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570522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6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pdf(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静海一中静海一中 2017-20182017-2018 第一学期高三语文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期末终结性检测试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箴(zhn)言妊娠(shn)软着(zho)陆浩(ho)首穷经B.诛(zh)连果脯(f)芝麻糊(h)佶(j)屈聱牙C.档(dng)次择(zhi)菜和(hu)稀泥暴虎冯(png)河D.精髓(su)龃(j)龉冠(gun)心病游目骋(chng)怀【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

2、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A 项,软着(zhu)陆,皓(ho)首穷经;B 项,株(zh)连,芝麻糊(h);C 项,档(dng)次。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A.扬汤止沸迫不及待充沛B.扬汤止沸迫在眉睫充足C.推波助澜迫在眉睫充足D.推波助澜迫不及待充沛【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3、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第一空形容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用“扬汤止沸”。“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第二空形容开发商没有急迫的资金链的压力,应该用“迫在眉睫”。“充沛”充足而旺盛。“充足”富足的,足够的。第三空形容足够的资源,应该是“充足”。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题中“推波助澜”不合语境。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

4、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

5、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C.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D.本次征文要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进行写作,题目为“写给成长中的自己”,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字。【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B 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C 项,不合逻辑,并列不当。“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D 项,结构混乱

6、,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杂糅。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 D“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

7、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C.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8、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将“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中右迁改为左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

9、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

10、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

11、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12、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B.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C.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这是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重要唯一原因。D.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

13、,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B.“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C.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D.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14、是()A.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B.“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C.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答案】5.C6.A7.D【解析】【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这是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重要唯

15、一原因”错误,以偏概全,现代社会不孝敬老人的因素有多种,这只是其中之一。故选 C。【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为“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处的“颠倒”谈的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取代了封建孝治,而非“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字面上的颠倒。故选 A。【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为“欲使传统孝道能在

16、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中是说传统孝道要生存发展,就要进行现代转化,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而不能说“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错误,于文无据。故选 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

17、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

18、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

19、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时,民有徙充都内者,后县调当作船,徙民恐其不办,乃相率私还助之,其见爱如此。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后觌等败,时人服焉。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遣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州人追思之。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抄:掠夺。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

20、或厄运。宗:宗族,宗室。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谢之 谢:道歉B.捐弃居产 捐:捐献C.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邑:同“悒”,愁闷不安D.不为衰世解业 解:懈怠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朗之内外,累世长大州人追思之B.为天下所仇复为堂阳长C.监视者以其身体壮大徙民恐其不办D.损年以求早成除成皋令,以病去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

21、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11.下列语句中全都能表现司马朗有远见的一组是()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后觌等败,时人服焉遣命布衣幅巾,敛以时服A.B.C.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

22、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阳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2)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答案】8.B9.C10.D11.A12.C13.(1)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

23、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解析】【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捐,抛弃。【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

24、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 C 项,C 项,均为代词,代司马朗;A 项,之:助词,的;代词,他;B 项,为:介词,被;动词,担任;D 项,以:连词,来;介词,表原因。【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朗子遗昌武亭侯”是职务,不要断开;“邑百户”是俸禄,和前面断开;“以子望继朗后”语意联系较紧,不要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

25、,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还有某人的什么做法、某人做事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景物或物象特征的分析等,答题方式和人物性格分析类似。答题时中排除法,此题写其教育子弟治业;写其治军以身作则;写其节俭持家。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26、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C 项,司马朗并不真正认为董卓可以取得盖世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属无中生有。【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见:被;用事:管事;遗:赠送;乃:是;举:整个;东:动词,向东迁往。注意(1)被动句和(2)判断句的翻译。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人直接叫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轻慢别人父母的

27、人,也就是不尊敬自己父母的人。”这个客人就向他道歉。他十二岁时,通过通经考试成为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就讯问他。我的父族和母族,历代人都长得个头高大,我虽然年幼,却没有希望高攀的习性,少报年龄来求得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立志要做的事。监考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讶。后来关东的军队起事,原冀州刺史李邵家住在野王,靠近山势险要的地方,他打算迁居到温地。司马朗对李邵说:“唇齿相依的比喻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那里而居住到这里,只是躲避早上灭亡的时刻罢了。况且您是郡国百姓中享有名望的人,现在敌寇还没有到来您就先迁走,依傍山地的各县百姓必定发生

