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年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 中国扶贫故事是呈现扶贫过程中的故事,是一场宏大的斗争。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你看了么?有什么感想?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大家喜爱。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观后感1 道阻且长,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想秉持初心、保持前进,还需守住“三心”和“二意”。 守住持之以恒的“求知之心”。基层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涉内容多、负担当务重,在日复一日的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和伏案工作、加班熬夜中,基层干部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被消耗殆尽,因“工”废学、“本事恐慌”问题层出不穷。但在实际工作中,在与群众打交道的实践中,
2、光凭一腔热忱和耐性细心是不够的。为群众宣讲政策、普及法规、办理事务,每一项都是对基层干部学问储备的全面考验。为此,基层干部需刚好克服工学冲突、摒弃懒散思维,持续加强对大政方针、政策法规、重要讲话、业务学问的学习领悟,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通过学习不断增加政治定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综合素养、提升履职实力,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宏大实践中来。 守住勇往直前的“进取之心”。基层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最小单位”,是宏大复兴的见证者、参加者、建设者。基层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但岗位任务却是繁琐、劳碌甚至枯燥的。如何处理好“宏大”和“平凡”的关系,在“枯燥”中寻得“乐趣”,始终
3、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是基层干部须要思虑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雄伟目标须要以实践为支撑,苦干实干不能停留于口头和书面,基层干部需奋而起之、勇挑重任,不畏困难艰险,保持斗争精神,在基层一线做“冲锋者”和“实干家”。与此同时,基层干部也需时常问问自己:干事创业的热忱是不是少了、自我要求的标准是不是降了、奋勇拼搏的劲头是不是弱了,避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在自问自省中订正偏差、砥砺奋进。 守住与时俱进的“创新之心”。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新冲突、新问题不断涌现,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创新中谋发展,对基层干部提
4、出很多新任务、新要求。与其挑灯苦熬不如稳中求变,基层干部需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刚好总结阅历规律、复盘问题不足,“迭代”更新工作思路、创新谋划工作举措,求真务实、高质高效推动党中心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落地。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干部需提高对互联网大数据和新媒体的运用,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同时,多渠道、多载体、多形式加强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互联互动,在更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同时,拓宽工作视野、延长服务触角、拉近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对各项工作的创新,要力求小切口、大口径、多角度,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便于开展为前提、以群众满足为目标,切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华蜜感、平安感。 守住为民服
5、务的“一心一意”。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气在人民,能不能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更是衡量基层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面对群众的“窗口”,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相识的来源,除了新闻媒体,还有群众实际生活中所接触到党政机关、便民大厅、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的工作看法、精神面貌肯定程度确定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相识。基层干部能否做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关乎党的根本宗旨能否落实落地。因此,基层干部需进一步站稳立场、坚决信念,在实际工作中以不夹带个人利益、不掺杂个人心情的为民情怀,站在群众立场、考虑群众诉求的为民意识,真正做到一心一
