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周考试题.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62336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周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周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语文周考1总分:90分 时长:9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各地的早期文字大多有表意特征。汉字作为至今唯一使用的古老表意文字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汉字以世界和事物为描摹对象,在造字逻辑和组合规则上,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第二,汉字的基本字符是对事物的象形描摹,具有直观性;第三,汉字符号本身能够呈现出特定信息,具有相对于语言的一定的独立性;第四,汉字呈现既包含形又包含音的综合特征。因为纯象形符号不足以表达语言,所以汉字把语音因素纳入文字体系,构造出形声字。形声字的结构,由一个表归

2、类的标形字符与另一个表发音的标声字符组成。汉字注重理解上的共性,又具直观性,即使持不同语言的人,也可以快速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汉字可以在不同族群之间实现沟通,成为不同族群交流和融合的平台。汉字所具有的形音兼顾特征,使非汉语母语的人,虽然很容易理解汉字内涵,但很难以母语发音为基础来学习和掌握汉字,更难以直接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因此,非汉语母语族群要想熟练使用汉字,就需要利用汉字典籍才能实现。所以,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通常与汉字典籍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典籍所包含的制度、文化、思想,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为使用汉字的各个族群所接受。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一个基于汉字

3、的记录和表述体系。这一体系以文字为中心,既包含书面语规范、书写格式等工具性内容,又包含术语体系、价值观等思想性内容。汉字的这种平台作用,使其在促进族群交流和融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一直稳定地发挥作用。商人和周人原属不同的民族,商人和周人的语言也有较大差别。但是,周人使用的文字与商人是相同的,这是学习商人文字的结果。这种文字的学习,是与典籍的引入一起进行的。从尚书等文献的记载看,周人对商人的历史和典籍非常熟悉,经常引用“殷先哲王”的典故。因为文字和典籍相同,虽然商人和周人的语言有所不同,但书面语却几乎没有差别,周初的铜器铭文与商代铜器铭文一脉相承。从文化上看,周人的宇宙观、天命

4、观、祖先观等都与商人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可以说,在商周之际,已经建立起一个由文字和典籍为基础的认同圈,可以视为早期的汉字文化圈。周王朝建立之后,文字与分封制、周礼结合在一起,对于族群融合所起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发现的资料来看,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使用相同的文字,文体模式高度一致,说明王朝在文字的推广和培训方面有完备的制度。周王朝在分封诸侯时,会授予册命文书、制度规范等文本,以证明其政治地位和正当性,这些文本成为诸侯的“宗庙之典籍”。与文字培训、典籍授予相辅相成的,是雅言的培训和推广。通过雅言培训,各地诸侯、贵族掌握了相同的书面语,从而构建起礼仪和交流的平台。周人这种文字、典籍和雅言相结合的模式有效

5、推动了各地族群的融合。到春秋时期,虽然依然有商遗民和周人的提法,但在文化上已经融为一体,华夏民族的主体已经形成。秦统一之后,重要的措施是“书同文”,这一措施为汉代所继承,文字成为统一行政和整合族群的重要方式。这一时期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地方言的文字化。早期文字以雅言为基础,后来随着各族群交流的加强,大量原本非雅言的词语进入语言体系,开始进行方言的文字化。方言的文字化,使各地区各族群的语言纳入同一个文字系统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文字系统和不同族群的人进行交流。魏晋以后,北方游牧民族向南融入农耕文明,开始学习汉字和接受儒家经典,如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把学习汉字和阅读儒家经典作为改革的

6、重要内容。从五代到元朝,北方出现了兼制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的新型政权,如辽、金、西夏、蒙古等。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文字创造的高峰期,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回鹘蒙古文、八思巴文等多种文字被创造出来。明清以后,汉字恢复主导地位。清朝虽然创立满文并作为官方文字使用,但汉字因其有完善的文字体系和雄厚的经典内容支撑,更有优势。到清朝前期,汉字已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国家行政和各族融合的依赖性平台。汉字以其独特优势,不仅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且在民族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摘编自徐义华汉字: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各地的早期