28、骚乱,这样就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我私下为郡内百姓的安危感到担忧。”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他们向内迁徙,有的还进行抢劫。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同岁,怎么这样辜负我!”司马朗于是就说:“您凭借高出世俗的美德,恰逢天下遭遇灾难的机会,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这确实是您的虚心纳下,殚精竭虑的结果。(这样下去)将会出现兴旺以致大治的局面。您的威势和德行因此盛

29、大,您的功勋和业绩因此显著,然而战争灾难一天天兴起,各州郡纷乱不安,郊野四境之内,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抛弃了住房财产,到处流浪逃窜,虽然四面的关口设卡制止,对逃亡的人加重刑罚惩治,但仍然不能禁绝止息,这就是我忧愁不安的原因。”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

30、室向东迁往黎阳。黎阳有军营,赵威孙过去同我们乡里有姻亲,担任监营谒者,统领军队,足可以做我们的首领。如果以后有变化,再慢慢观望也不晚。”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几个月后,关东各州郡起兵,聚众几十万人,都集结在荥阳、河内一带。将领们不能统一行动,放纵士兵抢掠,百姓被杀死的近一半。过了很久,关东的兵散去,太祖和吕布在濮阳一带相互对峙,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地。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 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不因为是衰乱时期就放松学业。司马朗二十二岁时,太祖(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属,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

31、离职,病愈后担任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但百姓也不犯法。以前,有些百姓被迫迁徙以充实京都,后来朝廷征调堂阳县负责造船,迁走的百姓担心司马朗不能完成使命,就互相联络,私自回来帮他。司马朗被百姓爱戴到了这种程度。他升任兖州刺史后,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百姓都称赞他。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劣的饭食,用俭朴的生活给部下做出表率。他非常喜爱有关人伦的典籍,他的同乡李觌等人有很高的名望,可是司马朗却当众贬损他们。后来李觌等人果然败落,人们都佩服司马朗的远见卓识。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到居巢,军中流行传染病,司马朗亲

32、自巡视军营,为士兵请医配药。不幸染病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司马朗留下)遗嘱吩咐只穿粗布衣服,束发不戴冠,用普通服装殡敛。兖州人民对他十分怀念。魏明帝即位之后,封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为昌武亭侯,有食邑百户。司马朗之弟司马孚又将其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司马遗去世之后,由司马望之子司马洪继承其嗣。14.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法曲献仙音咏铁马同云臣赋清陈维崧赤兔无成,乌骓不逝,屈作小廊檐马。碎珮琮琤,丛铃戛,依稀客窗闲话。更乌鹊时相触,霜欺兼雨打。几悲咤。想多年、战场猛气,矜蹴踏、万马一时都哑。流落到而今,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又西风唤起,仍旧酸嘶中夜。【注】铁马:又称“檐马”

33、、“风铎”,悬于檐间的铁片,风吹则相击发声,是现代风铃的前身。琮琤,戛:象声词。踠:曲。(1)词的上片描写出铁马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作分析。(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答案】(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遭遇不幸、屈居檐下,任鸟雀相触、霜欺雨打的悲凉形象。,结合词句分析(2)对比,作者以铁马往日的经历(“战场猛气,矜蹴踏”)和当前的境况(“踠霜蹄、寄人篱下”“潦倒馀生,尽闲身、蛛丝同挂”)作对比,突出了铁马的悲惨处境。作者借铁马表现了穷途失意(寄人篱下)、不受重用(怀才不遇)的辛酸和愤慨,也表现了作者猛气仍在、壮心不已。【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

34、析:这是一道诗歌形象的分析题目,答题时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无成”“不逝”“屈”“欺”“打”。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手法和情感的综合分析的题目,从“想多年”和“到而今”手法显然是对比,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标题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作答,关键词语:“寄人篱下”“潦倒馀生”“仍旧酸嘶中夜”,表达的是一种“自伤流落潦倒的同时,猛气仍在、壮心不已”的情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1)_,齐彭殇为妄作。(2)策扶老以流憩,_。(3)渔舟唱

