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涵*** 文档编号:96549574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doc(9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CECS XXX-202X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Span Tunnels(征求意见稿)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超大跨隧道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per-Span TunnelsT/CECS XXX-202X主编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x北京前 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20年第二批协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2023号)的要求,规程编

2、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分10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荷载;支护与结构设计;防排水设计;施工;施工监测;验收;运营。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负责归口管理,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刘建友(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邮政编码:100055)。主编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

3、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安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云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悉地(苏州)勘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铁长江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

4、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科机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吕刚、刘建友、赵勇、岳岭、于晨昀、钟巧荣、刘方、胡晶、许领、邹超、李永毅、陈爽、吴应明、呼炜、魏立新、刘小辉、毛金龙、姚再峰、龚彦峰、高学伸、闫自海、贾家银、汝俊起、吴航通、镇垒、张宏明、杨彦军、张海东、张明、涅松林、王勇、郭红敏、蔡来炳、孙杰、张美聪、田英杰、周冠南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 1 术语22. 2 符号43 建筑材料63.1 一般规定63. 2 混凝土83. 3 喷射混凝土83. 4 钢

5、材及锚杆93. 5 石材和砌体103. 6 其它常用材料114 荷载124. 1一般规定124. 2 分类124. 3 永久荷载134. 4 可变荷载134. 5 偶然荷载145 支护与结构设计145. 1 一般规定145. 2 锚杆设计155. 3 锚索设计195. 4 喷射混凝土设计215. 5 二次衬砌设计226 防排水设计236. 1 一般规定236. 2 注浆防水246. 3 结构防排水257 施工297. 1 一般规定297. 2 施工准备307. 3 开挖方案317. 4 超前地质预报317. 5 超前加固和支护327. 6 初期支护的施工367. 7 二次衬砌407. 8 结构

6、防排水及监测体系448 施工监测498. 1 一般规定498. 2 环境影响监测498. 3 围岩行为监测518. 4 支护和衬砌行为监测528. 5 风险管理539 验收559. 1 一般规定559. 2 支护569. 3 二次衬砌599. 4 防排水体系619. 5 支护-衬砌和防排水运营监测体系6410 运营6710. 1 支护-衬砌监测6710. 2 防排水体系监测6710. 3 维护与管理67用词说明69引用标准名录70条文说明712 术语与符号错误!未定义书签。3建筑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4 荷载错误!未定义书签。5 支护与结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6 防排水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7、7 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8施工监测错误!未定义书签。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s and symbols 2. 1 Term 2.2 symbol 3 Building materials 3.1 General Provisions 3. 2 Concrete 3. 3 Shotcrete 3. 4 Steel material and anchor rod 3. 5 Stone material and masonry 3. 6 Other common materials 4 Load 4. 1 General Provisions 4.

8、2 Classification 4. 3 Permanent load 4. 4 Variable load 4. 5 Accidental load 5 Support and structural design 5. 1 General Provisions 5. 2 Design of the anchor bolt 5. 3 Design of the anchor cable 5. 4 shotcrete design 5. 5 Secondary lining design 6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design 6. 1 General Provisi

9、ons 6. 2 grouting outing waterproof 6. 3 Structural water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7 Construction 7. 1 General Provisions 7. 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7. 3 Excavation scheme 7. 4 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 7. 5 Advance reinforcement and support 7. 6 Construction of the initial support 7. 7 Seconda

10、ry lining 7. 8 Structural drainage preven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8.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8. 1 General Provisions 8. 2 Environmental impact monitoring 8. 3 Circular rock behavior monitoring 8. 4 Monitoring of supporting and lining behavior 8. 5 Risk management 9 Acceptance 9. 1 General provisio

11、ns 9. 2 Support support 9. 3 Secondary lining 9. 4 Water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9. 5 Support-lining and water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ope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10 Operation 10.1 Support-lining monitoring 10.2 Monitoring of water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10.3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

12、t Use words to explain Reference standard directory Article description 2. Terms and symbols 3 Building materials 4 Load 5 Support and structural design 6 Prevention and drainage design 7 Construction 8 Construction monitoring91 总 则1. 0. 1 为提高超大跨隧道建造水平,统一超大跨隧道设计、施工、验收标准,使超大跨隧道符合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要

13、求,制定本规程。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等交通工程钻爆法开挖的超大跨隧道。1. 0. 3 超大跨隧道建造的设计、施工、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规定。12 术语和符号2. 1 术语2. 1. 1 超大跨隧道 super-span tunnel隧道跨度大于18m的隧道。将三线及以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和四车道及以上城市道路、公路隧道,开挖跨度大于18m的隧道定义为超大跨度或超大断面隧道。2. 1. 2 荷载 load使结构或构件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外力及其它因素。2. 1. 3 围岩 surr

