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罗振玉、王国维等利用甲骨文对古史进行修正形成了以二重证据法为核心,熟习古代典籍、结合古地理、乘承小学音韵等治学工具的罗王之学。罗振玉搞清了甲骨文的出土地是安阳的小屯村,发现了“殷王名谥
2、十余”。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对史记殷本纪进行印证和复原,对夏本纪进行了推测。罗王之学是有意识地针对当时流行一时的“古史辨派”的“破”而作的“立”,至今看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学术建设工作。其后甲骨文大师董作宾、郭沫若、陈梦家、胡厚宣等人的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小屯村一带是商朝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灭国,共历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不复徙都”的晚商都城。新时期以来,研究夏代历史最具著名和影响的是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他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提出:“咱们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甲骨文
3、不仅解决了殷商信史的问题,还提供一些寻找夏的线索。属于夏代文化的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一些陶器刻划符号,比如一个黑陶纺轮的刻划与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比较相似,这些符号大约有24种之多,分别分布于大口尊等陶器的口沿内部。夏鼐、邹衡等考古学家就认为这些陶器刻符,“应该就是当时的文字”,“商朝的文宇同夏文宇是一脉相承的,基本上属于一个系统”。另外,殷墟甲骨文发现了“夏”字等痕迹,虽然可能与夏代关系不大,但也为寻找夏文化提供了一定的线索。甲骨文中有夏代后裔遗迹。夏商周时期的“改朝换代”,改变的只是最高权力的转换,体制并无大的变动,只要不是同被推翻王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大多诸侯国都是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顺风转
4、舵,承认新王朝的统治而继续存在。殷墟甲骨文中的杞、曾、六、戈、雇五个诸侯国,是夏代就受封的诸侯而在商代被续封,仍保有诸侯的地位,是夏代的诸侯见于殷墟甲骨文者。这些甲骨文材料,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证明夏代的存在。甲骨文之于中国文化的持续影响和重要地位远不止历史文化价值。比如甲骨文的发现之于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语法学、文学、古典文献学、书法艺术等等学科和门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今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重要分支,它已经交叉渗透到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窗口。甲骨文的研究是多
5、方面的,我们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可以从文字学角度,也可以从文化角度研究,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包括科技史,我们都能够从甲骨文里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所在、总形与前身,所以甲骨文的文化价值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可知,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及其研究,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摘编自朱彦民从甲骨文说到中国文化自信)材料二: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
6、中国汉字热潮。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
7、上了智能化“翅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宇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开年六个重点项目之一,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章艾威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传统文化“火”起来,光明网2023年2月24日)1. 下列对材料一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骨文的出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点,更是人类社会开
8、始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B. 罗王之学以罗振玉和王国维为代表,利用甲骨文对古史进行修正,并综合了多种治学工具,提出了与“古史辨派”不同观点。C. 殷墟甲骨文发现的“夏”字虽然可能与历史上存在的夏朝关系不大,但这一发现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朝的存在。D. 甲骨文不仅自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对中华文化有持续的影响力,而且对一些学科和门类产生了推动作用。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按照李学勤学者的观点,如今的学术界已经具备走出疑古时代的条件,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疑古时代。B. 在夏商周时期,如果和被推翻王朝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就可能沦落为新王朝的敌
9、对国,从而遭到讨伐,甚至可能会被灭国。C. 材料二开头两段介绍“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相关情况和意义,在文章结构中属于新闻导语。D. “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掀起线上线下学习汉字的热潮,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3. 下列活动不属于“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是( )A. “云参观”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B. 欣赏“博物汉字”的甲骨文系列动画。C. 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制作甲骨文名片。D. 制作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vlog并发布。4. 两则材料都关注甲骨文,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5. 新时代该如何借弘扬汉字文化的“东风”,厚植
10、文化自信?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A2. B3. C4. 侧重点:材料一关注甲骨文的重要意义,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阐释其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材料二关注当代人们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挖掘甲骨文的魅力,从社会影响方面其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原因:两篇文章文体不同。材料一是学术类文章,关注学术成果;材料二是新闻,关注社会意义。5. 深入挖掘研究以甲骨文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甲骨学插上智能的“翅膀”、融入当代生活。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让人们沉浸体验传统文化之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它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起
