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2020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卫生组织第73届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将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服务。他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是人类战胜病毒的唯一正确途径。在世界人民抗疫期间,中国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援助并分享抗疫经验。材料反映了(B)中华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ABCD解析材料不体现文化与经
2、济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中国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战胜病毒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体现文化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社会发展,与题意不符。故选B。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规矩”代表秩序和权力。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幅绢本伏羲女娲图中,中华民族始祖神伏羲手持的矩是尺子,女娲手持的规是圆规,分别象征着法律和秩序,象征着中华民族要守护好天地的秩序,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这体现了(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厚重的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因时而变ABC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不同的特色,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相对稳定性是传统文化
3、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表述不当,排除。故选A。3窑洞(如下图所示),是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冬暖夏凉。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具有亲切、朴素的性格,透露着北方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由此可见,传统建筑(D)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基于一定自然地理条件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会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ABCD解析窑洞是由于地理、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可见传统建筑是基于一定自然
4、地理条件的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符合题意。这种植根于黄土地上的民居形式,透露着北方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说明传统建筑凝结着人们的思想情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并不涉及传统建筑的地位。不符合题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D。4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由来已久。孝文化和家庭是连在一起的,孔子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下面漫画孝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C)孝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孝文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BCD解析孝文化是中华
5、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错误。漫画中上一代人对老人的关心和孝顺影响到了下一代人,说明孝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继承性。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5农历三月三是壮族的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现在,则有对歌谈情、抢花炮、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对于材料中文化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D)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ABCD解析中
6、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错误。现实生活中保留着前人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正确。壮族歌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三月三的对歌习俗到现在仍然存在,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正确。故选D。6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传统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B)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
7、俱进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解析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选。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这说明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正确。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错误。故选B。7某学者指出:既然不能强制人“关掉电视”,那么要摆脱天生娱乐化的电视媒介的控制,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这说明(C)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
8、动B在抵制“泛娱乐化”的问题上,教育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C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B表述错误,与题干中的意思相反。C符合题意,题干中“唯一有希望的方法是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主动疏离某些信息形式,让学生懂得不能用笑声代替思考”,说明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具有重要作用。D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故选C。8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
9、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说明思政课(B)对青少年核心文化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文化财富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发挥着特定作用应选择传递特定文化以教化与培育青少年ABCD解析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说明思政课对青少年正确思想形成、人生道路选择等起引领作用,正确。题干旨在说明思政课对青少年的作用,未体现思政课使青少年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文化财富,并不能说明思政课在人类文化传承与创造中发挥着特定作用,错误。故选B。9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该观点(C)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性批判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忽视了发展教育应立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ABCD解析观点只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不是对古代教育思想的辩证分析,排除。古代教育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实质上是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正确。题目中的表述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表述与题意不符,同时,应立足于社会实践,排除。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
11、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因此,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正确。故选C。1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D)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
12、展AB CD解析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与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夸大了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作用,不选。该市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不仅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1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D)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3、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解析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不体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民族生存的作用,A、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
14、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B)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ABCD解析材料表明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改变文化的性质,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的发展的根本动力,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化身“网红”,让沉睡在博物院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宫门”,走进百娃生活,让“故宫活了
15、”。自2018年起,故宫推出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电视综艺节目和文博类节目,将故宫的历史沉淀与文化意蕴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到2019年12月,故宫文创产品研发超1.1万件,文创产品收入在2018年达到15亿元。故宫还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起一座“数字故宫”,让故宫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公众所触碰。“故宫热”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博物院是怎么做到让“故宫活了”的。 (2)请为号召人们了解故宫,推广故宫的传统文化写两句宣传标语。答案(1)继承传统,推陈创新,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吸引人们关
