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596624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_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37_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7_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_T 1428-2021 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7.060CCSB22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14282021代替DB37/T14282009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echanicalreturnofcornstrawsandmechanizedproductionofwheat2021-12-29发布2022-01-29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7/T1428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37/T14282009黄淮平原区玉米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与配套技术规程,与

2、DB37/T1428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文件的标题;b)增加了基本要求(见4);c)更改了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模式、作业要求及作业质量(见5.1,5.2,5.3,5.4),删除了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机组人员配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见2009版4.3、4.5、4.6);d)更改了小麦机械化栽培耕整地作业模式、作业要求及作业质量(见6.1),删除了田间作业质量检查(见2009版5.1.7、5.2.7、5.3.7);e)更改了小麦适宜播期、播种量及播种方式(见6.2.2.1,6.2.2.2,6.2.2.3),删除了操作方法、田

3、作业质量检查(见2009版6.1.6、6.1.7、6.2.7);f)更改了小麦生长过程中施肥、灌溉、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见6.3,6.4,6.5);g)增加了追肥时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要求(见6.3.4,6.4.4);h)增加了小麦生育后期“一喷三防”的防控措施及要求(见6.5.5)。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09年首次发布为DB37/T14282009;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DB37/T14282021玉米秸秆

4、还田与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的模式、条件要求、作业质量和安全要求,小麦机械化生产中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处理、贮藏等主要作业环节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黄淮海灌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起畦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52622008农业机械试验条件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GB8321.12000农

5、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142902008圆草捆打捆机GB/T156712009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10395.12009农林机械安全第1部分:总则GB16151.12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GB/T24675.22009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机GB/T254232010方草捆打捆机GB/T29402.12012谷物和豆类储存第1部分:谷物储存的一般建议(GB/T29402.12012,ISO63221:1996,IDT)JB/T6274.12013谷物播种机第1部分:技术条件JB/T8401.22017旋耕联合作业机械旋耕深松灭茬起垄机NY/T49

6、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002015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NY/T7392003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NY/T7422003铧式犁作业质量NY/T9952006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质量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2742012缓释肥料效果试验和评价要求NY/T2624201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总则NY/T29142016黄淮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玉米联合收获corncombinedharvest1DB37/T14282021一次完成摘穗(或摘穗、剥皮、脱粒)收集、秸秆粉碎还田或切段收集等项作业。3.2

7、深耕deepploughing通过铧式犁机组对土壤进行深层翻耕的机械化作业。3.3深松deepscarification用深松犁或凿形铲等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乱土层的耕作方法,是打破犁底层、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的土壤耕作方式。3.4旋耕rotarytillage使用各种旋耕机对耕层土壤进行的松碎作业。3.5播种期sowingdate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3.6基本苗basicseedling小麦出苗后3叶期时单位面积内的小麦植株数。4基本要求4.1生产环节玉米秸秆还田接茬小麦播种作业流程:玉米收获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土壤机械耕作(或免耕)小麦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4.2种植规格小麦

8、玉米接茬轮作种植的畦宽、行距及其相对位置,以及田间管理机械行走道的规划,应适合机械化作业,同时满足农艺要求。5玉米收获与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5.1作业要求与作业质量作业模式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秸秆翻埋还田模式:秸秆直接进行粉碎,利用犁进行深翻扣埋秸秆作业,可通过旋耕碎土、耙地、起垄后进行播种作业。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后,粉碎长度应小于10cm,且粉碎长度合格率、抛洒不均匀率应符合NY/T5002015的要求。秸秆碎混还田模式:捡拾部分秸秆出地,直接进行旋耕粉碎灭茬还田作业,可起垄后进行播种作业。利用秸秆捡拾机械捡拾部分秸秆出地后,作业地留茬高度应小于11cm。秸秆覆盖还田模式:将粉碎秸

9、秆直接均匀抛撒在地表,可进行深松和免耕播种作业。5.2作业5.2.1机械装备选择2DB37/T14282021确定好合适的作业模式后,根据玉米种植规格、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选择悬挂式、自走式等适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为提高秸秆粉碎质量,秸秆还田机可选择“L”型弯刀或“I”型直刀式。对于进行犁耕作业的地块,可选择还田灭茬机,对玉米根茬进行破碎。5.2.2作业条件5.2.2.1秸秆翻埋还田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及时秸秆粉碎,利用铧式犁进行深翻覆盖作业。5.2.2.2秸秆碎混还田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秸秆捡拾打捆机捡拾部分长秸秆出地,利用联合整地机进行旋

