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情境默写练习(《书愤》+《锦瑟》)(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情境默写练习(《书愤》+《锦瑟》)(附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必中古诗词诵读情境默写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书愤1.(2023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2.书愤中,诗的开头“ ”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3.书愤中的“ ”两句,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4.书愤中的“ ”两句,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5.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 ”,而到了晚年却“ ”,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
2、排挤打击的悲愤。6.书愤中,颔联“ ”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7.书愤中,“ ”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8.【2016年北京卷】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9.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_,_”。 10.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11.书愤中,颔联“ ”两句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
3、传诵的名联。1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1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的诗句是“ ”。14.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而陆游书愤中的诗句“ ”,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15.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16.书愤中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句子是
4、: 。17.书愤中,“ ”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18.书愤中,“ ”两句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横戈跃马、浩气如山的奇男子形象。19.书愤中,诗人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 ”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20.书愤中,“ ”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2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22.书愤中,“ ”两句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23.书愤中,对
5、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与“ ”之现实对比。2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25.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26.书愤中,“ !”两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27.书愤中,以武侯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收复失地的句子是“ ”。28.书愤中,“ !”感叹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29.书愤中作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减的诗句“ ”。30.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
6、与“ ”之现实对比。二、锦瑟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李商隐锦瑟“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2.锦瑟中,“ , ”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3.李商隐锦瑟“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4.锦瑟中以“_,_”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5.锦瑟中“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6.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7.“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
7、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8.李商隐的锦瑟中“”,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9.李商隐锦瑟中的“ ,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10.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1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12.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1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其怅惘痛苦之情的句子是“_,_”。
8、14.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15.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己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情怀的名句是“?”。16.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17.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18.李商隐的锦瑟中,“”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附:参考答案(教师版)一、书愤1.(2023新高考1卷高考真题)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
9、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就很好。(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2.书愤中,诗的开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形象。3.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4.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两句,指的是青壮年时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复中原这件事竟是这样艰难。5.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
10、的悲愤。6.书愤中,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7.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8.【2016年北京卷】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9.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_,_”。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0.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楼
11、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1.书愤中,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1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3.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形象飞动、画面壮阔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4.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再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
12、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而陆游书愤中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也同样以几个名词组成而不着虚字。15.书愤中描述陆游青壮年时期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6.书愤中既是叙事又是写景,概括了25年前的两次胜利的战斗句子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7.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18.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横戈跃马、浩气如山的奇男子形象。19.书愤中,诗人用刘宋
13、名将檀道济典明志。“塞上长城空自许”写出他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20.书愤中,“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壮志未酬,年华已老,统治者无心救亡,收复失地、企盼统一的愿望落空。2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22.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23.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 ”之理想与“ ”之现实对比。塞上长城空自许早岁那知世事艰2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14、伯仲间?”25.借古人自况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的表现手法叫用典明志。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6.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人以诸葛亮自况,以此自勉,表明他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27.书愤中,以武侯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收复失地的句子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8.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感叹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29.书愤中作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减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30.书愤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成
15、功,富有表现力,如“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理想与“早岁那知世事艰”之现实对比。二、锦瑟1(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李商隐锦瑟“_,_ ”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锦瑟中,“ , ”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李商隐锦瑟“_,_”两句中的数目字,引发了后世读者的多种解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4.锦瑟中以“_,_”起兴,且兴中含比,引出诗人韶华已逝的慨叹。(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5.锦瑟中“_,_”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境、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庄
16、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6.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7.“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8.李商隐的锦瑟中“”,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9.李商隐锦瑟中的“ ,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0.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
17、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12.李商隐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3.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其怅惘痛苦之情的句子是“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4.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5.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己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情怀的名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6.李商隐的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17.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啼血猿哀鸣18.李商隐的锦瑟中,“”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庄生晓梦迷蝴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