7、文字大多具有表意特征,汉字也不例外,对于一些汉字,人们可以通过它的字形理解它的意义。B. 汉字在一个族群得到推广和传播,也往往会把汉字典籍所包含的制度、文化、思想带到该族群,为人们所接受。C. 周朝时的各地族群之所以能够融合,是因为它们使用了相同的文字以及周王朝在分封诸侯时授予了他们“宗庙之典籍”。D. 曾有一段时间,汉字失去了主导地位:但后来,汉字又取得了主导地位,依然在民族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枝、柱、杨、柏、枫、松、材”等属于形声字,这些字具有文章第一段中所说的“汉字呈现既包含形又包含音的综合特征”的特点。B. 周初铜器铭文与商

8、代铜器铭文所记载的内容相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商周之际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文字和典籍为基础的认同圈。C.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书同文”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把学习汉字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都说明了汉字的重要作用。D. 早期文字以雅言为基础,但后来大量方言词语进入语言体系,于是进行了方言的文字化,这有利于不同族群之间的人们进行交流。3.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汉字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白狄是我国古时一支游牧少数民族,虽进入中原体系的时间不长,但能熟练使用中原文字,所铸铜器铭文字体精美,内容符合中原传统。B. 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成体系

9、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殷墟甲骨文,其使用主体是商王室贵族。C. 有位名人曾说:“汉字是我们民族才智的集中表现。因为汉字,我们祖先的智慧得以传承,我们久远的历史得以不断。”D. 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把“加强汉字阐释,揭示汉字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列为“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的内容。4. 作者认为,我国在商周之际已经建立起了早期的汉字文化圈。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5. 汉字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华民族不同族群之间交流和融合的平台?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饭叶圣陶“现在是上课的时候了!你们的先生呢?”两间

10、屋子,已经上了年纪,向前倾斜,如人佝偻的样子。门前是通到田岸和村集的泥路。这时候正是中秋的天气,平远的田亩里,稻穗和稻叶受微风吹拂,顺风偃倒,便成波浪。更远的村树构成个大圈环,静穆且秀美。微微听得犬吠。这真是诗人的节令和境地呵!但是住在这里的都不是诗人,屋子里六七个孩子正抱着不可推想的恐怖呢。入秋水涨,他们的田里盛着过量的水,和河水并了家,露出水面的稻只有三四寸高。他们的父母整天愁叹,或者说,“饿死的日子就在眼前了!”孩子们相信自己的见识不及父母,饿死就在眼前是千真万确的了。他们想得并常害怕,不自觉地改变了平常的态度,静静地坐在屋内,低低讲捉蟋蟀的经历,声音里含着惊恐且烦闷的气息。讲了一会,他

11、们又觉得世界上只有蟋蟀了,便起动了。一个孩子拍着桌子高声说:“好一头大蟋蟀!它在玉蜀黍的根旁,这么一把就被我按住了!”这时,走进来一个人。他随意看了一看,忽然眉头一皱,目光四注,随着发出鄙夷的声气问学生们,就是篇首的两句话。吴先生一手提着方的竹丝篮,蓝里盛着雪里蕻豆腐油瓶等东西,一手提着一条长不到八寸的腌鱼,从烂湿的田岸上匆匆走来。他瘦削的面孔红到颈际,失神的目光时时瞪视他的前路,呼吸异常急促,几乎是喘息。原来他已得到了消息。一个妇人告诉他:“你须快一点走,管你的那位先生来了,我刚才看他向学堂走去,他的船就停在东栅外。”吴先生得在那两间屋子里当教师,很不是容易的事。第一次去学务委员家里的时候,

12、他坐在客厅下首的一把椅子上,只点着了一边,上身前俯,保持全身的稳定。他的眼睛本是迷蒙的,现在又只顾下注,也许他所处的客厅和对面谈话的那个人都没看清楚。那位学务委员穿着汗衫,斜躺在藤椅子上,右手枕着头,眼睛斜睨着他。鄙夷的心思忽然来袭学务委员的心,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吴先生不顺眼。他不情愿地说道:“教小孩子不是容易的事呢。”“我本想请一个师范毕业生,”学务委员表示严重的神情说,“现在既有介绍信,我就任用你了。”“没有错,听得很清楚,他答应了。”吴先生这么想。他心里只觉晃荡,回答不出什么。他的头却自然地向前俯得更低了。“我们办学的规矩,非师范毕业生月薪六元。后天你就可以到校开学去。”吴先生答应了几个