16、注传统文化。依托故宫的文化资源,开发各种文创类产品,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动“数字故宫”的建设,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赋予了故宫新的生命力。以人民为中心,用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人民的认可。推动故宫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故宫,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繁荣世界文化。(2)答案示例:走近故宫,了解中华文化之美。“漫步”故宫,感受历史的温度。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华文化传播。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
17、成答案要点。第(2)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9年8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一眼千年”的敦煌莫高窟。他指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4月18日,为保护和开发好我们的国粹,敦煌研究院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该技术采用华为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河图平台,利用数字敦煌的成果,为民众在参观莫高窟时带来身临其境的奇幻体验。既可
18、以减少游客进洞窟时间,达到保护洞窟文物的目的,又增加了观众获得的信息量。可以让观众在洞窟外看到洞窟内详细的壁画内容,达到了文物保护与开放利用的平衡,也探索出一个弘扬敦煌艺术新的途径。未来,敦煌研究院将与华为继续合作,依托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该平台上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莫高窟艺术虚拟体验内容,服务于全世界喜爱敦煌艺术的观众朋友,让莫高窟的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1)结合材料,说明科学技术对敦煌莫高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2)除窟外游览技术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进窟参观以外,请你就如何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提出两条建议。答案(1)科学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
19、段,敦煌莫高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可以减少游客进洞窟时间,达到保护洞窟文物的目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是弘扬敦煌艺术的新途径,有利于莫高窟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传播文化的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人工智能河图平台让莫高窟的艺术走出洞窟,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敦煌。(2)举办国际性敦煌莫高窟艺术展;加大敦煌莫高窟艺术品的海外推广(出口);开展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举办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解析本题以敦煌莫高窟文化传承和发展为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20、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首先注意“科学技术”这一要求,既要运用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又需要在材料中,提取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材料。其次抓住设问中“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这一要求,把握好描述问题的方向。第(2)问为开放性试题,注意建议的要求,除窟外游览技术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进窟参观以外的建议。除了答案示例外,还可以提以下建议:拍摄敦煌莫高窟文化纪录片,向国外媒体推介;出版敦煌文化故事相关图书,向国外推介。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备考向导理思路考 情 展 示素 养 目 标核 心 线 索术 语 必 背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
21、发展的关系政治认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公共参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1.一个态度: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三个特点: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3四个表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4四个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22、,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点梳理固基础考点剖析(一)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1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知识拓展:正确区分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1)二者含义不同: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
23、和习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和庸俗色彩的文化。(2)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3)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优秀文化。2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传统文化的影响(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传统文化
24、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5、(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外部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身因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发展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易错辨
26、析【易错1】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分析: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易错2】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分析: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易错3】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分析: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
27、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易错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分析:不能将传统文化等同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易错5】继承文化中继承是主要方面,发展是次要方面;发展文化中发展是主要方面,继承是次要方面分析:我们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精华要肯定、要发扬。继承,并不是全盘接受。文化的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当然,这也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不是在继承
28、之后才发展,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也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易错6】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分析: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易错7】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分析: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易错8】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分析:教育
29、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核心突破释疑点核心考点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表现(1)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表现2传统文化的特点(1)继承性: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方法技巧:概念法把握传统文化的特点3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
30、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4传统文化有何现实价值(1)从社会发展看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
31、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2)从个人成长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命题探究命题点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命题揭秘:高考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一民族具有独特性的传统文化活动等素材,考查传统文化四种形式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常与民族节日、文化
32、遗产、中华文化等知识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或者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如传统习俗的沿袭、传统思想的继承等材料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区分与判断,并常常将中华文化的特点(即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设置为干扰项。典例1 (2019全国卷,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实施中国精品培育工程,加强对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品牌培育和保护,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 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B)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
33、文化特征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BCD解析正确,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等中华老字号,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包含着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错误,“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说法错误,文化的价值会受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故选B。变式训练1无论是法家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主张,儒家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还是道家追求的“藏天下于天下”的境界,无不契合着古人一以贯之的“天下一家”的叙事逻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中华文明逐步形成了趋同的“和
