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45套苏教版.zip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45套苏教版.zip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45套苏教版.zip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8.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1.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6.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7.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9.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7课时练习二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8课时复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1.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1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8.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3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4.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5课时练习十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6.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用数量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9.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用画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1.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练习四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2.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上学时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6.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简単的数据汇总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4.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认识千米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认识吨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2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2.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认识24时记时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4.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的时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6.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7.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2课时面积単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0.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2.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4课时面积単位间的进率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5课时练习九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5.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6课时复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7.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复习乘法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2课时复习千米和吨分数和小数及年月日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5.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3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8.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9.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3.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5.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7.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4课时练习五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9.docx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算24点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2.docx
  • 全部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8.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1.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4课时练习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6.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5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7.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6课时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9.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7课时练习二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8课时复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1.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1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8.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3课时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4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4.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第5课时练习十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6.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用数量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9.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用画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1.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3课时练习四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2.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上学时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6.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简単的数据汇总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4.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1课时认识千米教案苏教版2022052118.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千米和吨第2课时认识吨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1课时年月日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2课时认识平年和闰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2.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3课时认识24时记时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4.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第4课时计算经过的时间教案苏教版20220521166.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苏教版202205211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2022052117.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面积的含义教案苏教版20220521117.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2课时面积単位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0.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2.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4课时面积単位间的进率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5课时练习九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5.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6课时复习教案苏教版20220521127.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时复习乘法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2课时复习千米和吨分数和小数及年月日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5.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3课时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8.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单元期末复习第4课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苏教版20220521149.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1课时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3.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2课时不含括号的除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5.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7.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4课时练习五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9.docx--点击预览