13、“是”,便退出来,他的新生活从此开始了。一个月后,他遇见一桩不可解的事情:他到学务委员家里领薪,拿到了三块钱,还有三块须待十天以后,可是学务委员叫他写了一张十元的收据。“何以数目不符呢?”他这么想。自馁和满足的心使他不敢开口便问。“我不是师范生呵!外边师范生多着呢。六块钱比较以前处馆地优裕得多了。”他就把疑念埋藏在脑子里,带着三块钱回去。“不成个样子,这时候还不回来!”学务委员喃喃地自语。吴先生已赶了进来,两手空着,他的东西大概已放在锅灶旁边了。他看见学务委员含怒的样子站在黑板旁边,简直不明白自己应当怎样才是,身体向左右摇了几摇,拱手俯首地打招呼。学务委员点了一点头,冷冷地说:“上课的时间早到

14、了,你此刻才来!”遮饰是无望了,吴先生只得颤抖而含糊地说老实话:“我去买东西,不料回来得迟了。”“买东西!”学务委员的语音很高,“时刻到了,学生都坐在这里了,却等你买东西!”“以后不买就是了。”吴先生不自主地这么说。学务委员觉得吴先生真是个坏教员,越看越不顺眼,因为他不热心于教育,对职务没有尽责的观念。但是他想到了为此而来的更重要的事情,也就耐着。他右手支着头,眉头微微皱着,却装做没事的样子说:“你这里太不成个样子,只有这几个学生!日内省视学快来视察,他见学生这么少,就可以断定这是个不良的学校。为你的面子计,你得去借十几个孩子来才行。这本不关我的事,和你关切,所以提起一声。”吴先生一身无形的绳

15、索差不多全解除了,觉得宽松了好多;敏感的心代替了恐惧,兴奋到不可说的程度。他虽然不明白怎样去借孩子,但也想不到问了。他只是拱手过胸,喃喃地说:“承先生指教!承先生指教!”他忽又想起:“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么?去了两回没遇见,现在他走上门来了。”一种冲动使他随口就说,“上月的”说到这里又觉得不好意思,便缩住了。“什么?”学务委员以劲捷的语音这么问。“上月的”吴先生无可奈何,目光不敢正对学务委员,依旧没有勇气说下去。“你尽管说就是了。”吴先生知道不说也是个不了,只得硬着头皮说:“请把上月未发的半份薪金见惠。”他再也不能多说一个字了。“你刚才不是买了吃的东西回来么?怎么还等着?”“家里的人家里还有三口

16、,我怎能只顾自己,他们等着呢。”学务委员放下右手,挺直上半身,上眼皮抬了一抬,表示庄严的样子说:“教员不尽职,照例有相当的惩罚,你今天应当罚俸三分之一!”他从衣袋中摸出一块钱,随手向桌上一掷,清亮的声音引得孩子们同时射出异样的眼光来。他说:“这是你应得的,拿去吧。”吴先生欲待申辩,不但话语说不出,连思路也没有了。桌子上雪白光亮的究竟是一块大洋呢。他不期然而然地取在手里,手心起冷和硬的感觉。1921年9月24日写毕(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描写了老屋、稻浪、秀美的村树和隐约的犬吠,营造了诗意的氛围,也与下文人们的生活处境形成了对比。B.学务委

17、员“穿着汗衫”“斜躺”“右手枕着头”“斜睨”等细节,都表现了他的官僚习气和对吴先生的轻视。C.吴先生讨薪的时候“缩住了”,面对上级克扣工资时又不好意思开口,这主要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自尊。D.文末吴先生从欲辩无语的委屈到“究竟是一块大洋”的自我安慰,再到身心“冷和硬”的绝望、尺幅之内见波澜。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饭”为题、虽未正面写“吃饭”,但孩子对饿死的“恐怖”、吴先生因家人挨饿而硬着头皮讨薪均围绕“饭”展开。B.孩子们谈蟋蟀时,从“惊恐”很快转为“起劲”,这符合儿童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同时说明他们对艰难生活的感受不深。C.吴先生赶到教室,以

18、为要被学务委员处理,却只是被提醒省视学快来视察,提出补发薪水却被罚俸,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D.吴先生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处境,吴先生与学务委员的形象,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小说主旨凸显,引人深思。8.在吴先生赶回教室的途中,小说为什么要叙写他得到教职的过程?(4分)9.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评价道:“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即叶圣陶)。”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

