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6640807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87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3)--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性.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放电化学能化学能电能电能充电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转变为 PbSO4。电解液中的H2SO4减少,水增多,电解液密度下降;测量电解液密度可以检验蓄电池放电程度。蓄电池内阻增大,供电能力逐渐下降。蓄电池放电终了时,单格电池电压降到终止电压,电解液密度下降到最小许可值。1.1.蓄电池放电时的特点蓄电池放电时的特点+直直流流电电源源+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充电时的电路连接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逐渐由PbSO4转变为P

2、bO2和Pb。电解液中的水减少、H2SO4增多,电解液密度上升。随着充电的进行,PbSO4的减少及PbO2和Pb的增多,蓄电池内阻减小;蓄电池的供电能力逐渐恢复。蓄电池充电终了时,电解液中有大量气泡冒出,呈沸腾状态;电解液密度和端电压上升到规定值,且23小时保持不变。2.2.蓄电池充电时的特点蓄电池充电时的特点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蓄电池充放电特点小结:蓄电池充放电特点小结:正负极板活性物质a a电解液相对密度电解液相对密度b b蓄电池内阻c c蓄电池供电能力d d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化学反应;正极板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将隔板有沟槽的一面对着正极板。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二、蓄电

3、池的工作特性1.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2.蓄电池的内阻3.放电特性4.充电特性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在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和电解液相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对密度随时间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含义将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以20h放电率的电流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外接的电位器,使放电电流保持稳定不变,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得到放电特性曲线。获取方法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开始放电阶段相对稳定阶段迅速下降阶段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开始放电阶段相对稳定阶段迅速下降阶段极板孔隙内的硫酸量迅

4、速消迅速消耗耗,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开始放电阶段相对稳定阶段迅速下降阶段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酸与孔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动态平衡。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开始放电阶段相对稳定阶段迅速下降阶段活性物质大部分已转变成硫酸铅,阻碍了电解液阻碍了电解液的渗入的渗入,极板孔隙内消耗掉的硫酸难以得到补充。过放电过放电使使蓄电蓄电池池极板损坏,极板损坏,容量下降容量下降!1.1.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电动势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2.2.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蓄电池的充电特性三、蓄电池的容量三、蓄电池的容量指在规定的放电条件下,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所能提供的电量,单位:Ah。含义含义制造因素:极板厚度、表面积、影响蓄电池内阻的结构因素,如同性极板中心距。使用因素:放电电流、电解液温度和电解液密度。影响影响因素因素三、蓄电池的容量三、蓄电池的容量放电电流放电电流越大,则电压下降的越快,终止电压越低,至终止电压的时间越短,容量越小。在使用起动机时,应严格控制起动时间。每次起动时间不应超过5s,相临两次起动之间应有15s以上的间隔。本次课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