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9篇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6555239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9篇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9篇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9篇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内古诗古文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共9篇附参考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内名篇名句默写考点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必修下册)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生动地描绘出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

2、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5)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

3、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2.谏逐客书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横线处填写出相关课文原句。(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直接表明自己对待逐客一事的态度的句子是“_”,原因是逐

4、客不但会使“_”,而且会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2)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_,_。”(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_,_”。(4)谏逐客书中李斯写地广人多兵强的句子:“_,_,_。”(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秦国“弃黔首”“却宾客”就好比“_”,是资助了敌人而削弱了自己。(6)李斯在谏逐客书的末尾作结时指出秦人“_,_”的危害,具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树木”为比兴之物,引出治国与德义之间关系的两句话:“_,_。”(2)在谏

5、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要想泉水流得远,就“_”;要想国家安宁,就“_”。(3)谏太宗十思疏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以“固本浚源”为喻推理,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_,_。”(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句子:“_,_。”(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江山取之有余,守之不足的原因:“_,_”,所以应该戒骄奢。(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_,_。”(7)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已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其中在欲望方面,用“_,_,_”警戒人君戒奢侈、懂得知足。(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告诉

6、统治阶级,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从而方可使百姓安宁。(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意思相近的两句话:“_,_。”(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_”;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应该“_”。4.答司马谏议书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政见不一的原因是“_”;而“_”则表达了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敬慕之情。(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从兴利除弊的角度,阐述了新法的目的。(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

7、。”(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5)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道,盘庚迁都之时,虽然“_”,且“_”,但他并不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借助典故说明自己坚持变法、义无反顾的两句话是:“_,_。”5.阿房宫赋(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以此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

8、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收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5)杜牧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他认为,“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则秦可江山永固。(6)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又怎么会灭亡呢?(7)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中阿房宫的钉子“_”,宫内嘈杂的

9、管弦音乐“_”。6.六国论(1)在六国论中,“_,_”两句,说明了贿赂秦国而导致六国灭亡的原因。(2)在六国论中,“_”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_”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3)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_,_,_。”(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_”;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5)在六国论中,先指出齐国因与秦交好却不帮助五国而灭亡,随后又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_,_,_。”(6)在六国论中,苏洵对治理

10、国家的人提出的建议是“_”。(7)在六国论中,苏洵以古鉴今,其中“_,_,_”三句,告诫宋朝统治阶级不要以贿赂的方式谋得一时之安。7.登岳阳楼(1)登岳阳楼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_,_。”(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的雄浑景象。(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生活窘迫之境,他在登岳阳楼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句子:“_,_。”(4)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_,_。”8.桂枝香金陵怀古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是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在金陵城外流过,像

11、一匹白绢;远山青翠可爱,围绕着主峰聚集起来。(2)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_,_,_。(3)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就是用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4)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9.念奴娇过洞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过洞庭中“_,_”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2)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

12、一片琉璃世界。(3)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念奴娇过洞庭表达物境与词人心境相会,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句子是:_,_。(4)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襟怀坦白。(5)念奴娇过洞庭中“_”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_”,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附:参考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 铿尔 舍瑟而作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夫子哂之 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13、非曰能之 愿学焉 宗庙之事 如会同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2.窃以为过矣 国无富利之实 民以殷盛 国以富强 是使国无富利之实 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 国大者人众 兵强则士勇 藉寇兵而赍盗粮 (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3.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 必浚其泉源 必积其德义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 惧满溢 则思江海下百川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正身以黜恶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以

14、兴利除弊 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 辟邪说 难壬人 不为拒谏 胥怨者民也 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市人之言语6.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7.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8.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9.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 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 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