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2月)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12月)语文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曲靖一中 2024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炭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游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民间,兴于先秦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说:“
2、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 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形象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始于汉魏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卷 66 在 结客少年行的题解中说:“后汉书 曰:祭遵尝为吏部所侵,结客杀人。曹植结客篇:结客少 年场,报洛北邙。乐府题解 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按结客少年 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自汉魏至隋,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虽有所出 现,但数量有限,未成规模。到唐初,经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的推进,大有发展,至盛唐蔚然成风。据开 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
3、至春时结党联朋,各置矮马,饰以鞯金络,并绕以花树下往来,使仆人执酒而 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是这一状况的最好明证。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是游侠诗产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独往高蹈”“狂放不羁”的出 世风格,实质上,这种道家风格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入世、建立功业的渴望。可谓信誓旦旦,铮铮铁骨。“麒麟锦 带佩吴钧,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王维燕支行),未至战场即已想象功业 在怀。“
4、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的高适,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以“相看白刃血 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的气概,“万里不惜死”,以便“一朝得成功”(塞下曲)。杜甫 称之为“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十三五书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盛 唐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彰显无遗!这与初唐的哀怨牢骚、中唐的迷茫彷徨以及晚唐的 低沉凄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认识盛唐诗人文化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盛唐气象下游侠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盛唐游侠诗中所表现的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则是盛 唐气象的诗人人格的另一个
5、方面。如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王昌龄“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少年行),很是放荡不羁。就连人们一向认为,寒酸穷儒模样的杜甫,也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并且还有“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遣怀)的铮铮豪言。狂放不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所以后人评价盛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要之,游侠诗所彰显的盛唐诗人的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键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的文化人格是盛唐气象的反映和张扬,是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学现象。杨金锋盛唐游侠诗的文化解读兼谈对盛唐气象的再认识(有删改)材料二司马迁
