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原性韩愈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性之品有三。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
2、,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有删改)性说王安石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是以与孔子也。韩子之言性也,吾不有取焉。曰:“然则孔子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何说也?”曰:“习于善而已矣,所谓上智者;习于恶而已矣,所谓下愚者。一习于善,一习于恶,所谓中人者。上智也,下愚也,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有人于此,未始为不善也,谓之上智可也;其卒也去而为不善,然后谓之中人可也。有人于此,未始为善也,谓之下愚可也,其卒也去而为善,然
3、后谓之中人可也。惟其不移,然后谓之上智,惟其不移,然后谓之下愚,皆于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可移也。”曰:“然则尧之朱、舜之均、簪瞍之舜、鲧之禹、后稷、叔鱼之事,后所引者,皆不可信邪?”曰:“尧之朱、舜之均,固吾所谓习于恶而已者;瞽瞍之舜、鲧之禹,固吾所谓习于善而已者。后稷之诗以异云,而吾之所论者常也。叔鱼之事,徒闻之左丘明,丘明固不可信也。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此两人者,其成人也,孔子朝夕与之居,以言貌取之而失。彼其始生也,妇人者以声与貌定,而卒得之。妇人者独有过孔子者邪?”(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岐岐然、嶷嶷(n)然:都形容聪颖早慧。后稷之诗:诗经大雅生民里写到了后稷出
4、生时的情景。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即推究本源;“说”,即对义理的阐释。古代有很多以此为名的论说文,如原毁原道马说师说。B“性善”,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人性论,他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就是仁义礼智的萌芽。C韩愈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他们与柳宗元、“三苏”、欧阳修、曾巩都倡导“古文运动”,被合称“唐宋八大家”。D“中人”,文中意为中等的寻常人,也可指宦官、宫女,贾谊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中人”
5、是第一个用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孟子、荀子、扬雄的观点都提到人性的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遗漏另外两方面。B韩愈列举了尧、舜、瞽瞍、鲧四人之子的事迹作为论据,旨在论证后天养成的习性能够影响人天性善恶这一观点。C叔鱼刚出生,他的母亲就断定他一定会为财而死;杨食我刚出生,叔向母亲听闻啼哭,就断定会因他而灭掉宗族。D王安石认为,一个人从未做过不好之事,就可以被称为上智者,当他转而去做不好之事时,就成为了所谓的中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是以与孔子也。韩子之言性也,吾不有取焉。(2)其成人也,孔子朝夕与之居,以言貌取之
6、而失。5韩愈和王安石在人性观点上的根本不同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
7、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齐安:古郡名,即黄
8、州,今湖北黄冈。陂陁(ptu):不平坦。幅巾:以幅巾束首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汉代时分为“
9、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B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D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8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传神。B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山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C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
10、,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是将江和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D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考,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参考答案:1DJL2C3B4(1)我因此是赞成孔子的。韩愈讨论的人性,我有不认可的地方。(2)他们长大成人,孔子每日每夜和他们居住,用言语和外貌来评判人却犯错。5韩愈:后天不能影响改变人性。王安石:后天可以影
11、响改变人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用言语来看人,孔子看错了宰我,用外貌来看人,孔子看错了子羽。“取人”是动宾结构,“以言”是状语,“人”后面断开;“孔子失之宰我”是“孔子失之(于)宰我”的省略,“孔子”是主语,“使之”是谓语宾语,“宰我”是后置状语,“宰我”后断开;“以貌”对应前面的“以言”,省略了“取人”,可单独断开。故DJL处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C.“韩愈是北宋文学家”错,韩愈是唐代人。D.正确。“才能不及中人”的“中人”是中等的寻常人。句意:才能比不上一般人。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旨在论证
