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2024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2024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省大理州2024届高三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
2、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霍金先生提出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
3、希望在地球之外找到第二个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星球。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还是个未知数。到目前为止,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摘自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材料二: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思想在世界学术界起着主导作用,但在面对全球问题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基本思路,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在解决某些问题的同时,又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
4、义”等等思潮,成了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也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种种事端,依然摆脱不掉“以我为中心”的影子。因此,我觉得要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上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全球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超越现有的一些思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构建自我文明和他人文明的认识,只有当不同族群、民族、国家以及各种不同文明,达到了某些新的共识,世界才可能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局面,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要认真深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必然会碰到诸如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会涉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在探讨文
5、化交流时,常会牵扯到对文化的基本定义;在对各种文明基础和特质进行研究时,也要谈到关于“人”、“人性”这些更基本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都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路,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提及这方面的话题,并不是说我已经有了某种结论,而是希望我们在探讨、研究问题时,要把眼光放开、放远一些;思路变得灵活、广泛一些,不要总局限在一些常识性的、常规性的和偏狹的框框里。在探索关系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长远的课题时,我们的思想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博大的包容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发挥多学科、跨学科
6、的优势来进行研究。人类每逢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所谓“圣贤”,其实,这些“圣贤”就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具有博大、深邃、广阔的新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代表人物。我曾经把当今的世界局势比作一个新的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又在呼唤具有孔子那样思想境界的人物。我确实已经“听”到了这种时代的呼唤。当然,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他应该,而且必然是各种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全体人类“合力”的体现。近年来,在讨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和而不同”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们
7、的理想。但是要让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族群的亿万民众,都能认同和贯彻这个理想,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还提出了“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和盲目的举动。后来,我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几句话表达了我对未来的理想,同时也说出了要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我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
8、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摘自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指出,不同时代人们的诉求虽然各有不同,但共同的愿望都是缔造和平环境,争取民族独立,进而实现和平与发展。B 材料一认为,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文化的持续推进孕育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C 材料二认为,“西方至上主义”“种族主义”等思潮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影响至今。D 材料二指出,费孝通提出“和而不同”的概念,虽然想法比较新颖,但是能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思
