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对宇宙结构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突破了人们日常观测中形成的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起的平行平面,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离地的距离是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行的轨道可分为七衡六间,每衡每间的距离,都可以用立竿测影的方法,运用勾股定理和其他数学方法推算出来。天地之间的距离,也是用这种方法推算出
2、来的。“盖天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该说构思的七衡六间,可以用来准确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由此,该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盖天说”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事情起源于历法编制。当时太史公司马迁向汉武帝上书,建议修订一部新的历法,叫作太初历。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他组织学者制订太初历。司马迁组织的修历队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参加者之间观点上
3、出现了分歧,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间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这种主张,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司马迁等信奉的“盖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在修历过程中的争论。双方争论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对此,汉武帝采用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最后的结果是浑天说者邓平等人制订的历法与实际天象符合得最好,于是就采纳了邓平的历法。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的由来。太初历的制订问题画上了句号,但由修订太初历
4、所引发的“浑盖之争”却拉开了帷幕。在此后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究竟是“浑天说”正确还是“盖天说”合理,天文学界的争论一直不绝。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浑盖之争”涉及与宇宙结构问题有关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著名学者扬雄先是相信“盖天说”,后来在与另一位学者桓谭的争论中,被桓谭说服,转而信奉“浑天说”。他经过细致思考,发现了“盖天说”的诸多破绽,撰写了著名的难盖天八事一文,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但是“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这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东汉著名学者王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旧说
5、,天转从地下过。今掘地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水中行乎? 甚不然也。”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我们发现,古人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
6、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家的某些观点有明显不同。除此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宇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
7、方。天文学史上的“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浑盖之争”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摘编自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
8、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天说”突破了人们认为天是个半球的生活经验,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B汉武帝对待“浑盖之争”的态度,既表现了他的开明,也证明了他对学术的尊重,与下文写政治不介入学术争论相呼应。C“浑天说”虽然也有自己的“软肋”,却一度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因为当时缺乏更加科学的天文学理论。D浑盖双方的激烈争辩产生了深远影响,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加入对宇宙结构问题的研究,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修历队伍出现观点上的分歧,可能是有人在修历过程中,采用“盖天说
9、”的理论解决不了遇到的实际问题。B西汉扬雄难盖天八事,从理论到实践,从八个方面,逐一批驳了“盖天说”不尽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错误之处。C“盖天说”和“浑天说”,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的一面,这成为中国天文学史上浑盖旷世之争的根源。D天文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帝王、朝臣和民间人士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浑天说”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B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隤。C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D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4文本指出“盖天说”“堪称科学理
10、论的宇宙结构学说”。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述该评价的依据是什么。(4分)5“浑盖之争”意义深远,这对当今的科研工作者有何启示? 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在酒楼上(节选)鲁 迅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阿,纬甫,是你么? 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 我也万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蹰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
11、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这以前呢?”“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