19、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

20、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节选自吕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注】轼:凭轼,古人

21、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地:指地位、权势。量:满。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解释为“让做相国”,和鸿门宴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B. 以为,解释为“认为”,和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词义不同。C. 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中的“责”词义相同。D. 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来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个平民百姓。12. 下列

22、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B. 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国家之亡、国君之死。C. 魏文侯对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对翟璜却傲慢无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干木是个看轻官位、俸禄的贤者,而翟璜却要官得官,要俸禄得俸禄。D. 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隐处穷巷,却声名远扬,而自己虽然地位显赫,富有财富,但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23、成现代汉语。(1)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4分)(2)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4分)14. 君子用兵,为什么能够做到“莫见其形,而攻已成”?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节选)欧阳修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注】正经:指被儒家视为经典的“六经”。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

24、料记载,欧阳修未仕时家境贫寒,读书求学并非易事;诗中对此也略有涉及。B. 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句读有所不同,解说注释也真伪难辨。C. 两军交战时,双方摇旗呐喊,鼓角相催,人马出汗,诗歌以此为喻,形象生动。D. 欧阳修在诗中娓娓道来,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体会,教导后生,言之恳切。16. 这首诗歌在读书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固本浚源”为喻,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观点“_,_”。(2)曹植才高八斗,却备受猜忌,有志难展,后世文人常借他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感慨,如李白

25、将进酒中的“_,_”。(3)小刚耽于游玩,不珍惜时间,为此老师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如“_,_”,规劝他,希望他珍惜时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峰的高度通常指海拔高,是以平均海水面为基准,到山顶的垂直距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而当我们站在青藏高原上眺望珠峰,就会觉得它的高度可能只有海拔高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我们站的位置海拔就很高,视觉上感受到的是山的相对高度。另外,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我们的视觉感受:站在

26、一望无际的平地上仰望山峰, ;在高高的山地上眺望山峰,就会觉得山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方法之一是水准测量法,这是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方法。一般来说,从山脚下一个已知海拔高的点出发,利用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测得相距不远两点间的高差。由于水准尺长度的限制和清晰读数的要求,要一站一站地接续测量很多个高差,才能到达山顶。水准测量精度高,误差可控制在厘米级,甚至毫米级。但 ,即便是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也需要测一天;如果遇到植被丛生甚至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因此,该方法只适合测量较低的山峰。18. 第一段引用诗句,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27、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令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一天,刷子李收了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干活前,刷子李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被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

28、,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水乳交融,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非常雪白的屏风。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

29、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20. 请分析第二段中“当然”和“果然”的表达效果。(3分)21. 第三段中“匀匀实实”和“匀实”相比,语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2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以及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4分)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语文周考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 C 2. B 3. A 4. 商人和周人使用相同的文字和典籍,书面语几乎没有差别。周人的宇宙观、天命观、祖先观等文化观念与商人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5. 汉字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又具有直观性,使持不同

30、语言的人,可以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需要借助汉字典籍的传播,而典籍所包含的文化,思想等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基于汉字的记录和表述体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是因为它们使用了相同的文字以及周王朝在分封诸侯时授予了他们宗庙之典籍”原因片面,根据原文第五段,还有“雅言的培训和推广”等原因。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所记载的内容相同”错误,原文第四段说的是“周初的铜器铭文与商代铜器铭文一脉相承”,这是指周人和商人的“书面语却几乎没有差别”,而不是指周初和商代铜器铭文所记载的内容

31、是相同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白狄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体系不久,就能够熟练使用中原文字。这说明白狄和华夏民族融合在了一起,因而能够论证“汉字是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纽带”这个观点。B、C、D项都和这个观点无关。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商人和周人原属不同的民族,商人和周人的语言也有较大差别。但是,周人使用的文字与商人是相同的”“因为文字和典籍相同,虽然商人和周人的语言有所不同,但书面语却几乎没有差别”“从发现的资料来看,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使用相同的文字,文体模式高度一致”可知,商人和周人使用相同的文字和典籍

32、,书面语几乎没有差别。由“从文化上看,周人的宇宙观、天命观、祖先观等都与商人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可以说,在商周之际,已经建立起一个由文字和典籍为基础的认同圈,可以视为早期的汉字文化圈”可知,周人的宇宙观、天命观、祖先观等文化观念与商人有明显的渊源关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汉字以世界和事物为描摹对象,在造字逻辑和组合规则上,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汉字的基本字符是对事物的象形描摹,具有直观性”“汉字注重理解上的共性,又具直观性,即使持不同语言的人,也可以快速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汉字可以在不同族群之间实现沟通,成为不同族群交流和

