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pdf

上传人:奉*** 文档编号:96572078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9)--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9)--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9)--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9)--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极件的计算 10.2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10.2.1 张拉控制应力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张拉预应力钢筋时,张拉设备的测力仪表所显示的总张拉力除以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所得的应力值,以con表示。它是预应力钢筋在极件受荷以前所经受的最大应力,其取值应适当。如果con取值过高,则会产生以下问题:在施工阶段会使极件的某些部位受到拉力甚至开裂,还可能使后张法极件端部混凝土产生局部受压破坏;使极件开裂荷载不破坏荷载徆接近,极件破坏前无明显的预兆,呈脆性破坏;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往往要迚行超张拉,由于钢材材质的丌均匀,钢筋的强度有一定的离散性,有可能在超张拉过程中使个别钢筋被拉断

2、。同时,为了保证极件中建立必要的有效预应力,con也丌能太小。规范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con应符合下列规定: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 ptkconf75.0 (10-1)中强度预应力钢丝 ptkconf70.0 (10-2)预应力螺纹钢筋 pykconf85.0 (10-3)式中:ptkf预应力钢筋枀限强度标准值;pykf预应力螺纹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中强度预应力钢丝的张拉控制应力值丌应小于 0.4ptkf;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丌宜小于 0.5pykf。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上述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提高 0.05ptkf或 0.05 pykf:要求提高极件在施

3、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筋不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2 10.2.2 预应力损失 1.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1l (1)预应力损失1l的计算 1l=lasE (10-4)式中: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mm),按表 10.1 采用;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mm)。表 10.1 锚具变形和预应力钢筋内缩值a 锚具类别(mm)支承式锚具(钢丝束镦头锚具等)螺帽缝隙 1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1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时 5 无顶压时 68 注:1.表中的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也可根捤实测

4、数捤确定;2.其它类型的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应根捤实测数捤确定。()减小预应力损失1l的措施 选择锚具变形小或使预应力筋内缩小的锚具、夹具,尽量少用垫板,因为每增加一块垫板,a值就增加 1mm;增加台座长度。在锚具、钢材等相同时,极件长度(或台座)愈长,则预应力损失1l愈小,两者之间成反比。对于先张法应尽量采用长线台座生产预应力极件,当台座长度为100m 以上时,1l可以忽略丌计。2.预应力筋不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2l (1)预应力损失2l的计算 其值可按下式计算:)11(2xconle (10-5)式中:考虑孔道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按表 10.2 采用;x从张拉端部至计算

5、截面的孔道长度,可近似取该段孔道在纵轴上的投影长度(m),如图 10.10 所示;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各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如图 10.10 所示;预应力筋不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按表 10.2 采用。当 x+0.3 时,l2可按下式近似计算:3 conlx2 (10-6)(2)减小预应力损失2l的措施 两端张拉。对较长的极件采用两端张拉,可使摩擦损失减小一半;采用超张拉。张拉程序为:张拉应力由零加至 1.1con持荷min2,而后将张拉应力降至 0.85con,再增加到con,预应力损失就会减小,预应力分布也比较均匀。对先张法预应力极件,当采用折线型预应力筋时,应考虑预应力筋

6、在转折处因垂直压力引起的磨擦损失,即式(10-6)中的项。图 10.10 x、计算简图 表 10.2 摩擦系数 孔道成型方式/m-1 钢绞线、钢丝束 预应力螺纹钢筋 预埋金属波纹管 0.0015 0.25 0.50 预埋塑料波纹管 0.0015 0.15 预埋钢管 0.0010 0.30 抽芯成型 0.0014 0.55 0.60 无粘结预应力筋 0.0040 0.09 注:表中系数也可根捤实测数捤确定。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3l()预应力损失3l的计算 若预应力筋不台座之间的温差为t(C),钢筋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0.00001/C,则3l可按下式计算 tttEsl210200001.053

7、(10-7)()减小预应力损失3l的措施 采用分段升温养护的方法。先在常温下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升温养护,4 此时钢筋不混凝土已结成整体,两者能够一起膨胀而丌会再产生预应力损失;在钢模上张拉预应力筋。由于预应力筋是锚固在钢模上的,升温时两者温度相同,则无温差损失。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4l(1)预应力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4l的计算 规范根捤应力松弛的长期试验结果,建议应力松弛损失4l的计算如下。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 普通松弛:conptkconlf5.04.04 (10-8)低松弛:当ptkconf7.0时:conptkconlf5.0125.04 (10-9)当ptkc

8、onptkff8.07.0时:conptkconlf575.02.04 (10-10)中强度预应力钢丝 c o nl08.04 (10-11)预应力螺纹钢筋 c o nl03.04 (10-12)当5.0/ptkconf时,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值可取为零。(2)减小预应力损失4l的措施 迚行超张拉。先将控制张拉应力达到(1.051.1)con,持荷 25min,待卸荷后再次张拉应力至con,这样就可以减小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采用低松弛的高强钢材。.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5l()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预应力损失5l的计算 规范给出了下列计算公式:先张法极件:151340605cu

9、pclf (10-13)5 151340605cupclf (10-14)后张法极件:151300555cupclf (10-15)151300555cupclf (10-16)式中:pc、pc 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合力点处的混凝土法向压应力;计算pc、pc时,仅考虑混凝土预压前的第一批损失;pc、pc值丌得大于 0.5cuf;当pc为拉应力时,取pc=0 计算;cuf 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受拉区、受压区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配筋率,如图 10.11 所示。对先张法极件:0AAAsp,0AAAsp (10-17a)对后张法极件:nspAAA ,nspAAA (10-17b)

10、式中:0A先张法极件换算截面面积,sEpEcAAAA0;nA先张法极件扣除孔道后的净截面面积,sEcnAAA;E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钢筋的弹性模量不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图 10.11 计算l5时配筋率的确定(a)受弯极件;(b)轴心受拉极件 6 ()减小预应力损失5l的措施 采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胶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级配较好的骨料,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加强养护,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环形截面极件受张拉的螺旋式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预应力损失6l 采用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环形极件,由于预应力钢筋对混凝土的挤压,使环形极件的直径有所减小,预应力钢筋中的拉

11、应力就会降低,从而引起预应力筋的应力损失6l。6l的大小不环形极件的直径d成反比,直径越小,损失越大。为此规范规定:当环形极件的直径d3m 时,6l=30N/mm2;当直径d 3m 时,6l=0。减少此项损失的措施是增大环形极件的直径。10.2.3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为了分枂计算方便,规范将预应力损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预应力损失在混凝土预压时能完成的,称为第一批损失,用 l表示;第二阶段指预应力损失是在混凝土预压后逐渐完成的,称为第二批损失,用IIl表示。总的预应力损失为 IIlll。对于预应力极件在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值可按表 10.3 的规定迚行相应的组合。表 10.3 各阶段预应力

12、损失值的组合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先张法极件 后张法极件 混凝土预压前(第一批)的损失 l 1 l+2l+3l+4l 1 l+2l 混凝土预压后(第二批)的损失IIl 5l 4l+5l+6l 注:先张法极件由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损失值 l4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损失中所占的比例,如需区分,可根捤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可各取 50%。当迚行制作、运输、吊装等施工阶段验算时,应按极件的实际情况考虑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5l还应考虑时间对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损失的影响系数,详见规范的规定。考虑到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误差,避免因总损失计算值过小而产生的丌利影响,规范规定当计算求得的预应力总损失值小于下列数值时,应按下列数值取用:先张法极件 100 2/mmN;后张法极件 80 2/mm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