12、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的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三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我连他的模样都记不清楚了,但听母亲说,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和我也很相投,至今她提起来还似乎要下泪。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
13、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 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他又喝干一杯酒,看着窗外,说,“这在那边那里能如此呢? 积雪里会有花,雪地下会不冻。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因为我豫料那地下的应该早已朽烂了,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我当时忽而很高兴,愿意掘一回坟,愿意一见我那曾经和我很亲睦的小兄弟的骨殖:这些事我生平都没有经历过。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可怜的坟,两年没有培土,也平下去了。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
14、来!我实在是一个庸人,我这时觉得我的声音有些希奇,这命令也是一个在我一生中最为伟大的命令。但土工们却毫不骇怪,就动手掘下去了。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果然,棺木已经快要烂尽了,只剩下一堆木丝和小木片。我的心颤动着,自去拨开这些,很小心的,要看一看我的小兄弟。然而出乎意外! 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我想,这些都消尽了,向来听说最难烂的是头发,也许还有罢。我便伏下去,在该是枕头所在的泥土里仔仔细细的看,也没有。踪影全无!”我忽而看见他眼圈微红了,但立即知道是有了酒意。他总不很吃菜,单是把酒不停的喝,早喝了一斤多,神情和举动都活泼起来,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我叫堂倌再添二斤酒,然后回转身
15、,也拿着酒杯,正对面默默的听着。“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墎,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 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
16、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 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 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 只要随随便便,”“你借此还可以支持生活么?”我一面准备走,一面问。“是的。我每月有二十元,也不大能够敷衍。
17、”“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以后? 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 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6下列选项中对文本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有助于展现主人公吕纬甫的形象特点。B吕纬甫在为幼弟迁葬
18、时找不到骨殖,还坚持把坟里的泥土装进新棺材,去欺骗他的母亲。这一举动说明他确实像自己说的那样,做事敷敷衍衍。C吕纬甫说等模模胡胡的过了新年,仍旧教学生的老子要他们读的“子曰诗云”,自己只要随随便便,这个“随随便便”后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应该包含随随便便挣些钱就行。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却清晰地展现了吕纬甫们面对社会生活的无奈与妥协。7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中的“我”和吕纬甫一样被现实吞没,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有能力帮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这一新知识分子的形象有相似之处
19、。B小说叙事巧妙,将故事场景安排在酒楼上,让“我”偶遇吕纬甫的情节更加自然合理,“酒”也为吕纬甫的讲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颓唐”“失了精采”“缓缓的”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D吕纬甫的自嘲,以“蜂蝇”自喻,颇有黑色幽默之感,极具反讽意味。其主旨与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感慨的“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一致。8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划线部分吕纬甫以“蜂蝇”自比的隐喻。(4分)9鲁迅先生在坟题记中即称,他之所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本文中,鲁迅先生把吕纬甫“掘墓迁坟”的细节和心理写得非常细致,而“一生中最
20、伟大的命令”更是非同寻常的措辞,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掘墓迁坟”这一情节的象征意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逆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
21、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选自管子明法解)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
22、公道通而私道塞矣。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
23、三处不给分。(3分)人主之A立法B先C自为检式D仪表E故F令行于天下G是故H禁胜于身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朋党,多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形成的集团或派别,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佑党案就是明证。此处指“结为朋党”。B牧,指“统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C偷,指“苟且”,与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中的“偷”词义相同。D诸,“之于”的合音,与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的“诸”词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先王不会
