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画杨桃 课堂教学简录与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画杨桃 课堂教学简录与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3 画杨桃 课堂教学简录与教学反思画杨桃课堂教学简录与听课反思 课堂简录 生自读课文。展示朗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呢? 生:老师的教诲让我终身难忘。 师:老师的教诲是什么呢? 生: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如果说让我终身难忘的只有老师的教诲这句话,对吗?仅仅有这句话足以让他终身难忘吗? 生自己读课文思考。 师(巡视、启发):如果只有这句话,或者直接说这句话,会让他终身难忘吗?到底让“我”终身难忘的还有什么?读书要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边读边思考。 师:生活中,父母、老师经常教诲你
2、,隔几天就说几句道理,你都记得吗? 生:不记得。 师:但是作者终身难忘,老师只说这段话会让他终身难忘吗?肯定还有其他做法,和这段话联系起来了。找一找这件事中老师是怎么做的,哪些举动让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 生: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总结,同学们对“我”的态度用一个词总结嘲笑。 生: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师:老师如果直接说“不准嘲笑”,会让“我”终身难忘吗?老师为什么看了“我”的画要到“我”的座位上审视呢
3、? 生:因为老师不能判断这幅画对不对。 师:老师为了判断“我”的画对不对,坐到“我”的座位上,非常用心、细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审视”。 学生演示这个词。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嘲笑别人的同学? 生:会让那些嘲笑别人的同学坐过来看看。 师:你就是那位优秀的老师!但是,可能生活中有的老师会直接批评那些同学。那么这位老师哪些做法和教诲让“我”终身难忘有关呢? 生: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师:有个词很重要。 生:严肃。 师:当老师严肃地看着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怕老师批评我,很紧张、很害怕。难道他画成五角星没画错? 师:而且这个严肃的表情不是一下子就消失了。 生:“半晌”才消失。 生
4、: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师:你就是那个坐过来看的人,你会发现什么? 生:我看到的和作者画的一模一样。 师:严肃过后,让大家亲自坐到“我”的位置上观察。老师的教诲变得更加有智慧了。但是只有这些吗?是不是还容易忘掉?接着往后读,还能找到一个重要的词。 生:和颜悦色。 师:对比来看,这时老师不严肃了,而是和颜悦色了。那些嘲笑别人的同学亲身体验到自己的嘲笑不对,
5、老师对同学们有了新的进步感到高兴。所以让作者终身难忘的仅仅是一段话吗?关键的不是只有老师语言上的教诲,还有老师的做法(板书: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把这些都加起来。教诲不仅是一段话,这教诲关联着一个成长中和老师有关的故事,所以才让“我”终身难忘。 生:老师,我想起一件事了我上次写作文,写到小虫子不认识鸡蛋壳,大家都嘲笑我小虫子怎么会不认识鸡蛋壳呢。 师:这位同学真棒,学会做联结!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要从别人的角度想一想。 师:除了“我”,你觉得还有谁会把老师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 生:那些嘲笑的同学。 师:这些同学以后还会随随便便嘲笑别人吗? 生:不会。 师:因为他学会了什么
6、?读 生(读):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同学和我遇到类似这件事的时候,会怎么说呢?不再只是画杨桃这件事,什么事都可以用得上,怎么改呢? 板书:看的角度不同, _。当我们 _,不要 _,要 _。 生:看的角度不同,事物的样子就不一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一起读 生(生):看的角度不同,事物的样子就不一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的看法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实际上,留在我心中终身难忘的应该是这个意思。读书要把自己读成
7、“聪明的国王”。【注:晨诵时读的是人若有了书】 听课反思 1.问题设计清晰,层层深入 对比竹平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和我当时的教学设计,我当时设计的问题是“老师的教诲为什么让我终身难忘?”,但是在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时候,有些同学依然着眼于老师说的那句话,是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启发,除了说的这句话,还有什么?同学们才开始关注课文中的其他地方。反观竹平老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变成了“如果只有这句话,或者只说这句话,会让我终身难忘吗?”这样的提问自然而然就让学生关注到了课文中除了老师最后一句话的其他地方。由此可见,不是学生思考的方向不对,而是我提问地不够具体、明确。 在学生找老师做法的过程中,竹平老师不断启发学生
8、“这样就难忘了吗?这些够了吗?”让学生不断寻找证据,不断启发,不断深入。在这样的思考过程、学习过程中,学完这篇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联系到生活了,都不需要问。我在上课的时候还要特意问学生“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呢?”对比下来,不免显得刻意,可能也有的学生没有迁移到生活。 2.结合生活实际 在学生思考“老师只说这段话会让他终身难忘吗?”时,老师举出了生活中的例子“父母、老师经常教诲你,隔几天就说几句道理,你都记得吗?”,学生很快就能发现玄机,确实,平时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很多我都忘了,那他们就会问自己,为什么呢?这就能聚焦到文中老师的做法上。这样的联系生活做对比,让学生感触直观,非常有利于思考。 3.建立支架,学会迁移 课堂最后,竹平老师给出了写话支架,让学生自己把这件事迁移到其他事情上,自己写一写这个故事真正蕴含的道理是什么,虽然有难度,但是只有写出来、明白了,才算是真正把课文学到心里,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 4.关于板书设计 对比两个版本的板书,我觉得还是像竹平老师一样,用课文中的词语会更为契合文本,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能用文中的词语回顾整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