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盘古开天地一等奖创新教案 (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盘古开天地一等奖创新教案 (2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2 盘古开天地 一等奖创新教案 (2课时)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劈、缓”等8 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 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4 个词语。 2.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劈、缓”等8 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4 个字,会写“睁眼、 黑乎乎”等14 个词语。 2. 朗读课
2、文,借助课文插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课文第12 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倾听故事,初识“神奇” 1. 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课件出示第四单元篇章页。 (1)师:打开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预设:羿射九日、女娲补天、夸父逐日 (2)师:这些神话故事是每个人难以忘记的童年记忆,所以说 学生齐读: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设计意图】关注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 听故事,激发兴趣。 (1)同学们
3、,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大家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2)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的视频。 (3)学生汇报交流。 3. 揭示课题,初识“神奇”。 (1)过渡:这个故事的神奇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从故事的题目上也能看得出来。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隐藏着的“神奇”。(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 预设:盘古是谁?他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结果怎样? (3)你还知道哪些从题目到内容都很神奇的故事? 学生思考后交流。 预设: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精卫填海 (4)神话故事是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出示神话故事简介。 初读故事,感知“神奇” 1. 自读课文,要求:
4、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分组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1)课件出示:睁眼 翻身 斧头 劈过去 撑在 精疲力竭 累倒 四肢 躯干 血液 汗毛 自由读词语。 指名读词语。 提示:“肢”发翘舌音。 提问:这些词语都和盘古有关,结合课文内容,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词语来具体展开说一说。 预设1:盘古醒来后翻身坐了起来,拿起身边的斧头向黑暗劈过去,分 开了天和地。 预设2:盘古为了不让分开的天和地再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 像一根柱子一样撑在天和地之间。 预设3:盘古精疲力竭,累倒了。 预设4:盘古倒下以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 山,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
5、木。 (2)课件出示:混沌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 上升 下降/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雨露 自由读词语。 指名读词语。 提示:“浊”发翘舌音。 提问:这三组词语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第一组描写的是天和地分开前宇宙的状态。第二组描写的是天和地的分开以及初步形成的奇幻过程。第三组描写的是盘古化为万物后的美丽的世界。 总结: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知到天和地的分开和形成的过程是非常神奇的。 3. 讲解重点字的写法。(课件出示会写字的读音、笔顺、易错提示等内容) “翻”是左右结构的字,特别要注意的是“番”的上面不是“采”。 “缓”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不是“爱”而是“爰”。 “竭”左边最后一笔是提
6、,右下部分中间“人”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累”上面的“田”要写扁一些,下面是“糸”,不要写成“系”。 “茂”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不能写成“戍”或“戌”。 “滋”右下部分“ ”不要写成“丝”。 4.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思考:每幅图片表现的是课文中哪个或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点拨:第一幅图第1 自然段,第二幅图第2 自然段,第三幅图第34自然段,第四幅图第56 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其他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相机出示答案) (3)梳理全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点
7、拨:起因宇宙混沌一片;经过盘古开天辟地,头顶天,脚踏地;结果盘古倒下,化作万物。 (4)把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一说。(板书:开天辟地)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完整地展现了故事的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先对照插图,找出与画面内容相对应的段落,再梳理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既帮助了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为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做铺垫。 再读故事,感受“神奇” 1. 自读第1 自然段,共同学习。 (1)引导交流:哪个词语描绘了天和地未形成前的情景?(混沌) 盘古在这混沌中沉睡了多久?(一万八千年) (2)从这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神奇)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一自然段。 2. 学
8、习第2 自然段。 (1)默读第2 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一边大声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在这个自然段中,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是哪里?请读出相关的句子。 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了呢? 预设:“翻身坐”是极普通的行为,但带来的变化却是像个“大鸡蛋”的宇宙“裂开了一条缝”,这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神奇现象。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提问:读了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 预设:我仿佛看到他刚一睡醒就拿起斧头,对着黑暗猛劈,然后
9、天地瞬间分开,世界一下子变得光明了。 (3)引导体会近义词、反义词表达的精妙。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这句话中藏着几对反义词和近义词,找一找。 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天地 近义词:缓缓慢慢 “ 轻而清”与“重而浊”能互相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不能。它们分别对应着天和地。 相机理解:“清”的意思是“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浊”的意思是“(水、空气等)含杂质,不清洁,不干净”。你见过“清”的东西有什么?“浊”的东西有什么? 读了这句话,你想象到了什么? 预设:我好像看到了天在升高,地在下降,就像一部科幻大片正在上演,真神奇呀! 【设计意