6、在史记 中专辟一篇游侠列传,而班固的汉书作为一部初衷是续写史记的史著,也继 承了这一内容以一个儒者的眼光用生花的妙笔为后人生动真实地记录了西汉一朝的社会边缘群体游侠。相对 于极力为游侠找合法地位的史记,汉书在开头却更多地阐述了游侠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其自战国至西汉的发展演变概况。在班固看来,在春秋以前,即上下相顺、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时期是没有游侠的,游侠的产生是“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的等级制度被打破的结果。这种观点表明了班固撰写汉书游 侠传时的基本态度,即对游侠是贬抑的,但班固却并没有因为贬抑的基调而全然否定游侠,一笔抹煞他们的优 点,而是仅在文首评论中,用“观其温良泛爱,振
7、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真实地描写出游侠的基本特狂。班固一方面按正统价值观念贬抑游侠,而另一方面却又赞赏他们的一些乐善好施、张扬洒脱的行为,使得他 在两方面的张力中,最终找到了平衡,使得他对于游侠的事迹的描写基本采用了中性词,这种平衡也很大程度上 带有儒家“中庸”思想的痕迹,应该是受到了儒家提倡的“理性”“理智”思维的深刻影响。可见儒家思想对于班固客观地叙写历史是益大于弊的。于艳华中国古代的特殊群体:游侠读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游侠产生于民间,兴起于先秦两汉,它虽然是社会中的一个边缘群体,但众多古籍都对它有所提及,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B 以
8、游侠为题材的诗歌,汉魏时就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规模未成。到唐初因为众多诗人的推进和政治经济等原因而蔚然成风。C 游侠形象从表面上看带有道家的出世风格,而实际上,儒家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人世思想,才是他们真正的思想内核。D游侠诗要么表现建功立业的精神斗志,要么表现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独立人格、自由的追求,成为盛唐文化特有的文学现象。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郭茂倩引后汉书对游侠形象作阐释时,强调了游侠有结党报怨、年少狂放、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等特点。B 开元天宝遗事 以及王维的少年行都同时提到了游侠饮酒的事,可见,无酒不侠已成为盛唐时尚。C后人评价盛
9、唐诗歌总是说“盛唐气象”,是因为王维、高适、杜甫、岑参等狂放、磅礴、浑厚的诗风所致。D 班固能在褒贬游侠的过程中找到平衡,采用中性词去描写他们的事迹,儒家“中庸”思想对他的客观叙写应该是有影响的。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思路清晰,从游侠到游侠形象,再到游侠诗,最后讲游侠精神,体现出作者对游侠文化的深刻认识。B 材料一中的大量引用,证明了游侠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更是盛唐气象中的一枝独秀。C 材料一第二段先分析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的原因,再对比盛唐与初、中、晚唐诗人的精神斗志和内核,论证有力。D材料二在阐释班固对游侠的态度时既看到了
10、他对游侠贬抑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对游侠赞赏的一面,客观而又辩证。4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游侠正体现了这一君子人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5 材料一立足哪些方面对盛唐游侠诗作了文化解读?请结合材料概括阐释。(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炊 烟苏三皮渔夫这天回家有些早。太阳像五月的稻子,刚涂上一层金黄,吊儿郎当地挂在西山山顶,仿佛一不留神就会 掉到山后去。渔夫系好小船的缆绳,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慢吞吞地走向了三窝村。这天好像很寻常,但又好像很不寻常。渔夫数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数着数着,
11、渔夫大惊失色渔夫发觉三窝村的炊烟不见了。以往这个时候,三窝村的炊烟仿佛商量好似的,一股劲地冒出来。族长家的炊烟是个小矮人,身子短,鼻子 长,滑稽得很:李老六家的炊烟是个瘦个儿,像一根竹竿倒插在烟囱上;甜婶娘家的炊烟圆滚滚的,像裹着棉絮 的熊猫:渔夫家的炊烟则像一棵笔直的树,树冠开得很宽。如果不加阻拦,就会遮盖了整个三窝村某读者认为此段真是将炊烟写活了,炊烟如何被写活,请你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写一则评点。(50 个 字左右)评点一:三窝村怎么可能没有了炊烟?没有了炊烟的三窝村,怎么会是三窝村?渔夫顺路筵进李老六家的院子,把李老六的木门擂得山响。李老六睡眼惺忪地开了门,不明所以地望着渔夫。渔夫急切地说
