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12_T 56-2023 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564483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12_T 56-2023 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212_T 56-2023 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212_T 56-2023 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212_T 56-2023 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020.20CCSB004212咸宁市地方标准DB4212/T562023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annualscalemechanicalcultivationofdouble-croppingrice(报批稿)2023-08-17发布2023-09-07实施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212/T562023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15品种选择.16种子处理.27早稻机械化栽培技术.28晚稻机械化栽培技术.4附录A(资料性)双季稻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6IDB4212/T56

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咸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咸安区农业农村局、赤壁市曙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畅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汉、张枝盛、黄志谋、瞿和平、孙双凤、黎雨薇、刘伟、王广贤、吴宜林、高兰、耿协议、程国俊、秦晓银、全文博、赵清纯、余曙光、邱桂华。IIDB4212/T562023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栽培技术,

3、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早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晚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咸宁市双季稻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20864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NY/T219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NY/T2156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36/T1505稻田杂草防除技术规程T/ZJNJ00

4、15植保无人飞机水稻病虫害防治作业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双季稻周年规模机械化annualscalemechanicalcultivationofdouble-croppingrice具有一定种植规模(50亩)的双季稻在生产过程中全程使用农业机械操作,包括机械整地、育秧机插、无人机施肥、无人机植保、联合收获机收割稻谷、机械烘干等。4产地环境4.1田块条件田块排灌便利,平整,有利于插秧机和联合收割机操作、运转。4.2灌溉水应符合GB5084中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5品种选择1DB4212/T562023选择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生育期适中(早稻105d左右

5、、晚稻118d左右)、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种子应符合GB/T4404.1中规定的良种级标准。推荐双季稻品种搭配:两优287/两优76+泰优398、中早39+五优61、中早35+五优308/隆优4945等。6种子处理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d2d。用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浸种24h48h,捞出用清水适温催芽,以90%以上种子破胸露白为标准。7早稻机械化栽培技术7.1育秧7.1.1秧田准备工厂化育秧。选用商品基质或过筛细土、稻田土、菜园土等床土(pH值5.56.5)。床土每亩用2.5kg3kg的0.1%噁霉灵颗粒剂拌土,也可以使用30%精甲噁霉灵水剂500倍液800倍液土壤喷雾处理。软

6、(硬)盘泥浆育秧。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较高,方便运输,土质松散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田面平整的稻田作秧田。开沟做畦,畦面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要求。7.1.2播种时间早稻适宜播种期在3月15日至3月27日之间。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天气预报,注意低温、寒潮天气,抢晴播种。7.1.3播种量建议杂交稻播种量为1.5kg/667m22kg/667m2,常规稻播种量为3kg/667m23.5kg/667m2。7.1.4秧田管理科学管水控温。工厂化育秧:播种后到出苗,保温、保湿,缺水应实时浇水,棚内正午温度保持3032,超过35时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烂芽;齐苗至1叶

7、1心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528,超过30通风炼苗,齐苗后要减少喷水次数;1叶1心至2叶1心期,白天通风,夜间闭棚,控水控温,促进扎根,预防徒长。软(硬)盘泥浆育秧:膜内温度控制在2530,避免烧苗与腐烂,出苗前保持厢面湿润促出苗,出苗后旱育管理为主促根系生长,如遇强寒潮天气,厢沟18%杀虫双水剂200ml250ml应灌深水护秧,寒潮过后逐步降低水层,防止秧苗生理失水,导致青死苗;秧长出2叶1心时,适时揭膜,延长膜内通风透气的时间,具体的通风时间可结合气温变化情况而定;秧田期保持秧板的湿润状态即可。肥水管理。移栽前5d左右在傍晚施尿素3kg/667m24kg/667m2作送嫁肥,具体用量结合秧

8、苗的生长情况而定。施肥结束后浇一次水。注意预防秧田立枯病。7.2机械插秧7.2.1移栽期2DB4212/T562023在秧龄处于25d左右、叶龄3叶4叶、苗高在12cm18cm时即可适期移栽。7.2.2插秧机水稻插秧机符合GB/T20864的要求,作业符合NY/T2192的要求,建议选用25cm行距的插秧机。7.2.3移栽规格标准株行距为12cm14cm25cm,栽植密度为2万穴/667m2左右,确保杂交稻每穴2个3个基本苗、常规稻每穴4个6个基本苗。机插后3d内进行查苗、补苗。7.3水肥管理7.3.1水分管理机插后4d6d大田保持2cm3cm的水层护苗。返青后浅水勤灌,湿润与浅水交替,促进秧

9、苗早生快发。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晒田程度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冷浸田及水位高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其标准为:田间开大裂口、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反之,应稍稍迟晒、轻晒,标准为:田间开“鸡爪裂”,人立有浅脚印,叶片略退淡。生长中后期除孕穗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外,其他时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式。收割前7d断水,便于机械收割。7.3.2施肥遵循“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机插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40kg/667m2作底肥,可增施有机肥。移栽后5d左右,施尿素3.5kg/667m2左右作返青肥;移栽后

10、12d左右,施尿素5kg/667m2左右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视苗情长势施尿素3.5kg/667m2左右、施氯化钾6kg/667m2左右作穗肥。7.4机械收获与贮藏稻谷黄化完熟率达85%90%抢晴机械收割,秸秆还田,最迟不晚于7月15日收割。收获后经机械烘干或晾晒(含水量降至14%左右)、除杂(杂质率低于0.5%)后入库贮藏。7.5病、虫、草害防治7.5.1防治对象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主要虫害有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等,主要草害有千金子、稗草等。7.5.2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原则,无人机飞防作业应按照T/ZJNJ0015的要求。优先应

