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8篇 新五代史的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行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行复得,然仅得者四五
2、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缺乏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得意?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 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郑遨传 欧阳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
3、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9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 韫:隐蔽 B.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 群:与为群 C. 去就不违其义 就:就职
4、 D. 欲以禄遨 禄:俸禄 10.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得意”的一组是(3分)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欲以禄遨,遨不顾 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 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A. B. C. D. 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郑遨是其中之一。 B. 郑遨、张荐明乱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势利;程福赟以忠获罪,到死都不为自己辩白;李自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C. 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灵敏。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
5、,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D.郑遨常常将自己的诗文抄写在丝绢上,后来这些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它当做珍品相互馈赠。 12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行见者。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参考答案 9. D (禄,动词,授予俸禄,意即让其为官) 10C (“放身而得意”的意思是不入朝为官,在山水中放纵自己的身心获得欢乐。故排解三项。) 11. D(D项中“郑遨常常将自己的诗文抄写在丝绢上”错误,郑遨的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这些诗文抄写在丝绢上相互赠送。) 12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
6、世嫉俗远离尘世而不能显现于世。(“意”“嫉”“去”各1分,共3分。)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今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敬重他的德行(或“认为他的道德高尚”)。(“得罪”“省”“高”各1分,共3分) 以至抛弃(不顾及)妻子孩子远离家乡,莫非不是与世隔绝并且非常珍爱自身品德的人么?(“顾”“妻子”“绝” 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一行传序 唉!五代之乱到达顶点了,这就是传记上所说的“天地间的光明被封闭、高洁的雅士都去隐居”的时代吗!在这个时候,作臣子的杀害他的国君,作儿子的杀害他的父亲,而那些士大夫们却安享着国家的俸禄,占据着朝堂,志得意满,不再有廉耻之色的人处处都是。
7、我认为忠臣义士,多处于乱世,却惊奇这个时候可以称道的人何其少啊。莫非果真没有这样的人吗?虽然说战乱兴起,学校教育被废弃,礼仪衰败,风俗毁坏,而到了这个地步,然而自古以来天下大乱之时未尝没有这样的忠臣义士啊。我想必有洁身自好的义士,因愤世嫉俗远离尘世而不能显现于世。自古贤才把自己的志向才能隐藏于内心而并不表现出来,有的人困惑地生存于简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们即使有颜渊的品德,不遇到孔子这样的人也会不为世人所知。况且是世道多有变故,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时候呢。我又认为必定还有怀抱才能,修炼节义,从而沉沦在社会底层而悄悄无闻的人。然后我又在传记中查找这样的义士,却因乱世分崩离析,书上文字残缺
8、,不能再找到了。这样找到的仅仅就是四五人罢了。 在山林中隐居,与麋鹿为群,虽然不符合中庸之道,可是与其安享国家的俸禄,卑躬屈膝包羞忍耻,哪里比得上问心无愧、在自然中放纵自己获得身心的欢乐呢?(这样的人)我找到两个,叫郑遨、张荐明。 权势利益不能使自己屈服,辞官和就职都不违反大义,(这样的人)我找到一个,叫石昂。 只要对君主有利,因忠心而获罪何必为自己辩白;到死也不为自己辩白的人,这是古代的义士啊。我找到一个,叫程福赟。 在一乡之中培育孝悌之义,并让天下人推崇,事迹大概可以考证的,我找到一个人,叫李自伦。 郑遨传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为了避讳)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
9、少时喜好学习,文思灵敏。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 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今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敬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节度使刘遂凝屡次赠给他珍贵的物品,郑遨都不承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
10、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以至抛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莫非不是与世隔绝并且非常珍爱自身品德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常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抄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相互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欣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2 康怀英,兖州人也。事朱瑾为牙将,梁兵攻瑾,瑾出略食丰、沛间,留怀英守城,怀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于吴。太祖得怀英,大喜。后从氏叔琮攻赵匡凝,下邓州。梁兵攻李茂贞于岐,以怀英为先锋,至武功,击杀岐兵万余人,太祖喜曰:“邑名武功,真武功也。”以名马赐之。是时,李周彝以鄜坊兵救岐,屯于三原界
11、,怀英击走之,因取其翟州而还。岐兵屯奉天,怀英栅其东北。夜半,岐兵攻之,怀英以为夜中不欲惊它军,独以三千人出战,迟明,岐兵解去,身被十余创。李茂贞与梁和,昭宗还京师,赐怀英“迎銮毅勇功臣”。 杨行密攻宿州,太祖遣怀英击走之,表宿州刺史。迁保义军节度使。丁会以潞州叛梁降晋,太祖命怀英为招讨使,将行,太祖戒之,语甚切,怀英惶恐,以谓潞州期必得,乃筑夹城围之。晋遣周德威屯于乱柳,数攻夹城,怀英不敢出战,太祖乃以李思安代怀英将,降怀英为都虞候。久之,思安亦无功,太祖大怒,罢思安,以同州刘知俊为招讨使。知俊未至军,太祖自至泽州,为怀英等军援,且督之。已而晋王李克用卒,庄宗召周德威还。太祖闻晋有丧,德威去