6、意为人民服务。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守住初心不变的“真心实意”。党的初心,便是基层干部的初心。基层干部作为提升群众华蜜感的一线力气,应充分利用岗位优势,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调研员、分析员、战斗员,对辖区群众的困难、诉求做到心中有数,对推动工作的阻力、冲突一一攻坚克难,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中提升群众华蜜感。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要守住初心不动摇,基层干部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用手中的“小账本”,算群众华蜜生活的“大账”。在实践工作中,始终心怀群众、拼搏奋斗,用坚决不移的看法、不减不降的标准、勇往直前的姿态,做群众华蜜生活的建设者、守
7、护者、奋斗者。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观后感2 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便利来去出入。于是,我们被支配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洁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状况特别,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协作,环环紧扣推动工作。今日虽是周末,我确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熬
8、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支配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辰表、路途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日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齐的问题。安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光维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
9、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希望上级领导支持,尽快建起村民活动场所,修理排污沟渠和垃圾池。村里也有信念集中建盖30户小区房。 李光维带我走访贫困户时边走边说:“麻地沟村对扶贫工作很重视,为了筛选出真正的贫困家庭,还有协商建村民活动场所,我们连续开了3次会,最终2月2日通过村民投票表决,评比出24户贫困户74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村民活动场所
10、征地涉及16户,大部分群众主动支持,有5户正在分头做工作。”爬上一个高台,来到贫困户刘兰英家,老人眼花耳背,始终叨念说“感谢政府关切老百姓”,问我能不能让她吃低保,李光维说老人家已经纳入低保了,老人的儿子李仁云在旁边证明的确如此。随后去走访汤启明、李广吉家,人都不在。汤启荣家住在村后靠近山腰的地方,他家进门的路太狭窄,院内牛粪羊粪到处都是,3只刚诞生几天的小羊时常跑过来舔舔我的手,特别可爱。汤启荣说,前些日子他常常生病住院,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家外就靠媳妇张玉芬料理。一路上,到处是垃圾污水。我提示李光维组长想方法清理一下主干道上的粪堆、草堆,还有做好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村民活动场所。李光维感慨
11、地说,村官不是官,当好不一般呐,群众要协作才好干。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观后感3 今日早上接到通知,2月22日上午在会泽县城实行2024年会泽县脱贫攻坚工作推动暨驻村帮扶工作动员会。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原来与儿子约好了中午爬一趟寥廓山,晚上到珠江源广场放孔明灯、吃汤圆。请假留下满意儿子的愿望,还是整理行李奔赴会泽,怎么办?考虑到我的驻村扶贫点刚刚从大井镇马鞍村调整到迤车镇中寨村,只好再次与儿子失约,提前踏上去会泽的高速路。从曲靖到会泽有200多公里,明早动身来不及参会。 2月21日下午,市委办下派会泽县中寨村驻村蹲点帮扶的3名工作队员相约14点动身,驱车来到会泽城时还不到17点,嵩待路打
12、通新的隧道后,大大缩减了路程节约了时间。 趁着时间还早,我们3名队员商议确定,直奔迤车镇中寨村帮扶点。路上堵车,晚上18点,我们才来到中寨村委会破旧的二层办公楼前,看到施工队正在打桩划线,打算在村委会侧面的山脚下建一栋200多平米的便民服务综合楼。10多米高的石挡墙边预留了一片小广场,广场上堆满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村党总支书记计加眺说,村“三委”班子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水电路修好,再考虑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现在中寨村党总支有11个党支部 117名党员,每次开党员大会都要到别的地方借场地,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样如此。经过村民代表会协商确定,年底前建好便民服务综合楼,便利群