9、路。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西方思想在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时出现的局限性动摇了其在世界学术界的主导地位。B 只要不同的文明之间能够形成全新的共识,世界就能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局面。C 我们只有站在更为宏大的维度去思考人类文明,才有可能找到全体人类的“合力”。D 相较于“文化自觉”的理念,“美美与共”的设想更为具体,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既指出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优势,也点明了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具有辩证性。B 材料二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具有严密性。C 材料一第
10、一段所列举的最近 100 多年的历史,体现了材料二所说的“历史纵深感”。D 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4 作为一篇论述类文本,材料一却使用了“最”“只有”“唯一”等绝对化的用语,请简析其合理之处。( 4 分)5 “全球文明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代表参会,发表以“交流互鉴,携手同行”为主题的演讲,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具体内容,列出演讲提纲。( 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岁的沉重赵勤18岁,在千辛万苦熬过了高三之后,我没有考上清华。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揭晓分数的那天,我听完电话里的报数
11、,在草稿纸上加了3遍,得到的仍然是那个我不想面对的数字。我倒在床上蒙头痛哭了整整一天。母亲坐在客厅,也是默不作声地落泪。过了很久很久,她悄悄来到我的床边,抚摸着我的头,那么无奈而痛心地安慰我:“不要哭了,乖,不要哭了。”烈日不怜悯我的悲伤,耀我致盲。彼时过于年轻脆弱,我只知道蒙头痛哭,在盛夏7月,眼泪与汗水一样丰沛而无耻。我仿佛听见命运的大门缓缓关上的吱嘎声我一度以为,我一度那样真真切切地以为,这是我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在后来高中好友们一一被名牌大学录取的报喜声中,在后来一次次首都顶尖高校的昔日好友满面春风的精英型同学聚会中,在后来的后来,我愚蠢而耐心地反复咀嚼着这一次失败的味道,几近一蹶
12、不振,为这一个理想的幻灭赔上了此后将近3年的无所事事的荒凉青春。在20岁出头的关口,我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母亲想要安慰我,像我与地坛中那个欲言又止的可怜的母亲那样,对我说:“带你出去走走吧,老这么在家里不成样子。”是带着这样一种失魂落魄,真的是失魂落魄的心绪,去往稻城的。自驾车2000多公里,从川西南,北上到甘肃南部的花湖,再南下,去往藏东的稻城亚丁,途经红原、八美、丹巴等与世隔绝的绮丽仙境。巍巍青山上,神秘古老的碉楼隐匿于云端,触目惊心的山壁断层上苍石青峻。月色辉映的夜里,沿着狭窄的公路在峡谷深处与
13、奔腾澎湃的大河蜿蜒并驰,黑暗中只听见咆哮的水声。翻滚的洪流在月色之下闪着寒光,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尸骨无存。头顶着寂静的星辰,我在诗一般险峻的黑暗中,在行进着的未知的深深危险中,渐渐找到一丝不畏死的平静。我曾经说过,其实人应当活得更麻木一点,如此方能多感知到一些的生之欢愉。明白归明白,但我或许还将终我一生,因着性情深处与生俱来的暗调色彩,常不经意间就沉浸在如此的底色中。希望、坚持等富有支撑力的东西总是处在临界流产的艰难孕育中,好像稍不注意,一切引诱我继续活下去的幻觉就将消失殆尽。7月,在行驶了2000多公里之后,在接近稻城的那个黄昏,潮湿的荒原上开满了紫色花朵,落雨如尘,阴寒
14、如秋。孤独的鹰在苍穹之上久久盘旋。我眺望窗外的原野,身边坐着母亲。高三时,我在外读书,母亲常常专程来看我,一早赶30多公里路,给我带来我喜欢吃的东西,热乎乎地焐在包里,外加很多她精挑细选的水果、营养品。我由此越发懂得什么叫作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次她借着出差的机会,又带上很多东西来看我。白天忙完工作,傍晚时才来到学校。母亲就这么静静地坐在我的宿舍里干等我一个晚上。那天晚自习照例是考试,我急不可待地交了卷,匆匆赶回宿舍和母亲相见。没说上两句话,很快就有生活老师催促熄灯,母亲说:“那我走了,你好好的,要乖,妈妈相信你会努力的。”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
15、门了就不好了。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先回去了。而后来的事情是,那个下雨的凄凉夜晚,为母亲开车的司机在市中心吃完饭已经醉得不省人事,睡得连电话响都听不到。母亲瞒着我,要我赶紧回宿舍睡觉,她自己一人站在学校外面空旷的公路边等着打车回去。可是因为过于偏僻,她打不到车。她一个孤身女子在那黑暗冷漠的马路边,从10点30分一直站到深夜12点,手机也没了电,无法求助。偶尔飞驰而过的车,像划不燃的火柴,擦着她一闪而过,没有一辆停下。她冷得发抖。最终她拦到一辆好心人的私家车,狼狈落魄地赶了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高三结束了很久后,有次母亲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起这件事情。我们正吃着午饭,我强忍着眼泪
16、,放下碗筷,走进厕所咬着自己的嘴唇,痛彻心扉地哭了,眼泪喷涌,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然后迅速地洗脸,按下抽水马桶的按钮,佯装才上完厕所,然后平静地回到饭桌上。我在心里想着,如果那个夜晚母亲发生什么不测,那我余生如何能够原谅自己?幸而她平安无事。因此我不知道除了考上一所体体面面的名牌大学,还有什么能够报答母亲的一片苦心。这也是为何我高考失败后,这么久以来无法摆脱内疚感和挫败感的原因,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她寄予我的,不过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期望,期望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希望我争气。为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期望,她18年如一日地付出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后来,经历几番追逐恋慕,浅尝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维系何等脆弱,我
17、才惊觉母亲给予自己的那种爱意,深情至不可说,无怨无悔地,默默伴我多年。我不得不承认,唯有出自母爱的天性,才可以解释这样一种无私。稻城的夜,雨声如泣。在黑灰色的天地间,7月似深秋,因为极度寒冷,我们遍街寻找羽绒大衣。海拔升高,加上寒冷,母亲的身体严重不适。我们只好放弃了翌日骑马去草甸再辗转亚丁的计划,原路返回,旅程在此结束。带着游褒禅山记中记叙的那般遗憾,带着上路时的失魂落魄,离开了寒冷的稻城。那是18岁时的事情。几年过去,因着对人世的猎奇,探知内心明暗,许诺自己此生要如此如此,将诸多虚幻而痛苦的读本奉作命运的旨意书里说,“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曾为这句话彻头彻尾地动容,拍案而起
