推动城区内河治理,通过“卷地毯”方式,消除 44 条黑臭水体。净土保卫战方面,完成 344 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筛查和 43 个高风险地块初步采样调查,建立全市污染地块名录和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系统梳理闽清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示范经验。建立省级示范点 1000 亩、市级示范点 7500 亩,完成省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38500 亩任务。全市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 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15%。生态管控能力不断提高生

12、态管控能力不断提高。建成全国首套海漂垃圾网络监管系统、敖江塘坂水源地富营养化研究工作站、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等,建成 26 座水质自动监测站、60 座空气监测站和 1 座空气质量超级站,同时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环境保护网络体系,初步形成陆海空统筹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进福州市环境网格化监管平台及生态环境资源中心(一期)项目建设,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数据协同共-10-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日益健全。以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各类制度体系为框架,构筑产权清晰、多元参与、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先后颁布施行关于贯彻落实

13、福建省贯彻落实的意见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文件 70 余项,覆盖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经济、环保、文化等重点领域,实施比国家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覆盖水、气、土等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标准体系。开展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等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改革,完成生态文明试验区涉及我市的 24 项重点改革任务,永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制度、闽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长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试点工作经验被省里采纳。城市水系治理创新机制、永泰农村人居环境物业化管理模式、闽江河口湿地综合保护修复机制、连江深远海区生态养殖模式等 4 项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

14、推进生态司法专业化建设,探索“补植令”等生态恢复性司法,创新生态司法与生态审计衔接机制。第二节第二节“十四五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形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的新的使-11-命任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在要求”而言的新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高质量发展,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空间,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试验区、2

15、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的政策红利,为福州市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印发实施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重点建设六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当前,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力度有待加强。传统产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碳排放较高,工业企业新增能耗快速上升,产业生态化水平有待提高,绿色转型压力较大。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16、基础设施扩建投资、福州都市圈建设等导致综合能耗持续攀升。资源利用还不够高效集约,低碳技术研发偏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任务艰巨。小流域综合整治存在薄弱环节,闽江(福州段)生活和-12-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福清龙江干流水质反弹压力较大。环境空气质量受天气影响不确定性较大,臭氧和细颗粒物协同控制能力不足,城市控尘减排压力大。海域环境总体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和外来生物入侵增加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第二章 福州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第一节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

17、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整体布局,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调整优化福州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城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13-第二节第二节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坚持战略引领坚持战略引领。突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全

18、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核心,推进资源能源的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坚持在科学发展中促进生态建设、在保护生态中实现新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生态建设的良性互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需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绿色创新驱动生态发展,促进福州向低碳社会转型,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19、形成资源节约、生态优美的空间格局、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标本兼治。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目标。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防治和常规污染物的治理,将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向新的高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不断筑牢福州市重要生态屏障。-14-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到 2025 年,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

20、走在全省前列。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点企业行业绿色升级,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供应链构建步伐加快,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形成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结合的发展新局面。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集约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集约。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稳步推进,严控“两高”项目,有效控制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国家与省下达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与能源消耗量等目标。能源生产利用方式逐步绿色升级,能源供给结构明显优化,清洁能源向市场化

21、、民用化发展,资源能源配置合理、利用效率有效提升,打造清洁能源强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国家和福建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任务,主要流域、小流域达到或好于类水质比例完成省下达指标,力争超过全省-15-平均水平,全面消除类水质,地下水质量(区域点位)类水比例达到省级考核要求;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优良天数比例达 98.9%,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力争稳步下降;森林覆盖率与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固。贯彻落实“三线一单”,到 2025年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技术体系、政策管理体系、数据共享系统基本完善,

22、基本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成省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及耕地保有量等目标,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新型生态安全格局。城乡生态服务逐步均等化。城乡生态服务逐步均等化。城乡共治的协同效应初步体现,生态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益显著提高,市县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 97%以上和 100%。城乡环境质量的整体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向农村延伸,基本形成生态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化配置、合理化分布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生态格局。生态文明体制更加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更加健全。促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向纵深推进,实行河长制、湖长制、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等