24、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B赏功罚罪,本来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明主可以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C法是天下的尺度标准,所以执法者要秉公执法。任何人都受到法律的制约。D君主如能用法严格地约束自身,那么法令政令就能够在百姓中施行无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4分)(2)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4分)14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概括“法令”对治国的作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枕上作【宋】陆游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
25、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注】郑虔: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书画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但晚年生活贫困且嗜酒如命。李广:汉代名将,一生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吴笺:吴地所产的一种用于书写的小幅纸张。15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的夙愿因朋辈的去世和年华的流逝而日益渺茫,秋夜难寐,满腔悲愤,因此有“孤枕梦”之语。B颔联写景,虚实结合。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C尾联抒情,委婉含蓄。这一生无法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之志,只能挥
26、笔写清愁,颇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遗憾。D全诗由“卧”而“梦”再到“醒”,脉络分明,而“吴笺著句”又照应枕上作之“作”,结构严谨。16本诗结构严谨,脉络分明,首联起笔点题,围绕诗题枕上作之“枕上”开启全诗。请从起、承、转、合的角度分析本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在离骚中说“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后世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写的“_,_”两句与这两句意思相当。(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_?”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 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接下来却是一声低沉
27、的哀叹“_”,足见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3)李华利用暑假时间打卡了“一带一路”的著名景点关山。他在游记关山之旅中写道:“丝绸之路上东来西往的人们,登临关山之巅,往往会吟诵名句_,_,进而升腾起对历史、人生的回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年关将至,中国奇谭悄然点起了一把火。人们不断表达喜爱之情,各类解读纷至沓来。有人认为“中式故事与中式美学”正归来,媒体赞美该片是“进化的国漫,不变的中国浪漫”。虽然中国奇谭的主角们是远离人间世态的“小妖怪们”,但片中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让不少观众狠狠共情。“小妖
28、怪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爆火,为一颗颗饱经风霜的心灵燃起了一盏盏温暖的灯。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集。作为国产动画“领头羊”的“上美影”坚持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展示了高水平的“民族的、艺术的”中国动画;受到了世界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喜爱与崇拜。这次“上美影”与B站的 _ ,让中国奇谭实打实火出圈。中国奇谭饱含着浓郁的中国味,不时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齐天大圣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将会回忆起儿时遥远的英雄梦想。18下列关于文中四个划横线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纷至沓来”
29、,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此处指对于中国奇谭的解读不断涌现,使用不恰当,应改为“层出不穷”。B处“饱经风霜”,指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此处用来形容人们的现实生活感受,若替换为“饱经忧患”,则语意过重。C处根据下文“火出圈”的结果,可推知,此处是形容“上美影”和B站的合作关系,填入“珠联璧合”,符合上下文语意。D处“浓郁”,指色彩、情感、氛围等浓重。此处是指中国奇谭的中国特色明显,替换为“浓浓”也可以,但语意不如“浓郁”。19关键词搜索,指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时,输入能够最大程度概括所要查找内容的几个词语的一种方法。关键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简化词汇。如何使用“关键词搜索”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本语段? 请根据
30、材料内容列出四个关键词。(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电子设备或网络连接“卡顿”时,运行会短暂停顿,响应会变得缓慢。而人们陷入“社交卡顿”时,则经常产生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甚至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等行为。近日,一项针对青年的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对此,甲、乙两人分别发表了看法。甲:我觉得“社交卡顿”无关紧要。以前办事要依托人际规则,搞好社交当然重要。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际规则逐渐被程序规则取代。而依托程序规则办事,只要根据网上的标准流程,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行。不用求人办事了,搞好社交就变得没必要,青年再也不必在酒局
31、上强颜欢笑来讨好他人。再说,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线上社交已经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谁说一定要线下社交? 线上社交难道不香吗? 从线下转到线上,许多平时不善言辞的人就摇身一变,成为口若悬河的社交达人。既然青年不必搞好社交,也不用线下交流,“社交卡顿”又何妨?乙: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我认为青年人一定要避免“社交卡顿”。_所以,搞好社交很重要,而线下交流也不能放弃;如果青年陷入“社交卡顿”,无论是赢得友谊与爱情,还是寻找合作伙伴,都将变得困难重重。20请指出文中“社交卡顿”的引号的作用和效果。(3分)21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指出错误类型并加以修改。(6分)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