11、点”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更是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我们一定可以走出疑古时代”错误,原文“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选项变可能为确定。C.“属于新闻导语”错误,文章开头两段介绍“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盛况、活动地点和时长,评论这次活动的意义。这是对新闻事件之一的介绍和评价,是新闻评论的开头,不是消息的导语。D.“掀起线上线下学习汉字的热潮”错误,扩大范围,由“活动历时六天,登上
12、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可知,是“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中国汉字热潮。【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制作甲骨文名片”是对甲骨文的利用,不是汉字探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侧重点。材料一,“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甲骨文之于中国文化的持续影响和重要地位远不止历史文化价值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及其研究,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关注甲骨文的重要意义,从学术
13、研究的角度阐释其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材料二,“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关注当代人们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挖掘甲骨文的魅力,从社会影响方面其对提升文化自信的意义。侧重点不同是因为两篇文章的体裁不同。材料一结合内容及题目“从甲骨文说到中国文化自
14、信”可知是学术类文章,关注学术成果;材料二取材光明网,报道并评论“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及相关内容,是新闻,关注社会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结合“甲骨文之于中国文化的持续影响和重要地位远不止历史文化价值从甲骨文我们完全可以读出来中国文化自信”可知,深入挖掘研究以甲骨文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可知,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甲骨学插上智能的“翅膀”、融入当代生活。结合“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
15、要举措,作为全国开年六个重点项目之一,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可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让人们沉浸体验传统文化之美。(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巨翅老人【注】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奥贝壳的烂泥塘。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
16、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这样他们便不再注意他的翅膀如何的别扭,而是得出十分精辟
17、的结论:认为他是一位遭到台风袭击的外轮上的孤独的遇难者。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看一看。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
18、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分。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目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莉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
19、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这场震撼地球的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这位天使唯一超人的美德好像是耐心。母鸡们在他的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缺乏同情心的人向他投掷石头想让他站起来,以便看看他的全身。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
20、。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三天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
21、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
22、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有删改)【注】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开始衰落,社会呈现出狂欢化、没有信仰的空虚和无聊的畸形倾向。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连降大雨,螃蟹满地,海滩成了烂泥塘,小说开头对恶劣生存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的、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B. 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人们的这些充满恶意的戏耍激怒了巨翅老人,使他奋起反抗。C. 小镇居民对这个落
23、魄衰弱、需要人类帮助的天使的态度,与鲁迅祝福中鲁镇人对祥林嫂的态度有很多相似之处。D. 老天使经历了坠入凡间、被俘获、被围观、被遗忘这种种过程后飞离人间,暗示了当时社会缺乏信仰的空虚和无聊。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巨翅”是作品的重要意象,作者通过记叙老人翅膀残破而坠落凡间,试图告诉人们:一旦失去信仰的“翅膀”,人就会堕入世俗的泥潭。B. 作品主要通过贝拉约夫妇的视角来叙述这个老天使在人间的不幸遭遇,由“拖出来”“赶走”等词语就可看出贝拉约对老人没有同情与善意。C. 作品有许多夸张的描写,如“数目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这场震撼地球的动乱”“伸展到天边”等
24、,增加了作品的荒诞与魔幻色彩。D. 有评论家指出,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所以本文在整体情节设置上离奇荒诞,在细节描写上也没有追求真实。8. 零度写作,是指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倾向于客观陈述,在情感表达上不以作者感情替代读者判断。莫言认为马尔克斯的创作即呈现出零度写作的趋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6. B7. C8. 在人称视角上,叙述者站在局外,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冷静地描述镇上人们对巨翅老人的冷酷反应;在叙述语言(腔调)上,作者很少使用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克制、平实的叙述;在主旨呈现方式上,作者不加议论和评判,只
25、在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小镇人们精神的愚昧、空虚和孤独;在情节安排上、叙事过程克制审慎,以直观式的镜头呈现巨翅老人在小镇的遭遇,按时间顺序自然展开故事情节。【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激怒了巨翅老人,使他奋起反抗”错,原文说“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试图告诉人们:一旦失去信仰的翅膀,人就会堕入世俗的泥潭”错误,小说通篇采用象征手法,巨翅老人象征着拉美的传统文化,其遭遇便是拉美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境况。B.“贝拉约夫妇的视角”错,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叙述。D.“