    • 2022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算24点教案苏教版20220521152.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819 页例 1、例 2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新旧知识碰撞产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认知驱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掌握速算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掌握速算方法。难点:掌握速算方法,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一、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速算法1.提问导入,引起悬念。(1)教师出示:11,让学生确定另一个乘数(两位数),成为一道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算式,教师很快地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如:生:18 乘 11。师:1811198。生:23 乘 11。师:2311253。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算得这么快,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2.亲身体会,探索研究。(1)教师板演:(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积是怎么得来的?积与第一个乘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师生共同小结: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2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二、“头相同、尾互补”型乘法速算法师:两个数之和等于 10,则称这两个数互补。在整数乘法运算中,常会遇到像 7278,2686等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或互补,或被乘数与乘数的个位数字相同或互补的情况。7278 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互补,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相同、尾互补”型*686 的被乘数与乘数的十位数字互补、个位数字相同,这类式子我们称为“头互补、尾相同”型。计算这两类题目,有非常简捷的速算方法,分别称为“同补”速算法和“补同”速算法。【例 1】(1)7674 (2)3139分析与解:本例两题都是“头相同、尾互补”类型。(1)由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得到7674(70,6)(704)(706)70(706)470706707046470(7064)6470(7010)647(71)10064于是,我们得到下面的速算式:(2)与(1)类似可得到下面的速算式:由例 1 看出,在“头相同、尾互补”的两个两位数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数之积(不够两位时前面补。,如 1909),积中从百位起前面的数是被乘数(或乘数)的十位数与十位数加 1 的乘积。“同补”速算法简单地说就是: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我们在三年级时学到的 1515,2525,9595 的速算,实际上就是“同补”速算法。3三、深化学习,巩固提高。1.及时反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3113211521171116311451181115711(1)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发现问题:在 5711 这个式子中,5712,应该怎么办?(2)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3)得出结论:满十进一。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6711781148116911931191132224333(1)问题出现:9911,满十进一”后百位上又满了十,怎么办?3222 和 4333 的第二个乘数变化了,又怎么办?(2)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研究发现。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板书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一、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速算法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乘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乘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二、“头相同、尾互补”型乘法速算法积的末两位是“尾尾*前面是“头(头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安排,参照小学数学认知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去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交流的意识和进取精神,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由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况可知,大部分同学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交流,从而摸索出规律,并进而掌握规律,思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总体说来,本节课是成功的,实现了预4期的教学目标。1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 1 课时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 1、例 2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估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110 332 511 202 303 620学生计算,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口算的)2.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都算得很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 1。(1)出示教科书第 1 页例 1。引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让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全班交流,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2)探究算法。提问:如何算出 10 盒有多少个?把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右下角的菜椒摆放特点来说)2先算 9 盒,再加 1 盒。129108(个)10812120(个)横看,先算 2 盒,再算 5 个这么多。12224(个)245120(个)竖看,先算 5 盒,再算 2 个这么多。12560(个)602120(个)把算式看成 12 个十,10 个十是一百,2 个十是二十,合起来是 120。想:把乘法算式看成 12 个十,那就可以先写 12,再在后面添上 1 个 0。追问:比较一下这么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如果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后一种方法,教师要提问简便在哪里。(3)试一试。完成教科书第 1 页“试一试”前两题:24102010学生口答,说说口算的方法。要求:请大家各自出一道这样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学生出题,教师板书:()10提问:观察这些算式,你们能总结出两位数乘十的口算方法吗?师生共同小结:一个数乘十,只要在这个数后面添一个 0 就可以得到积。完成教科书第 1 页“试一试”第三小题。让学生与同桌交流口算方法。指名汇报:生 1:可以看成 236,再算 2030600。生 2:先算 236,再在末尾加两个 0 就是 600。提问:为什么要加两个 0?师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只要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 0 即可。2.教学例 2。(1)出示教科书第 2 页例 2。指名读出例题表格中的数据。师: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有的比 30 千克少一些,有的比 30 千克多一些。每袋蒜头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约重 30 千克。追问: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再交流反馈,得出最佳的方案。引导:按每袋 30 千克估算,60 袋一共有多少千克?列式为 30601800(千克)(2)完成教科书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5 题。提问: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追问:你想怎么估算?集体交流,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分别把两个乘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来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1 题。提问:这三组题有什么特点?上下两题的答案一样吗?为什么?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多一个 0,那么积也应该多添一个 0。2.完成教科书第 2 页“想想做做”第 2 题。过渡:大家这节课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想进行一场口算竞赛,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纸,完成课本上的口算,限时一分钟,前五名全对者,老师有小奖品奖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给前五名发放小奖品。让学生重点说说“8050,1055,6090”的口算方法。3.完成教科书第 3 页“想想做做”第 6 题。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表格,指名说说想法,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反馈。