10、图】通过抓关键词句,启发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画面,帮助学生走入故事情境之中,感受语言的生动传神和故事情节的神奇,在头脑中自然浮现出神奇的画面。 3. 课堂小结:盘古在沉睡中苏醒,用神力劈开天地的情节真是太神奇了!故事中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等待着同学们去继续探究。 4. 课后作业:完成第1 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品读课文第36 自然段,继续感受故事的神奇。 2.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目中盘古的形象。 3. 能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回顾内容,走进课文 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2 自然段。谁能借助课文的前两幅插图,简
11、要讲一讲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预设1:很久以前,宇宙混沌一片,盘古在其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积 蓄了足够的力量。有一天,他醒了,拿起斧头凭借神力劈开了天地。 预设2:天地未分开前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盘古从沉睡中苏 醒后,拿起斧头劈开了黑暗,从此,天和地就分开了。 想象画面,感受“顶天立地” 1. 学习第34 自然段,思考:为了不让天和地再合起来,盘古做了什么? (1)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同学们,谁了解“一丈”呢? 提示:一丈约3.33 米,相当于普通平房的高度
12、。 思考:盘古的身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盘古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了故事的神奇。 (2)比较句子: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 盘古这个巨人就像一根柱子,立在天和地之间。 引导:两个句子中,哪一个句子更能带给我们画面感? 预设:第一个句子。“巍峨”一词不仅写出了盘古的身体像山一样高大,还让我感受到他体内有巨大的力量,坚不可摧。“立”只是站着,很普通,而“撑”不仅写出了盘古的动作,还表现出他坚持不懈地用尽全力去支撑天地的状态。天高地阔,巨人伟岸,这种景象让我感到很神奇。 这时的盘古,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顶天立地) 2. 自由朗读第34 自然段
13、,边读边想象画面。 (1)学生自由朗读。 (2)合作交流画面。 预设1:读了课文,我仿佛看到了盘古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头顶天, 脚踏地的样子。 预设2:盘古的身体会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真是“神人”有“神力”。 预设3:盘古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年始终没有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 年,感觉好漫长啊。那时的世界里什么也没有,盘古孤零零的,很寂寞 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可以将想象到的画面说得更清楚。 【设计意图】感受故事的神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梳理关键词句,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描述场景等,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了神话故事的众多神奇之处。 品
14、读思考,感受“化为万物” 1. 默读第5 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再次细读这一自然段,说一说: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 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板书:化为万物) 4. 引导:这些变化带
15、给你怎样的感受?你从这些变化中发现了什么? (我觉得很神奇,而且这些化成的事物和盘古身体的部位或组织有相似性) 预设1:巨人的声音一定是非常洪亮的,所以,作者就把盘古发出的声 音想象成雷声。 预设2:我觉得盘古身体的变化和我们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万物都有 关联,而且高度相似,比如盘古身上流动的血液变成了自然界中奔流不 息的江河。 5. 引导描绘想象中的画面: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或组织还可能变成什么?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他的_变成了_。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 总结、朗读,激发赞颂之情 1. 学习第6 自然段。 引导激发:盘古用
16、自己的生命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没有盘古就没有世间万物,所以课文第6 自然段中这样写道: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 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简洁有力地表达了对盘古的赞颂之情。 3. 齐读这个自然段。 讲述故事,再现神奇 1. 借助插图分层次讲述故事。 (1)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和关键句“宇宙混沌一片”,指名讲故事的起因。 (2)课件出示第二幅插图和关键词“拿、劈、碎、轻而清、重而浊”,指名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3)课件出示第三幅插图和关键词句“头顶天,脚踏地、随着、跟着、一万八千年、累得倒下了”等,指名讲盘古站在天地间支撑天和地的经过
17、。 (4)课件出示第四幅插图和关键句式“变成”,指名讲述盘古倒下后世界的变化。 2. 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1)用“ ”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 (2)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故事。 3. 分小组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对学生的听、读、思、记等能力的训练过程。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借助图片及关键词句讲述,能降低讲述的难度,让学生敢于讲,学会讲。 4.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天辟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本文用充
18、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5. 课堂小结:盘古身上的勇敢、无畏、顽强、无私的精神感动着我们。神话故事中折射出的华夏儿女勤劳、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将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我们的心田。 6. 当堂检测:使用“随堂练”的练习题。 7. 课后作业:推荐阅读相关内容;完成第2 课时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为万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通过抓住关键词、用关键词说话的方式,让学生紧紧结合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本课通过抓关键句想象画面的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及盘古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 不足之处:学生的朗读不到位,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前备课环节中,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备教材,钻研教材,可是却忽视了备学生这个重要环节。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