12、,亦归洛阳,而诸将亦少弛。庄宗谓德威曰:“晋之所以能敌梁,而彼所惮者,先王也。今闻吾王之丧,谓我新立,未能出兵,其意必怠,宜出其不意以击之,非徒解围,亦足以定霸也。”乃与德威等奔驰六日至北黄碾,会天大昏雾,伏兵三垂冈,直趋夹城,攻破之。怀英大败,亡大将三百人,怀英以百骑遁归,诣阙请死。太祖曰:“去岁兴兵,太阴亏食,占者以为不利,吾独违之而致败,非尔过也。”释之,以为右卫上将军。 刘知俊叛,奔于岐,以怀英为保义军节度使、西路副招讨使。知俊以岐兵围灵武,太祖遣怀英攻邠宁以牵之。怀英取宁、庆、衍三州,还至升平,知俊掩击之,怀英大败,徙镇感化。其后朱友谦叛附于晋,以怀英讨之,与晋人战白径岭,怀英又大败
13、。徙镇永平,卒于镇。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3 新五代史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愿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
14、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奔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
15、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沉着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一再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其次位皇帝。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6、3分)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愿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愿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愿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愿言 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拜”指用肯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方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
17、”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疾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士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谈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峻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
18、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特别骄纵,延光可怕祸害涉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真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害。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2)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参考答案 4 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行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处,“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 5 D或A(A“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D大夫死为“卒”。) 6 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7(1)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假
19、如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策),那么就会城防结实难以接近。 (见,缓,若,为计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髀、肥、瘠各1分,推断句1分,大意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把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恳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许
20、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逼,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快乐,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 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察,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假如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策),那么就会城防结实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范,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奔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可怕。”于
21、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黄昏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奔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翻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绽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许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其次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答复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消耗,可以养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卒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慨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
22、” 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原因,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镇静冷静地阻挡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谈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制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峻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乱要依靠冷静,应当略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 这时,秦王把握兵权,特别高傲,延光担忧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一再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方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
