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2节+中古时期的世界+教学课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8082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1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单元第2节+中古时期的世界+教学课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九单元第2节+中古时期的世界+教学课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单元第2节+中古时期的世界+教学课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单元第2节+中古时期的世界+教学课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2节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2)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2.西欧重要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社会动荡和1_的产物。特征封君封臣制度与土地相联系。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2_。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影响国王或皇帝通过此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

2、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自然经济服兵役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君封臣制与中国西周分封制的区别(1)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是先有封地后有爵位;各级封建主只效忠直属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土地继承虽有严格的长幼制度,但女儿或外戚也有继承权;等级相对松弛和自由;领主之间主要是经济从属关系。(2)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则是先有爵位后有封地;各级贵族均要效忠天子;土地及财产严格按照宗法的父系血缘来继承;等级森严;大小宗之间主要是政治隶属和家族等级关系。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2)庄园与农奴制度庄园制度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

3、农业经济组织。土地类型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3_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农奴制农奴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缴纳租税。自由农民身份自由,要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领主通过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农奴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1.王权的加强(1)背景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2)表现:15世纪晚期,英国4_时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法兰西基本完成了统一,王权得到强化。15世纪末,伊比利亚

4、半岛上形成西班牙和葡萄牙。(3)影响:为西欧5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都铎王朝民族国家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兴起条件: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表现: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自治: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6_,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2)影响: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兴办大学;城市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金钱赎买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3.基督教会专权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政治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7_。思想控制着人们

5、的精神生活。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1)变化动因:中古西欧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2)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3)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等级制度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查士丁尼统治(6世纪)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编纂: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8_。衰落与灭亡连年征战、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导致6

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1453年,帝国灭亡。罗马民法大全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2.俄罗斯帝国(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2)帝国建立:16世纪初,统一国家建立。1547 年,9_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伊凡四世知识点47: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并对国王加以限制。这说明

7、,封君与封臣之间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B.体现出契约关系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D.在经济上相互制约答案1.B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封臣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要对他人负责,故B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但并非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排除A项;C项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政治关系,而非经济关系,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图解历史封君封臣制度教材素材变式2.中古西欧的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等。这表明中古西欧的庄园是A.完全独立的政治组

8、织B.自我封闭的军事组织C.教会控制的宗教组织D.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答案2.D由材料可知,封建领主的庄园内建有堡垒、教堂、各种手工作坊和生活场地,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其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故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教材素材变式3.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大宪章,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这体现了A.民主制度日益完善B.王权有限C.英国封建制度瓦解D.议会至上答案3.B据材料“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故选B项;英国的民主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9、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英国封建制度瓦解是在17世纪,排除C项;议会至上是权利法案颁布后才出现的,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4.据法理概要所述,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即该国本身特有的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因为一切民族都适用它。与市民法相比,万民法A.适用于古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B.生成了自然法的理念C.限于解决不同民族之间的问题D.适用的地域更加广阔答案4.D从材料信息看,市民法主要适用于本民族和国家,万民法则适用于所有民族,万民法适用的范围要大于市民法,D项正确;万民法适

10、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适用于古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万民法生成了自然法的理念,排除B项;万民法解决不同民族之间的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解决同民族之间的问题,排除C项。教材素材变式5.伊凡四世(15301584)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伊凡四世的这一改革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俄国工商业的发展C.使俄国进入农奴制社会D.促进了莫斯科公国的发展答案5.A伊凡四世的做法是利用特辖军团

11、与大贵族进行斗争,最终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A项;题干所述措施是为 【提示】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了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在政治上起了作用,而不是促进工商业发展,排除B项;15世纪末俄国开始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且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未体现农奴的处境及农奴制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6.西欧中世纪的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他们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支配打发。这反映了A.西欧庄园经济具有进步性B.庄园农奴享有一定政治权利C.领主开始放松对农奴的控制D.庄园农

12、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答案6.A根据材料“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他们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支配打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农奴受的压迫比起罗马的奴隶要轻一些,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说明西欧庄园经济具有进步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权利,排除B项;“开始”一说仅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庄园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易错提醒农奴奴隶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但是,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要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比较宽松。教材素材变式7.阅读材

13、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束缚,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二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

14、”,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教材素材变式答案7.【参考答案】(1)条件: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文化影响;封建势力衰落。(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解题思

15、路】(1)据材料“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可以得出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据材料“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可以得出,市民阶层力量壮大;据材料“西欧的商人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可以得出市民文化影响;根据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时间“12世纪”可以推知,封建势力衰落。(2)据材料一“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可知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据材料一“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束缚,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

16、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材料二“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可知促进了封建制度瓦解,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据材料一“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可知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教材素材变式中古时期的亚洲一、西亚国家1.阿拉伯帝国建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扩张7世纪中期起,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

17、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10_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经济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繁荣;城市繁多,都城11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哈里发巴格达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统治 文化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2)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文化在此交汇,阿拉伯人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

18、精华,并加以创造改进。(3)统治者重视知识,坚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并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4)阿拉伯人征服的都是有千年文明的地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续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2.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兴起与发展:13世纪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12_,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1516世纪,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苏丹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

19、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二、南亚国家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帝国政令不够统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13_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教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三、东亚国家1.日本(1)14_:646年,孝德天皇开始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2)幕府统治: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在庄园和武士集团形成的基础上,12世纪末,15_在镰仓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

20、期。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大化改新源赖朝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2.朝鲜(1)新罗统一: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2)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改革,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3)朝鲜政权: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世纪末,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古代非洲与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西非西非居民16_创造出非洲农业文明。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