12、,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般安稳?李老六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问渔夫,怎么了?渔夫没好气 地说,你就不应该睡懒觉,你家的炊烟呢?你见着你家的炊烟了吗?李老六瞥了渔夫一眼没好气地说,还以为多 大的事儿,走,走,走,别打扰俺睡懒觉。渔夫自讨无趣。李老六是个光棍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想啥时睡就啥时睡,连族长也干预不着。李老六 家的炊烟跟李老六一个德性,时隐时现,即便偶尔会不经意地从烟囱蹿出来,也会瘦得像一根竹竿。从李老六家院里出来,渔夫直奔族长家。族长正坐在菩提树下和人嘻嘻哈哈地聊着天。见渔夫急匆匆地闯进 来,族长止住了笑,一脸严肃地对渔夫说,说过多少回了,遇事莫慌,怎么就是没个长进?渔夫顿了一下,
13、肚子 里的那 口气才刚刚跟了上来。渔夫说,村里的炊烟全不见了,咋能不慌?渔夫话音刚落,一丝慌乱掠过族长的 脸,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族长跟着渔夫到后院一看,果真是。族长家的炊烟也已不知所终,而灶膛里的火苗还 蹿得老高。族长说不出个所以然,无奈地把渔夫先打发走了。渔夫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出现在女人跟前。女人张罗着解下渔夫肩上的鱼篓,抖了两下,可一条鱼也没 有滑下来。女人叹了 口气,轻柔地说,没鱼就少吃一顿吧。渔夫没有应女人的话。渔夫早上撒网时,没有留意渔 网破了个大洞,鱼儿顺着大洞溜走了。这是极少有过的事情。每次撒网前,渔夫总会细致地把渔网检查一遍,但 是今天,渔夫居然鬼使神差地没有检查渔网,这才
14、导致两手空空。渔夫发觉不对劲,可怎么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就好像有什么事情在脑门打了个结一般。要是渔夫没有疏忽,像往常一样检查过渔网,也就不至于发现不了渔网破了个大洞;倘若渔网没有破个大洞,也就不至于两手空空,更不至于在太阳下山前就回到三窝村。这里面,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着这些一连串事件的发生。但是,源 头在哪里,渔夫讲不出来。渔夫并没有和女人说起炊烟不见了的事。渔夫一句话也没有说。渔夫的女人十分贤惠,她默默地伺候渔夫吃 过晚饭,又给渔夫端来热水洗脚。渔夫的女人对渔夫说,你忙碌了一天,劳累了,就早些儿歇息。说完,渔夫的 女人就织渔网去了。族长和渔夫不一样。族长有早睡的习惯,渔夫没有。每次捕鱼回
15、来,渔夫得处理渔获。渔夫把渔获分类,分 大鱼小鱼,分名贵鱼和寻常鱼。渔夫还得给渔获冰封。这么一来,等渔夫忙完,已几近子夜时分。渔夫的女人第 二天会将渔获挑到市场叫卖,换些银两补贴家用,间或也会拣些杂货或小物件,譬如雪花膏。渔夫的脚长年泡在 海水里,每到三九寒冬就会龟裂得像七月的稻田。渔夫屋前屋后转悠了几圈,不时仰望一下他家的烟囱。渔夫家的烟囱高大而笔直,渔夫多年前想不明白他的 爷爷为什么会砌这么高大的烟囱,按理说,他们小户人家一个小烟囱就足够用了。每次渔夫问起他爷爷,爷爷总 是笑而不答。有时渔夫问得急了,渔夫的爷爷就会说,你慢慢就会知道了。但是,直至爷爷驾着白鹤飞向西边,渔夫还是想不明白他们家
16、的烟囱为什么会这般高大。渔夫盯着他家的烟囱看了好一会儿,看不出任何一点儿炊烟出走的迹象。渔夫想,炊烟也许厌烦了这种日子,也许厌烦了三窝村,甚至厌烦了三窝村所有的人和事,它们才集体离家出走。这么想,渔夫就不禁隐隐担忧起来,炊烟们要是走得远了,认不得回来的路,那该如何是好?这么想,渔夫就坐不住了。渔夫急匆匆地来到族长家,把族长家的木门擂得山响。所幸的是,族长还没有睡 觉。要是族长睡下了,渔夫少不了挨一顿骂。渔夫对族长说,要是炊烟走得远了,回不来,那如何是好?族长笑 而不语。族长伸出手,变戏法似的轻轻地吹了一口气,然后指着天西边对渔夫说,你快看。渔夫抬起头,看见一连串炊烟正在天空中遛弯儿,像暮归的羊
17、群。在前头带队的是族长家的炊烟,紧跟着的 是李老六家的炊烟,还有甜婶娘家的炊烟三窝村的炊烟全都在那儿。渔夫家的炊烟在队伍的最后,它像一棵 从天空里长出来的树,高大笔直,宽大的树冠枝叶繁茂。而渔夫的爷爷,正躺在树杈与树杈之间的吊床上,悠然 地抚摸着星星。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本文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太阳像五月的稻子,涂上一层金黄”,小说通过色彩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营造了特定的生活场景。B“一步,两步,三步”“走,走,走”,其中都有逗号停顿,前者强调渔夫“慢行”,后者强调李老六不 耐烦。C“间或也会拣些杂货或小物件,譬如
18、雪花膏”,这里的“雪花膏”隐喻美好生活,抒写了村民的理想追求。D小说以“这么一瞬间,渔夫的眼睛湿润了”结束全文,留下空白,引人思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句子在语义上与前后文紧密相连,一个“但”字强调这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天。B句子描写族长的神态,笔触细腻,一个“但”字暗示族长的情绪发生了变化。C句子用数字表现渔夫的毫无所获,一个“可”字蕴含着渔夫女人的失望心理。D句子写出渔夫未检查渔网的意外,一个“可”字预示着故事发展会跌宕起伏。8有评论者认为,渔夫的心情随着炊烟而变化,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梳理。(4 分)某读者在此处写了一段评点:
19、此处炊烟特别让人动容,让人想流泪:(此处省略 50 字左右)。请你将省略处的评点 补充完整。评点二:9评点,是人们品析文章的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有助于研习文章。根据要求对文章画波浪线的两处进行评点。(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陶庵记归有光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 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
20、,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 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 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昔虞伯生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有删改)材料二与潘子实书归有光有光顿首,子实足下。顷到山中,登万峰,得足下读书处,徘徊惆怅,不能自归。深山荒寂,无与晤言;意之所至,独往独来。思古人而不得见。往往悲歌感慨
21、,至于泪下。科举之学,驱一世于利禄之中,而成一番人材世道,其敝已极。士方没首濡溺于其间,无复知有人生当为之 事。荣辱得丧,缠绵萦系,不可解脱,以至老死而不悟。足下独卓然不惑痛流俗之沉迷勤勤恳恳欲追古贤人志士之所为,考论圣人之遗经于千百载之下。以仆之无似,至仅诲语累数百言。感发之余,岂敢终自废弃!又窃谓经学至宋而大明,今宋儒之书具在,而何明经者之少也?夫经非一世之书,亦非一人之见所能定。而 学者固守沉溺而不化,甚者又好高自大,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故欲明经者,不求 圣人之心,而区区于言语之间,好同而尚异。则圣人之志,愈不可得而见矣。足下之高明,必有以警愦愦者。无惜教我,幸
22、甚!(有删改)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足下 A 独卓然 B 不惑 C 痛 D 流俗之沉迷 E 勤勤恳恳 F 欲追古 G 贤人 H 志士之所为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勃勃不能自抑”与“抑王兴甲兵”(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抑”意思相同。B 信,文中是确实、实在的意思,与“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信”的意思相同。C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如“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D“其敝已极”与“因人之力而敝
23、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归有光用少年时期读史记,看见情感愤激的内容等,引出君子处世当以自我的内心情感态度来作为对事物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的看法。B 归有光很欣赏陶渊明作品中的那种淡泊平和、洒脱自然的气息,认为陶渊明不为贫困所扰,陶渊明推广他的乐天安命做法就可以算是孔子的门徒了。C 归有光认为读书人除了科举还应有其他追求,他批评那些为取得功名利禄,而将自己一生沉溺于荣辱得失之中的士人,他赞赏追慕先贤的潘子实。D归有光认为读书要追求书中先贤的思想情志。经典不是一个朝代的书籍,也不是仅凭一人的见解就能界定的。学习的人
24、不能顽固保守,不知变化。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4 分)(2)故欲明经者,不求圣人之心,而区区于言语之间,好同而尚异。(4 分)14 归有光是一个秉持着乐天安命精神的读书人,请结合陶庵记与项脊轩志举例说明。(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6 题。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
25、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新亭:东晋初过江人士齐聚新亭,周侯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众人相视流泪。后世称之为“新亭对泣”。相将:将要。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词作开头以极度愤激的语气高度概括了从北宋灭亡到作者写作此词之间的历史变故。B 新亭对泣与南宋姜夔扬州慢的黍离之悲,均借助典故表达了对时势的悲痛之情。C“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意在劝诫统治者不要急于决定,应顺势而为。D 整首词,运用了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强烈情感。16 此词是对王潜斋词作西河
26、(天下事)的和作。请结合本词内容及相关信息,推测西河(天下事)表达的主体情感内容,并列明推测依据。(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种树郭橐驼传中“,”两句表明郭橐驼并没有使树木长高长大的秘诀,只是不妨碍树木生长罢了,这对我们育人也有很大启迪作用。(2)陈情表中作者从时间长短的角度说明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3)“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在现代多用于地名,如杭州、苏州等;“洲”指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如沙洲、三角洲。在你读过的包含“州”和“洲”的诗句中,“”为前者之意,“”符合后者之意。三、语言文字运