18、,惊怯至无路可退,相信在以自我凌虐的姿势挣扎的人之中,我并不孤单。我时常面对照片上4岁时天真至脆弱不堪的笑容,不肯相信生命这般酷烈的锻造。但事实上,它又的确是如此。我从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中体验到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在我所有的旅行当中,18岁的稻城是最荒凉的一个站点。可悲的是,它最贴近人生。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题目中的“沉重”既来源于“我”高考的失利,也来源于“我”辜负了母亲的期望。B “原因竟然不在数学,而在文科综合”中“竟然”一词表明作者的弱势学科是数学。C “诗”作为字义的引申,通常用来表示美好
19、,但文中却用来形容“黑暗”,表达新颖。D 母亲 18 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就是希望“我”能考上清华大学。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母亲“无奈而痛心”的情感,复杂纠结,既有对“我”成绩不如意的无能为力,也有对经历打击的“我”的心疼。B 作者打通了内心之情与外界之景,因为带着一种失魂落魄的心绪前往稻城,所以看到的景色带有了一些暗调色彩。C 文章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比如“像划不燃的火柴”“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表达形象生动。D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动作描写,在反映出“我”心理活动进程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心中的内疚感。
20、8 作者在文中为什么会提到我与地坛和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请谈谈你的理解。( 4 分)9 文章插叙了一段作者高三时的往事,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威而倾其国。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群臣之太富,君主之败也。将相之管主而隆家,此君人者所外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
21、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此四美者不求诸外不请于人议之而得之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则终于外也。此君人者之所识也。昔者纣之亡,周之卑,皆从诸侯之博大也;晋之分也,齐之夺也,皆以群臣之太富也。夫燕、宋之所以弑其君者,皆此类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莫不从此术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尽之以法,质之以备。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节选自韩非子爱臣)材料二: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时,民乱而不治。是以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是故有君臣之义、五官之分、法制之禁,不
22、可不慎也。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君尊则令行,官修则有常事,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民不从令,而求君之尊也,虽尧、舜之知,不能以治。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按功而赏。凡民之所疾战不避死者,以求爵禄也。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也。(节选自商君书君臣)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此四美A者B不求诸C外D不请于人E议之F而得之矣1
23、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嫡子,古时候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嫡在古代既有正宗的含义,也有继承的含义。B 乘,读 chng ,古代称四马拉一车的兵车为一乘。“千乘”指拥有众多兵马的国家。C 知,通“智”,通假字。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用法相同。D 缘法,遵照法律。“缘”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缘木求鱼”中的“缘”意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韩非认为君主和臣子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王后和妃子间要有主次等级,王子之间弟弟要懂得服从兄长,这样国家才会安定。B 韩非认为在治国中君主是最高贵的,君位是最尊贵
24、的,君威是最强大的,君权是最隆盛的,但是这个想法不能为统治者所共识。C 韩非在分析纣、周、晋、齐、燕、宋灭亡原因后指出,英明的君主蓄养臣子,要完全让他们按照法律办事,要做到正直且规矩。D 商鞅用古代没有君臣等级,没有五官,没有法制时的混乱情形来说明建立秩序的必要性,有了秩序后,人们行事才会变得慎重。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 )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2 )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1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君臣”,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25、。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重题)白居易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首联的“犹慵起”三字,反映出诗人的慵懒状态,也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B 颔联写了作者倚枕听钟声、拨帘看山雪的情景,细腻传神,寓情于景,充满了生活情趣。C 颈联写诗人虽然处境卑微,但是如果想在此安度余生,得到司马这个职务,已经 知足了。D 尾联引人深思,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苏东坡“心安处是吾乡”的想法与之不谋而合。16 同样是被贬江州的诗作,白居
