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4_T 087-2022 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04_T 087-2022 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020.01CCSB013304浙江省嘉兴市地方标准DB3304/T0872022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zero-directdischarge”engineeringofagricultural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2022-09-20发布2022-10-20实施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04/T08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
2、责任。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嘉兴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平湖市农业生态能源站、浙江大学、嘉兴市土肥植保与农村能源站、嘉兴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新强、杨姣、燕燕、邵正浩、李中利、周雪娥、何霜、刘博弈、陈轶平、周春东、葛佳颖、李建强、王斌、邵洁、张健、王宇磊、董妹勤、李勤锋、吴琛。IDB3304/T0872022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和要求,以及工程运行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面积10公顷以上稻田灌区的退水“零直排”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T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25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46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82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DB33/T2329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稻田退水agricultural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通过降雨径流、季节性
4、人工排水、浅层地下径流等途径产生的稻田系统排水。3.2稻田退水“零直排”zero-directdischargeofagriculturalwastewaterfromricepaddyfields采用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水利及建筑工程等技术手段,对稻田退水拦截降污,结合调蓄处理、循环灌溉等措施实现稻田退水的资源化利用,使之不排入或不直接排入周围受纳水体。3.3溢流型排水口overflowoutlet安置于稻田与排水沟之间,由初步沉淀稻田退水泥沙颗粒物等杂质的空间和上排式水位闸门构成的田埂排水口。3.4促沉箱precipitationenhancingbox安置于稻田与排水沟之间的田埂排水口,
5、用于聚集并促进稻田退水携带的泥土等杂质沉淀的箱体。3.5生态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防止堤防边坡受水流、雨水、风浪的冲刷侵蚀而修筑的坡面保护生态设施。15.4.2每10公顷汇水面积宜配置300m以上、有效水深1m的生态调蓄塘。生态调蓄塘长宽比、单DB3304/T08720223.6生态调蓄塘ecologicalstoragepond位于稻田干支排水沟末端,具有沉淀稻田退水杂质、净化水质、调蓄回灌功能的水塘。4基本原则4.1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综合考虑区域特性、气象水文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埋深、种养结构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模式;宜利用原有排灌沟
6、渠、河浜、退养水塘、圩区河段等进行改造和提升,并在提高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节约土地,减少经济成本。4.2生态循环,资源利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分析当地实际生态环境状况,遵守“源头减量过程拦截资源利用生态修复”的策略,提高污染物拦截、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稳定等功能,促进稻田退水资源的生态循环利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4.3定期维护,稳定运行。建立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明确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的运行维护单位,落实管护责任,定期对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进行巡查,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定期清挖淤泥,清除杂物和外来入侵植物,并及时对工程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7、5建设内容和要求5.1基本要求5.1.1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应以稻田灌区为单位建设,按SL462和SL482的要求合理布置灌排渠沟(管)道。5.1.2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涉及的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应按SL252的规定执行。5.2建设模式选择5.2.1建设模式有开放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三种,建设路线见附录A。5.2.2因用地不能满足生态拦截沟建设条件时,应建设截流井等小型工程设施。5.2.3稻田退水口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宜优先考虑全封闭式模式或调整退水口至保护区外,国控、省市控、县控、镇控断面控制区宜优先采用半封闭式或全封闭式模式。5.3生态拦截沟建设5.3.1生态拦截沟的建
