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年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道德经之观心修行读书笔记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见; 在观心之境中,天地、万物、圣人、百姓分别指什么呢?试解读如下: 头顶之上的虚空即为天,所在之处的坚实即为地。 万物又是指什么呢?指包括修行者自身在内的天地之间的全部事物。其中特指修行者自身。 圣人指与道合一的修行者,特指其与道合一之心,即真心。 百姓,指修行者内心的各种念头、心情、情感、思想等,即意识心。 这几个词的所指明确了之后,就简单解读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
2、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不会生起干扰修行者的心;虽然人来自于天地,但天地对待万物一视同仁,无心于万物,天只做好天,天无不覆,地只做好地,地无不载;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与道合一的真心也是如此,要像天地对待万物的看法一样对待念头、心情、情感、思想这些从己而生的百姓,不要去攀缘、评判、干扰、执着,真心只是保持真心,妙显一切,妙观一切即可。 刍狗:原意为古代祭祀用的草扎的狗。在这里则意味着,草扎的狗仅仅有一个狗的假相,本质还是草,刍狗,因祭祀所需,扎草而用之,祭祀后就烧掉了,本质上,烧的还是草而已。 在观心之境中,则意味着,对于念头、心情等,不要被他们的表象欺瞒了,不要把念头、心情当成真实的自己,其实
3、,他们仅仅看起来像是自己罢了。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处于天地之间的,正是修行人自己。但是为何用天地之间呢?这是因为,在观心修行时,心灵处在深度的静定中,已经完全泯灭了身体与心灵的界限,已经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就像上一章说的,渊兮,湛兮,深远无边。其犹橐龠乎?橐籥,即风箱,估计大多数没在农村待过的挚友很难想象风箱是什么样子的,但给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估计大部分挚友都见过,风箱,其实就是一个超大号的长方体的打气筒,主要用于在厨房灶台烧火做饭时向灶台里吹风,好让火烧得更旺一些。风箱有个特点,就是里面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中间放一块挡板,连上两根拉杆,一抽一拉,风就源源不断地产生了。那么,在天地之间的修行
4、人身上,什么东西像风箱一样呢?很明显,那就是我们的呼吸。 嗯?不是讲观心的吗?怎么扯到呼吸上了呢?别焦急,渐渐给您说。 其实,呼吸与观心存在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其一,观照呼吸,是观心的下手方法之一,甚至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观心方法。 其二,呼吸的安静与否,对于观心有很大的影响; 其三,在更深的层面,心气是一体的,气动心动,气静心静,气定心定。 特殊是在藏传佛教中,气、脉、明点的修法,是即身成佛至为重要的修法。 所以要快速地使自己静下来,渐渐地做几个深呼吸,是特别有效的。 而当我们的呼吸若有若无,成为胎息(即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方式,亦称内呼吸)的时候,就说明心静定的程度比较深了。在胎息的状态观心,会
5、对鲜活的空有更深的体悟。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我们的呼吸就像风箱一样,有这样的一个特点,即虚而不竭,越是躁动呼出吸入的气就越多。比如,跑个百米冲刺之后,呼吸确定与没跑前大不一样,心跳加速,呼吸剧烈而急促,这时心想静也静不下来。那怎么办呢?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要诀来了。多闻,有的版本为多言,多闻,这里其实可以代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外界的攀缘,所以,不管是多闻还是多言,还是多看,还是多想,都无法真正地见到道的真面目。数穷,即更快地陷入山穷水尽之意。那怎么办呢?不若守于中。什么是中,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那么这里,则须要更进一步,不仅要喜怒哀乐之未发,而且还要眼耳鼻舌身意之未发。什么意
6、思呢? 观心之时,以一切为刍狗,不动其心,不动其气,气静心静,气定心定,心如止水,心如明镜,朗然自照,道貌自明。 守中,即是这一章老子透露给我们的观心修行的要诀。 如何守中呢?老子将会在下一章给出更加具体的阐述。 道德经第五章见的总结: 1)凡全部相,皆是虚妄。观心之时,将身心内外的一切现象皆视为草扎的假狗,不攀缘,不干预,不执着,不动心,朗然观照,观而不随; 2)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放下思虑心,放下各种心情、情感、思想,一心去守住那个未发之中。 2、修 见即是修,视一切为刍狗,视而不见,观而不随,六根清净,用心守中。 假如心难以静下来,那么通过调整呼吸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渐渐地深呼吸,可
7、以将留意力先放在呼吸上,渐渐地让自己呼吸渐渐地微小下来,这样,心也就渐渐地静下来了,心静下来了之后,再按之前说的方法观心、守中。 3、行 在生活中,同样要培育这种视而不见、观而不随的观心习惯,有事的时候用心地处理事情,无事的时候就让自己的感官休息下来,再次回到用心守中的状态,时间长了,自然地处于中态,一切安静祥和。 PS: 关于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其实,不仅我们的呼吸是如此,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我们的心,犹如虚空,却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念头,生成各种心情、思想、情感,乃至我们放眼所及的人类一切创建,皆源自于我们的心。心虚静的时候,看似空寂无物,但一旦灵动起来,却可以灵感无限,创意无限。那为什么在解读中不干脆解读为心而解读为呼吸呢?主要是因为解读为呼吸更加直观形象,而且更具有操作性,可以通过调整呼吸入手进行观心之境。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体悟老子本章所蕴含的意义,特补记几句在此,供挚友们参考。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全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作者:明空如月(公众号 明空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