26、在细节描写上也没有追求真实”错误。巨翅老人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确的。如: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真实地反映了拉美人民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对巨翅老人外在形象的描绘及对其落魄、虚弱、衰老状态的刻画传神逼真等。【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根据原文“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门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
27、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可知,从人称上,作者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客观地描述镇上人们对巨翅老人的好奇、虐待、利用、抛弃等一系列反应,以此揭示这些人好奇、残忍、贪婪、喜新厌
28、旧的本性。根据原文“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周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
29、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可知,从语言上,文章很少使用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词语,多是客观、冷静的叙述。根据原文“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似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可知,从主旨上,作者冷静地叙写小镇上人们精神上的愚昧、空虚和孤独,体现作者对拉美人民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注。根
30、据“临睡觉前”“第二天”“几小时之后”“再过些天”“最后一年冬天”可知,在情节安排上,用时间顺序自然展开故事情节,叙事过程克制审慎,以直观式的镜头呈现巨翅老人在小镇的遭遇。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贡问于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子曰:“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无子产?”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文公问元帅于赵衰,
31、对曰:“卻毂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失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卻毂。”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卻毂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低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乃使先
32、且居将上军。公曰:“赵亵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菟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哀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哀佐上军。(节选自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注】原季:即赵衰。菟:阅兵,检阅。子犯:即狐偃。蒲城伯:即先且居。9.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分。然A吾闻鲍叔达B管仲C子皮达D子产E未闻二子F之达G贤H己之才者也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3、 本,指根本,与孟子中“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意思相同。B. 笃,指诚实,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中“笃”意思不同。C. 伦,辈类也,如“赵奢之伦制其兵”,类似的词还有“属”“曹”等。D. 让,指谦让,与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意思相同。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子贡“当今做臣子的,谁能称得上贤人”的询问,孔子没有作直接回答。B. 赵衰认为能够重视道德和信义的人,是会心系百姓的,而邵縠就是这样的人。C. 赵衰认为用德行来治理人民,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因此不能不任命狐偃为卿。D. 在晋文公看来,“广德”是“义”的目的,而“贤至”则是“广德”的结
34、果。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2)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13. 材料二中哪些人符合孔子所认为的“贤者”标准?请简要分析。【答案】9. ACE10. D11. C12. (1)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2)狐毛的智慧胜过我,他的年龄又大。如果狐毛不在其位,我不敢接受此项任命。13. 材料二中的赵衰和狐偃可以被称为贤者。孔子认为能举荐比自己更贤能的人才能被称为贤者,赵衰向晋文公举荐过郤縠、栾枝、狐偃等人,而狐偃举荐过狐毛,这些人在某些方面能力都超过了他们,最终都成了“社稷之卫”。【解析
35、】【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对。我听说鲍叔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这二人举荐过比自己更为贤能的人才。“然”,是对前文子贡回答的肯定,其后A处要断开;“吾闻鲍叔达管仲”,是主谓宾都全的句子,结构完整,其后要C处断开;“子皮达子产”和“鲍叔达管仲”,结构一致,都是“吾闻”的宾语,其后E处要断开;“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和“吾闻”内容对应,之前E处要断开。故ACE三处需要断句。【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道德和信义,是人民根本。/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B.正确。诚实。/病重。句意:能够淳厚笃实的人。/可是
36、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C.正确。D.错误。谦让。/责备。句意:废除谦让。/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赵衰认为用德行来治理人民,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错误。原文“以德纪民,其章大矣”,应译为“赵衰认为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此处将“章”误译为“文章”了。【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用力”,用力做事的人;第一个“贤”,贤能;“进贤”,举荐贤人。(2)“贤于臣”,状语后置句,“于臣贤”;“齿”,年龄;“闻命”,接受此项任命。【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
37、然”可知,孔子认为能推荐比自己更贤能的人才能被称作“贤者”。从“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卻縠可”“公使赵表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公使原季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和“使狐偃为卿,辞曰:毛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可知,按照这个标准,材料二中的赵衰和狐偃都能被称为贤者,因为赵衰向晋文公举荐过郤縠、栾枝和狐偃等人,而狐偃举荐过狐毛,这些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都超过了他们,最终都成了“社稷之卫”(国家
38、得力的捍卫者)。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贡问孔子说:“当今做臣子的,谁能称得上贤人呢?”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能的人。”子贡问:“齐国的管仲、郑国的子产不在贤人之列吗?”孔子说:“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用力做事的人贤能,还是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子贡说:“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孔子说:“对。我听说鲍叔举荐了管仲,子皮举荐了子产,却没有听说这二人举荐过比自己更为贤能的人才。”材料二:晋文公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卻縠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而且更加笃实。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淳厚笃实的人,是