35、晚,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4)_,抱明月而长终。(5)一去紫台连朔漠,_。(6)熊咆龙吟殷岩泉,_。【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时矫首而遐观.(3)响穷彭蠡之滨.(4)挟飞仙以遨游.(5)独留青冢向黄昏.(6)栗深林兮惊层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矫”“遐”“蠡”“冢”“巅”的写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倒插门赵新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

36、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立春问道:爹,好吃?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

37、使唤。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

38、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

39、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

40、他也高兴,我也欢喜。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品中老汉名为

41、“凑合”,有深层含义。这个名字暗示了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同时反衬了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B.小说题目是“倒插门”,但全文主要情节与“倒插门”没有关系,这并非失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C.“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这一细节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D.小说写立秋出场,是“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忽然”说明他的出现令凑合老汉感到意外,“闪”字则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E.小说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凑合老汉说的“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一连三个“记”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

42、。17.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简要分析。18.凑合老汉在听了两个儿子的游说之后,反应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19.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答案】16.AC17.耿直(或:坚持原则)(或:不徇私情)。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不善打理生活。连做饭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好,只好跟着儿子过。隐忍,委曲求全。虽然遭儿媳冷嘲热讽,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忍受。讲究策略。对两个儿子的请求不明确表态,投票时缺席.18.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同意他们当村长,不肯为他们投票。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得罪儿子后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添加一抹

43、亮色。从人物形象上看,本结尾显示出凑合老汉有点儿狡黠,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形象更鲜明。从结构上看,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使题目有了着落。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加深了读者的印象。19.略【解析】【1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小说语言等角度分析选项是否正确,B 项不准确,作者以“倒插门”为题,确有引起读者注意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倒插门”显示了凑合老汉宁可背上“倒插门”的名声也不选儿子当村长,从而表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凑合的特点。D 项错在“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这不是写他的敏捷

44、,而是在表现他的鬼鬼祟祟。E 项,“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情态”不对。老汉连用三个“记”,实际是不耐烦的表现,是急欲让儿子停止劝说。所以选 AC。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7 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他

45、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塑造出了他坚持原则的想象。以此类推,再从不善打理生活、隐忍,委曲求全、讲究策略等方面概括作答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8 题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两个儿子游服凑合老汉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小说中对凑合老汉的心理描写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对凑合老汉的心理描写自然是为了塑造其人物形象服务的,故分析作用时,应从凑合老汉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情节等角度概括即可。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

46、综合 C。【1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尾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一般要从情节内容、结构、读者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老汉不同意两个儿子当村长的内容,从表现凑合老汉的人物形象、表达的主旨角度组织答案;在结构上,“他这不是倒插门吗?”与标题相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从读者的角度,尾段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六、语言表达。(关键环节考核题组)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1)_。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

47、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骤减。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新一档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首播满堂红。董卿认为文化类的节目很难做,需要更精心的设计,他们希望把朗读者打造成一档“高而不冷”的优秀文化节目。“高”是来自文学品质,(2)_,用真挚的情感让文化更加平易近人。【答案】.深度阅读日渐式微(或者纸质阅读日渐衰微).而“不冷”靠的则是情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

48、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处和“主流”对应,此处应该是讲纸质阅读日渐衰微;处结合“高而不冷”,言之有理即可。21.阅读下面的新闻,概括四个关键词。当地时间 2016 年 11 月 30 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继京剧、珠算等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专家表示,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有利于提升这些节气的知名度、保护其文化内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专家认为,传承民俗文化要“接地气”,让习俗也能与时俱

49、进,“只有将之与老百姓的生活衔接,才能让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下去”。_【答案】.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的题目

50、,注意各个句子中的主体“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承”。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走进校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楼名:文质楼、兰蕙楼、勤耕楼、明理楼、行知楼、笃志楼、博约楼、致远楼、厚德楼、思齐楼、凌云楼看到这些楼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从中选出两三个楼名确定立意,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明德以修身,笃志而行知走进校园,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墨香,书卷之气盈入心中。放眼望去,亭台、回廊、雕塑、水塘,无不充满智慧。即使是那不起眼的楼名,也都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