27、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940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越南后,频繁轰炸昆明。一幕幕 的场景,是他今生不曾抹去的痛。王希季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1950 年初春,29 岁的王希季拒绝了美国数个电厂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踏上了驶回祖国的邮轮。当这位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仰望太平洋上空的满天星斗时,他怀揣着“建立大电厂,解决中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理想,他或许没有想到十年后,由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将刺
28、破浩瀚苍穹。王希季说:在太空这个世界各国争夺的新领域,中国不仅要有 ,更要扩大到一片之地。为国 家需求,他多次转行,在探空火箭、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 地基。,志在千里。如今,已经 101 岁高龄的王希季,仍在为我国航天事业作贡献,关心着“中 国制造 2025”,研究着“互联网十航天”的新项目。王希季用一生的奉献,践行了他的誓言:我愿做太空的铺路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
29、及表达效果。(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赖床一族”认为,多睡一分钟或多躺一分钟就可以给身体多充一分钟电,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赖床一分钟当然是可以的。,可以让身体有一个从沉睡到清醒的过渡,因为睡眠期间血液循环较慢,醒来后需要稍停片刻,可以伸个懒腰,轻轻活动一下四肢,让血液循环慢慢恢复到正常水平,防止瞬间起床造成脑供血不足以及血压波动而出现头晕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适度赖床的时间不宜超过一刻钟,而在这一刻钟里,应尽量让自己慢慢清醒,而 不是再度入睡。许多赖床族都会在醒来之后还要再睡上半小时左右,。因为,人体的睡眠周期每
30、 90 分钟循环一次。如果早上自然醒来,继续赖床,就会重新进入一个 90 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 30 分钟或 40 分钟醒来后,反而会让人变得无精打采,甚至还会头晕恶心。我们在睡眠过程中,大脑皮质是处于抑制状态的,如果赖床,就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的抑制,从而导致大脑的供血不足,于是 ,就会感到头昏脑涨,没有精神。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下,我们在青海的黄河旧道上拍摄。B 黄河安澜让我们了解了“黄河宁,天下平”的当代故事。C 为找到原汁原味的音乐,我们从上海昆剧团邀请来昆曲表演艺术家。D 在彼此的监督和鼓励下
31、,我们宿舍四人全部考研上岸。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高中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们不得不与它挥手告别。人生也是如此,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我们不断思考、沉淀、成长。1曲靖一中曲靖一中 20242024 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3 分)D。A.“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记”于文无据。B.到盛唐蔚然成风,不是初唐。C.原文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出世风格”,选项缺少“似乎”。2.(3 分)D。A.“按结客
32、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才是郭茂倩的观点,所以选项中的“狂放、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等都属于对象弄错。B.推断不成立,通过两首诗的表述,无法得出“无酒不侠已成为盛唐时尚”这个结论。C.“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而诗人们的诗风只是盛唐气象的一个折射面。3.(3 分)B。材料一中的引用,每处都各有其用,不能笼统说它证明了什么。4.(4 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事应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止息。(1 分)游侠渴望积极入世,追求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其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