14、ounding rock隧道周围与隧道有相互影响的那部分岩体。2. 1. 4 围岩压力 surrounding rock pressure围岩因变形或松动而作用于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上的压力。2. 1. 5 承压拱 pressure-bearing (rock) arch 位于隧道开挖断面的边缘,岩体自身或在初期支护的协助下而形成的(压密圈)拱效应,为围岩成拱效应的最有利情况,具有降低围岩压力的作用,围岩压力为形变压力。2. 1. 6 构件化设计方法 Component based design method将隧道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圈作为一个拱形结构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从而设计锚杆

15、、锚索、喷射混凝土和衬砌等支护结构。2. 1. 7 超前地质预报 advanced geological forecast对隧道开挖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2. 1. 8 超前支护和加固 pre-support and pre-strengthening对隧道开挖前方岩体进行支护和加固。2. 1. 9 初期支护 primary support 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的喷射混凝土层、格栅、钢架、锚杆、锚索、钢筋网组合。2. 1. 10 二次衬砌 secondary lining在隧道初期支护内侧适时施作的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2. 1. 11 台阶法 heading and bench m

16、ethod隧道开挖断面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一般台阶法)或上、中、下三个部分(三台阶法),先上、后下的分部开挖及支护方法。2. 1. 12 双侧壁导坑法 dual side heading method隧道开挖断面分成左、中、右三个部分,先两侧、后中间的分部开挖及支护方法。2. 1. 14 核心留置法 core lagging method隧道开挖断面分成上部、两侧部和中部,先上部、后两侧部、最后中部(核心)的分部开挖及支护方法。2. 1. 15 喦字形开挖工法 shape excavation method隧道开挖断面分成上部、两侧部、中部和底部,先上部、后两侧、最后中部和底部(喦字形)的分部

17、开挖及支护方法。2. 1. 15 破碎围岩 fragmented surrounding rock隧道开挖断面范围以内及附近的岩体为无数尺寸很小的岩块。2. 2 符号2. 2. 1 荷载温度变化值围岩初始应力围岩的初始竖向应力2. 2. 2 支护力围岩黏聚力二次衬砌能够提供的最大支护力预应力锚索支护力预应力锚杆支护力喷射混凝土支护力锚索拉力锚杆拉力预应力锚杆支护力2. 2. 3 材料指标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锚杆拉力设计值锚杆拉力标准值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锚固段注浆体与围岩之间的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锚固段注浆体与锚杆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围岩内摩擦角锚杆支

18、护后的围岩抗压强度锚杆支护后隧道壁的实际环向应力边墙围岩承载拱的环向应力拱顶围岩承载拱的环向应力围岩重度喷射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全部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后围岩承载拱的平均抗压强度全部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后隧道壁的实际环向应力喷射混凝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共同作用下围岩承载拱的平均抗压强度2. 2. 4 几何参数隧道拱顶埋深隧道在深埋情况下的围岩塌落拱高度构件的计算长度温度变化引起的构件变形值预应力筋的截面积锚固段长度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钢筋或钢绞线直径锚杆自由段长度隧道开挖边界面积等效圆的半径锚杆环向间距锚杆纵向间距锚索环向间距锚索纵向间距锚杆支护后的围岩承载拱厚度喷射

19、混凝土厚度锚杆内端压力扩散区的厚度围岩承载拱的跨度隧道开挖边界的曲率半径钢筋或钢绞线根数初期支护表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初期支护表面相邻两凸面之间凹进去的深度2. 2. 5 计算系数工作条件系数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或钢绞线时,界面粘结强度降低系数锚固段长度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围岩初始水平应力与竖向应力的比值锚固段注浆体与围岩之间的界面粘结抗拔安全系数隧道拱顶围岩安全系数隧道边墙围岩安全系数893 建筑材料3.1 一般规定3. 1. 1 超大跨隧道工程常用的各类建筑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衬砌混凝土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C30、C35、C40、C45、C50;2 喷射混凝土可选用下列强度等