26、易的琵琶行和此诗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文字中的空缺部分。(6分)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地杭州,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柳永曾在望海潮中写下(1)“_,_”,自此,“秋桂夏荷”也成了杭州最美的代言。在杭州生活,我们可以如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所写的(2)“_,_”一样,挥毫品茗。当然,我们也可以漫步西湖边,吟诵着前人写下的含有“西湖”二字的诗句:(3)“_,_”,尽情享受快节奏下的慢生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苍山西耸,洱海东卧。苍洱
27、之间,“望夫云”“飞碟云”“火把云”等 的云朵,构成大理特有的风景线。“夏秋之交的雨后初晴时,苍山的半山腰就会出现一条带状的云,这就是玉带云。其实,玉带云是洱海蒸发上来的水蒸气沿着苍山爬升时,与冷空气相遇凝结而成的。”说起奇异云景,大理州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高志伟 。天气本身就能造景,气象资源也能变成旅游资源。精准预报天气条件和天气景观,既有利于让游客安心出行,又能实现“景不走空、人不空走”,让美景与人开心“相遇”。记者了解到,云南省气象局积极研发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可以提前向游客报送梯田云海等天气景观的出现概率,预报观赏星空、湿地观鸥等特色游览项目的观赏适宜度。18请在文中画
28、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又能准确预报天气景观,游客也不至于白跑一趟,看不到美景”,内容大致相同,但表达效果为什么原句更好?( 5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关“多巴胺穿搭”的短视频席卷网络。镜头中主人公穿着不同艳丽颜色的服饰,这种强烈的色彩反差使观看者 。有研究表明,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从而影响情绪。要了解“多巴胺穿搭”,首先 。多巴胺是大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使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信号,从而调控神经活动。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缘故,
29、人们也被多巴胺认为是“快乐物质”。既然多巴胺有助于人们获得快乐,那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合理促进多巴胺的吸收和分泌?赵韶苓表示,获得多巴胺并非难事,适度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和 等,都能促进多巴胺分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多巴胺水平,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充足的睡眠也能促进多巴胺的生成和释放,建议每晚睡眠时间在78小时;另外还可以食用富含酪氨酸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奶制品、肉类等。20 下列句子中的“这”和“这是因为视觉上的刺激让人体内的多巴胺更多地被释放”中的“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 你顺利完成学业,这值得庆贺。B 你不用做饭,我这就走。C 自信点,勇
30、敢些,别怕这怕那的!D 我这才知道运动的好处。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 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赵勤在18岁的沉重中给我们讲述一个高考失利学子的心路历程,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在距离2024年高考只有218天的时刻,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一些积极的启示,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请你结合你的高中学习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
31、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解析】A项“共同的愿望都是缔造和平环境,争取民族独立,进而实现和平与发展”错误,“缔造和平环境”是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们的愿望,“争取民族独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的愿望;B项“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文化的持续推进孕育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错误,原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D项
32、“费孝通提出和而不同的概念,虽然想法比较新颖”错误,“和而不同”不是费孝通提出来的,而且也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2.(3分)C【解析】A项“西方思想在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出现的局限性动摇了其在世界学术界的主导地位”错误,曲解文意;B项“只要就”错误,表达绝对;D项“也更具有现实操作性”错误,千文无据。3.(3分)B【解析】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4.(4分)用词准确。无论是“最迫切的愿望”“最强劲的呼声”,还是“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都符合真实的实际情况,可以用这些词语;观点鲜明。有力地表明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态度明确不含糊。(
33、每点2分,共4分。)5.(6分)回顾历史:说明全世界人类都在呼吁和平和发展;观照现实:点明当下时代发展与危机并存;提出方法:呼吁各国要有文化自觉,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美美与共。(每点2分,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解析】D项“母亲18年如一日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护,就是希望我能考上清华大学。”原文“期望我考上一个好大学”,并不是“考上清华大学”,而且“就是希望”表述绝对。7.(3分)C【解析】C项“仿佛一个急转弯稍不注意,便会翻入江谷”不是比喻句。8.(4分)也作为一个学生,我与地坛和游褒禅山记两篇文章是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作者对这两篇文章