33、。(1 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1 分)游侠温良泛爱,乐善好施,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契合了这一君子人格。(1 分)5.(6 分)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游侠精神体现的文化人格: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刚强劲键的精神内核、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游侠人格表现的审美特征:气势磅礴,风格浑厚。(一点 2 分,共 6 分)6.(3 分)C.“雪花膏”隐喻美好生活为无中生有。是因为“渔夫的脚长年泡在海水里,每到三九寒冬就会龟裂得像七月的稻田”。7.(3 分
34、)D.“跌宕起伏”错,只是语意转折。8.(4 分)发觉炊烟不见,渔夫惊惶失措。寻找消失的炊烟,渔夫着急焦虑。寻找炊烟未果,渔夫闷闷不乐(隐隐担忧)。发现炊烟回归,渔夫欣喜心安。(答出一点 1 分,注意变化过程)9.(6 分)本题是开放性题,没有唯一答案,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即可。评点一评点一(答出一种修辞手法得 1 分,答出一种语言特色得 1 分,总分不超过 3 分)参考示例:(修辞手法角度)作者善于运用拟人、比喻、夸张、排比的手法,将炊烟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参考示例:(语言特色角度)运用整句将不同人家的炊烟一一呈现,炊烟跃然纸上;而短句的使用也让炊烟滑稽一览无遗
35、;灵活的句式,让炊烟“形”可见,“神”可感。一“长”一“短”,一“瘦”一“圆”,具体可感而又两两相对词语的使用,将炊烟写“活”了,使得炊烟有了“形#QQABIYQQggigABIAARgCAQkoCAEQkAAAACoOAEAMsAABwQFABAA=#2状”,也有了“生命”。评点二评点二(3 分)参考示例:人间烟火,最抚凡人之心;平凡的生活,诉说着蓝天下最温暖的柔情;和美的家庭,传达着人世间最厚重的情感!参考示例: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壮语”,有的只是一幅和谐的图画,它却是人情温暖最好的告白!参考示例:炊烟、吊床、星星远离的是城市的喧嚣,享受的是乡村的宁静;诗意的生活,描
36、绘出田园牧歌美好画卷!10(3 分)CEF。(原文标点)足下独卓然不惑,痛流俗之沉迷,勤勤恳恳,欲追古贤人志士之所为。11(3 分)A。“勃勃不能自抑”中的“抑”是“抑制”的意思;“抑王兴甲兵”中的“抑”是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12(3 分)B。“陶渊明推广他的乐天安命做法就可以算是孔子的门徒了”错误。原文意思是,(我)推想(学习)陶渊明处穷不变的方法,就可以做孔子的学生了。13(1)(4 分)那么利用这种处境来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使自己性情得到愉悦的人,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方法的。(得分点:“所以”“平”“道”各 1 分,句意 1 分)(2)(4 分)所以想要明晓经典的人,不求取圣人的思想,却
37、局限于言语层面,以见解相同为好而追求奇异的论调。(得分点:“明”“区区”“尚”各 1 分,句意 1 分)要特别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如第(1)句中的“所以”“平”“道”,第(2)句中的“明”“区区”“尚”。14(3 分)陶庵记中,归有光认为人处于困境时要平其心志,看了陶渊明的文集,被其文章表现出的处穷不变、乐天知命折服,在他自己也身处困境时,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表明自己的乐天安命精神。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把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的百年老屋(南阁子)稍加修补作为书斋(项脊轩),在那里读书吟唱,自得其乐,体现了他的乐天安命精神。(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解答本题,只需举
38、出陶庵记与项脊轩志中体现归有光的乐天安命精神的例子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材料一我年少时喜欢阅读司马迁的 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充满了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十分激烈,难以抑制。我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对于事物轻重加以权衡的标准、尺度,始终在于自己的个人情感,决不应该因为一时的遭遇,或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不#QQABIYQQggigABIAARgCAQkoCAEQkAAAACoOAEAMsAABwQFABAA=#3幸处于困窘的处境,那么利用这种处境来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使自己性情得到愉悦的人,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方法的。哪里会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普通人,一旦外界的环境不符合他的心意,
