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梅****6 文档编号:96685225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七年级地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二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分类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3.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分析了解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目标】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及自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

3、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生: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生活周围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生: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

4、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师:我们通过这四个例子不难看出,生活中的物品的原材料和能量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是我们所需的自然资源。谁能总结一下,给自然资源下个定义。生:大多学生可以总结出自然资源是来自于自然界的。板书:一、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师:大家给出的答案有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需要好好理解一下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1.必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即具备“自然属性”;2.必须能用于生产、生活,即具备“经济属性”;3.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当这三个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师:展示课件,看一看我们身边的自然

5、资源。图片内容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等。生:思考、交流、分享每一种自然资源的实际用途。师:将刚才出示的自然资源图片汇总,学生思考这些自然资源的不同之处,并将它们进行分类。生:将这些资源分为两大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板书:2.可再生资源。 3.不可再生资源。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图3.1和图3.2,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同时完成教材活动1的内容: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出理由。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生:思考回答。师:评价、总结。师: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

6、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我们取暖用的煤,汽车用的汽油等原料都是来自矿产资源;我们照明用的电,一部分来自矿产资源,一部分来自于水能,还有一部分是由风能转化而来的。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结合下面的图文资料,请谈谈你的看法。(展示课件)生:讨论回答。师: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以土地资源为例。(展示课件)师:(总结)1、从可以循环利用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3、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及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以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

7、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师:(承转)我们认识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下面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板书: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师:提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经常自豪地用“地大物博”四个字来描述。(展示课件)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师:请同学们齐声说出每一项内容,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这五句话所反映出的我国资源状况?生:我国资源丰富。板书:1.我国自然资源状况资源丰富。师: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

8、国,这也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大优势。我国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种类就有160多种,是世界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师:大家知道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有哪些吗?生:学生纷纷说出许多我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课堂十分活跃。(展示课件)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人均林木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师:通过以上数据,大家能否说出我国资源状况除了资源丰富外,还有什么?生:人均不足。板书:2.人均不足。师

9、:我国资源丰富,又为什么会出现人均不足呢?生:我国人口众多。师:如果以人均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衡量,还能说我国资源丰富吗?生:不能。师: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也是我国国情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对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我们既要看到资源总量丰富的一面,更要看到人均资源不足的一面。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生:(学生补充)继续减少。师:所以说,我国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与本国资源的承载力相平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还会上升,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生:持续增长。师:我们知道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情况

10、,我国许多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这又会给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生:使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下降,更加加剧我国资源的紧张状况。师:同学们阅读第65页阅读材料,把你得到的收获或启示说一说。生:经济发展资源需求大增进口石油巨额外汇(负担加重)。师:如果我国更多的自然资源都发展为进口物资的话,我国经济发展的负担将更加沉重,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我们怎么办?生: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师:(承转)针对可再生资源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呢?生:学生积极发言。板书:3.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师: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同学们做过或知道哪些好的做法呢?生:学生讨论

11、回答。师:(1)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如:安装节水龙头;及时修理漏水管道;不向河中倾倒生活污水和杂物;尽量少用洗洁精;购买使用无磷、生物可降解的洗涤用品;积极进行水污染治理工作。(2)政府出台了水资源保护法,使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有法可依。(3)适当提高水价,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和促进人们进一步采取节水行动。师:关于可再生资源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很多,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收集,并能结合实际付之行动,在保护自然资源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评价下列行为的?请解释你的理由。(课件展示)【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分方法,同时对我国的资源现状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我们国家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又使得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地大物薄,我们只有努力改变原来陈旧的观念和发展模式,才能使得我国的资源问题得到改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资源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