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654068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2月定时检测(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三语文 第 1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一中 2024 届高三 2 月份定时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新作物史”概念和框架由己故农史专家王思明教授提出。新作物史脱胎于传统作物史,这是它们之间的天然联系。由“作物史”而至“新作物史”,“新作物史”的研究又何以缘起?作物是被人类栽培而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作物史就是关于作物的历史,新作物史则涉及作物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研究。全球史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跨国视野、整体史观、互动观、跨学科研究方法等理念和跨文化、交互比较、大历史等研究视角,为新作物史研究提供了理论铺垫和方法借鉴。作物景观理念则为书写作物史提供了一种多维

2、度、探索性的新框架手段。同时,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动也催化了新作物史研究的兴起。新作物史理念的提出受到作物景观概念的启发。作物景观概念的英文是 cropscape,由 crop 和 scape 组成,从 landscape(地形、景观、风景)借鉴而来。不过,作物景观并非地理学、生态学意义上静止的概念,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来审视和考察人类与作物景观之间关系的动态系统或过程集合,主要内容包括作物景观的细节构成、表现特征、演变规律、人类活动对于作物景观的作用以及作物景观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国际科学技术史学界现在对知识系统的流动性愈发感兴趣,重点是迁移以及

3、由此产生的转变和侵占过程。作物作为由人类促成的生命形式,迫使我们不得不认真考虑其物质性的具体细节一一适应性、抗性,还有当作物以各种方式运动或引入某地时它们是如何影响传播、生长以及产生或丧失价值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作物景观也可理解为作物文化集合,每种作物都形成自己的景观史,如茶景观、小麦景观、棉花景观等。新作物史何以成其“新”?传统作物史有三“重”:首先,传统作物史重内史,强调关注作物史自身的独立发展,关心作物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机制、逻辑和规律等问题,主张作物科学技术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规律,注重作物发展事实在历史进程中前后相继的联系,而并不看重社会经济因素对作物发展的影响。其次,传统作物史重脉络

4、和线条,主要包括作物的起源、传播与发展三个阶段,植物的野生类型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栽培类型,即为作物,这个驯化、传播、分化和时空变化的链条是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最后,传统作物史重技术和生产,农业技术史和农业生产史长期以来都是农史研究的重心,作物的栽培、管理和收获几乎贯串农业生产的整个周期,于是相关生产技术便成为解析农业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和规律的钥匙或抓手。与之相对应,新作物史亦有三“重”:第一,新作物史重外史,强调作物史研究应更加关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背景和环境因素对作物发展的影响,认为这些外在因素也对作物发展的方向和速率产生重要影响,作物的发展变迁实际上是一个置身于相当复杂背景环境

5、之中的历史过程。第二,新作物史重联系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转移甚至消解了农史研究的内史、外史之分,这种新范式给予稼(作物)高三语文 第 2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与天、地、人“三才”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更为深入的分析、诠释,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淡化农史的学科边界,大幅拓展农史研究领域,研究材料扩展到所有相关学科资料以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材料。第三,新作物史重经济和社会,作物生产不仅是农业生产系统的主体部分,而且还直接影响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及质量,同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极为紧密的双向互动关系,阐释作物发展变迁的经济社会动因和作物发展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具

6、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作物是一种经由人类加工的特殊生命形式,它天然地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基本属性,同时拥有迁移性和根植性两种典型特性。作物景观的形成和变迁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新作物史的提出和实践则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自然科学之间不断对话的成,果。究竟如何研究作物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基本的思路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两个二级维成的关系:作物与环境、作物与文化:依据作物景观的理念,再继续细分若干三级维度:作物与品种资源、作物与生产技术、作物与生态环境、作物与社会经济、作物与政治军事、作物与民风民俗等;而且这些三级维度的因素之间可进行“通信”,其关系如图 1 所示。总之,新作物史并非传统

7、作物史的简单综合或扩展,而是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全新视野来考察作物发展的研究框架。与传统的研究范式相比,新作物史更加具有均衡性和包容性,可以有效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看待世界农业文明乃至人类社会问题;新作物史更加注重文化联系、互动和影响,尽力避免对自身文化的过度滤除、唯我独尊或妄自菲薄。(摘编自刘启振、卢勇新作物史:“新”在何处?)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物是野生类型经过人工驯化而成为栽培类型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它本来就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作物景观并非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或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的一切作物都有其景观史。C.传统作物史侧重

