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118(共十组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理解性默写系列练习0118(共十组附参考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1)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苏轼“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否定陋者“_ , _”。(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 , _”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士风”。(3)青玉案元夕中,通过视觉和嗅觉来写女子盛装出行,参加元宵赏灯活动的两句是“_ , _”。(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_ , _”两句在间接称赞了公西华同时又指出其过分谦虚。(5)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总能激发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比如诗句“_ , _”。(二)(1)钱塘自古繁华,不同的地域文化交汇于此,正如柳永望海潮“ _,_ ”两句写出了杭州既有西北的羌管乐
2、,也有江南的采菱歌。(2)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 _”,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_ ”,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3)“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_ ”句也以此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_ ”。(4)古人常以酒寄情,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来表达回归田园的闲适自得;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来化悲伤为旷达。(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除了想要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还希望做到“_ , _”。(三)(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
3、去来兮辞的“_,_”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2)荀子劝学“_,_”这两句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3)峨眉山位于四川,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李白曾移居四川,很熟悉峨眉山,他的诗文中多有“峨眉”的身影,如“_,_”等,不胜枚举。(4)沁园春雪中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其北国雪景非常壮阔;而登泰山记中写“_ , _”,其泰山雪景也格外雄浑。(5)六国论中的“_”是为赵国不能坚持使用武力而灭亡感到遗憾,而谏太宗十思疏的“_”也为历朝历代罕能长治久安指出了原因,两者似有相通之处。(四)(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重视人
4、的作用,对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需要“_ ,_”。(2)屈原发愤而作离骚,司马迁在原列传中以“_,_”两句概括了离骚具有言近旨远的特点。(3)古人创作诗词好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中就曾用“_,_”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4)五代史伶官传序紧紧围绕“人事”来谈论五代后唐庄宗宠幸伶人带来的后果,最后主题升华,得出两句结论“_,_”,结尾“岂独伶人也哉”发人深省。(5) 在古诗词中,曹操和鲍照对“人生”有很多的思考,在发问的同时,又表达强烈的感叹,如“_,_”。(五)(1)李清照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思念拂去还来,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 “_ ,_”两
5、句借写月光卷拂不去来表现女子思念缠绕心头的痛苦。(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权贵之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也有与之相近的句子“_ ,_”。(3)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国君决心改变士大夫们养成的种种陋习,“_ ,_”,才招致众人的强烈反对。(4)面对雄浑阔大的洞庭湖,杜甫不禁“_ ”,滴滴泪水都是沥血大爱;张孝祥泛舟洞庭湖,尽管头发稀疏衣着单薄,却依然“ _”,表现出他心志的坚定。(5)“不绝如缕”形容情势危急,刘克庄贺新郎中“_ ”句也以此比喻国家的衰微不堪;“暴虎冯河”指无所凭借,有勇无谋,而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之所以高于众人,是因为“ _”。(六)(1)短
6、歌行中“_ ,_ ”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纷飞,逐渐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贤才犹豫不决的现状,曹操借此启发贤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2)在唐诗中,作者常借“飞鸟”传情达意,读来意趣横生。如梦游天姥吟留别“_”一句中,它是只有在梦境才能看到的神奇之鸟;登高“_”一句中,它低回盘旋,仿佛作者漂泊无助的身影。(3)登泰山记中用“_ ,_”两句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两河的景色。(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无法被认出来的句子是 “ _”;描写作者对亡妻的怀恋的句子是“_ ”,与“此恨绵绵 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5)古诗词中常用衣服颜色或
7、材质来表明人物身份,如“_ ,_”。(七)(1)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盘庚迁都为例,表明不会因为反对者多而改变计划,接着用“_,_”表明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体现了一个改革家刚毅不屈的精神意志。(2)归园田居中的“_,_”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连用两个相似比喻,又是对仗句式,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3)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作为志愿者,你可以用望海潮中的“_”向来宾介绍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还可以用其中的“_”来介绍市场繁荣。(4)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绘的情形,在苏轼赤壁赋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5)过秦论中最直接反应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
8、来奴役天下百姓以扬威天下的句子是“_,_。”(八)(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数字极力表现其他山的高,但该山在天姥山前仍显低矮的两句是“_,_”。(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中的名句之后,感慨“_,_”,并认为这是自然的道理。(3)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 _,_ ”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4)用典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陆游书愤中的“_,_ ”就运用了檀道济的典故。(5)小刚在10月的月考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王老师想提醒小刚不要自
9、满,于是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两句古诗“_,_”。(九)(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 中的“ _ ,_ ”两句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了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的景象。(2)古人都非常关注学习。孔子通过“ _,_ ”(论语学而)提出了“好学”的表现,荀子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及方法、态度等角度论述了学习不能停止。(3)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 _, 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4)何以解忧?曹操说有杜康,李白说访名山,陶渊明则在归去来兮辞中以“_ ,_ ”两句作出了回答:用亲情、音乐、书籍消愁得乐
10、。(5)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连用西汉张良和唐将李筌的典故,来论证即使没有高人传授也可保家卫国的句子是“_ ,_ ”。(十)(1)归有光居住于项脊轩,常常悲喜参半:喜的是明月照轩,桂影斑驳移动,颇感“_ ”;悲的是看到遗迹,睹物思人,如同昨日,令人“ _ ”。(2)电视剧甄繯传中,皇帝为废妃甄嬛回宫拟定了“熹”作为封号,并释义“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 _”一句,吐露真情,表明诗人心中的无限愤懑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_ ”,足见门阀制度对人
11、才的压抑。(4)文人笔下的箫的形象,可以是赤壁赋中的“如泣如诉”,也可以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_ ”,柳永望海潮中的“ 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两句是“_,_”。附:参考答案(一)(1)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自以为得其实(2)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同俗自媚于众为善(3)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4)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要求,亦可)(二)(1)羌管弄晴
12、菱歌泛夜(2)凭轩涕泗流 稳泛沧浪空阔(3)国脉微如缕 善假于物也(4)引壶觞以自酌 一尊还酹江月(5)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三)(1)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3)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4)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能克终者盖寡(四)(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3)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曹操)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 (鲍照)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五)(1)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2)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3)而某不量敌
13、之众寡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4)凭轩涕泗流 稳泛沧浪空阔(5)国脉微如缕 善假于物也(六)(1)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2)虎鼓瑟兮鸾回车 渚清沙白鸟飞回(3)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4)纵使相逢应不识 料得年年肠断处(5)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七)(1)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3)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4)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5)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振四海(八)(1)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3)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4)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5)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欲穷大地三千界 须上高峰八百盘(九)(1)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2)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4)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5)岂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干曾遇骊山母(十)(1)珊珊可爱 长号不自禁(2)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3)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4)凤箫声动 乘醉听箫鼓(5)触鲈千里 旌旗蔽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