10、耕灭茬粉碎起垄作业。5.2.2.3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果穗后,及时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利用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5.3作业质量5.3.1秸秆翻埋还田模式翻深不小于25cm;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立垡率,回垡率应符合NY/T7422003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NY/T7422003中第4章的规定进行。5.3.2秸秆碎混还田模式玉米秸秆捡拾打捆作业质量应符合GB/T142902008和GB/T254232010的要求。秸秆、根茬混拌均匀,旋耕深度、旋耕深度稳定性、根茬粉碎率符合JB/T8401.22017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JB/T8401.22017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5.3.3秸秆覆

11、盖还田模式粉碎长度合格率、抛洒不均匀率、漏切率应符合NY/T5002015中表1的要求。检测按NY/T5002015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5.4安全要求5.4.1机械安全要求动力机械和机具安全应符合GB10395.12009的要求。选择的配套动力机械应满足作业机具动力要求。5.4.2操作安全要求作业人员应接受过机具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能够熟练操作使用作业机具,熟悉安全注意事项,农机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机具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6小麦机械化栽培6.1耕整地3DB37/T142820216.1.1作业模式秸秆粉碎均匀覆盖地表后,可采用耕后播种和免耕播种。耕作方式有深

12、耕、旋耕和深松。深耕每三年进行一次,其他年份可釆用旋耕,对连续三年以上免耕播种的地块进行深松,须深耕或深松30cm,破除犁底层,耙耢整平,使得耕层土壤上松下实;最近3年内深耕或深松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耕深15cm。6.1.2准备根据5.2.2部分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及当地的种植模式、农艺要求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机械耕整地作业方式与作业时间。土壤墒情应符合NY/T29142016中5.2.2的规定。耕整地前应施基肥,基肥施用量应符合NY/T29142016中5.1.3的规定,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和机械深耕,免耕年可在播种时种肥同施。6.1.3作业6.1.3.1深耕作业深耕翻压,耙平踏实。根据土壤适耕

13、性,确定耕作时间,适宜作业的土壤相对含水率15%22%,土壤绝对含水率按GB/T52622008测定。耕层浅的土地,要逐年加深耕层,切勿将大量生土翻入耕层;深耕时施用基肥;翻耕后秸秆覆盖要严密;耕后用旋耕机进行整平并进行压实作业。6.1.3.2旋耕作业旋耕两遍,镇压踏实。旋耕机作业地表要基本平整,旋耕前施基肥。旋耕深度要根据土壤墒情及当地农艺要求确定,旋耕后要进行镇压。6.1.3.3深松作业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面深松,深松铲间隔距离应根据当地种植作物的行距确定,一般在55cm60cm,按照GB/T24675.22009规定执行。深松时,要求土壤相对含水率在15%22%范围内。土层厚度20

14、cm以下为沙土、砾石、建筑垃圾等土壤结构的以及坡度较大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注:全面深松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在工作幅宽内对耕层进行松土且不翻土的作业。局部深松指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条件利用深松机杆齿、凿形铲进行松土与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松土。6.1.4作业质量6.1.4.1深耕作业耕深25cm;开垄宽度35cm,闭垄高度1/3耕深;耕幅1.05理论幅宽;碎土率65%,立垡、回垡率3%。6.1.4.2旋耕作业耕深合格率85%。耕后秸秆掩埋率70%,耕后地表平整度5.0cm,碎土(最长边小于4cm土块)率;在适耕条件下,壤土碎土率60%,黏土碎土率50%,砂土碎土率80%。6.1.4.3深松作业

15、深松作业深度大于犁底层,要求35cm40cm;深松作业宽度4/5深松深度。6.1.5安全要求4精量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基本苗225万/hm270万/hm;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80万/hm240万/hm。适宜播种期后,每推迟1天播种,增加基本苗7.5万/hm15万/hm。播种量应符合NY/T29142016中5.2.3的规定。有机肥30000kg/hm、纯氮180kg/hm240kg/hm、五氧化二磷75kg/hm90kg/hm、氧化钾90kg/hm120kg/hm、硫酸锌15kg/hm。DB37/T14282021机械安全要求同5.4.1。操作安全要求

16、同5.4.2。6.2播种6.2.1播前准备6.2.1.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稳产、抗逆小麦品种。6.2.1.2种子处理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的规定。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高效低毒的种衣剂、拌种剂,用包衣机、拌种机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或拌种。种衣剂和拌种剂的使用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2009的规定。6.2.2播种6.2.2.1适期播种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7,或根据历年小麦播种至越冬前0以上积温达到(60050)为适宜播期。6.2.2.2播种量2222226.2.2.3播种方式土壤深耕或旋耕后选