12、后天养成的习性能够影响人天性善恶这一观点”错,原文“人之性果善乎?”“人之性果恶乎?”“人之性善恶果混乎?”,可见韩愈认为后天不能影响天性善恶。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以”,因此;“与”,赞成;“取”,赞同、认可;“吾是以与孔子也”,判断句。(2)“成人”,动词,长大成人;“朝夕”,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取”,评判,评定;“而”,却。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韩愈认为“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列举叔鱼、杨食我、后稷、尧之朱、舜之均、瞽瞍之舜、鲧之禹进行论证,证明后天不能影响改
13、变人性。王安石则认为“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是以与孔子也”,“皆于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可移也”,并以尧之朱、舜之均、簪瞍之舜、鲧之禹、后稷、叔鱼以及孔子的例子进行论证,证明后天可以影响改变人性。参考译文:原性韩愈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品级有三种。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说:“人性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上品人性,就是纯粹的善罢了;中品人性,可引导它变为上品或下品;下品人性,纯粹的恶罢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汉代扬雄提出性善恶相混论。那些认为人性最初善良后来变为邪恶的说法,和认为人性最初邪恶后来变为善良的说法,以及认为人性开始善恶混杂后来分辨出善良和邪恶的说
14、法,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叔鱼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看见他的面貌,就知道他将来必定因为财物而死。杨食我出生的时候,叔向的母亲听见他的哭号,就知道一定会因为他而灭掉宗族。人的本性果真是善良的吗?后稷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遭遇灾殃。后稷刚会爬行的时候,就表现出聪颖早慧的倾向。周文王在母亲怀孕期间不曾让母亲担忧;出生后,不让王傅操劳;从师学习,不惹先生烦恼。人的本性果真是邪恶的吗?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好,然而最终变成恶人。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坏,然而最终成为圣人。人的本性果真是善恶相混杂吗?所以说这三个人谈论人
15、性,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性说王安石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我因此是赞成孔子的。韩愈讨论的人性,我有不认可的地方。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又怎么说呢?”我说:“积久养成的习性是善罢了,就是所谓的上智者;积久养成的习性是恶罢了,就是所谓的下愚者。一时积久习善,一时积久习恶,就是所谓的中人者。上智者,下愚者,中人,都是因他们最终(选择的行为)来命名称呼他罢了。有人从来没有做过不好的事情,可以被称之为上智者,他最终违背之前的习性,去做不好的事情,这样之后可以称之为中人。有人从来
16、没有做过好事,可以称为下愚者,他最终违背之前的习性去做好事,这样之后可以称他为中人。只有一直不改变,这样之后才可称他为上智者,只有一直不改变,这样之后才可称他为下愚者,都是因他们最终(选择的行为)来命名称呼他,并非生来就不可改变的。”又问:“既然这样,那么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后稷、叔鱼这些人的事情,后世引用的故事,都不可相信吗?”我说:“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本来就是我所说的积久习恶罢了。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本来就是我所说的积久习善罢了。后稷的诗是说特殊情况,而我讨论的是人的常态。叔鱼的事情,只在左丘明那里听闻,左丘明本来就不可信。用言语来看人,孔子看错了
17、宰我,用外貌来看人,孔子看错了子羽。这两个人,他们长大成人,孔子每日每夜和他们居住,用言语和外貌来评判人却犯错。他们才刚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母亲用言语和外貌来判定本性,而最终得出结论,他们的母亲难道还能超过孔子吗?”6D7A8B9(1)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
18、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二三子”,指几个人;“好客而喜游”并列结构,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项。“
19、子瞻”人名;“徜徉”逍遥自在的样子;“穷”与“山之深”,意思衔接紧密;“扫叶”可看作一个词;“席草”,以草为席;“酌酒”,倒酒;“忘反”,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流连忘返”,可看作是一个词;“往往”“留宿”“山上”都可以看作是独立的词,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排除B项。故选D。7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汉代时分为汉赋文赋”错误。文赋是在中唐后产生的,不是汉代产生。文赋句式灵便,押韵相对自由。故选A。8本
20、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错误。选文二通过写苏轼游山玩水,主要表达了苏轼超然洒脱的精神风貌,并没有体现深厚的兄弟情。故选B。9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是也”,这是(判断句);“是”,代词,这;“造物者”,大自然;“之”,的;“共
21、适”共同享受,共同享有。(2)“方”,当,正在;“其”,代词,他;“得意”,满意,感到满足,高兴,称心如意;“无以”,没有;“易”,换取;“及”,等到;“既”,已经;“厌”,通“餍”,满足;“洒然”,惊异貌。【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
22、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
23、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
24、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