23、环境治理措施,强化排污者责任,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决完成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持续开展督察成效整改“回头看”核查,推动整改责任落实和考核问责。进一步-16-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系统完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持续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福州市福州市“十四五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类类别别序序号号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单单位位2022020 0年年完成情完成情况况20252025 年年目标目标指指标标属属性性生生态态经经济济1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2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

24、标14约束性3万元 GDP 用水量m322控制在19以内约束性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总比例%3032约束性5用水总量亿 m323控制在28以内约束性6单位 GDP 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率%完成省下达目标完成省下达目标预期性-17-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20.586预期性生生态态空空间间8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约束性9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43.83完成管控目标约束性10耕地保有量万亩221.87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11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5.04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12受保护地区占土地面积比例%完成省下达目

25、标完成省下达目标预期性生生态态环环境境1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吨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13000约束性氨氮900氮氧化物3100挥发性有机物275014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91.795%约束性15地表水质量劣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18-16小流域达到或好于类水质比例%91.795%预期性17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88完成省下达目标预期性18地下水质量(区域点位)类水比例%0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19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6.786.62约束性2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1595预期性2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完成省下达目标预期性2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

26、率%-有效保障预期性23森林覆盖率%58.36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24森林蓄积量万 m34601完成省下达目标约束性2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598.9约束性26地 级 城 市 细 颗 粒 物(PM2.5)年均浓度g/m32118.6-19-生生态态生生活活27市县污水处理率%96.597预期性28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预期性29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实施健全实施参考性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15.3914.86(因建成区范围大幅新增,指标有所下降)预期性31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4.9595预期性32主城区公交机动

27、化出行分担率%4045预期性33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73.77100预期性-20-第三章 加强科学系统谋划,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第一节第一节 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路线图。坚持系统理念,制定全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加快明确目标路径,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抓好“碳达峰十大行动”任务落实,推动福州绿色低碳发展。聚焦战略任务,坚持节约能源和降低排放两大控制方向,优化电力结构,加快行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推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四大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高能源供给质量水平,坚定不移地走低能源消耗与低碳排放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因地制宜推进

28、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长乐、福清、连江等滨海地区依托沿海地理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中心城区及闽侯等沿江地区依托福州高新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以工业结构优化为驱动,积极推进光电、生物制药、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创新示范区。永泰等县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抽水蓄能等绿色产业,打造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政府加大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深化低碳园区、低碳社区等试点示范。选择具有典型代表-21-性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

29、对试点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第二节第二节 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强化支撑体系建设加大投资支持加大投资支持。将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要求融入到投融资政策体系中,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有关资金、规划、政策支持,加大对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升级、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节能降碳、资源循环利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装备等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绿色低碳投资活力。市属企业要加大绿色低碳投资,积极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全国、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强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推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丰

30、富碳汇交易品种,增加海洋碳汇等碳汇交易。推动连江县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构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服务大型会议碳中和。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发展市场化节能方式,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综合服务模式。强化绿色低碳科技赋能强化绿色低碳科技赋能。坚持科技创新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开展绿色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加速技术创新,推动-22-碳中和目标实现。建立绿色低碳重点攻关技术目录,推动高能效、资源循环利用、零碳能源、负排放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性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的研发。引导和支持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

31、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的低排放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深化绿色开放合作深化绿色开放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贸易体系,推进“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建设,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推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面向“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维修和绿色再制造中心,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技术及产品“走出去”。深入推进海峡两岸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海峡两岸绿色科研交流合作。第三节第三节 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林业碳汇。巩固提升林业碳汇。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32、工程,推进重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提升森林碳汇增量,加快推动福州滨海新城碳汇造林项目建设。探索林业碳汇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碳中和林-23-试点。探索开展林业碳汇保险业务,降低森林受灾风险,保障碳汇价值量。稳步提升农业碳汇稳步提升农业碳汇。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施用、采用轮作制度等措施改进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壤固碳水平。集成推广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膜、节能等低碳技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立体种植、废物利用等低碳模式,增强农业系统“固碳释氧”能力。大力支持永泰县国家级农业绿色发