33、融合的平台”可知,汉字注重人类对事物理解的共性,又具有直观性,使持不同语言的人,可以根据字形理解文字内容。由“非汉语母语族群要想熟练使用汉字,就需要利用汉字典籍才能实现。所以,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通常与汉字典籍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典籍所包含的制度、文化、思想,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为使用汉字的各个族群所接受”可知,汉字的推广和传播需要借助汉字典籍的传播,而典籍所包含的文化,思想等也随着汉字的传播而扩散。由“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一个基于汉字的记录和表述体系”可知,在历史演进历程中,发展出了基于汉字的记录和表述体系。(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C(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懦

34、弱,胆小畏缩,比如“目光不敢正对学务委员,依旧没有勇气说下去”。)7.C(“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错,文中多处铺垫提示学务委员会克扣吴先生的薪俸。)8.人物形象方面:能突出吴先生的穷困卑微、软弱拘谨和学务委员的傲慢鄙夷、虚伪贪婪;情节发展方面:交待了吴先生教职来之不易及薪资状况,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叙述节奏方面:在矛盾冲突紧张激烈之时,插入吴先生求职的情节,使小说叙述节奏舒缓,行文摇曳多姿。(6分,一点2分)9.客观、冷静的叙事风格: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对人物的行为和心理都进行客观直接的叙述。如文中叙述了学务委员与吴先生日常的对话,描写了吴先生的心理,细腻而真实;选择日常生活的小人物与

35、生活琐事:小说中的乡村教师、村中儿童等平凡小人物揭示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以小见大,委婉含蓄;展现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小说叙述语言客观、克制,语调冷静、平和,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但字里行间隐含着对吴先生的同情怜悯和学务委员的批判讽刺等丰富情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案】10. DFH 11. A 12. D 13. (1)魏君礼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恐怕不能对魏国用兵吧?(2)(段干木)年少时贫穷且地位低下,坚守道义而不做官。魏文侯相见他,登门拜访。

36、他翻墙躲避。 14. 因为君子礼遇贤者,心怀仁义,不战而屈人之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文侯的名声超过齐桓公,大概是他尊重段干木、敬重卜子夏、以田子方为友的缘故啊。“者也”表判断,应在“者”后D处断开;“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都是动宾结构,应在“木”后F处和“夏”后H处断开。故在DFH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使动用法,让做相国。/名词,丞相。句意: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让子婴做丞相。B.正确。认为。/用做成。句意: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冶炼它们铸造成十二个铜人。C

37、.正确。都是“要求”。句意:又要求我礼遇你。/对人对事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对别人要求要宽,对自己要求要严。D.正确。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错误,魏文侯礼敬段干木是因为段干木是个贤者,富有德义,并非因为自己“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而且原文也没有“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的意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礼”,礼敬;“莫”,没有谁;“无乃乎”,恐怕吧;“加兵”,用兵。(2)“贱”,地位低下;“仕”,做官;“造”,拜访;“逾”,翻越。【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

38、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魏文侯对待段干木很尊敬,“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之”,并且请段干木做国相,被拒绝后“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受到国人称赞,“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当秦军想要攻打魏国时,司马唐劝谏秦君说“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由此可见,君子用兵,能够做到“莫见其形,而攻已成”,是因为君子礼遇贤者,心怀仁义,不战而屈人之兵。参考译文:材料一:魏文侯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经过,手扶车轼表示敬意,他的车夫说:“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魏文侯说:“这不是段干木住的里巷吗?段干木是个贤者,我怎么敢不致敬呢?段

39、干木在德行上显耀,而寡人只是在地位上显耀;段干木在道义上富有,而寡人只是在财物上富有。”他的车夫说:“既然如此,那么您为什么不让他做国相呢?”于是魏文侯就请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接受。文侯就送给他丰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到他家里去探望他。于是国人都很高兴,共同吟咏道:“我们的国君喜欢正道,于是敬重段干木;我们的国君喜欢忠诚,于是推崇段干木。”过了没多久,秦国想出兵攻打魏国,司马唐劝谏秦君说:“段干木是个贤者,魏君礼敬他,天下没有谁不知道,怕不能对魏国用兵吧?”秦君认为司马唐说得很对,于是让军队停下,不再攻魏。魏文侯可以说是善于用兵了。曾听说君子用兵,没有看见军队的举动,而大功却已告成,说的大概就