20、级:C25、C30、C35;3 钢筋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HPB300、HRB400、HRB500、CRMG600。4 水泥砂浆可选用下列强度等级:M15、M20;3. 1. 2 隧道工程各部位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满足耐久性要求,并不应低于表3.3.2的规定。材料种类工程部位表3.3.2 衬砌、支护建筑材料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衬砌支护拱 墙C30C35C30C25仰 拱C30C35C30C25底 板C35仰拱填充C25仰拱预制块C45水沟、电缆槽C30C30水沟、电缆槽盖板C353. 1. 3 建筑材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材料应符合结构强度要求,同时应满足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1、设计规范(TB10005)与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等现行行业规范有关抗冻、抗渗、抗侵蚀、抗磨蚀等耐久性要求。2 混凝土宜选用低水化热、低C3A含量、低碱含量的水泥和矿物掺和料、引气剂等。3 当有侵蚀性水经常作用时,所用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均应具有相应的抗侵蚀性能。3. 1. 4 混凝土和砌体所用的材料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混凝土中由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和拌合用水等引入的氯离子总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0%。2 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应满足表3.1.4的规定。表3.1.4 混凝土的碱含量最大限值(kg/m3) 设计使用年限10

22、0年60年环境条件干燥环境3.53.5潮湿环境3.03.0含碱环境2.13.0注:1 混凝土的碱含量包括水泥、掺合料、骨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的碱含量之和。其中,矿物掺合料的碱含量以其所含可溶性碱量计算。粉煤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粉煤灰总碱量的1/6,磨细矿渣粉的可溶性碱量取磨细矿渣粉总碱量的1/2,硅灰的可溶性碱量取硅灰总碱量的1/2。 2 干燥环境是指不直接与水接触、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长期不大于75%的环境;潮湿环境是指长期处于水下或潮湿土中、干湿交替区、水位变化区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5%的环境;含碱环境是指与高含盐碱土体、海水、含碱工业废水或钠(钾)盐等直接接触的环境。干燥环境或潮湿环境与含

23、碱环境交替作用时,均按含碱环境对待。3 混凝土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4.0%。 4 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的规定。 5 片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40,块石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60;有裂缝和易风化的石材不应采用。3. 1. 5 支护采用的材料,除应符合第3.1.13.1.4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喷射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 喷射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6mm,钢纤维喷射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径不宜大于10mm。3 锚杆杆体材料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4 砂浆锚杆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20。5 钢

24、筋网材料采用HPB300,直径宜为68mm。3. 1. 6 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中可根据需要掺加外加剂,其性能应满足下列要求:1 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其与围岩的粘结力基本无影响;2 对混凝土和钢材无腐蚀作用;3 除速凝剂和缓凝剂外,不应对混凝土凝结时间产生明显影响;4 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3. 1. 7 支护钢架宜用钢筋、工字钢、H型钢制成,也可用U型钢制成。3. 1. 8 明洞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当无实验资料时,可按表3.1.8采用。表3.1.8 明洞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填料名称重度(KN/m3)计算摩擦角干砌片石2050回填土石19353. 1. 9 常用建筑材料的重度应按表3.1.9的规定采

25、用。表3.1.9 建筑材料的标准重度或计算重度材 料名 称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配筋率在3%以内)喷射混凝土钢材浆砌片石浆砌块石浆 砌粗料石重 度(kN/m3)23252278.5222325注: 钢筋混凝土配筋率大于3%时,其重度为混凝土自重(扣除钢筋体积的混凝土重量)加钢筋自重。3. 2 混凝土3. 2. 1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tk应按表3.2.11采用;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t应按表3.2.12采用。表3.2.11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MPa)强 度 种 类符 号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C20C25C30C35C40C45C50轴 心 抗 拉ftk1.541.782.01

26、2.202.392.512.64表3.2.12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MPa)强 度 种 类符 号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C20C25C30C35C40C45C50轴 心 抗 拉ft1.101.271.431.571.711.801.893. 2. 2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混凝土的极限强度应按表6.2.2采用。表3.2.2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a)强 度 种 类符 号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C20C25C30C35C40C45C50抗 压Ra15.519.022.52629.53336.5弯曲抗压Rw19.423.828.132.536.941.245.6抗 拉Rl1.72.0

27、2.22.42.72.93.1注:表中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按Rw=1.25Ra换算。3. 2. 3 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应按表3.2.3采用。表3.2.3 混凝土的容许应力(MPa)应 力 种 类符 号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C20C25C30C35C40C45C50弯曲及偏心受压应力w7.89.511.21314.716.518.2弯曲拉应力wl0.430.500.550.600.680.730.78剪应力0.851.001.101.201.351.451.55注:计算主要荷载加附加荷载时,除剪应力外可提高30%。3. 2. 4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应按表3.2.4采用。混凝土的剪切模量可按表3.2.

