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核舟记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 *核舟记 一等奖创新教案11*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一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2关于微雕: 微雕又称米雕、细刻,有牙刻、竹
2、刻、发刻之分。这种雕刻,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米粒或在数毫米的头发丝上,镂刻书画诗词等内容,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精细的一门艺术。 微雕历史悠久。在西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发现了仅有0.6丝米的微型刻字。 微雕工艺品的制作,需要艺人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运用雕刻工具的熟练技巧。雕刻时,需要屏息静气,注意力高度集中,历来被称为“绝技”。 微雕工艺以苏州微雕为代表。苏州张毓基所刻的枫桥夜泊诗和兰亭序象牙米刻,字迹清晰,笔法苍劲,令人叹为观止。 (微雕工艺品展示) 3一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核舟大小如何? (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 (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
3、些人物的? 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 本文的题目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本讨论题旨在考察同学在预习并熟读之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同时借助比较,让学生对古文中的“记”体文言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讨论可以从下列角度开展: (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 (2)表达方式及语言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
4、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画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关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简述如下: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体。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所谓叙述性,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具象性,则是就描写这个写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况、面貌等描述出来,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
5、用事体。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内容的知识性;材料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表达方式的解说性;结构的条理性;功能的实用性。 二、读课文,划分结构,概括大意 1学习课文第一段,想一想: (1)本段的大概内容如何? 概括介绍明雕刻匠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和核舟的来历。 (2)本段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匠师技艺的高超? 2学习课文第二段,想一想: (1)本段的主要内容如何?是如何具体说明的?从此可以看出来说明的顺序如何? 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刻
6、的,雕刻了哪些东西。作者先说了船舱的顶部的情况,又描写了船舱两旁有些什么,从此可以看出是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2)本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这段主要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有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3学习课文第三段,想一想: (1)这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2)作者在写船头三人时,重点写的是谁?为什么? 重点写了苏东坡。因为在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雕刻者刻得仔细,所以作者写得就细腻,其他两人则相对简略些。其次,因核舟的雕刻主题为“盖大苏泛赤壁云”,所以苏轼应为
7、主要人物。 (3)从哪些地方看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例如:东坡的外貌刻画;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佛印所挂念珠之描述等都可看出。 4学习课文第四段,想一想: (1)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拟人:船尾横卧一楫。比喻:居右者椎髻仰面。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2)联系原文考察古汉语中数词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 (3)本段文字说明舟尾的情况是怎样布局的呢? 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居右者”和“居左者”。 (4)本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
8、氛围? 一舟子“若啸呼状”,显得悠然自得;另一舟子“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显得从容自若。两舟子共同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自由自在的气氛。加上舟尾横卧的舟楫,更加暗示了有楫同无楫,有舟子同无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悠闲境界。 5学习课文第五、六段,想一想: 这两段各写了些什么? 第五段主要写核舟顶部的雕刻。第六段交代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匠人技艺之“奇巧”的赞叹。 综上所述: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
9、家技艺的赞美。 三、三读课文,理清顺序 思考: 1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反映的是什么主题? 盖大苏泛赤壁云。 2核舟上除了雕刻有五个人外,还有哪些事物? 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3本文采用什么顺序? 全文结构模式:总分总 介绍核舟部分是:空间顺序 (1)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2)先主后次 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 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所以 船头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所以 4探究讨论:课文分说部分不是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船的中部、船头、船尾、
10、船背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作者从船的中部写起,有什么好处? 先写船中间的船舱部分,叙述它的窗子数量、位置,特别点明右窗扇上刻的是苏轼的后赤壁赋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两句,左窗扇刻的是前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题。 5小结: 作者在说明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空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详写船头的三人,略写中间、船尾和船背,有利地突出了核舟所表现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文章简洁而生动。 四、总结提升 课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中对核舟所刻的人、物、字等描摹细致入微,形神兼备。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动具体的描摹,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