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1866-2023 中华蜜蜂育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_T 1866-2023 中华蜜蜂育王技术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140.10CCSB47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8662023中华蜜蜂育王技术规程CodeofpracticeofqueenrearingtechniquesforApisceranaceranaFabricius2023-11-08发布2024-05-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186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养蜂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2、:刘锋、张串联、叶武光、周伟良、骆群、赵者云、袁芳、黄慧俊、李倩、彭成涛、席芳贵、彭建、丁超、潘东福、王新宏。IDB36/T1866-2023中华蜜蜂育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中华蜜蜂育王技术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蜂场选址、场区布局、设施设备、品种及规模、卫生防疫、蜂场管理、蜂群管理、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蜂王规范化培育。2规程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68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
3、范GB/T41227-2021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1951蜜蜂幼虫腐臭病诊断技术规程NY/T4043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诊断技术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种用蜂王breedingqueen由受精卵培育而成、卵巢发育完全、具有优良性状并能稳定遗传的蜂王。3.2蜂群honeybeecolony是蜜蜂自然生存和蜂场饲养管理的基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一群蜂由1只蜂王、数千至数万只工蜂和数百只雄蜂(季节性存在)组成。3.3母本群maternalcolony为人工育王提供卵或者小幼虫的蜂群,具有繁殖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生产性能突出等优良性状。3.4父本群paternalc
4、olony1DB36/T1866-2023提供种用雄蜂的蜂群,具有采集性能良好、生产性能稳定、能维持强群等优良性状。3.5哺育群nursecolony用于接受王台并将王台培育成蜂王的蜂群,具有健康、哺育蜂多、饲料充足等特点。3.6交尾群matingcolony专供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供其交尾、产卵的蜂群。3.7补助饲喂supplementaryfeeding外界缺乏蜜源,蜂巢内饲料贮备不足时,短期内对蜂群喂足高浓度糖饲料。4蜂场选址4.1场址选择涉及的蜂场环境、蜜粉源等应当符合GB/T41227的规定。4.2蜂场12km半径内没有其它蜂场,避免非本场培育雄蜂影响交尾。5场区布局5.1育王场中
5、育王群排列及饮水设施的建设要求符合GB/T41227-2021的规定。5.2应将父本群、母本群、交尾群分散摆放。交尾箱应喷不同颜色、分散摆放,蜂箱之间至少2m距离,各群巢门方向交错。根据需要,可在4km5km处设置辅助交尾场。6设施设备6.1蜜蜂父本群、母本群及培育群应选用标准蜂箱,交尾群可选用标准蜂箱或专用交尾箱。多王交尾箱每个巢门应朝向错开。6.2蜂箱、饲喂器、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移虫针、王台棒等蜂机具应选用无毒、无味材料制成。育王王台应利用纯中蜂蜡现场制作。6.3蜂机具的消毒应按照GB/T19168的要求执行。7品种及规模7.1蜂种为华中中蜂(CentralChinesehoneybe
6、e),不应引入其它类型中华蜜蜂。7.2蜂场建设规模应达到基础蜂群120群以上,包括母本群、父本群与哺育群,可组织交尾群200群以上。8卫生防疫8.1蜂箱、蜂具使用前应消毒;蜂场地面撒生石灰,及时清理杂物,保持蜂场清洁卫生。2DB36/T1866-20238.2饲喂蜂群的蜂蜜、优质白糖、花粉或花粉代用品等应安全卫生。8.3育王所用蜂群应提前进行全面检查,保持健康,若发现病害,应立即淘汰,不宜再作育王群。蜜蜂病敌害防治应符合GB/T19168的要求。9蜂场管理9.1育王场管理制度健全,育王计划符合蜜蜂生物学规律。9.2蜜蜂饲养管理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专业的育王技术。9.3建立蜂场育王档案,内容包括
7、蜂种来源、登记编号、蜂群数、蜂群编号、蜂王培育信息等,档案管理等内容符合GB/T41227-2021的要求。9.4蜂场饲养管理人员应坚持填写养蜂日志,记录王台培育、雄蜂培育、处女王交尾、蜂王邮寄和蜜蜂繁殖等内容。10蜂群管理10.1选择父本群培育雄蜂选择采集性能良好、群势强壮的蜂群培育雄蜂。培育蜂王前20d,割除父本群中一张蜂脾下部1/3的部分,并添加优质蜜粉饲料,刺激蜂王产未受精卵。及时割除非父本群中的雄蜂封盖子。10.2培育哺育群蜜蜂培育蜂王前15d,选择子脾整齐、总量2足框子脾的蜂群作为哺育群,加强优质饲料供应和保温,保证子脾顺利出房,提升哺育能力。10.3选择母本群培育蜂王待培育雄蜂开
8、始出房时,向母本群添加空脾或中蜂免移虫育王生产器控王产卵6h8h;48h后将哺育群蜂王取出妥善保存;72h开始转移1日龄幼虫至王台,并将其放入哺育群中间至王台成熟。培育第一批王台后第3d和第10d,分别培育适量备用王台,用于补充失王的交尾群。10.4组建交尾群在处女王出房前1d组织交尾群,将原群蜂王取出统一放置备用。从原群提出2张具有较多子脾和蜜粉的蜂脾组建交尾群,并转移到辅助交尾场。10.5交尾群管理交尾群组建第2d,介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之后尽量少开箱检查。原群内也放1只王台进行培育。3d后,检查处女王是否介绍成功;10d后,检查蜂王产卵情况;25d后,检查蜂王是否符合标准。10.6温度调节应根据气温调整蜂群保温措施,防止分蜂热或幼虫受冻发生病害,保证蜂群内环境稳定。11质量控制3DB36/T1866-202311.1对外推广的种用蜂王应具有完整的系谱档案,包括母本,父本(人工授精蜂王)、移虫日期或产卵日期(免移虫育王)、出房日期等信息。11.2推广的蜂王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后正式推广,并为用户提供蜂王检疫合格证。11.3按照NY/T1951、NY/T4043要求,对欧洲幼虫腐臭病、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疾病进行检疫。A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