28、4数值乘以0.4采用。混凝土的泊松比可采用0.2。表3.2.4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 c(GPa)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C35C40C45C50弹性模量Ec283031.532.533.534.535.53. 3 喷射混凝土3. 3. 1 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3.1的规定。表3.3.1 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MPa)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心抗压极限强度弯曲抗压极限强度抗拉极限强度弹性模量轴心抗压设计强度弯曲抗压设计强度抗拉设计强度C251718.52.02.310412.513.51.3C3020222.22.51041516.51.5注:1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指采用喷

29、射大板切割法,制作成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 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乘以0.95的系数; 2 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可采用预留试件拉拔法或钻芯拉拔法,并满足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的要求。3. 3. 2 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凝结时间(小时)喷射混凝土标号表3.3.2 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MPa)8h24hC25210C30312C354143. 4 钢材及锚杆3. 4. 1 钢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应按表3.4.1采用。表3.4.1 钢筋的强度和弹性模量(MPa)钢筋种类屈服强度(MPa)抗拉极限强度(MPa)

30、弹性模量ES(GPa)断后伸长率(%)HPB30030042021025HRB40040054020016HRB50050063020015CRMG600600750注:钢筋抗拉或抗压计算强度Rg可取表中钢筋的屈服强度。3. 4. 2 钢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3.4.2采用。表3.4.2 钢筋的容许应力(MPa)钢筋种类容许应力主要荷载主要荷载+附加荷载HPB300160210HRB400210270HRB5002603203. 4. 3 锚杆杆体采用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锚杆预应力筋宜采用预应力螺纹钢筋;2 当锚杆极限承载力小于200kN且锚杆长度小于20m的锚杆,也可采用普通钢筋;3 锚

31、杆联接构件均应能承受100%的杆体极限抗拉承载力。3. 4. 4 锚索采用的钢绞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有关规定;2 除修复外,钢绞线不得连接。3. 4. 5 锚杆和锚索的材料和部件应满足设计和稳定性要求,不同材料间不能产生不良的影响。3. 4. 6 锚杆和锚索的材料和部件的质量标准除专门提出特殊要求外,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 5 石材和砌体3. 5. 1 砌体工程所用的石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石材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表面的污渍应予清除; 2 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 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

32、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现象; 3 浸水或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3. 5. 2 砌体的极限强度应按表3.5.2采用。表3.5.2 砌体的极限强度(MPa)强 度 种 类抗压Ra抗剪Rj砌 体 种 类片石砌体块石粗料石砂浆强度等级M7.53.00.35M103.55.58.00.40M154.06.09.00.501. 5. 3 砌体的弹性模量可采用1015GPa,砌体的剪切模量宜采用砌体弹性模量的0.4倍。3. 5. 4 石砌体中心及偏心受压的容许应力应按表3.5.4采用。表3.5.4 石砌体中心及偏心受压的容许应力(MPa)砌体种类石料强度

33、等级水泥砂浆强度等级M20M15M10片石砌体MU1003.02.62.2MU802.72.352.0MU602.32.0251.85MU401.951.651.45块石砌体MU1005.65.254.9MU804.74.44.1MU603.83.53.2粗料石砌体MU1007.16.055.0MU806.05.44.8MU604.94.54.1注:1 介于表列石料或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之间的其他砌体的受压容许应力,可用内插确定;2 当有特殊需要采用细料石及半细料石砌体时,其受压容许应力可按粗料石砌体的受压容许应力分别乘以提高系数1.43及1.14,但提高后的受压容许应力不应大于水泥砂浆抗压极限

34、强度的1/2。3. 6 其它常用材料3. 6. 1 纤维混凝土中的纤维材料可采用钢纤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等,纤维混凝土主要性能指标不得低于同级混凝土。3. 6.2 喷射混凝土中钢纤维等效直径宜为0.30.5mm,长度宜为2025mm,纤维体积率可采用0.351%;模筑混凝土中钢纤维等效直径宜为0.30.9mm,长度宜为2060mm,纤维体积率可采用0.51%。钢纤维抗拉强度不得小于600 MPa。3. 6. 3 合成纤维混凝土可采用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或聚乙烯醇纤维等,纤维体积率宜为0.060.25%。3. 6. 4 纤维素纤维单纤维平均当量直径为1525um,纤维重量平均

35、长度不小于2.0mm,其掺量一般为0.9kg/m3。3. 6. 5 隧道设置防水板与无纺布时,其物理力学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水板宜选用高分子防水材料,不得使用再生料; 2 防水板幅宽不应小于2m; 3 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应小于300g/m2。3. 6. 6 止水带宜选用橡胶止水带或钢边橡胶止水带,止水条宜选用制品型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带(条)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要求。3. 6. 7 混凝土界面处理应采用型界面剂;变形缝防水密封材料应采用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3. 6. 8 注浆材料应根据围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注