交流分析、思考的过程,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补充。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掌握了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时要注意积的末尾有几个 0。【板书设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 1:1210-120(个)答:送给敬老院 120 个。例 2:30601800(千克)答:大约一共收获蒜头 1800 千克。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时要注意积的末尾有几个 0。【教学反思】4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教学例 1 时,教师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和发挥教科书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探讨“1210”的口算方法,并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说出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在交流算法中相互启发,总结算法。在教学例 2 的估算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第 2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5 页例 3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的程序和各部分积的定位方法,能正确笔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和运算特点的理解,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简约性。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应用所学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自主探索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例 3 情境图,提出要求:幼儿园刚刚运来一批迷你南瓜,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这些南瓜由两部分组成,地上堆着的有 10 箱(一共有 5 摞,每摞 2箱),工人捧来的还有 2 箱,一共有 12 箱,每箱 24 个。2.追问:根据这些已知条件,你能求出什么问题?3.进一步追问:要求这些南瓜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412(个)二、合作探究,尝试计算1 提出要求:2412 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你能联系上面的问题情境,算出它的得数吗?2.提示:如果觉得算 12 箱的个数有困难,能不能先算出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思考后,进一步追问:你打算先算出几箱的个数?接下去又该怎样做?从而引导学生想到:(1)先算 6 箱有多少个,再算 12 箱有多少个;(2)先算 4 箱有多少个,再算 12 箱有多少个;(3)先算 10 箱和 2 箱各有多少个,再合起来;2(4)先算 9 箱和 3 箱各有多少个,再合起来;3.提出要求:从上面的算法中选择一种,试着算出结果。学生各自计算后,有选择地展示计算过程,注意突出上述第(3)种计算方法。三、介绍笔算方法1.指出:像 2412 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竖式计算过程的分解图,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依次进行研究。2.出示第一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1)这一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的乘积?(2)你能具体说说 242 的计算过程吗?(3)这里算出的 48 也就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3.进一步启发:想一想,算出 242 的积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4.出示第二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1)这一步算的又是哪两个数的乘积?(2)如果把 240 称为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你认为第二部分积末尾的 0 为什么可以虚化处理?(因为 24 与 10 相乘的结果可以理解为 24 个十,所以只要把 4 写在十位上,把 2 写在百位上就可以了。)(3)这里的 240 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5.猜一猜:算出 242 与 2410 的积之后,接下来又应该做什么?6.出示第三个虚线框里的内容,组织讨论:288 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多少箱南瓜的个数?7.引导反思:回顾刚才的竖式计算过程,谁来说说这个过程是分几步完成的?每一步分别算了什么?竖式计算的程序与前面想到的哪种算法大体相同?8.出示竖式的一般写法,指出:计算 2412 的竖式通常应写成这样。进一步讨论:竖式中的第二部分积是多少?为什么说这里的 24 表示的是 240?谁来具体说说竖式中第二步的计算过程?9.明确:用竖式计算时,第一步用 12 个位上的“2”去乘 24,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2”对齐;第二步用 12 十位上的“1”去乘 24,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1”对齐;第三步要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10.启发:如果把竖式中的两个乘数交换位置,你认为会得到怎样的结果?学生交流后,要求他们调换竖式中 24 和 12 的位置,再乘一遍。追问:得到的结果与大家开始的想法一样吗?从这个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指出:计算两位3数乘两位数时,可以用调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四、组织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要求学生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教科书给出的 3 道题。学生计算后,讨论:(1)左边一题第二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相乘?算出的“44”的末位为什么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2)中间一题最后一步算的是哪两个数相加?竖式上的“96”为什么要当作 960?(3)右边一题是分几步计算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各是多少?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提出要求:这两题的计算过程都有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原因各是什么?学生交流后指出:左边一题第二部分积的末位不应该与乘数的个位对齐,他把 28 个十当成了 28 个一;右边一题第一部分积应该是 93,而不是 63,他把 33 算成了 32。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先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再选择一两题指名说说口算的过程。学生独立订正。交流:结合改错练习,在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对其他同学有什么要提醒的?4.课内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2、3、6 题。五、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你觉得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怎样算?其中的关键又是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241238【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渗透估算。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412 后,教师追问:谁能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你是怎样估算的?通过这一追问让学生知道估算可以将 24 和 12 看成接近它们的4整十数。学生的估算方法多样,思维灵活,在具体的题目中渗透估算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又能为检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服务。2.理解算理。列出算式 2412,重点还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本节课主要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尝试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形结合,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表示的意义,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学生是初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经常会在书写格式上出错,出现数位不对齐等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多巡视学生的书写,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1第 3 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6 页例 4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策略。2.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3.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简单进位)的算理,正确处理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下热身运动好吗?课件出示题卡:(1)1040 1240 2050 40222023 1150 780 3020(2)2124 1223你能说说当乘到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时,它与第一个乘数乘得的积怎样写?(这是竖式计算,应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二、新知探究教学例 4。同学们,要解决“每箱迷你南瓜 24 个,53 箱一共有多少个?”应该怎么办?探究提示:(1)每箱 24 个,53 箱一共有多少个?”是什么意思?(2)你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吗?(3)你能估算它的结果吗?2(4)试一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师生学习探究提示,理解后开始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问:53 箱一共有多少个迷你南瓜?列式:2453 (个)提问:如何计算?学生思考、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估算。(2)列竖式算。(3)用计数器算。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学生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说出算理及算法,下一步怎样算呢?