32、容,帮助乙列出两条反驳甲的理由。(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西方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中国神话里,火是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末日洪水中,西方人躲在诺亚方舟里;中国传说里,我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夸父敢于逐日,无畏渴死于路;精卫溺死于海,化鸟衔石填之。如果太阳太多,我们就把太阳射下来;如果山遮挡家门,我们就把山移走,而不是像西方神话那样,听从神的安排。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有如此多战天斗地的神话,每个文明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中国,不惧神明。中央领导人曾言,“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从我们
33、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到中央领导人的话,你从中领悟到了哪些我们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的精神内核。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吸引国内外许多科学家加入”于文无据,“使该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因果不当。2.B.B 项“由理论到实践,从八个方面,逐一批驳了盖天说不尽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错误之处”错误,不是“从理论到实践”,而是“从实践到理论”;不是“人们认知规律”,而是“对宇宙结构的认知”。3.C.C 项鸡子之喻表明天地是蛋壳与蛋黄的关系,属“浑天说”。A 项“天似盖笠”属“盖天说”;B 项指出天
34、地中心最高,四周下降,属“盖天说”;D 项说日月众星浮生于虚空之中,而“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出入水中,所以本句不属“浑天说”。4.“盖天说”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测算各种天文数据。“盖天说”能够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盖天说”的预测、预报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每点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科研工作要重视实际情况,不应只遵循先验哲学观念;科研工作要尊重学术发展规律,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保持学术的独立性;科研工作要重视实际校验,能解决实际问题。(每点 2 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超然客公众号6.B.这一举动并非说明吕纬甫做事敷敷衍衍,而是说明他虽然颓唐,
35、但身上仍然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7.A.我并未和吕纬甫一样被现实吞没,我还有积极乐观、高兴的情绪,“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爽快”,说明我仍然在积极生活,对抗现实。8.蜂蝇是吕纬甫这类知识分子人到中年与生活妥协的人生隐喻。知识分子的革命与封建礼教抗争失败回到原点的隐喻。时代的变迁与生活的变故的隐喻。(答出两点即得满分)解析:吕纬甫的人生就像是蜜蜂与苍蝇一样,被人惊吓了一下即刻飞去,但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到了原地点,可悲可怜,这种悲剧是当时的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隐喻;曾经意气风发和拥有青春活力的吕纬甫,曾经勇敢地冲进城隍庙拔掉神像的胡须,但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能让社会进步,反而自己陷入窘境,
36、落魄,就像苍蝇和蜜蜂的飞行一样,回到了原点;生活把这个充满着理想、朝气的年轻人压迫得面目全非,使吕纬甫的人生变得颓唐与绝望,为了生活,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教小孩读四书五经的家庭教师,这在精神上给了他沉重的打击,更觉得自己无用,因此他由勇敢,聪慧的年轻人变成了神色颓败的中年人。9.“坟”是过去生命的象征,掘坟的行为表现了对已逝生命的留恋追寻,挖掘的是自己的生命记忆。“我当时忽而很高兴,愿意掘一回坟,愿意一见我那曾经与我很亲睦的小兄弟的骨殖”这些语言都表现出了吕纬甫看似是寻找对弟弟的回忆, 实则是寻找自己对已经逝去的时光的留恋。“一生中最伟大的命令”象征了这些时代青年一生中最伟大的决定是
37、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革命,而到头来,却一无所成。掘开弟弟的坟墓,然后挖到最后, 坟中“踪影全无”。这经历,如吕纬甫自己总结其青年生活,“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迁坟”象征着吕纬甫对生活的妥协埋藏。以往的热血已经尸骨无存,自己能做的就是为家人,为生活而埋葬年轻时的理想。“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10. BEG11.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是“管束,休养”的意思。12.B.“不为惠于法之内”意思是“(明主)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13.(1)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
38、,不合乎法度的事是不留心注意的。(“案”1分,“留意”1 分,句子完整句意通顺 2 分)(2)法律礼义的制定,是用来限制君主的,不让他独断专横。(“所以”1 分,“擅断”1 分,句子完整句意通顺 2 分)14.可以使君主地位尊显,防止奸邪之臣行私结党,蒙蔽君主。可以使君主统治海内,事奉宗庙,杜绝私意,赏罚分明。可以用来限制君主,不让他独断专横,从而实现无为而治。(每点 1 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5.C.“尾联抒情,委婉含蓄”错误,“写清愁”为直抒胸臆。16.起:首联起笔承题,“卧扁舟”,紧承诗题枕上作之“枕上”,点明罢官多年,扁舟独卧。承:颔联紧承“卧扁舟”,内启“孤枕梦”的无奈心酸,外启
39、“四山秋”的环境描写。转:风雨惊觉后,梦境变为实境,运用典故,以古人自比,由想象中的“我”,转回到了现实中的“我”,于是就有了颈联的“自笑” “何妨”之论,以透露心曲。合:尾联“吴笺著句”,回应题目枕上作之 “作”,而且以“清愁”点题作结。(答出后 3 点得满分)超然客公众号17.(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3)示例: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18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指人或事物。此处运用恰当。19.中国奇谭、出圈(爆火)、上美影、国产动画(中国动画、
40、中国味)20. 特殊含义。(1 分)“社交卡顿”生动形象地(1 分)表现了一部分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不顺畅”,拒绝与他人交往,回避社交活动的问题。(1 分) 21.类型: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修改:修改为:“产生心理”或“出现行为”;修改为:先有“尴尬不安、不知所措”,再有“逃避社交、自我封闭”;修改为:“尴尬不安、不知所措”属于“心理”而非“行为”。或直接修改句子为:则经常产生尴尬不安、不知所措的心理,甚至出现逃避社交、自我封闭的行为。(类型与修改各 3 分)22.只有社交才能建立真实而牢靠的情感联结,从而帮助我们赢得友谊与爱情。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面目,从而帮助