23、,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4 新五代史隐逸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
24、,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
25、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9以下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善:和善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以下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遨少好
26、学,敏于文辞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欲以禄遨,遨不顾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遭乱世不污于荣利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B.C.D. 1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乱,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常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抄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闻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27、。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参考答案 9.D(A字:人的表字;B;善:友善,交好C徒:同一类的人) 10.D.都是语气词A.于是,就;竟,却B.代词,他;动词,到,往C.于是;趁机 11.C(讲郑遨对文学的喜爱和才能,不关乎品行;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12.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13.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今以后
28、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敬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 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教师。(大1分,延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需翻译出来)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5 新五代史隐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
29、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
30、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注: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也叫“三尸神”, 12以下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 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
31、之 因: 由于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门徒 13以下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分)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欲以禄遨,遨不顾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遭乱世不污于荣利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B.C.D. 14以下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乱,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 郑遨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 郑遨隐居山林,但常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
32、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抄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 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闻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15翻译以下句子。(10分)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4分) 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3分)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参考答案 12 C (A 字,人的表字 B 因,于是 D 徒,同一类的人) 13 C (1 讲郑遨对文学的喜爱和才能 2 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 6 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14 B (三人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 ,于原文无据) 15 后来李振获罪向南
33、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今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敬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句意通顺1分)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不之求”1分)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教师。(“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需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灵敏。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
34、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顿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今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敬重他的德行。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