8、农业技术史和农业生产史的研究梳理,但对作物栽培历史的演变研究缺乏联系性与持续性。D.新作物史为研究作物与天、地、人之间的交互关系确定研究新范式,突破了农史研究的“内”“外”界限。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高三语文 第 3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全球史的出现和作物景观概念的提出为新作物史的兴起提供了学理条件,可见某种新的研究范式的兴起往往离不开其相应的理论支持。B.本文阐释作物景观概念时举了例子,分析传统作物史与新作物史研究的不同点时作了对比,而论述传统作物史特点时则使用了比喻。C.综合文本内容可知,新作物史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体现了人文学科、社

9、会学科、自然学科等多学科专业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D.传统作物史研究有诸多不足而难以满足新时代学术研究和社会实际的需求,作者倾向于摒弃传统作物史而倡导更具优势的新作物史。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A.概谈中国南方的两种稻作文化山地稻作文化与低地稻作文化从宏观角度将自 1 万年前诞生以来至今的南方稻作文化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B.为了展示农作物对历史更丰富的贡献及其更复杂的时间性,描摹一条走向当代全球粮食系统的纯净进化路线,白馥兰教授提出了“作物景观”概念。C.学者李昕升著中国南瓜史,系统探讨了南瓜的起源与传播、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南瓜在中国

10、的引种和推广、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历程。D.域外作物在中国:传播与驯化中的政治融入与文化融合指出,某些外来作物以其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国人某些精神气质。4.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图 1 新作物史研究的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4 分)5.如何推进我国的新作物史研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雪山大地(节选)杨志军等父亲拴好马走进帐房时,炉火已经生起,一个边沿满是豁牙的陶锅坐在上面。桑杰的妻子是个又瘦又小的女人,看到父亲后迅速低头弯腰。父亲说:“大嫂啦,你好。”吓得她转身,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躲。桑杰说:“多放点酥

11、油的要哩。”“噢呀(好的、是的)。”妻子赛毛答应着,腰弯得更低了。等招待父亲喝了酥油茶吃了糌粑,搬家就开始了。桑杰在家中小小的享堂前跪拜祈祷。拆卸帐房时,父亲要帮忙,桑杰不让,一个劲说着“贵人不沾手”之类的话。父亲又要帮忙,还是被桑杰拦住了:“强巴科长啦,要是你嫌搬家动作慢,就请用鞭子抽我们。”父亲说:“怎么会嫌弃呢?就是不好意思闲着。桑杰说:“天上没有牦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思?”父亲只好站在一边,看他们忙活。家什没有多少,很快就妥当了。高三语文 第 4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太阳正在西斜,桑杰一家赶着牲畜朝着沁多草原南部的野马滩走去。正是夏花盛

12、放的季节,蕊红瓣白的点地梅左一片右一摊,像铺满了不规则的花地毯。而在通往远处雪山的高地上,金灿灿的九星花漫作了河,开阔的河面上飞翔着四五只鹰,可以想见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一行人赶着牲畜在如诗如画的景色里跋涉,走到天黑就歇下了。搭建帐房,生火做饭,睡了一夜,第二天再走,再歇。搬家的路虽然漫长,却给父亲提供了观察牧家并和桑杰一家聊天的机会。他发现赛毛喜欢唱歌,只要唱起来,似乎骨子里有一种力量。父亲和桑杰一家走到第四天下午,才看到野马雪山。从沟沟壑壑里流出一条河叫野马河。滩头和水湾以及两河相交形成的三角带,便是一望无际的野马滩。桑杰选了一块高地打算安顿帐房。父亲问:“为

13、什么不去离水近的地方?”桑杰说:“地势低的水里住着黑龙,地势高的地方住着白龙,黑龙脾气大,白龙性情柔。”他把帐房和家什从牦牛背上卸下,挑出享堂在草墩子上摆好,磕了一个头:“雪山大地保佑,请不要让黑龙发怒。”父亲发现享堂里供的是一个塔形的糌粑食子,问:“阿尼琼贡的供物数不清,他怎么就给你一个硬邦邦的糌粑团呢?”桑杰顿时显得十分恐慌:“不是糌粑团,是雪山大地的宝贝阿尼玛卿雪山。”然后双手合十放在额头上,虔诚地念起了祈福真言。父亲知道说错了话,赶紧改口:“真的是阿尼玛卿雪山吗?那我也得拜一拜啦。”说着朝享堂跪下,学着牧人的样子磕了一个头。桑杰愣了片刻,惊讶地说:“公家人磕头,我是头一回看见。”说罢就