8、设应符合DB33/T2329的要求。5.3.2稻田每0.2公顷或每个独立田块排水口应设置溢流型排水口或促沉箱。5.4生态调蓄塘设计5.4.1应在生态拦截沟末端建设生态调蓄塘,宜利用周边退养水塘或断头浜进行改造。2塘面积及容积设计计算参见附录B。5.4.3生态调蓄塘内宜合理设置水生植物或生态浮岛。25.5.3曝气池面积宜占三池两坝设施总面积的5%15%,曝气头设置密度宜至少每3m安装1个,安DB3304/T08720225.4.4生态调蓄塘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5.5三池两坝设计5.5.1三池两坝系统由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净化池构成,应保证水流顺畅。5.5.2沉淀池宜占三池两坝设施总面
9、积的40%50%,池内宜种植水生植物。2装距离宜距池底0.3m以上。5.5.4净化池面积宜占三池两坝设施总面积的40%45%,池内宜设置仿生水草等材料,合理配置水生植物。5.5.5两级过滤坝分别设置在沉淀池和曝气池后,其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宜选用空心砖、碎石等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坝体内应放置不同粒级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碎石、活性炭等材料;坝宽不小于1m,坝高应基本与相邻池高持平;坝前应设置一道细网材质的挡网,高度与过滤坝持平。5.6生态净化带设计5.6.1稻田退水受纳河段宜设置离河岸2m以上宽度的生态净化带。5.6.2生态净化带主要由曝气设施、水生植物或仿生水草构成,且应满足以下要求
10、:曝气、水生植物或仿生水草设施不应设置在各级河道水质监测断面上游1000m及下游200m的范围内;生态净化带内沉水植物种植面积不应低于生态净化带水域面积的30%;在水生植物较难生长河段,应根据河道水深及水体透明度情况布设仿生水草。5.7植物配置5.7.1植物配置主要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护坡植物,推荐品种见附录C。5.7.2对外来物种,宜采取圈养方式,植物枯萎后应及时收割打捞。5.8灌排系统构建5.8.1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宜采用半自动节水灌溉控制,灌排泵站的设计规定应符合GB50265的要求。5.8.2现有排水沟进行生态化改造时应充分考虑断面以及糙率系数变化等因素,复核
11、过流能力;排水沟流量设计应根据其控制面积、产流和汇流条件,按与排水任务相应的排涝模数乘其控制面积确定;排水沟排涝模数计算和流量设计应按照GB50288的规定执行。5.8.3生态排水设施的布置面积应不少于排水用地面积的3%。6工程运行管理3DB3304/T08720226.1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管理应按照SL/T4的规定执行,管理组织应制定并严格执行运行维护管理规章制度。6.2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区应推行农业绿色防控措施,做好化肥农药源头减量与精准施用工作。6.3应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经常性管护。6.4应选择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区开展跟踪监测,宜在稻田退水关键期(每年5月至9月),对样本区稻田退水
12、“零直排”工程末端出口的水量和水质进行每月1次监测,监测指标至少包含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6.5宜每周定期检查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的运行情况,及时修复损坏部位。每年汛期前,应对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沟渠系统排水畅通;汛期后,对易受冲刷部位应重点进行检查和修复。6.6应加强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的卫生管理,定期清除沟、塘、池体内的杂物,及时对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中的植物进行修剪,并对修剪废弃物进行处置,防止水面枯枝败叶和垃圾堆积。生态拦截沟沟底淤积厚度超过0.1m时应进行清淤。6.7宜建立公共参与监督制度。4DB3304/T0872022AA附录A(规范性)稻田退
13、水“零直排”工程模式A.1开放式宜在无河浜、退养水塘且无条件建设生态调蓄塘的地区建设,建设路线为稻田生态拦截沟生态净化带受纳水体,见图A.1;图A.1开放式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模式示意图A.2半封闭式宜在有退养水塘、河浜、周边小河道,或有条件建设生态调蓄塘的地区建设,建设路线为稻田生态拦截沟生态调蓄塘生态净化带受纳水体,见图A.2;图A.2半封闭式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模式示意图A.3全封闭式宜在有退养水塘、河浜、周边小河道的地区建设,建设路线为稻田生态拦截沟三池两坝(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净化池)生态调蓄塘受纳水体,见图A.3。图A.3全封闭式稻田退水“零直排”工程建设模
14、式示意5调蓄塘的BOD5表面负荷计算水面面积,普通生态调蓄塘的BOD5表面负荷为4g/(md)12g/(md),有效水深为0.5m1.5m,生态调蓄塘的BOD5表面负荷设计可取8g/(md),有效水深可取1m。𝐿𝐴(B.1)DB3304/T0872022BB附录B(资料性)生态调蓄塘设计B.1生态调蓄塘长宽比生态调蓄塘应视实际情况设计,可采用单塘或多塘,长宽比宜为3:14:1;工程设计上宜采用生态222B.2生态调蓄塘总面积𝐴𝑇=𝑄𝑇(𝑆0𝑆1)式中:AT生态调蓄塘的
15、有效面积,m2;QT生态调蓄塘进水设计流量,m/d;S0生态调蓄塘设计进水BOD5浓度,mg/L;S1生态调蓄塘设计出水BOD5浓度,mg/L;LA生态调蓄塘BOD5表面负荷,g/(m2d)。B.3单塘有效面积𝐴𝑇𝐴1=𝑁(B.2)式中:A1单个生态调蓄塘的有效面积,m2;N设置生态调蓄塘的数量,个。B.4单塘容积𝐿1=𝑅𝐴1(B.3)式中:L1单塘长度,m;R单塘水面的长宽比。𝐿1𝐵1=𝑅(B.4)式中:B1单塘宽度,m。𝑉1=𝐿1𝐵1𝐷(B.5)式中:V1单塘容积,m3;D设计有效水深,m。6DB3304/T0872022B.5生态调蓄塘总容积𝑉𝑇=𝑁𝑉1(B.6)式中:VT生态调蓄塘总容积,m3。B.6生态调蓄塘水力停留时间𝜏1=𝑁𝑄1(B.7)𝑉𝑇式中:t1生态调蓄塘水力停留时间,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