39、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就会表现在眉宇间呢?孔子常常赞美颜渊,责备子路的恼怒,从中可以看到古人能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也是很困难的。不久前我看了陶潜的文集,文章中表现出淡泊平和,洒脱自然,悠然自得地处在权势地位之外,不只是不被贫穷困扰,简直是将贫穷也当作了一种快乐。百世以后的人,诵读他的文章,自己心中的世俗污秽的念头就全都消失了。确实啊,陶渊明是古代善于处穷不变的人。(我)推想(学习)陶渊明处穷不变的方法,就可以做孔子的学生了。可是时下评论陶渊明的人,只看到他在东晋末年的行为,赞赏他的大节,而不谈他乐天知命的事实。陶渊明外有穷困的逼迫,内有饥寒的痛苦,但是性情没有受到干扰,对于晋、宋朝代的改变,在陶
40、渊明看来就像蚍蜉聚散一样,完全与自己无关。从前虞伯生仰慕陶渊明,将他与邵雍相提并论。我不敢望邵雍之项背,只喜欢陶渊明,如今我身处困境,所以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材料二材料二潘子实先生,归有光向您行礼。不久前我来到山中,攀过许多山峰,找到了您读书的所在,(在这山中我)徘徊犹豫内心无措,不能回到先前的状态。这深远的大山中荒凉寂寞,没有人与自己对语;内心有想法,却只能独来独往。向往古人却不能够见到。常常悲叹感激愤慨,以至于泪流满面。追求科举的学问,把自己一辈子都放在追求利益俸禄之中,才成就一次世俗意义上的人才,他的弊端已经达到极点了。读书人正埋头沉溺在里面,不再懂人生有应当做的事情。荣耀屈辱得失,
41、一直萦绕在心头,不能解脱,以至于到死都不醒悟。您独立突出不迷惑,痛恨沉迷于科举之学的流俗,勤奋恳切,想追寻古代的仁人志士的所作所为,考察探讨千百年以来的圣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以我有限的水平,现在仅仅积累了几百字的读书心得。感慨启悟之余,也不敢说它没有价值,可以随便抛弃!我又私下认为经学发展到宋代就已经非常明晓,现在宋代儒学大师的著书都在,但是为何明晓经书的人又这么的少呢?经典不是一个朝代的书籍,也不是某一个人的见识能够界定的。但是学习者顽固守旧沉溺其中而不知变化,更严重的人又好高自大,听他讲的气势豪放潇洒自如,但是实际上没有统一的观点。这是当今世人都有的问题。所以想要明晓经典的人,不求取圣人的思
42、想,却局限于言语层面,以见解相同为好而追求奇异的论调。那么圣人的思想就更不能够学到了。见识高明的您,一定有能警醒昏聩糊涂人的办法。希望您不要吝啬教给我,非常的幸运啊!#QQABIYQQggigABIAARgCAQkoCAEQkAAAACoOAEAMsAABwQFABAA=#415(3 分)C(诗句语意:议和与抗战,究竟何者是当今的良策妙计?拯救国家的危难,现在只有看上天的旨意。这是其字面之义。结合上下语境,可以知道“扶危但看天意”其实是一句愤慨之语,是对统治者不知对策的愤慨与讽刺,而并非真的表达不要急于决定而要看天意、顺势而为之意。)16(6 分)对国家山河破碎的担忧和痛心。(1 分。语意相近
43、即可)依据:A 词题“天下事”,B 王潜斋是南宋爱国词人(1 分。AB 两点写出一点,即计 1 分),C 本词作为和词表达了相近内容(1 分。如写出了相应情感内容的具体诗句,也计 1 分)。想要为国分忧的壮志及壮志不得的无奈。(1 分。壮志与无奈,均要写出才计分。语意相近即可)依据:A 诗人作为爱国词人却遭劾无奈隐居(1 分),B 本同有句“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1 分。写出其中一句即可计 1 分)17.(6 分)(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3)江州司马青衫湿(烽火扬州路方其破荆州);夕揽洲之宿莽(海客
44、谈瀛洲芳草萋萋鹦鹉洲)18.(3 分)惨绝人寰一席之地老骥伏枥19.(4 分)示例: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决心的王希季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就读于该校动力与燃料专业。【详解】短句变长句,要先找出一个主干句,再把其他句子变成修饰语加进去,注意衔接要连贯、自然。所给句子中“王希季就读于动力与燃料专业”可以作为主干句;把“在 20世纪 40 年代末”作为时间状语提到句子前面;“怀揣多学知识、振兴民族工业,以此救国的决心”可以做主语“王希季”的定语;“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后面加个“后”让它变成时间状语,放到“就读”前
45、面。20.(4 分)构成:本体是“我”,即把一生奉献在航天领域的王希季,喻体是“太空的铺路石”。“铺路石”的意思是像铺路石一样,默默无闻地承受压力,点明了本体与喻体之间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相似性。表达效果:王希季在载人航天等领域完成了多项首创工作,为祖国航天事业打好了地基。这个比喻句,表现了王希季虽然在航天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却不居功自傲的高贵品质。21(3 分)B(B 项与文中“我们”用法相同,都是泛指,其余三项是具体指某些人)22(6 分)适度赖床;这是不可取的;赖床醒来之后(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23.作文(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QQABIYQQggigABIAARgCAQkoCAEQkAAAACoOAEAMsAABw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