21、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17_是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确立在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东非公元前后,阿克苏姆王国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015世纪,东非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国,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南非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班图人廷巴克图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二、古代美洲文明文明兴起文明表现玛雅文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政治:建立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经济:以种植18_为主;能制造精美陶器。文化: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22、,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19_”。城市建设: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玉米浮动园地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文明兴起文明表现印加文明13世纪崛起于库斯科地区政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编制人口调查表。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交通: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续表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非洲与美洲图解历史西欧封君封臣制度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8: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

23、非洲与美洲教材素材变式多维变式,夯基础教材素材变式1.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等;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等;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等。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帝国对于沟通世界贸易有重要作用B.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中心城市C.中国的丝绸、瓷器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D.阿拉伯人为亚洲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1.A从材料信息看,巴格达贸易繁荣,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这说明阿拉伯帝国对于沟通世界贸易有重要作用,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最大”的

24、说法,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世界各地的货物集中在巴格达,没有体现中国的丝绸、瓷器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的货物来自全世界,而不仅仅是亚洲,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2.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他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此时,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B.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C.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D.哈里发麦蒙具有雄才大略答案2.A由材料“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设立了由图书馆

25、、科学院和翻译局组成的著名的学术机构”“还鼓励学者将原著译为阿拉伯文,其报酬是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统治者的支持使阿拔斯王朝对知识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体现了统治者大力支持文化事业,推动了阿拉伯文化走向繁荣,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巴格达汇集了古典文化遗产,排除B项;麦蒙时代笼络了优良人才、麦蒙具有雄才大略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教材素材变式3.十七条宪法是日本圣德太子在604年制定的17条条文。内容主要是关于官僚和贵族的道德规范及佛教的一些思想内容主要来自诗经孝经论语史记昭明文选等。由此可知,当时的日本A.

26、本土文化式微B.学习外来文化C.形成了天皇制度D.中央集权强化答案3.B由“在604年”“内容主要是关于官僚和贵族的道德规范及佛教的一些思想”“诗经”等可知,日本学习中华文化,故选B项。材料没有显示日本本土文化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天皇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4.朝鲜王朝除每年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外,还有一些不定期举行的选官考试,称为“别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这反映出A.朝鲜王朝完全照搬唐代制度B.历代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试C.科举考试推动朝鲜社会发展D.中国儒家思想对朝鲜产生深远影

27、响答案4.D据材料可知,朝鲜王朝实行科举制,最具代表性的是以成均馆的儒生为考试对象的“谒圣试”,这体现了儒家文化,充分说明当时朝鲜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故选D项;“完全照搬”表述绝对,排除A项;由“一些不定期举行的选官考试”“国王也会亲临考场”可知,并非历代朝鲜国王都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考试对朝鲜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教材素材变式5.14世纪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笔下的摩加迪沙(今索马里首都)是一个极大的城镇。那里的居民不仅拥有很多骆驼和绵羊,还是有能力的商人。此外,这座城镇有着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这些布匹以这个城镇命名,被运至埃及和其他地区。由此可知,摩加迪沙

28、A.经济结构具有多元特点 B.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C.商业贸易处于主导地位 D.农业经济较为落后答案5.A根据材料“摩加迪沙拥有很多骆驼和绵羊,还是有能力的商人”“有着无与伦比的手工制作的布匹”【提示】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兴起的国家等可知,摩加迪沙不仅畜牧业和商业贸易繁荣,纺织业也较为发达,这反映了摩加迪沙经济结构的多元特点,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的纺织技术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纺织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摩加迪沙的商业贸易处于经济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摩加迪沙的农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6.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

29、,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路线,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内外贸易已从以物易物发展到以玛瑙、贝为货币的阶段。由此可知,此时期A.马里黄金产量居西非之首B.商品贸易的发展推动马里强大C.马里统治疆域在不断扩大D.马里控制着撒哈拉以南的商路答案6.B依据材料可知,马里帝国商品经济繁荣,并从商业贸易中获得了巨额财富,这会推动马里帝国社会的发展和强大,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马里与其他地区黄金产量的对比,A项排除;材料反映马里帝国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但未涉及马里统治疆域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马里帝国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

30、的贸易路线,但无法由此得出马里控制着撒哈拉以南的商路,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7.在东非,中国瓷器在千百年以后仍是考古学家触摸得到的,不像成千上万匹中国丝绸无影无踪地消失在湿热的气候里,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在东非海岸外沿发现有中国古代沉船。这说明A.瓷器受到非洲人喜爱B.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C.丝绸在非洲较少发现D.宋以后中非交往增多答案7.B由材料“在东非海岸外沿发现有中国古代沉船”可知,中国古代曾经有船队抵达东非海岸,这是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的证明,故选B项;材料仅可说明中国古代船只曾经抵达东非海岸,且船上有瓷器,但无法得知瓷器的数量、形状、销售方向等,因而无法得知瓷器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排除A

31、项;材料中“不像成千上万匹中国丝绸无影无踪地消失在湿热的气候里”表达的是丝绸不像瓷器那样易于保存,与在非洲发现丝绸的多少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宋代的任何信息,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对外贸易路线,但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整体减少,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8.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推知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C.玛雅人的生产力

32、水平比较低下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答案8.C据材料“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可知,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寻找新的耕地,故选C项;玛雅人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排除A项;古代美洲也曾经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与“刀耕火种的农业”不符,排除D项。教材素材变式9.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在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据此可知,“浮动园地”A.属于玛雅文明的伟大成就B.耕作方式以集体劳作为主C.培育出甜高粱等重要农作物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答案9.D由材料“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耕种者每年可以从园地中获得7次收成”可知,“浮动园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故选D项;“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发明,排除A项;由材料看不出集体劳作,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耕地”的使用效率,并未提及具体的农作物,排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