13、众办事。今年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得到“8.03”地震迤车镇灾后复原重建项目支持,大大减轻了筹款压力。 迤车镇有“会泽的江南”美誉,境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靠近昭通方向的中寨村,地处迤车镇北边,距迤车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东邻公路乡,南邻中河村,西邻迤北村,北邻小河村。村委会辖11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1927户7007人,其中现有贫困户639户1888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7%。主要种植玉米、水稻、洋芋等传统农作物。 面对脱贫基数大、贫困程度深、产业结构单一等严峻现实问题,村委会一班人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寻求脱贫新路子。在与村干部交谈中发觉,村委会宣扬员吴启成对“农产品电商”钟爱有加
14、。他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定制农产品品种及规格,通过微信、淘宝网店等新的销售形式,实现核桃仁、南瓜子、大豆、松子、蚕豆等农产品的网上销售。2024年,与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年销售120余吨,收入480余万元。核桃仁、南瓜子和蚕豆等30余吨产品,远销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27万美元。这为农产品销售拓宽了路子。 另外,中寨村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酿酒业。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纳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主研发“二次蒸馏”、“酒中加蜂蜜进行二次复烤”等酿酒工艺,着力打造“小锅杂粮酒”、“铜锅二次蒸馏酒”等品牌。目前,有大小酒厂43个, 全年产酒2000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这也是带
15、动农夫脱贫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观后感4 为了最精准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擂鼓镇镇长罗淳倡议镇村干部找寻最困扶贫户,倾听最边远的民声,实施最贴近民意的帮扶项目。5月12日,我作为全省重点贫困村碾盘村第一书记,有幸被列为本次活动学习者之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此绽开 第一站:养蜂人家 谭开发 一路颠簸,热闹的集镇渐行渐远,坎坷不平的山路,唯有矿车走过的痕迹。偶然见到一户人家,我们停车,踏着长满荒草牵强通行的机耕路,走到门前。寒暄一番后,罗镇长打开明白袋起先询问:“你们家有几个人?你们这还有栋红砖房,怎么纳入贫困户的?”。他说:“我叫谭开发,家里有两个人。虽然有几间红砖房,可是
16、这里是滑坡体,这房子都裂成危房了。加之我们俩年老体弱,现在路牵强只能过人,车不能到门上,我们吃喝穿用都很难呀。”边说边指着墙上的裂缝。“那你这样怎么才能脱贫呢?”“我想呀,要是能变更下居住环境,交通便利了,我们生活所需就可以解决了。我们这里野花漫山遍野都是的,养几笼蜜蜂,可以卖个好价钱。再养几只鸡,把自己的一亩半茶叶管好,手头零花钱就不缺了。”他指着自己的几笼蜂和笼养的几只鸡说。“有信念就好,我们肯定帮你们走出逆境的。” 匆忙作别,我们又上路了。车上,我们都在感叹,牵强通路的贫困户发展养鸡和养蜂产业,可是 “酒香也怕巷子深”呀,就算产业规模起来了,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卖出的价钱是个问题。 其次站
17、:五保兜底 吴美运 行车更加艰难起来,眼前拂过一幢破乱不堪的土房。停车绕行近500米羊肠小路,来到门前。老两口正在门前翻地。一眼望去,荒坡地上,到处都是碎石,真难想象这样贫瘠的土地怎么能种出庄稼。貌似两老听力有些障碍,我们大声呼喊他们才停下了挥动的锄头回到房前。 “你们家什么状况?这地能种出庄稼吗?”罗镇长问。“我和老伴儿是五保户,原来住在村6组小井沟,那里的房子已经住不了了。村里考虑到我们住在那里担心全,借别人的房子住在这里。我们年纪一天大过一天,只能刨点房前屋后的地种点菜。我和老伴儿李国平靠点儿低保买些油盐啥的,生活也能过的。”老汉儿吴美运说。“你们这样的状况,孤苦伶仃的,情愿搬出去吗?”
18、罗镇长问。“那倒好呢,那样我们就不用担忧买不回来柴米油盐了。”老汉儿说。“别怕,你们这样的属于政策兜底户,政府不会遗忘你们的。”“嗯,现在的政策好呀,老百姓总是有好日子过,我虽然无儿无女的,现在这好的形势,我还想多活几年见识一下呢。”老汉儿听了罗镇长的话,仿佛把全部疑虑都解开了,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我们上车了,远远看到俩老人接着起先了艰难的耕作。道路“瓶颈”让贫困户只能靠耕种贫瘠的土地牵强维持生计,我们也只能“望地兴叹”。 走了一段,一群修路的民工拦住了车的去路。听说是罗镇长来了解民情就主动要求抢赶工程,想让车能进山。惋惜路况太差,车行至此只能折返。修路百姓主动要求当向导,借摩托车给我们。我和
19、罗镇长顺着山路改骑摩托车接着前行。 第三站:空巢老人 余之成 摩托车行了一段,路越来越窄,不能再前行了。停车后,我们走到一户人家门前。老婆婆儿倚门驻仗出门迎客,家长里短的聊了半天。听了半天我们知道了,她是余之成老伴儿,因家境困难,自己的一个儿子入赘到宝丰镇一个偏僻山村的女方家,无力养活两老,他们成了空巢老人。说了半天,中心只有一个一一期盼党的好政策,人民的好领导带他们走出逆境脱贫致富。 她说:“听说外边土鸡蛋卖一块五一个,我们家攒了七板儿土鸡蛋,可是路不通,一个也卖不出去。”家里的水源,是用管子从山上引下来的,洗衣服、烧水统统靠它。她热忱的倒上一杯水。迎着亮,明显可见水里许多浑浊物。罗镇长告知
