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精选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精选五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精选五篇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 一一、“四下基层”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既是为了知晓基层情况,更是为了发现基层问题,替基层分忧解难,为执政施策提供建议。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党员干部在基层调研,决不能走马观花完任务,只有真正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去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
2、从实际出发。要注重实效,坚持“四不两直”方式,不打招呼、不走“经典线路”,不搞“大调研”“盆景式”、嫌贫爱富式和打扰基层式调研。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收集各方面信息,掌握更多的第一手材料。要坚持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多开夜话会、茶话会,多唠家常、说“大白话”,在与人民群众同坐一张凳、同饮一壶茶、同吃一锅饭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耐得住性子、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拿出“放大镜”“显微镜”,在群众的牢骚话、苦水话中找到“蛛丝马迹”。二、“四下基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四下基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蕴含了实事求
3、是的思想路线、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解决矛盾的问题导向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核心要求与*重点措施高度吻合。推动第二批*更接地气、更加符合群众期待,需要“一线答题”,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广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一言一行都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深入基层一线群众,在“滚石上山”的实践中强化斗争意识,厚植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用一颗真心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牢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一心为民解难事。时刻不忘“我是谁
4、、为了谁、依靠谁”,勤于走出机关大楼、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子、同围一张桌子,用掏心窝子的“真心话”、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诚恳地交谈,多倾听群众呼声、多征求群众意见,站在群众是亲人的角度上想办法、勇创新,用心把群众内心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了解深、掌握透、梳理好。着力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三、“四下基层”是加强和改进作风的重要举措。党的*大报告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当今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党风的好坏直接关系事业的成败,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5、作风建设“无小事”。良好作风是干部精气神生成的土壤,具有思想引领、价值导向、行为规范、凝聚人心的作用。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各级党员干部绝不能做“躺平干部”“佛系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忠诚于党的表率、廉洁奉公的表率、干事创业的表率、敢于创新的表率,带头转作风做示范,做到“八小时外”慎独慎微,廉洁自律,更好地醇正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同时,要树立新理念,拿出新举措,打破思维定式,多角度思考问题,应用统筹性思维、求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来开展工作,把事情想在前面、想得全面,把工作做得扎实、做出成效。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深学细悟同志在福建、在宁
6、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干,自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把“四下基层”坚持好传承好发扬好,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和思想营养,努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 二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契机,坚决
7、破除基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顽疾,切实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效。“敞开心”三问于民,让问题清单成为服务清单。深入了解实际,真正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第一方面,可以借助党员大会、乡贤座谈会等方式广纳良言善策问计于民,充分听取老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才的对策建议,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纳入党和国家的政策决策之中。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第二方面,要问需于民,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
8、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三方面,要问效于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遵循,及时找出群众不满意之所在,调整方法措施,在实践中“对症下药”、攻坚克难,提升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迈开腿”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舒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之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把强化问题导向放在首位,努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要始终坚持把握具体实际和群众需求,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确保精力投入到位、政策
9、支持到位、工作推进到位,最大限度地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用好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基本内涵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板凳会”“村民会”“网格员”等作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和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实现矛盾发现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要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推动“马上就办”,带着真诚走进群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措施深入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勤回头”巩固实效,让为民
10、服务可持续发展。如果说为民办实事是一次“赶考”,也是一次“答卷”的话,那么每一次办实事、每一次作答,当然也需要“回头看”。回头看办的实事是否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办事后的情况摸实摸透,用心用力用情,动态掌握群众日常需求,精准有效服务群众,为“实事求实”。还要看效果好不好,长期地关注实事成效,如果效果不好,得认真想一想,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思考问题成因,带着问题导向,认真进行整改。最后还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可以采取组建“群众评议团”的方式,采取实地看、现场问、座谈议、网络评的方式,建立“好差评”制度,满意不满意,群众说了算。真正把群众参与的机制建立起来,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广邀群众参加
11、评价评议,变“我觉得”为“群众觉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四下基层”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写照。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四下基层”见实效,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 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反映福建宁德坚持35年践行“四下基层”促发展见实效的有关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春
12、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为内容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种下的一颗“种子”,它不断传承,茁壮成长,助力宁德等广大地区奋勇开拓,快速发展。眼下,第二批主题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弘扬好“四下基层”的优良作风,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真正把政策讲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事业做实,确保每一次下基层都能去到实处,带回实效,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政策理论下基层要“带着使命去,取得成效回”,用心推动思想在基层“萌芽生根”。习近平总
13、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二批主题教育直面基层,群众期望值更高,惠民政策如果落实不到位,就会沦为“空中楼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勤进村社,常进院坝,多进农家,深入了解掌握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让群众主动“点单”,因人而异提供惠民利民、就业创业等政策宣传解读,运用好“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菜单式”宣讲服务,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同时,要学会把“政治术语”转化为老百姓都听得懂的“土话方言”,切实将理论政策讲准讲深、讲活讲透,让党的政策真正成为