40、是这种情况啊。鄙陋无知的人用兵,则是鼓声如雷,喊声动地,烟尘满天,飞箭如雨,扶救伤兵,抬运死尸,踩着尸体,踏着血泊,无事百姓尸横遍野,而国家的存亡、君主的生死仍然不可预料,这种做法离仁义实在是太远了!魏文侯见段干木,站得很疲倦了也不敢休息。等到见翟璜的时候,就蹲在朝堂和他交谈。翟璜不高兴。魏文侯说:“段干木,我给他官住他不接受,我给他俸禄他不接受。现在你想做官就让你做了国相,想要俸禄就给了你上卿的俸禄。已经接受了我的赏赐,又要求我礼遇你,恐怕太难了吧?”材料二:段干木,是晋国人。(段干木)年少时贫穿且地位低下,坚守道义而不做官。魏文侯想见他,登门拜访。他翻墙躲避。魏文侯以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他,

41、外出经过他的住处,抚轼而立表示敬意。他的车夫问:“段干木是一介平民,您为什么对他扶轼致敬呢?”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贤者,他不因为权势、利益而改变节操,心怀君子之道,虽隐居在偏僻的里巷,声名却远驰千里。我怎么敢不表示敬意呢?段干木以德行为先,而寡人以权势为先;段干木在德义上富有,而寡人在财富上富有。权势不如德行高尚,财富不如道义贵重。”文侯又请求段干木做国相,段干木不肯。魏文侯的名声超过齐桓公,大概是他尊重段干木、敬重卜子夏、以田子方为友的缘故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A16.前三联直接写自己,尾联宕开一笔: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对比,突出

42、了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表面上有羡慕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独寂寞,意蕴更加丰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答案】 .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谑”“譬”“励”“阴”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

43、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答案】18. 引用诗句,佐证文中“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的观点。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9. 就会觉得山峰很高;怎样测量山峰的高度呢;水准测量进度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效果的能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此处引用苏轼题西林壁的诗句,佐证文中“当我们在不同位置观望山峰时,对其高度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的观点。引用的诗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作家所写的诗句,这样的引用使文章富有文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44、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根据分号可知,要填的句子与“就会觉得山峰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对应,句式为“就会觉得”,内容上应是感觉山峰很高,可填:就会觉得山峰很高;根据后面“方法之一是水准测量法,这是目前山高测量中精度最高的方法”可知,这是说测量山峰高度的方法,因此此处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测量山峰的高度呢;根据“即便是200米左右高度的山,沿上山路也需要测一天;如果遇到植被丛生甚至没有路的山,测量进度就更加缓慢”可知,是说水准测量进度慢,可填:水准测量进度慢。(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答案】20. “当然”说明刷子李有绝活的名声流传非常广。“果然”照应前文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的传闻

45、,说明传言非虚。 21. “匀匀实实”比“匀实”语意更重,更能突出刷子李刷浆刷得均匀,说明其技艺之高超。 22. “高招”后的分号改为逗号;“水乳交融”改为“天衣无缝”;“非常雪白”改为“雪白”或“非常白”。【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原文“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说明刷子李有绝活的名声流传非常广。“果然”,果真如此,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原文“干活前,刷子李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被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照应前文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的传闻,说明传言非虚。【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

46、析词语效果的能力。“匀匀实实”,形容非常均匀。分布均匀且密度大,显得充实。“匀实”,均匀,匀称结实。“匀匀实实”是对“匀实”的扩充,比“匀实”语意更重,更能突出刷子李刷浆刷得均匀,说明其技艺之高超。【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运用成语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两句虽然是并列句子,但小句子中间没有逗号,因此不必用分号,“高招”后的分号改为逗号;水乳交融:意思是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语境指一道道浆衔接得紧密,浑然一体,应把“水乳交融”改为“天衣无缝”。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非常”意思是“很、极”,是副词;“雪白”是像雪一样白。“非常雪白”搭配不当,改为“雪白”或“非常白”。第15页/共1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