35、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屡次赠给他珍贵的物品,郑遨都不承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莫非不是与世隔绝并且非常珍爱自身品德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常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诗文抄写在丝绢上,作为珍品相互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欣赏,他的踪迹虽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赞扬,后
36、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答复说:“道,涵盖万物微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教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根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6 新五代史李崧传原文阅读及译文 原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也。崧幼
37、聪敏,能文章,为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为兴圣宫使,领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以崧掌书记。继岌已破蜀,刘皇后聪谗者言,阴遣人之蜀,教继岌杀崇韬,人情担心。崧入见继岌曰:“王何为作此危事?诚不能容崇韬,至洛诛之何晚?今远军五千里,不见咫尺之诏杀大臣,动摇人情,是召乱也。”继岌曰:“吾亦悔之,奈何?”崧乃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以黄纸作诏书,倒用都统印,明旦告谕诸军,人心乃定。 师还,继岌死于道。崧至京师,任圜判三司,以内忧去职还乡里。服除,范延光居镇州,辟崧掌书记。长兴中,明宗春秋高,秦王从荣多不法,晋高祖为六军副使,惧祸及,求出外藩。是时,契丹入雁门,明宗选将以捍太原,晋高祖欲之。延光等欲
38、以康义诚应选,崧独曰:“太原,国之北门,宜得重臣,非石敬瑭不行也!”由是从崧议。晋高祖深德之,阴遣人谢崧,盖欲使崧终始成己事也。 晋高祖崩,出帝即位,以崧掌枢密。初,汉高祖在晋,掌亲军,为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制,汉高祖耻之。其后汉高祖出居太原,重威代为侍卫使,崧亦数称重威之材,于是汉高祖以崧为排己,深恨之。崧卒以重威将大兵,其后败于中渡,晋遂以亡。 契丹耶律德光犯京师,德光素闻延寿等称崧为人,及入京师,谓人曰:“吾破南朝,得崧一人而已!”乃拜崧太子太师。契丹北还,命崧以族俱行,留之镇州。其后麻荅弃镇州,崧乃得还。高祖素不悦崧,又为怨者谮之,言崧为契丹所厚。故崧遇汉权臣,常惕惕为谦谨,莫敢有
39、所忤。 汉高祖入京师,以崧第赐苏逢吉。崧弟屿仆葛延遇为屿商贾,多干没其赀,屿笞责之。延遇夜宿逢吉部曲李澄家。是时,高祖将葬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乃教延遇告变,言崧与其甥王凝谋,欲因山陵放火焚京师,又以蜡丸书通守贞。逢吉送崧侍卫狱,崧知不免,乃自诬伏,族诛。 崧素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善。后周太祖入立,台符告宰相冯道,请诛葛延遇,道以延遇数经赦宥,难之。枢密使王峻闻之,多台符有义,乃奏诛延遇。(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译文: 李崧,深州饶阳人。崧幼年聪敏,能写文章,当镇州参军。唐魏王继岌当兴圣宫使,兼镇州节度使。继岌与郭崇韬伐蜀,用崧当掌书记。继岌已经破蜀,刘皇后听信谗言,暗地派人到蜀教继岌
40、杀崇韬,人心担心。崧入见对继岌说:“王为什么要做这种危急事?实在不能宽容崇韬,到洛阳再杀他也不晚嘛?现在远征五千里,不见诏书杀了大臣,动摇人心,是自取祸乱呀!”继岌说:“我也很懊悔,现在怎么办呢?”崧才召书吏三四人登楼去梯,夜里以黄纸作诏书,用的是都统印,其次天早晨告谕诸军,人心才安定下来。 回师途中,继岌死在路途上。崧到京城,任圜判三司,因守孝离职回乡。服除,范延光当镇州节度使,征召崧做掌书记。长兴中(930933),明宗年龄大了,秦王从荣无法无天,晋高祖当六军副使,可怕惹祸殃及自己,要求出镇外藩。这时候,契丹侵入雁门,明宗选将保卫太原,晋高祖想去。范延光等人想派康义诚去,只右崧说:“太原,
41、国家的北门,应当派重臣,非石敬瑭不行呀!”大家都同意。晋高祖特别感谢他,暗地派人感谢崧,想叫崧始终帮忙他成大业。 高祖死,出帝即位,用崧掌枢密使。以前,汉高祖在晋掌亲军,当侍卫都指挥使,与杜重威同级,汉高祖以之为耻。后来汉高祖镇守太原,重威代替他当侍卫使,崧也屡次赞扬重威的.才能,于是汉高祖认为是崧排斥自己,特别恨他。崧最终叫重威率大军,在中渡被契丹战胜,晋便灭亡。 契丹耶律德光进犯京城,德光屡次听到延光等人赞扬崧的为人,入京城后,对人说:“我攻占南朝,只是为了得到崧一人罢了。”于是提拔崧当太子太师。契丹北返,命令崧率全族同行,留在镇州。后来麻荅放弃镇州,崧才得以回京。汉高祖一直不喜爱崧,崧又
42、被怨恨他的人诬陷,说他是被契丹器重的人。所以崧遇见汉的权臣,经常警觉虚心慎重,不敢得罪他们。 汉高祖入京,把崧的房屋赐给苏逢吉。崧弟屿的仆人葛延遇为屿经商,经常淹没钱财,屿鞭打他。延遇夜里跑到逢吉部下李澄家。那时,高祖将安葬在睿陵,河中李守贞反。澄叫延遇报告说崧和他的外甥王凝协商凭借山陵放火燃烧京城,又用蜡丸书信与守贞通谋造反。逢吉把崧关到侍卫狱中,崧知道难免一死,就自己被迫成认,最终受到族诛。 崧平常与翰林学士徐台符相友善,后来周太祖即帝位,台符告知宰相冯道,恳求杀掉葛延遇,冯道以延遏屡次得到赦免宽恕为由,认为诛杀他很难。枢密使王峻听说了,赞扬台符有义气,才上奏杀了延遇。 新五代史孙德昭传阅
43、读答案解析及译文7 【注】宣敕:诏书。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 A独好礼文士 礼:以礼对待 B吾恨未得死所尔 恨:怨恨 C每倾赀以交之 赀:财物 D因妻之以女 妻:嫁给 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 A不意晋兵之速也 审容膝之易安 B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D尔其谨事之 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分) A和凝自幼聪慧,考取进士后,被贺瑰召为从事。当瑰战败逃走时,他不离不弃,单独跟随,并临危不惧,射杀追
44、兵,救了瑰的性命,忠勇可敬。 B和凝知人识人,为国选拔人才,自信又有胆识,在担当贡举之职时,他敢于破旧规,拆掉荆门,翻开省门,所录用的进士均为当时才名出色之士。 C和凝深得晋高祖的宠爱,屡次被召见询问时事,他有远见卓识,料定已有反心的安从进必将趁高祖幸邺时谋反,于是帮忙高祖预先谋划,平定叛乱。 D和凝作为主考官,乐于行善,喜爱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如所选进士及第第五名的范质,后来当了宰相,时人都为和凝此举感到荣耀。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3分) 译文: (2)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4分) 译文: (3)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4(3分)B 恨:圆满 (“恨”在古代语义轻)。 5(3分)A 之:均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以:介词,用介词,由于;C于:介词,在介词,给;D其: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要“肯定“应当”副词,表示婉商语气,“还是”。) 6(3分)D “好称道后进之士”并不是“喜爱提携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后的进士”,“后进”是“后代”的意思。 7(1)(3分)不久,有一名骑兵追逐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顿,和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