14、寻常百姓“易得”“易懂”还“易用”的惠民举措,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既“入耳”又“入心”,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调查研究下基层要“带着执着去,捧得真经回”,用功推动调研在基层“走深走实”。“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习近平同志初到宁德的一个多月内就将下辖的9个县全部跑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分析宁德必经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破解了当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搞清楚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而不是变相到基层“搞检查、搞督导”,
15、要主动走出机关大院、高楼大厦的“舒适圈”,在上百姓炕满分作文网www.ZuoWenW头、下农户地头中,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带着真情实感与耐心执着“拜人民为师”,从“群众意见”中追根溯源、开方解题,把最真实、最宝贵的声音传递上去,把“冒着热气”的第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运用起来,切实将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以扎实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效能。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带着温度去,赢得满意回”,用情推动问题在基层“清仓见底”。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接待下基层,切莫只是为了“拍拍照留留痕,刷刷存在感”,而是要带着服务、带着真诚
16、去解决困难和化解矛盾。广大党员干部要将信访接待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途径,作为检验自己群众工作能力和作风的“磨刀石”,主动到矛盾最突出、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全方位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要把信访群众当“上帝”、当亲人,真心实意、轻声细语接待信访群众,主动敞开“心门”、倾诉“心声”、解开“心结”,架起干群“连心桥”,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温暖,更要善于四处“搬救兵”,主动会同行业部门、乡镇村社等进行“并肩作战”,形成工作合力,以一颗“真心”把急难愁盼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初一公里”,实现干部真接访、问题真解决、群
17、众真满意。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带着干劲去,获得称赞回”,用力推动发展在基层“见行见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深入一线干实事、现场办公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深入基层,身在现场,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所以现场办公下基层决不能是“逢场作戏”。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群众在哪里,工作的聚焦点就要在哪里,问题在什么地方,工作的现场就在什么地方,要把“办公桌”搬到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等现场去感受真实氛围,变“听风是雨”为“眼见为实”,要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发现的真实情况详细记录在本子上,对于不同诉求按照难易程度、紧急程度
18、进行梳理分类,并逐项制定解决举措,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的实际行动进行现场集中“会诊”,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给群众吃下“定心丸”,同时要善于剖析总结,梳理一批具有指导性、可借鉴的典型经验做法,举一反三,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不断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让工作开展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作风转变在一线,真正做到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 四近日,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重要抓手。党员干部要传承践行好“四下基层”,实打实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19、奋力书写第二批主题教育的“满意答卷”。思想上扎实,树牢“人民至上、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的工作制度,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创举,关键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为追求政绩出彩搞“面子工程”,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仅贻误工作、劳民伤财,更是损害干群关系,究其原因还是思想的“总开关”出了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根基,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将“
20、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动上踏实,挺膺“躬身一线、精益求精”的责任担当。“四下基层”立足于“下”,植根为“民”,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调查研究切忌浅尝辄止,不能一头雾水就扎下去,要尽可能地把准备工作做得全一点、细一点、实一点,深入基层、多种形式地听取群众和企业的真实心声,才能快速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所在,从而逐案研究破解办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跑遍、跑深、跑透基层现场,多到矛盾纠纷多、群众呼声高的现场去发现问题、联系群众,并学会举一反三,力求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并持
21、续推进政策、资源、服务等向基层下移,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作风上务实,发扬“吃苦耐劳、久久为功”的斗争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就强调,要与民相知心,切实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群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历史和实践也反复证明,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绝对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依靠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幸福。身为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锤炼实干作风,坚决杜绝“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不良风气,做到信念不移、道路不偏、身子不歪,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拼”的意识、“抢”的心态、“实”的作风。要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22、的责任感干事创业,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领导干部“四下基层”交流研讨发言 五“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最有力的体现,其中蕴含的基层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路径,为新时代做好基层工作提供了日常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当下开展的主题教育,读懂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意义,感悟“国之大者”的人民情怀,坚定“下”的决心和信心,力行“下”的行动和韧性,以真抓实干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点亮殷殷初心、磨亮实干精神、擦亮为民情怀,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点亮殷殷初心,在“传经送宝”中铸造红色政策“新芳华”。“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屡屡化险为夷、越战越勇,关键在于我们的党永葆殷殷初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点亮心中的“信仰灯塔”,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装着一本党的“政策经”,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党的最新政策从“高架天线”落到“脚面地面”。要把牢前进的“方向盘”,心连心深入群众,手拉手串百家门、实打实解百家愁。要下好践行初心“先手棋”,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沉入基层,始终坚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信访之事当家事,把信访工作当家业,掀起察实情、化矛盾、解难题的“新高度”。磨
24、亮实干精神,在服务大局中锻造改革创新“铁肩膀”。1988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刚到福建宁德工作不久,就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百姓解决切身的问题。“四下基层”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和实践的光辉历程,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调查研究,用“脚力”练就“能力”,不断磨亮创新“金刚钻”,不断优化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主面板”,开启敢于打破按部就班的老常规、摒弃思维僵化的老习惯、老经验的新局面。不断在基层砥砺初心,善于布局谋略,多个角度审视,不断更新发展所需、事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提出
25、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方案”,练就干事创业的“宽肩膀”,为推动发展锻造“铁肩膀”。擦亮为民情怀,在推动发展中谱出幸福生活“新乐章”。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项政策、一个措施、一件工作到底行不行、实不实、好不好,关键看是否为群众解决问题、是否奔着“急难愁盼”去。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做学习理论的“弄潮儿”,读透用活新思想,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争做干好业务的“多面手”,将“书本上的话”变成“家里做的事”。始终坚持现场办公,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要争做服务群众的“急先锋”,深入基层,望民情、观风貌、闻呼声、体民意、知冷暖、察所需,放下身段问计策,纳民间良方,把准脉搏“切”症结,解群众难题,真正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