14、笑了。等赛毛背水回来时,帐房差不多已经搭好。这次桑杰没有拒绝父亲的帮忙,父亲意外极了:仅仅对着享堂磕了一个也许只是做做样子的头,就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来到野马滩,父亲想走访牧民,了解他们的生活境况。然而第二天,桑杰去找野马滩上的牧民,被当地人打了,还被人家强行借走了马。父亲说:“我去跟他们论理,正好会会他们。”他策马朝低洼地走去。桑杰和赛毛追过来,忧急地喊道:“强巴科长啦,回来,回来。”父亲不听,打马跑起来。赛毛扯开嗓子唱起来:送一团糌粑给走的人,路途遥远要小心,祈求雪山大地保佑你,一路高兴一路顺,前路上的坡坎低下来,开出一扇安康门,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吹来一阵清凉风。父亲找遍了低洼地也没有找

15、到人,新鲜的马粪告诉他,那些人沿着野马河走向了源头。他跟了过去,可越走越高。阳光渐渐有了寒意,风变得凉飕飕的,地上的绿很快就没了,地面裸露着赭红的岩石。他听到阵阵轰鸣随风而来,走到悬崖边一看:啊噓,野马河的水突然翻腾起了推石拉土的波浪,一路汹涌,狂泻而下。发大水了,父亲不禁打了寒战。他硬着头皮拉马往下走,终于远远望到低洼地,还好,没有洪水泛滥的迹象。天就要黑了,父亲骑上了马,马也看到了低洼地的平静,步子轻快起来。但是父亲还是太大意了,似乎第一浪洪水正等着他,-见他进入低洼地,就轰然漫过河床喧喧嚷嚷奔腾而来。马惊慌得嘶鸣着,在浪峰前奔跑。父亲喊着:“快啊快啊!”然而马蹄转眼浸在了水里。水位迅速升

16、高,马很快跑不动了,停下来,不时地叫一声,恐惧绝望的哀鸣里饱含着对生的留恋。突然传来一阵喊声:“强巴科长啦,强巴科长啦。”父亲回答着,从马背上溜下来,蹬着齐腰深的水往前走。前面黑黝黝的,像是一高三语文 第 5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座荒丘,赛毛站在丘顶不停地喊。父亲拉马吃力地走着,很慢,等来到荒丘跟前时,水已经没过了脖子。他不会水,沉浮在水面上挣扎着,眼看要够着荒丘了,又让顺流而下的马拽进了激浪。赛毛站在水边,解下腰带甩了过来,喊着:“强巴科长啦,抓住,抓住。”父亲伸手抓了几次才抓住。“强巴科长啦,把缰绳给我。”她踩进水里,弯腰伸出一只手。父亲把缰绳使劲朝她扔去。赛毛一手用

17、腰带拽着父亲,一手用缰绳拽着马,又瘦又小的身子骨不知哪来那么大力气,父亲和马都被她拽上了荒丘。但父亲和马都还没来得及站稳,水浪就追随而来,翻卷得又高又大,就像魔鬼派来的使者,一手撕住了马,一手撕住了父亲。又瘦又小的赛毛再也支撑不住了,一头栽向水里。其实她只要松手就安然了,但她没有,没有松开连接着父亲的腰带,也没有松开连接着马的缰绳。父亲灌了几口水,被急流冲向了马,马在拼命泪水,拦住了父亲。父亲使劲蹬着马,再次靠近荒丘,扳住岩石的缝隙,爬了上去。等他稳住自己,再回头看时,赛毛已经不见了,马也不见了,只有大水浩浩而来,荡荡而去。说明:节选自长篇小说雪山大地(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文中的“父亲”是