34、”文化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B CD解析各家思想体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而非文化的趋同,错误。“天下一家”的叙事逻辑古人一以贯之,这体现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体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变迁,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错误。故选C。1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古代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凝固不变。2图示法认识传统文化命题点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命题揭秘:高考在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时,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某一传统文化的具体材料,设置启示类、说
35、明类题型,考查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试题中常会设置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做法,如全盘继承、肯定传统文化或全盘抛弃、否定传统文化等;一般的考法是以对待某一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为背景,设置体现类、依据类、措施类题型。典例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爱国商人和京剧名伶在动乱中砥砺前行的励志故事。该剧用了很重的笔墨讨论戏曲创作与表演,邀请荀派、筱派、尚派、徐派弟子作为戏曲指导,营造专业气氛,让观众感受原汁原味的戏曲之美。该剧深植戏曲文化,希望让观众由“看热闹”而“入门道”,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戏曲唱段,实时进行科普,建构内容矩阵,形成传播
36、国粹文化的合力。这部剧做到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的结合,剧集没有刻意增加叙事高频节奏以迎合时下观众的观赏口味,而是不急不缓地行进着,告诉我们生活虽不常是海棠红,而我们却可以始终心怀海棠香。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鬓边不是海棠红是如何继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该剧邀请专业人士做戏曲指导,并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相结合”,正确处理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该剧深植戏曲文化,实时进行科普,让观众深入了解戏曲唱段”,通过宣传科普,让戏曲文化走近观众,借助观众促进戏曲文化的发展;“该剧没有刻意增加叙事高频节奏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相结合”,创新
37、了文化传播的手段,通过文化创新促进戏曲文化的发展。答案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传统文化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该剧邀请专业人士做戏曲指导,并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相结合,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文化需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该剧深植戏曲文化,实时进行科普,让观众深入了解戏曲唱段,进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促进戏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该剧没有刻意增加叙事高频节奏迎合观众的口味,而是将戏曲艺术性与情节趣味性相结合,创新了戏曲文化的传播方式。变式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是中华
38、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不仅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黄河流域各地分布着众多红军长征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当年红军英勇奋战的那段悲壮历程和英雄事迹。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鲜明气质,中华儿女在拼搏奋斗中,为黄河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的理解。答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文化遗产,为了传承优秀的黄河文化,延续中华民族
39、的根和魂,弘扬顽强拼搏的伟大奋斗精神,需要讲好“黄河故事”。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讲好“黄河故事”,既要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深刻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又要注入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弘扬中国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对讲好“黄河故事”的理解,可以从“黄河故事”是什么、为什么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黄河故事”有什么意义,如何讲好“黄河故事”这几个角度出发,结合文化生活中文化遗产的地位作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弘扬民族精神等知识说明即可。核心考点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1正确认识和把握
40、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原因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其中的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法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改造和剔除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
41、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图解提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图所示:2区分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侧重点文化继承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正在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不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包括文化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带来了崭新的文化形态数字文化和网络文化。
42、(2)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图解4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角度教育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交流的角度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作为一种更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文化传承的角度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
43、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有利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与人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命题探究命题点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命题揭秘:高考在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时,最常见的考法是以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某些想法、做法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依据类、措施类等题型,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常会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结果等;命题过程中,还常将本知识与传统文化
44、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整合为“文化传承”的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典例3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人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强调晚辈对长辈的绝对顺从;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晚辈在平等基础上对长辈的孝敬、关爱和陪伴。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文化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ABCD解析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特征长期不变,具体内涵应时而变,故错误。落后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故错误。故选A。变式训练3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通过法治文化建
45、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推进依法治国建设过程中,应该(D)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确立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用现代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改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动法治文化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ABCD解析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不是用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确立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进行根本改造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故“现代法治观念从根本上改造传统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命题点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命题揭秘:高考在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时,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生产力、科技、思想运动、教育等影响文化发展的素材,设置说明、体现型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判断,且会在选项中设置一些错误说法作为干扰项,如:教育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决定文化发展的性质等;该类试题科技进步类的素材最为普遍,且为了增加思维难度往往与现代文化传媒手段的特点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典例4 2020 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