17、用小麦宽幅精播机播种,所选播种机具应符合GB16151.122008的规定。行距为20cm25cm,播种深度为3cm5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没有浇水造墒的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2遍。小麦免耕播种机选用苗带旋耕播种机,灌区增配筑垄装置。产品质量必须为经过省级以上推广鉴定合格产品。小麦播种行(幅)中心线距10cm40cm,采用宽幅播种,苗幅宽在10cm12cm之间,播深2cm4cm,播后压实;种肥同施时种肥间隔大于3cm。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NY/T7392003中3.2的规定。6.3施肥6.3.1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氮、磷、钾肥配合,基

18、追结合,氮肥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2010的规定。可以选择小麦专用型缓释肥,一次性基肥施入,缓释肥使用应符合NY/T22742012的规定。施肥作业质量应符合JB/T6274.12013中3.2.4的规定。6.3.2施肥总量222222226.3.3施肥时期5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浇越冬水,日平均气温降至35时开始灌溉,灌水量600m/hm,冬灌浇水。灌水量600m/hm750m/hm。挑旗期和开花期墒情较好,可推迟至灌浆初期浇水。灌水量450m/hm600m/hm。为防止小麦贪青晚冬季发生冻害,应及时镇压,小麦返青初期灌溉,灌溉量3

19、00m/hm450m/hm;小麦拔节期发生倒春寒或孕穗期发生低温冷害,应在降温之前灌水防治,灌溉量300m/hm450m/hm;促进植株发育,在苗期至拔节初期,茎蘖数超过1200万/hm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喷施矮壮素,防止倒伏。在拔节初期用0.15%0.3%矮壮素溶液750kg/hm1125kg/hm,叶面均匀喷施。起身期用20.8%烯效甲哌鎓450mL/hm600mL/hm兑水525L600L,叶面均匀喷施。叶杂草可用40%唑酮草酯干悬浮剂60g/hm75g/hm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750mL/hm900mL/hm防治;禾本科杂草可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375mL/hm450mL/

20、hm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375g/hm450g/hm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DB37/T14282021有机肥、磷、钾化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50%60%做基肥,40%50%拔节期追施。6.3.4施肥方法基肥可采用旋耕深施或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施用;追肥宜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追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NY/T26242014的规定;生育后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叶面追肥。6.4灌溉6.4.1越冬水32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6.4.2返青水浇返青拔节水时间要根据品种、墒情和苗情确定。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起身期前(二棱期)或起身后期(小穗原基分化

21、期)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地力水平较高时,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或中期(药隔期)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后期(旗叶露尖)32326.4.3后期水分管理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差时,应及时浇水,墒情较好时,可推迟至开花期浇水,以后不再浇水;如小麦3232熟和后期倒伏,禁止浇麦黄水。6.4.4水肥一体化作业灌溉可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作业前后应用清水清洁设备管道。6.5田间管理6.5.1冻害防治32323232减轻灾害损失。6.5.2化控防倒222226.5.3化学除草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依据麦田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均匀喷洒进行防控。阔222222226.

22、5.4病虫害防治6DB37/T14282021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8321.12000与NY/T12762007的要求。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选择用药,严格按农药登记作物和登记用量使用,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和优质低毒低残留药剂。施药前应关注天气变化。施药时适宜气温为1530,避开高温,晴天选上午9:00前或下午16:00后施药,气温高于35时应停止施药。小麦苗期:地下害虫可用40%的辛硫磷乳油或20%的毒死蜱喷雾或灌根防治;结合使用吡虫啉和红白螨死防治红蜘蛛和蚜虫;返青至拔节期:每公顷用5%井冈霉素水剂4.5L6L,兑水15L,喷雾防治纹枯病和白

23、粉病。6.5.5后期“一喷三防”小麦进入灌浆期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很可能发生条锈病、蚜虫等多病虫混合危害,可在4月中下旬的适当时候进行“一喷三防”,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每公顷用1500g磷酸二氢钾、10%吡虫啉300g和15%三唑酮1050g兑水450kg混合喷雾。喷药后5d7d,查看药效;对蚜虫发生较重田块,可单独再防一次,每公顷用10%吡虫啉300g450g,或溴氰菊酯乳油225mL300mL兑水450kg喷雾。6.6收获6.6.1收获时期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收获。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形状、颜色都与原品种的特征相同。籽粒的含水量20%左右。注:完熟期,小麦籽粒变硬,含水率下降到20%以下。6.6.2麦茬处理用联合收获机收割,秸秆粉碎还田。留茬高度15cm,秸秆粉碎长度10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并均匀抛撒。具体作业质量符合NY/T9952006的要求。6.6.3贮藏小麦收获后及时进行降水处理,含水量低于13%时进仓贮藏。小麦入库安全仓储应符合GB/T29402.12012的规定。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