33、展先行区开展碳减排增汇试点。探索开发海洋碳汇探索开发海洋碳汇。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推进闽江口整治修复,恢复退化的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洋生态系统。推进海洋碳汇开发,支持海洋碳汇等领域技术研究。加快探索碳汇渔业、碳汇藻类等发展新路径,在海水贝藻类养殖区开展碳中和试点示范,推进红树林等海洋碳汇试点项目,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第四章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创新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纺织化纤、机械装备、冶金建材、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高端、智能、绿色、服务转型升级。落实工业产业“一大行动、两大体系、

34、六大转型、八大工程”工作安排,推动福州市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24-碳转型。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建设以绿色标准、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核心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项目引领、政策扶持、立法约束等多种手段,升级劳动密集型和高耗能的产业,引导产业在市场、技术、产品、工艺、管理等多维度上进行绿色转型升级探索。落实“散乱污”综合整治工作,精准摸排市域范围内规下企业,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完成综合整治。健全散乱污企业(场所)长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和环保达标水平。注重产业链、品牌、市场等多种角度的带动效应,优化园区规划布局,摸索不同类型园区的绿色发展

35、模式,构建福州特色的绿色园区建设标准体系。发展绿色新兴先导产业发展绿色新兴先导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着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谋划一批产业链延伸和升级项目,推动光电、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福兴经济开发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等园区,推动滨海新城光电产业园项目建设。聚焦风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领域,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船舶和海工装备、风电装备、仪器仪表、电气装备等领域,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抓好福州自贸区特色平台建设,推动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支持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营造新兴产业发展的硬软件环境,-

36、25-为绿色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保障。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与聚集模式,培育一批绿色产业领军企业及新兴技术为主的中小企业。推进绿色农业迈入新台阶推进绿色农业迈入新台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发挥水产、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竹木等七大特色产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商贸物流业等农村多元产业,开发绿色农产品,促进三产融合。培育城市菜篮子、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等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绿色农产品品牌资源优势,整合农产品现有品牌,引入新媒体新业态,实现宣传途径及手段的灵活化,提升一都枇杷、青山龙眼、连江鲍鱼等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优化

37、“三品一标”品种结构,扩大粮、菜、茶、果等绿色优质品种种植面积,提升农产品的效益产值。探索“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农业投资制度,实现农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打造福州市都市农业绿色发展核心区、数字农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榕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专栏专栏 1 1: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工程: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工程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绿色产业基地建设福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绿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高新区绿色产业基地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建设方案,推动高新区内绿色产业集聚、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实效,建立产-26-业基地建设示范经验。产业结

38、构优化工程产业结构优化工程: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到 2025 年末,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1.6 万亿元,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5%,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 30 家,千亿产业集群达 6 个。重点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重点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包括福州台商投资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闽清经济开发区等基础类园区。福州新区福清功能区、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江阴港城经济区、福州新区长乐功能区、连江经济开发区、罗源湾经济开发区、临空经济区、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标准类园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州软件园、福州福兴经济开发区

39、、福州金山工业园区等创新类园区。按照分类施策、全面提升原则,摸索不同类型园区的绿色发展模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火电、钢铁、纺织化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高碳排放的福州市优势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行动,推动重点企业战略性重组,强化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提升智能装备和产品水平,加大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推动智能服务创新。“三品一标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提升行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落实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引导和

40、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专业联盟,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二节第二节 推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绿色发展发展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现代绿色物流。充分发挥福州入选“十四五”首批国-27-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契机和优势,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争创一批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功能集成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项目。加快实施“电子商务绿色物流工程”,全面推广绿色包装及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应用,提高电子面单使用率,降低电商快件二次包装率。构建绿色城市配送网络,推动资源集约共享。全面开展绿色网点建设工作,督促邮政、