18、汉族干部,他到沁多草原调查走访牧民的境况,被安排住在藏民桑杰帐房中。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中“就请用鞭子抽我们”一句,见出桑杰卑微、曾被奴役的命运,反映了其在新社会里思想意识还没有彻底改变。B.第二段用较多笔墨直接描写了途中所见之景:沁多草原夏花盛放,雄鹰飞翔,动物蹦跳。画面富有生机,充满诗情画意。C.小说透过对洪水奔腾、父亲着急中开始念佛号、马儿由惊慌到绝望的哀鸣等一系列状貌的精准描写,紧迫感扑面而来。D.小说没有直接写赛毛遇难,但“赛毛已经不见了,马也不见了,只有大水浩浩而来,荡荡而去”,暗示了赛毛的结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

19、的一项是(3 分)()A.句子中“边沿满是豁牙”“陶锅”等短短几个词句,形象地勾勒出桑杰家贫苦的境况。B.句子中“跋涉”一般是艰苦的,与“如诗如画的景色”形成强烈反差,句子极具张力。C.句子中的“笑”字,通过神态描写表明了桑杰对身为公家人的父亲态度的隔膜和敬畏。D.句子中“前路上的河流别挡道”呼应了后文父亲遭遇洪水险境的相关内容,非常巧妙。8.雪山大地的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读书小组要求根据此文撰写语言鉴赏札记,请分条列出你的鉴赏要点和依据。(6 分)9.杨志军说:“雪山大地是一部关于爱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高三

20、语文 第 6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日:“吾闻语日:“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材料二: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

21、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日: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

22、,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日: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罪大恶 A 极 B 诚 C 小人矣 D 及施恩德 E 以临之 F 可使 G 变 H 而为君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

23、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高三语文 第 7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

24、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人情的。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彰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4.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3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送李少府

25、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以发问的方式开端,紧扣标题,引出诗人为两位朋友饯别的话题。B.诗人想象李少府所到之处猿猴哀鸣、古木萧疏,这里是以哀景写哀情。C.一诗同赠两人,内容上做到铢两悉称,但在情感上诗人更亲近王少府。D.本诗脉络清晰:首联总说离别,颔联和颈联交错分写,尾联合并收束。16.本诗“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都是临别之际的劝慰之语,都给朋友以希望

26、,但其切入角度和表达语气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论语十二章中“,”两句,从饮食和居住的角度表现君子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了创作史记的目的,除“成一家之言”外,另两个是:“,”。(3)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两句问答,点明了“涉江采芙蓉”的目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0 分)高三语文 第 8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今夜,我像一只雪狐,在宕泉河水湄踽踽独行。我身边没有雪狐,唯一的参照物就是那些秋草秋花。面对流水逝波,二朵野菊,一棵骆驼刺,像我一般将头颅埋进

27、天空的记忆,获取思想的浩瀚。星月辉映宕泉河。在我身前身后,水汽氤氲,沙洲迷蒙。河岸上铺展的月色,深远而恍惚,犹如打碎的青瓷。我放慢脚步,轻轻往前走,生怕踩疼月亮下的每个影子。我路过树,穿过树林,就在一处空地上坐下来,默想,抑或向四面的旷野张望白杨树、云杉树、柏树和柳树。它们一律安静不动,将柔软的枝条探进夜色中,仿佛在打捞细碎的星光。其实,黑夜只蒙蔽了人的视野,对于其他生灵而言,眼瞳里的黑夜也许正好是冰蓝色的黎明或橘红的黄昏,但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没有色彩,只显现一片太古的空虚。我发现离我不远处,一个人正倚着一块石头,大声念唱着,腔调轻柔平和,悠长缥缈。宕泉河上的月光,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我俩

28、身份、命运各异,可今晚,我们却同样面对着这宕泉河上的月光。人生心路,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19.请简要赏析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 分)20.请以“我俩”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10 分)蜜蜂在大热天里飞行时要对付的不仅是来自太阳的能量,还有其体内的“火炉”。为了驱动翅膀,它每秒钟可收缩飞行肌肉约 200 下。这种肌肉活动会产生巨大的热量。A ,蜜蜂的内部温度将会达到一个致死的水平,飞不到一两分钟体内就会被“油烹”了。几乎所有的-飞行类昆虫都进化出一套机制来