20、他,自己饮用、煮饭时肯定要放在桶里沉淀下。见她始终一瘸一拐地走路,罗镇长关切地问“腿怎么了?”。她明显有些神伤,“腿上以前受伤过,因偏远未能刚好救治,留下后遗症,就始终这样了。这些年,我从未出过远门。” 是呀!这样的地区条件,外面的世界对她来说只有奢望。临行时,罗镇长激励她要主动响应政策,变更生活现状。 第四站:有房无人 空心村 罗镇长的那股犟劲指引着我跟随他接着前行,试图找寻到最困难的扶贫户。一路上,我们眼前尽是有房无人的村落。空落落的电杆儿,记录着曾经的繁华;绿莹莹的小水潭,激荡着过去人的行迹。山势渐陡,杂草丛生,慢慢的没了人迹。行至一段陡坡时,我手扯着沿途的灌木艰难前行,当我抬头看路时,
21、才发觉罗镇长的汗衫儿早已湿透。 一路摸索返程,在杂草丛生的山上,差点迷路了.散落在山间的牛粪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标。返程路上的住户告知我们这里只有养牛的人间或来过。这个院落的10几户都因自然条件恶劣而自然搬迁。同时,也成了适合发展生态养殖的好地方。 来回先乘车、再骑车、后徒步20余里,来回近4个小时.一路艰辛,坚决前行。一趟下来,我倍感精准脱贫责任之重大.同时,我也倍感欣慰。老百姓总在叨念“这时代党的政策好呀,领导好着实呀!”这也许是我此行的收获。 说走就走的“旅行”告一段落,我们或许无法精确定位哪位是“最困扶贫户”,但是这一行动告知我们倾听民声、敬重民意、为民服务将永不止步。这唯恐也是罗镇长此
22、行要旨所在。后来,据罗镇长介绍,因广山村地理条件恶劣,水电路不通,人民生活无保障,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将整村搬迂到“月亮湾,给他们一个可以安家立业的地方,让百姓能共享改革成果。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观后感5 今日上午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州交通运输局“三万”活动及精准扶贫驻点村建始县三里乡香树湾村4组,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沟通探讨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情,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看法建议。基层的看法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关不住水了,有的提出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村支两委干部履职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
23、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该村住宿的日子以来,与村民们交往谈心,了解到很多在单位所得不道到东西,深深地感动不开展“三万”活动怎么会有这样的收获。党员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抹下面子,与村民挚友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交挚友,才能亲密干群关系。 走访至老党员向承鼎家中,全家4口人,小儿子智力残疾,祖孙三代同堂,居住在一栋较旧的平房内,由于地基深陷,房屋已成危房,但无钱修缮。家中只有1亩薄田,仅能作为饲料地。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为儿子外出做工的收入,自己也在外做临时工挣点小钱补贴一下家用。老人今年已经70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常要打针吃药,因为没住院,药费不能报销,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尽管生活艰辛,老人还是比较乐
24、观豁达,他要求儿子不管生活多艰难,肯定要走正路,也尽量不要给政府和集体找麻烦。问到老人的愿望时,老人说,孙子就要成家了,但是房子成问题,要是有钱能把房子翻修下就好了。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香树湾村无产业发展,主要经济来源为村民外出务工收入。一是农夫自身投入不够。随着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惠农补贴越来越多,部分农夫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动性不高,等、靠、要思想严峻,自食其力、自主创业的传统逐步缺失,自我创新实力和开拓精神缺乏,严峻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二是因学因病返贫,贫困程度加深。部分农户因子女入学、遭遇自然灾难、家庭成员生病入院、致残等状况,原本脆弱的家庭无力担当昂扬的学费、医疗费而返贫,
25、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是增收渠道单一,产业效益低下。农业生产受地形及水源影响,主要发展玉米、红薯、土豆等几种传统农作物种植和鸡、鸭、猪、羊等庭院式小规模禽畜养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且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投入不足,形不成规模和经济效益。 此次走访活动,加深了我们对基层群众的了解,感受到了群众的疾苦冷暖,是我们“三万”活动为群众办好实事的基础和前提。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状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下一步我们将接着深化开展好“三万活动”,多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三万活动”更加深化人心。 一亿人的脱贫故事纪录片心得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