41、快递企业改进生产方式,优化作业组织方式。加快推进物流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平台化、高标准的智慧物流体系,“数智”赋能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绿色金融发展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模式,积极开发绿色消费贷、绿色按揭贷、绿色理财等金融产品,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稳步提高绿色贷款占比。持续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平台,为商品交易提供全产业链管理服务。积极发展绿色保险,加快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完善支撑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资金渠道多元、金融服务有效、健康可持续的绿色投融资环境。促进消费绿色转型促进消费绿色转型。严格执行政府绿色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

42、购制度,扩大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引导国有企业逐步执行绿色采购制度。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扩大节能、降碳、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低碳产品的供给规模。引导购买绿色产品,鼓励“以租代买”等-28-循环型消费模式。完善绿色产品消费激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消费。围绕绿色回收、绿色商场创建、闲置物品交换交易等场景,探索绿色消费的创新举措。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做好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机房绿色建设和改造。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物流服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实施重点互联网平台培育壮大行动,推动福州建设

43、平台经济示范区。有序发展出行、住宿等领域共享经济。第三节第三节 扎实推动节能减排扎实推动节能减排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优先,落实国家、省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节能审查与能耗双控的衔接。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耗预警预报机制,强化常态化监管。按照国家部署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有效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强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高耗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

44、发展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关于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29-目发展的要求,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严格项目准入条件,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环评、能评审批。对于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把控用能需求和碳排放控制目标,能效水平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行业先进水平,符合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等要求。对于存量项目,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

45、能,加强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用能管理。实施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推动城市、园区、重点行业、重点用能设备综合能效提升。推动能源大数据发展,打造能源数字经济和服务产业。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第四节第四节 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落实上级部署的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推进制定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标准规范,积极推动本地企业参与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健全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开展绿色教育专业-30-试点

46、,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培养一批优秀绿色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资本等合作,通过规范和完善人才流动、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推进“产学研金介”深度融合。建设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规划环城科创走廊,推进福州市“三创园”建设,对标国内一流大学城,推动大学城与高新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形成绿色技术人才高地,打造一流的绿色技术创新策源地。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导向机制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导向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技术与装备淘汰目录,制定福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47、,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注重绿色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建立绿色技术专利信息数据库。落实国家绿色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试点绿色技术国家标准,定期进行评估与验证,鼓励社会团体制订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的团体标准,鼓励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信团体标准。完善绿色采购制度,鼓励采购人综合考虑节能、节水、环保、循环、低碳、再生等因素,参考相关标准,制定相关绿色采购要求,鼓励企业自主开展绿色采购。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发挥福州高校院所的集聚优势,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依托“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数字中国”峰会等平台优势,实现优质绿色发展科研-31-成果落地转化,形成“技

48、术+金融+应用”的绿色技术示范推广模式。在环城科创走廊、“三创园”、大学城等重点区域,聚焦清洁高效能源、绿色健康建筑、低碳智慧交通、生态安全农业、河湖综合治理、土壤生态修复、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以“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协同联动的机制开展绿色技术示范工程,树立先进典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以“园中园”的形式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转移转化示范,打造国内绿色园区样板。专栏专栏 2 2:绿色技术创新重点工程:绿色技术创新重点工程重点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福州市大学城、环城科创走廊、福建光电实验室、柔性电子实验室、百度人工智能实验室、马尾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

49、究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到 2025 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 4000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 320 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 24 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接近 3%。绿色技术创新攻关工程:绿色技术创新攻关工程:建立健全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库),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技术攻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揭榜挂帅”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和新能源等领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程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程:聚焦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升级需求,凝练关键卡脖子

50、问题,通过问题带动科技创新,将科研与产业连成一体。以政策为杠杆,从产业环境、核心技术研发、人才政策等方面,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重大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32-第五章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促进资源集约利用第一节第一节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布局优化能源结构布局。优先建设稳定的新能源供给,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严格控制煤炭消费,统筹推进化石能源压减,鼓励非化石能源发展,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结构。优化电源结构布局,谋划福清核电 7、8 号机组项目建设。促进煤电的清洁与高效利用,有序推动神华罗源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项目建议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