29、防止 B :血液循环穿过昆虫的飞行肌肉,将热量从胸部传递至腹部然后散去。然而,蜜蜂特有的解剖结构使这种腹部散热方式难以实现。为此,蜜蜂进化出一套蒸发散热的系统。当高温下飞行的蜜蜂不能保持其头部温度低于 45 摄氏度时,反刍反应就会触发,蜜蜂将储存在蜜囊里的花蜜返回口中置于舌上。舌上花蜜的水分在空气中蒸发,降低头部温度的同时将热量从胸部带走。蜜蜂可以通过摇动舌头,以及用腿将一些唾液抹在胸前的方法来加快蒸发效率。蜜蜂依靠蒸发降温还有一个好处,减轻因携带多余水分造成的负荷,从而有时间多运些花蜜回蜂巢。更妙的是,在散热的同时,将花蜜酿造成蜂蜜的工序就已经开始了。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30、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 分)22.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魏源集默自上学篇高三语文 第 9 页(共 9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高三语

31、文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一中2024届高三2月份语文详解1.C解析:“对于作物栽培历史的演变研究缺乏联系性与持续性”的表述理解有误,依据第4段关于传统作物史有三“重”的论述,传统作物史非常注重对作物栽培史的研究梳理,特别是“作物的栽培、管理和收获几乎贯串农业生产的整个周期”的表述,证明对作物栽培的历史的演变的研究是具有很强的持续性的。同时,“注重作物发展事实在历史进程中前后相继的联系”的表述,也说明其研究史具有联系性的,只是其栽培历史的演变研究主要局限于自身发展,而并不看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2.D解析:从文本论述看,传统作物史研究的确存在偏重内史、研究方

32、法和手段陈旧、研究领域狭窄、时代感较弱等问题,相较而言,新作物史研究的确更具优势、更具价值,更契合时代所需,但材料并没有关于“摒弃传统作物史”的说法,属无中生有。3.D解析:第五段的观点是:新作物史研究有“三重”重外史、重联系和互动、重经济和社会。A项,强调了南方稻作文化发展阶段的划分,更多体现传统作物史所重视的发展演进过程,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五段的观点。B项,白馥兰教授提出“作物景观”概念,展示作物的时间性和进化路线,没有体现新作物史的“三重”。C项,李昕升探讨了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历程,更多体现了传统作物史的“重脉络和线条”以及“重技术和生产”,没有体现新作物史的“三重”。D项,某

33、些外来作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深度融合,体现重外史、联系互动特点。公众号:高中试卷君4.三级维度各因素组成一个以“作物”为中心节点的星型网状拓扑结构;(2分)各因素都可通过作物这个中心节点进行互动,从而互相作用、互相影响。(2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突破农业内部的局限,转而更加关注作物发展同社会经济的关系,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以全球史的视角审视作物的传播和发展,重视文明的交流互动,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新作物史研究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淡化农史的学科边界,大幅拓展农史研究领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继承传统作物史已

34、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以一种新的视角和全新视野来考察作物发展。(每答出一点给2分,任意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动物蹦跳”是虚写,是由飞翔的雄鹰“想见到那儿的花海草浪里正在蹦跳着旱獭和野兔、雪貂和马鸡”。)7.C(桑杰对身为公家人的父亲一直是尊重的,只是前面尊重中有点隔膜,现在有了亲切。)8.要点:方言口语、藏族谚语。文化风味,生动独特。如“啦”“要哩”呈现了藏族牧民朴实心态。如“天上没有牦母牛,下的不是奶子;贵人没有无底靴,怎么会不好意思”草原味浓厚,生动地反映了牧民生活、心理、人际关系以及生存状态等信息。(举一个例子即可

35、。)富有诗意歌曲深情诠释了草原藏族“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特质。如文中赛毛的歌唱,在诗意的歌声中表达对雪山大地的虔诚,体现人性的善良。神话色彩突出,彰显草原牧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如“黑龙”“白龙”的神话故事体现的神性、神力高三语文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每点 2 分,要点 1 分,依据 1 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9.“爱”是藏族人民对雪山大地的信仰。“雪山大地”是藏族人民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最坚定、超然的信念。在藏族人心底,再艰难的处境,只要有了雪山大地的眷顾,就会有奇迹的出现。“爱”是援藏干部“父亲”的人民情怀。作为蹲点的汉族