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并与已有知识相比较,明确在此题中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同学们计算得真棒!这个问题,你们试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乘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交流。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相乘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强调两点让学生注意: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乘完后,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三、巩固练习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3428 4613 1567 2346(对进位问题加以强调)2.改错。3.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3指名四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自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提醒学生注意数位对齐和进位。全班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一”第 4 题。指名学生解读题意,说说“平均每箱蜜蜂产蜂蜜 45 千克”是什么意思?该怎么列式?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笔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5.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 711 题。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和同桌交流一下。【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计算方法的掌握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掌握算法。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并在计算中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最后,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问题来突破难点。1第 4 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 1、例 2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会用调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1 题。出示题目,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活动,说出得数。2.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2 题。出示题目,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计算两题,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乘得的结果和哪一位对齐及进位。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积累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3 题。让学生先阅读表格,明确题意,再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请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提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2.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4 题。先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计算,最后全班共同订正。3.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5 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要求学生先估计哪种球的销售额最高,再算出每种球的总价,比一比,填一填。指名说出每2道题的估算结果和实际的计算结果。4.完成教科书第 7 页“练习一”第 6 题。让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算式的上方;再竖式计算,用估算检验竖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最后指名汇报,要求学生将错题改正在习题旁,并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5.完成教科书第 8 页“练习一”第 7 题。让学生先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要求卡车超载了没有,需要先求什么?(货物的总重量)让学生估一估,并说说理由。说明:超载意味着货物的总重量大于卡车的载重。三、巩固迁移1.完成教科书第 8 页“练习一”第 8 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已知条件,找出所求的问题。估算:租 5 辆这样的客车够吗?(估算 5 辆车能坐多少人,即 548,把 48 看成 50,大约是 250 人,不够)提问:至少要租多少辆这样的客车?这里的“至少”表示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 8 页“练习一”第 9 题。出示图片,使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小组讨论:(1)付出 4000 元,找回一些说明了什么?(2)估计哪一种砖比较合适,为什么?(3)实际用了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3.完成教科书第 8 页“练习一”第 10 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练习一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1)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乘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乘第一个乘数。(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3(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1第 5 课时 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910 页例 5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难点:能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56 223 334 133560 2230 3340 13302.笔算。2751 2618 3122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师:今天我们要到超市去买足球,看看买 30 个足球要用多少元。(出示挂图)2.出示例题。足球每个 32 元,买 30 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学生交流并汇报。教师板书&230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算 3230 的积呢?学生可能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第一种:用口算,先算 323,再在得数后面添写一个 0。列式为:323963230960 或 96109602第二种:仿照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结果,也许?有的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计算。如下:(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亲手实践、讨论,进一步掌握乘数末尾有 0 时的处理方法)3.掌握方法。(1)师:计算 3230 时,同学们各显其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两种方法都可以。(2)师: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边讲述边板书:第一步:列竖式。因为 0 乘 96 还得 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算 3230,而是先算 323,列竖式时可以让 3 与 32 中的 2 对齐,把 30 中 96:0 的 0 写在后面。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823 得 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 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 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 0。第三步:检验。那么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了什么?看来当乘数末尾有 0 时,这种算法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4.小结。做计算不仅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巩固练习1.小小测验。你都学会了吗?(注意积的末尾的 0 的处理)2.比一比,算一算。302324204012322324193812先观察每一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求出算式的积,之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3.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板演,教师进行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出问题:第一个乘数末尾有 0 的题该怎样列竖式呢?35.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先仔细看图,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计算的。6.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多媒体出示场景图。师:通过场景我们知道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学生自己说说算式。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足球每个 32 元,买 30 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简便方法:答:买 30 个这样的足球要用 960 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本节课教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上课一开始,通过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回忆,有意识地把旧知识引入新知的学习中。2.注重启发,探究算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先让学生估算 3230,再用口算或笔算的方式计算出 3230 的积。在笔算的过程中,学生用的是普通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而教师借机向学生介绍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并通过“试一试”巩固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前半节课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教学略显仓促。