41、我们找到可以合作的伙伴。(每点 2 分)23.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西方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中国神话里,火是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末日洪水中,西方人躲在诺亚方舟里;中国传说里,我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夸父敢于逐日,无畏渴死于路;精卫溺死于海,化鸟衔石填之。如果太阳太多,我们就把太阳射下来;如果山遮挡家门,我们就把山移走,而不是像西方神话那样,听从神的安排。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一样有如此多战天斗地的神话,每个文明初期,都是有神论,但唯独我们中国,不惧神明。中央领导人曾言,“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从我们耳熟能详
42、的神话故事到中央领导人的话,你从中领悟到了哪些我们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的精神内核。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把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进行了对比,可用异同分析法解读材料。(火)西方:上帝赐予的,依靠外力;中方: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依靠自己、坚韧不拔。(水)西方:躲在诺亚方舟,胆怯、懦弱;中方:大禹战胜了洪水,依靠自己、主动抗争。(山)西方:面对山的阻拦,听从神的安排;中方:愚公移山,主动抗争,不怕输、不服输。综上所述,在西方,人们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神”,而
43、在中国,人们却是靠着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斗争才延续到现在,中国人依靠自己生存, 而不是把希望寄托苍天,这就突出了中华民族勇于抗争、不畏艰险,不为天制, 勇于与灾难、自然、环境抗争的优秀品质,中国人凭借双手生活,依靠自己生存, 不怕输、更不会服输的斗争精神,这也就是中央领导人说的不屈不挠,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和信仰。超然客公众号材料里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有:与自然、灾难,环境等不断做抗争;自力更生, 不惧命运;战天斗地,永不屈服;坚持、执着、不妥协;中国人的信仰自己;等等,围绕这些展开作文即可。参考立意:(1)不惧神明,勇于抗争不畏失败,坚韧不拔(2)战天斗地,不屈不挠(3)生存须靠自己,不靠苍天(
44、他人)怜悯中华神话中的战天斗地精神与中国的独立内核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着关于神明与人类的故事。然而,当我们深入比较时,却不难发现,中国的神话故事所展现的是一种战天斗地的精神,而西方则更多的是对神明的敬畏与依赖。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的精神内核。首先,中国的神话故事强调人类的自我奋斗与抗争。在山海经中,夸父敢于逐日,无畏渴死于路,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挑战与超越。而在精卫填海中,精卫溺死于海,化鸟衔石填之,则体现了人类对困境的坚韧与执着。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无论是历史上的抗日战争,还是现代的改革开放,我们都能够看到
45、这种精神的体现。正是这种精神,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其次,中国的神话故事强调人的主体性与独立性。在愚公移山中,愚公面对高山的阻挡,不是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移山。这种对自我主体性的强调,正是中华民族独立精神的核心。我们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目标。而这种独立性,也让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能够保持自己的立场与观点,不受他人的左右。最后,中国的神话故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大禹治水中,大禹通过疏通河流、修建堤坝等方式,成功地治理了洪水。这种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正是中华民族在发展中所坚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深知,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实
46、现长期的发展与繁荣。而这种理念,也让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正是这种战天斗地的精神、人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的精神内核。而这种精神内核,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无论是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韧不拔,还是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积极进取,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精神的体现。综上所述,中华神话中的战天斗地精神与中国的独立内核是密不可分的。这种精神内核,不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让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内核,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参考译文:材料一人君治国,没有不具备法令和赏罚的
47、。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法令错误而赏罚规定不当,群臣就会行私而蔽塞君主, 就会结党而劫杀君主。所以,明法篇说:“灭、塞、侵、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令不够明确。”法度,是君主用来控制天下和防止奸邪产生的,是用来统治海内而事奉宗庙的。私意,是可以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危害公正的,是蒙蔽君主、丧失正道而导致危亡的根源。所以,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英明君主,即使对自己心爱的人,无功也不赏;即使对自己憎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不合乎法度的事是不留心注意的。所以,明法篇说:“以前的君王治理国家,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明君治国,根据恰当合适的原则,执行正确道理。所以对于当赏的,群臣不得推辞;对于当罚的,群臣不敢逃避。奖赏有功之人处罚有罪之人,是用来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杂草不铲除,就危害庄稼;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