34、有印象;这两篇文章的内容符合作者遇到的情境,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增强语言感染力,可以更好地表达情感。(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可得满分。)9.(6分)让结构更加严密:紧承了上文旅途中母亲坐在“我”身边的叙述,让“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以前的往事,而且引出了下文自己的感悟;让内容更加充实:记叙了“我”高三时的往事,让读者能更直接地感受到母亲对“我”的付出;让主旨更加突出:赞美了母亲无私的付出,也更加触动自己,让自己明白人经历过痛苦之后才会成长。(每点2分,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DE(每涂对一处给l分,涂黑超过
35、三处不给分。)【解析】本句意为: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需向外面去寻求,不用向他人请求赐予,措置适宜就可以得到。11.(3分)C【解析】A项“古代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错误,嫡子是古代正妻所生的儿子,嫡长子是古代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B项“读chng”错误,应该读“shng”;D项“缘木求鱼”中的“缘”是攀援的意思,和“缘法”中的“缘”意义不同。12.(3分)B【解析】B项“但是这个想法不能为统治者所共识”错误,原文“此君人者之所识也”只是强调这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君主所要记住的,并没有说这个想法不能为统治者所共识。13.C(8分)(1)因此奸臣繁衍滋长,君主的政治主张就会衰亡。(蕃息:繁衍滋长。道:
36、政治主张)(2)法度不清晰,而要求人民服从法令,那是不可能做到的。(明:明朗,清晰。行令:依法令行动,服从法令。)【解析】每句4分,其中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2分。14.(3分)材料一强调君臣应该分清地位尊卑,君主是最尊贵的。材料二强调应该用法制区分君臣,维护君主的权威。(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文言译文】材料一:宠爱的大臣过于亲近,一定危及君主本身;大臣的地位太尊贵,一定会改变君主的权位;王后和妃子没有了主次等级,一定会危及正妻所生的嫡子;王子之间弟弟不服从兄长,一定会危及国家的安定。我听说于乘之君没有戒备,一定会有百乘之臣在他的旁边窥视,准备夺走他的百姓颠覆他的国家;万乘之君没有
37、戒备,一定会有于乘的私家大夫在他身边窥视,以便夺走他的权势倾覆他的国家。因此奸臣繁衍滋长,君主的政治主张(统治)就会衰亡。所以诸侯强大,是天子的祸害;群臣过于富有,君主就会衰败。将相控制君主而使私家兴盛起来,这是做君主的所要加以排除的。在万事万物中,没有比君主自身更高贵的,没有比君位更尊贵的,没有比君主的威力更强大的,没有比君主的权势更隆盛的。这四种美好的东西,不需向外面去寻求,不用向他人请求赐予,措置适宜就可以得到立所以说:人主如果不能利用自己的财富,终会被奸臣所窃取。这是一个统治天下的君主所要记住的。从前商纣王灭亡,东周走向卑弱,都是源于诸侯的强大;晋国被瓜分,齐国被他人夺取,都因为大臣们
38、太富有了。燕国、宋国之所以国君被人劫杀,都是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远处对照商、周的亡国,近世对照燕、宋的弑君,都是走的这条道路。因此英明的君主蓄养他的臣子,完全让他们按照法律办事,正直规矩。所以君不赦免死罪,不减轻刑罚;赦免死罪而减轻刑罚,这就叫做散失威权,国家将会危急,国家的大权就会旁落。国家将要倾覆,君权先旁落于大臣之手。材料二:古时没有君臣上下的时候,人民纷乱无序。所以圣人划分贵贱,制定爵位,建立名号来区别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由于国土广阔,人民众多,物产丰富,所以分设五官来管理。人民中多就会产生奸邪之事,所以创立法制作为行为标准来限止奸邪产生。所以有君臣上下的等级关系,五官的分职、法律的限制
39、,(行事)不能不慎重。处在君位而命令行不通,那就危险了;五官已经分职,却没有常规,那就乱套了;去度已经建立,而私惠风行,那么人民就不惧怕刑罚了。只有国君尊严,法令才能行通;官吏清明,政事才有常规;法度分明,人民才惧怕刑罚。法度不清晰,而要求人民服从法令,那是不可能做到的。民众不服从法令而希望国君的尊严,即使国君有尧舜那样的智慧,也不能统治。明君治理天下,遵照法度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行赏。凡是人民奋勇作战,不畏死亡的,是为了求得爵禄,明君治理国家,战士有斩得敌首、捉得俘虏的功劳,一定让他的爵位足以荣耀,俸禄足够食用。农民不离开乡村,足够奉养双亲、供给军需。因此士兵才肯殊死战斗,农民才不惰怠。(二
40、)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A【解析】A项“直接道出他已经有点厌倦宦途生涯”错误,应该是间接。16.(6分)琵琶行感情基调低沉悲凉,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此诗感情基调恬淡闲适,诗人虽然被贬,但依然能寄情山水,从自然中得到慰藉,表达出及时行乐的清怀,也传达出作者恬淡的心境。(每点2分,共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如有其它答案,只要是含有
41、“西湖”,即可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18.(2分)千姿百态;如数家珍。19.(5分)原句用“景不走空、人不空走”表示“准确预报天气景观,游客也不至于白跑一趟”,表达更为简洁;原句用两个四字短语,节奏明快,富有文采;原句使用“相遇”表示游客看到美景,采用拟人的手法,将美景人格化,表达更加生动。(每点2分,两点4分,三点满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20.(3分)A【解析】材料中的“这”和A项的“这”均代指上文出现的具体事情。21.(6分)心情变得愉悦;要了解什么是多巴胺;合理的饮食。(每空2分,共6分。)22.(4分)
42、因为在调节情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多巴胺也被人们认为是“快乐物质”。(每改对1处得2分。)【解析】原句有两个错误:“因为的缘故”句式杂糅;主客颠倒。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赵勤在18岁的沉重中给我们讲述一个高考失利学子的心路历程,作为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在距离2024年高考只有218天的时刻,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得到一些积极的启示,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段“人生如路,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请你结合你的高中学习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