36、干部,住在桑杰家,不摆架子,融入藏民生活,尊重藏族文化;不顾危险,要为受到欺负的桑杰论理,同时也是为寻找野马滩的牧民,搞好查访,为民服务。“爱”是藏民桑杰、赛毛的善良人性。桑杰没有怨言地给父亲提供食宿;赛毛凭着善良的情感,担心父亲的安危,天黑后独自去寻找,急流中勇救父亲,自己却被激浪卷走,彰显出人间大爱。“爱”是藏汉一家亲的民族大团结。援藏干部心系牧民,藏族民众尊重援藏干部,积极配合工作,甚至牺牲生命勇救汉族干部,体现了汉藏人民的骨肉相连的大爱。(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本题重点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如藏民桑杰一家艰辛却坚强面对的生活之爱等。)10.

37、(3 分)BDF(原句标点: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11.(3 分)C(贼,文中用作动词,窃,私下行动,引申为窥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不同。)12.(3 分)C(“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是作者所批驳的荒谬之处,而非“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13、(1)到了(约定的)期限,囚犯都来到朝堂,没有晚回的,太宗赞许他们诚实守信,全部赦免了他们(的死罪)。(2)因此,尧、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据人情,不标新立异来显示高尚,不违背人情来求取名誉。14.(3 分)不同。材料一持肯定态度,

38、认为这是太宗宽仁治天下的典型事例。材料二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常法。15.C【解析】“在情感上诗人更亲近王少府”理解有误,从整首诗表达的情感看,无论表达离情别绪还是劝慰激励,高适对两人并无偏重。16.切入角度:本诗从皇恩浩荡的角度切入,说如今正逢盛世,朝廷恩泽如雨露一般普降,离别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召回;(2 分)别董大从个人才情的角度切入,说凭着你董庭兰的才气,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知己,不要为暂时离别而伤感。(2 分)表达语气:本诗以陈述的语气表达劝慰之情,平淡中见沉稳;别董大以反问语气表达劝慰之情,慰藉中见力量。(2 分)17.(1)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2)(亦欲

39、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3)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18.小心翼翼、殊途同归(2 分)19.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野菊、骆驼刺以人的形态动作,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野菊、骆驼刺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用词准确生动,“埋进”“获取”等动词形象地传递出作者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从中获得某种启发的愿望。(共 4 分。每点 2 分)20.身份、命运各异的我俩今晚却同样面对这宕泉河上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的月光。(句子主干 2 分,“我俩”前面的修饰语 1 分,“月光”前面的修饰语 1 分。非单句不得分)高三语文答案 第 3 页(共 3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A:若无法散热 B:飞行过程中体温过高A

40、处,上文说蜜蜂飞行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而下文是蜜蜂的内部温度会达到致死水平,且文段重点讲蜜蜂飞行时的散热方式,可知被“油烹”的原因是“无法散热”,而“就会”暗示此处是假设,综合补出“若无法散热”。B 处,冒号有解释的作用,冒号后下文解释了一般飞行类昆虫飞行时的腹部散热机制,可知此处谈的是飞行过程中的“降温”,但横线前有“防止”,因而要反过来表述为“体温过高”,综合补出“飞行过程中体温过高”。22.(1)“反刍反应就会触发”修改为“反刍反应就会被触发”。(2)“加快”修改为“提高”。(3)“时间”修改为“空间”。23.【写作指导】公众号:高中试卷君一、材料分析材料引自清代思想家魏源的一段话。大意

41、是说,披览五岳的地图,就以为了解大山了,实际还不如打柴人的那双脚接触了解得多;谈论海洋怎么广阔,就以为了解大海了,其实还不如远航的商人那一眼看到得多;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就以为懂得菜肴的滋味了,其实还不如厨师尝上一口品味得准确。材料描述的是生活现象,通过比喻、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实践出真知。二、立意和任务分析由上面材料分析可知,魏源的这几句话强调的是实践对认知的重要性,对事物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看、谈和想上,只有亲自走一走,才知道山有多高;只有亲自看一看,才知道海有多深;只有亲自尝一尝,才知道滋味有多美。不注重实践,只是一味纸上谈兵,不但影响自己的认知,而且到头来一事无成。也可以站在一定的思想理论高度,结合当下反对“空谈误国”、提倡“实干兴邦”的执政理念,谈治国理政需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实践的道理。“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如果写成议论性文章,需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观点。参考立意:实践出真知;纸上谈兵害处大;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