41第 6 课时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12 页例 6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的特点,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1.理解题意。出示例 6 的场景图(暂不出示图中的问题)。提出要求:看图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启发:根据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有 6 袋乒乓球”和“每袋有 5 个”,想到可以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联系“每个乒乓球 2 元”和“每袋有 5 个乒乓球”,想到可以求“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等等。呈现教科书提出的问题:买 6 袋乒乓球要多少元?要求学生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提出要求: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思考后,组织交流。结合交流着重明确如下两个基本思路:(1)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再算买 6 袋乒乓球要多少元。(2)先算 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 6 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追问:你是怎样想到可以“先算出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的?你又是怎样想到可以先算2“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明确:可以根据“每袋有 5 个乒乓球”和“每个乒乓球 2 元”这两个条件,想到先算出“买一袋乒乓球要多少元”;也可以根据“每袋乒乓球有 5 个”和“一共有 6 袋”这两个条件,想到先算出“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3.列式解答。提出要求:选择一种方法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教师讲评。4.回顾反思。你能把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连起来说一说吗?通过解答这道题,你觉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二、指导完成“想想做做”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先让学生从每组的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再要求他们把每组的三个条件全部联系起来,说说还能算出什么、怎样算。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组织交流后,再要求他们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各自列式解答。学生解答后组织交流,突出:要求一共运走多少千克,可以先算出一车有多少千克,也可以先算出一共运走多少筐。3.做“想想做做”第 5 题。(1)出示“平均每人每天组装 7 台电脑”,组织讨论:根据这个已知条件,你能想到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根据上面的条件,可能想到(人几天能组装多少台电脑”,或“几人 1天能组装多少台电脑”,也可以想到“几人几天一共组装多少台电脑”。(2)提出要求:观察题中的场景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追问:“他们 5 天一共能组装多少台”里的“他们”是指几人?(3)让学生各自列式解答,再要求他们对照算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含义,以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4.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3、4、6 题。三、拓展应用,回顾总结1.呈现超市场景:3牛奶若干箱,每箱标注“2 袋”,每袋标价“元”;矿泉水若干箱,每箱标注“5 瓶”,每瓶标价“元”;果汁若干箱,每箱标注“8 瓶”,每瓶标价“元”;啤酒若干箱,每箱标注 24 罐”,每罐标价“元”;方便面若干箱,每箱标注“20 袋”,每袋标价“元”;2.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别列出相应的算式。例如,买 5 箱牛奶一共要多少元?买 4 箱方便面一共要多少元?3.组内互动:一人根据上述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另一人列出相应的算式,其余同学担任裁判。4.组织反思:刚才大家所提的这些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简单概括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吗?【板书设计】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一:5630(个)30260(元)方法二:2510(元)10660(元)方法三:2612(元)12560(元)【教学反思】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参与认知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1第 7 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 页例 1、例 2 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40203008107050807050631092004006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2.根据 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1302 13200 13020二、积累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练习二”第 2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2.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练习二”第 3 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3.完成教科书第 13 页“练习二”第 4、5 题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2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三、巩固迁移1.完成教科书第 14 页“练习二”第 6 题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让学生用自己方法的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名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2.完成教科书第 14 页“练习二”第 7 题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3.完成教科书第 14 页“练习二”第 8 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题意提问:要求“买 5 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二两位数乘两位数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1第 8 课时 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517 页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让学生形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2.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3.初步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难点: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请大家看黑板,老师课前给大家出了几道练习题:7952 7050 1520 40601826 1521 3960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学生讨论后把分好类的题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4060396018261520152170501952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师:左边的这组题目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因为很简单。师:怎么简单?2生:它们的末位都是零。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生:先不看末尾的零,将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它们相乘的积的末尾添上零,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添几个零。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生:比较简单的计算,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2.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师:你为什么要将 39 看作是 40?21 看作 20?生:因为 39 和 21 离整 40 和整 20 很近?师:那 38 和 19 离 39 和 21 也很近啊?生:它们虽说也很近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师: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近原数又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生:因为它是约等号。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离准确值近的原则。3.计算方法的回顾。一起做最后一道题:1826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4.出示一题,指名一生板书竖式,教师巡视。提问板书的同学: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师:144 是怎么来的?(板书:348144)144 的末位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板书:144 个十)师:谁来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指名一生回答。课件出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到的末位和第二个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全班齐读。三、解决问题31.中心小学有 1200 人去春游,现有 31 辆大客车,每辆大客车可乘坐 42 人,一次能坐下吗?师:这题如何思考?生:先求出 31 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 1200 比较大小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1 乘 42 呢?小组交流。反馈: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 1200 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生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