11、用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生产安全优质稻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T8321、NY/T2156和DB36/T1505的规定。7.5.3防治方法见附表A。3DB4212/T5620238晚稻机械化栽培技术8.1育秧8.1.1秧田准备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肥力较高,田面平整的稻田作秧田。开沟做畦,畦面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的要求。8.1.2播种时间晚稻适宜播期在6月底至7月初。8.1.3播种量建议杂交稻播种量为1kg/667m21.5kg/667m2,常规稻播种量为2kg/667m22.5kg

12、/667m2。8.1.4秧田管理肥水管理。晚稻育秧期间气温高,注意遮阳。播种后到秧苗2叶1心期,保持沟中有水,畦面湿润。3叶期后灌薄水上畦面。在秧苗移栽前3d,排干秧田畦沟中水进行晒苗。移栽前5d左右施尿素4kg/667m24.5kg/667m2作送嫁肥,具体用量结合秧苗的生长情况而定。秧苗1叶1心时,使用多效唑进行喷施,促进秧苗矮化分蘖,便于机插。注意预防稻蓟马、螟虫等。8.2机械插秧8.2.1移栽期在秧龄处于15d20d、叶龄3.5叶4.5叶、苗高在15cm20cm时即可适期移栽。8.2.2插秧机水稻插秧机符合GB/T20864的要求,作业符合NY/T2192的要求,建议选用25cm行距的

13、插秧机。8.2.3移栽规格标准株行距为14cm16cm25cm,栽植密度为1.8万穴/667m2左右,确保杂交稻每穴2个3个基本25%咪鲜胺苗、常规稻每穴4个6个基本苗。机插后3d内进行查苗、补苗。8.3水肥管理8.3.1水分管理机插后3d5d大田保持3cm4cm的水层护苗。返青后浅水勤灌,湿润与浅水交替,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当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晒田程度要根据苗情和土壤而定。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肥力高、冷浸田及水位高的田块应早晒、重晒,其标准为:田间开大裂口、人立不陷脚、叶片明显落黄;反之,应稍稍迟晒、轻晒,标准为:田间开“鸡爪裂”,人立有浅脚印,叶片略退淡。生长中后期除孕穗

14、期及抽穗扬花期田间保持浅水层外,其他时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的方式。收割前7d10d断水,便于机械收割。8.3.2施肥4DB4212/T562023遵循“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原则。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机插前施复合肥40kg/667m2作底肥,可增施有机肥。移栽后5d左右,施尿素3.5kg/667m2左右作返青肥;移栽后12d左右,施尿素5kg/667m2左右作分蘖肥;晒田复水后,视苗情长势施尿素3kg/667m2左右、施氯化钾7kg/667m2左右作穗肥。8.4机械收获与贮藏稻谷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抢晴机械收割,秸秆还田,最迟不晚于11月初收割。收获后经机械烘干或晾晒(含水量将至14%

15、左右)、除杂(杂质率低于0.5%)后入库贮藏。8.5病、虫、草害防治8.5.1防治对象晚稻主要病害为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主要虫害有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草害有千金子、稗草等。8.5.2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原则,无人机飞防作业应按照T/ZJNJ0015的要求。优先应用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生产安全优质稻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施用严格执行GB/T8321、NY/T2156和DB36/T1505的规定。8.5.3防治方法见附表A。5防治对象防治适期2防治药剂g、ml(有效成份

16、)/667m用药方法立枯病早稻秧苗期30%甲霜噁霉灵水剂1000g;30%噁霉灵水剂200ml350ml等喷雾纹枯病水稻分蘖末期病株率达3%或拔节到孕穗期病株率达10%以上20%井冈霉素可溶粉剂30g40g;3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7501500倍液;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ml25ml;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15ml20ml等喷雾稻瘟病苗瘟和叶瘟在初见病斑时施药,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40%三环唑悬浮剂30ml50ml;6%春雷霉素水剂40ml50ml;25%吡唑嘧菌酯乳油24ml等喷雾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d10d(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时)施药预防24%井冈霉素A水剂20ml

17、40ml;43%戊唑醇悬浮剂15ml20ml;37%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50g65g;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3g15g等喷雾稻蓟马秧田卷叶株率10%20%,百株虫量200头300头;大田www量卷叶株率300头20%500头30%,百株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20g;30%噻虫嗪悬浮剂2ml4ml等喷雾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卵孵高峰期、低龄幼虫期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7ml10ml;50%阿维菌素杀虫单可溶性粉剂900g1200g;18%杀虫双水剂200ml250ml等喷雾稻纵卷叶螟幼虫孵化期。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以每百丛束叶小苞数40个50个;孕穗至抽穗期每百丛束叶小苞数30个40个)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ml15ml;10%阿维菌素悬浮剂5ml6ml;8000IU/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ml400ml等喷雾稻飞虱孕穗期达百株虫量1000头,其余时期百株虫量1500头20%吡蚜酮悬浮剂20g25g;30%噻虫嗪悬浮剂2ml4ml;10%醚菊酯悬浮剂30ml40ml等喷雾千金子、稗草等杂草移栽后4d至7d22%苄乙可湿性粉剂25g35g;68%吡嘧苯噻酰水分散粒剂50g70g;药后保持浅水层5d7d拌肥DB4212/T562023AA附录A(资料性)双季稻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表A.1双季稻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方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