39、不会忘记百姓的。请让卻毂担任此项职务。”晋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晋文公又任命赵衰为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重臣,微臣不如他们。”于是晋文公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后来攻取五鹿,便是出于先轸的计谋。卻毂死后,又派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帅。由胥臣担任下军副将。晋文公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推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晋文公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微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微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晋文公于是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
40、助他。狐毛死后,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做得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任用他。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晋文公于是派先且居上军统帅。晋文公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都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由箕郑为副将辅助他;胥婴担任新下军的统帅,由先都为副将辅助他。子犯(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文公说:“赵衰三
41、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道德推广,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让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公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曾几:南宋江西诗派重要诗人,陆游之师,其诗对陆游影响甚大。楚囚:世说新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曾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耶!”荆州梦: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投奔刘表之
42、事。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真成”“遂无”两词语的嵌入,语气、情感顿然加重,流露出诗人极大的哀愁与无奈。B. 颔联诗人以无枝栖息的乌鹊和“不解营巢”的“拙鸠”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求贤主的愿望。C. 颈联两句对仗工稳,在流动婉转中包含着沉重的感伤;后一句的反问,更显出情意的深长。D. 尾联中的末句“落日孤云”语意双关,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以此作结,寄慨遥深。15. 毛诗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于言”。这一观点在诗中是如何借所引典故得到印证的?【答案】14. B15. 首联借用世说新语中新亭对泣的典故,既表现自己
43、无力挽回国家倾覆命运的哀怨愤慨,又因己及人,感叹朝中大臣也都束手无策。第三句借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之语,表达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的惆怅不平之情。第七句借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投奔刘表的典故,表达自己牵挂国事,希望投奔某个有权势的人,获得暂时安定的梦想。【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达了诗人渴求贤主的愿望”错误。颔联运用了两个比喻,一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一说自己像不会筑巢的鸟儿,用鸠不会营巢的典故,自叹无能,没法为自己谋个安乐窝,对中原沦陷后,由于自己不善逢迎,没人援引,从
44、而生活困难表示不满。【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首联用世说新语中过江诸人的典故,说自己今天再也没想到会和当年过江诸人一样,作楚囚相对,为国家沦丧而伤心,但对挽救国家命运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诗既表现自己对现状及前景的哀怨愤慨,也因己及人,感叹朝中大臣也都个个束手无策。诗用“真成”、“遂无”加重语气,流露出极大的无奈。次联由国事的伤感转到自己的处境,在格调上与前保持一致。本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自己像盘旋绕枝的乌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句意,写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示惆怅与不平。尾联宕开一层。国事如此,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
45、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想要依靠某个有权势的人,如王粲投靠刘表一样,获得暂时的安定,也是梦想,他放眼遥天,只见到夕阳西下,孤云飘浮,不觉油然而生愁意。“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十二章中,“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
46、“_”。(3)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才不至于功败垂成。正如老子中所言“_,_”。(4)礼记中庸中用“_,_,_”三句阐述了达到“中和”的境界可以使天地各在其位,万物生长繁育的观点。(5)将进酒中由悲而乐,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_,_”。(6)客至中,诗人用“_,_”描写了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这与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后人称赏。(7)登快阁中,巧用典故,“_”化用伯牙捧琴谢知音,“_”化用阮籍青白眼事,表达自己抱负无法实现、自己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8)柳永的望海潮中运用
47、互文修辞手法描绘百姓悠闲生活的句子是:“_,_。”(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10)姜夔的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两句是:“_,_。”【答案】 . 朝闻道 . 夕死可矣 . 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 . 慎终如始 . 则无败事 . 致中和 . 天地位焉 . 万物育焉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肯与邻翁相对饮 . 隔篱呼取尽余杯 . 朱弦已为佳人绝 . 青眼聊因美酒横 . 羌管弄晴 . 菱歌泛夜 . 相顾无言 . 惟有泪千行 . 废池乔木 . 犹厌言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致、慎、育、樽、篱、羌、菱、惟、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课内文言基础(8分)17.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扬B. 迩之事父 迩:遥远C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需要D.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具:完备【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