36、浆目的、注浆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结合经济性合理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耐久性强,稳定性好;2 固化时体积收缩小,固结后有较高的强度和抗渗性;3 低毒或无毒、无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对人体无害;4 动水条件下,应满足抗分散性好、早期强度高、凝胶时间可调、结石体抗冲刷性能好等要求。3. 6. 9 隧道工程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并应具有无毒、阻燃和良好的粘结性。4 荷载4. 1一般规定4. 1. 1 初期支护各组成部分的荷载,应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特征、施工方法、环境条件等因素,采用数值模拟、工程类比、经验公式来预测。二次衬砌的荷载应包括自重荷载、浅

37、埋偏压荷载、地震荷载、冻胀荷载、水荷载和蠕变荷载。施工中如发现荷载预测值与实测值不符,应及时修正。必要时应通过实地量测来确定荷载。4. 1. 2 对隧道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应分别按承载力设计准则和正常使用设计准则进行组合。4. 1. 3 应根据隧道的结构特征和施工方法等因素,分别对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可能出现的荷载进行组合。4. 1. 4 超大跨隧道围岩承载拱的荷载可采用应力流守恒法确定,应力流守恒是指隧道开挖前后任意水平剖面围岩竖向应力流和任意竖直剖面的水平应力流将保持不变。通过绘制隧道周边的应力流线,根据应力流守恒原理确定超大跨隧道围岩承载拱的荷载。4. 2 分

38、类4. 2. 1 隧道荷载分类应符合表4.2.1的规定。表4.2.1 隧道荷载分类类别名称永久荷载主体结构自重附属设施自重围岩压力地下水压力隧道外部设施及建筑物荷载可变荷载施工荷载铁路列车公路荷载温度变化影响、冻胀力等偶然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落石冲击力、沉船、抛瞄或疏浚河道产生的撞击力等注:其它未列荷载,应根据其对隧道结构影响的特征来考虑。4. 2. 2 荷载应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特征和工作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等因素,按有关公式计算或按工程类比确定。当施工中发现其与实际不符时,应及时修正。对地质复杂的隧道,必要时应通过实地量测确定荷载的计算值及其分布规律。4. 2.

39、3 在隧道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应分别按承载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进行组合,并按最不利组合进行荷载计算与结构设计。4. 3 永久荷载4. 3. 1 隧道结构自重可按结构设计尺寸及材料标准重度计算,结构附加荷载应按实际情况计算。4. 3. 2 隧道内的预埋件附加荷载应根据预埋件自重及作用于预埋件上的荷载确定。4. 3. 3 超大跨隧道衬砌结构荷载应考虑隧道围岩的自承载效应,利用锚杆、锚索、围岩注浆等主动支护技术构建围岩自承载体系,二衬结构作为安全储备。4. 3. 4 地下水压力应按历史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分别计算。4. 3. 5 山岭隧道结构上的水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40、1 排水型隧道一般不考虑外水压力。2 有水环境保护要求的隧道,当初始水压力小于0.5MPa时,外水压力可按全水头计算;当初始水压力大于或等于0.5MPa时,应考虑注浆堵水、隧道排水等对水压力的折减。3 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地段,衬砌可适当考虑外水压力。4. 3. 6 位于城市地区的隧道,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水压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水压力应根据围岩的渗透性确定。黏性土地层施工阶段可按水土合算、使用阶段应采用水土分算的方法确定;砂性土地层可按水土分算的方法确定;岩石地层应按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不利情况确定。2 水压力应根据设防水位以及施工和使用阶段可能发生的地下水位最不利情况,按静水压力计算。4.

41、 3. 7 在施工阶段以及排水型隧道的使用阶段应适当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4. 4 可变荷载4. 4. 1 列车及车辆荷载应按现行铁路列车荷载图式(TB/T 3466)、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的规定计算。4. 4. 2 对于温度影响显著的情况,应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影响。1 隧道结构构件受温度变化影响而产生的变形值,应根据温度情况与施工条件所确定的温度变化值按式(4.2.1)计算: (4.2.1)式中 温度变化引起的构件变形值(m);构件的计算长度(m);温度变化值();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采用1.010-5。2

42、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计算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对于整体灌筑的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20;对于整体灌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于降低温度15;对于分段灌筑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相当于降低温度10;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酌予降低温度510。4. 4. 3 结构构件就地建造或安装时,作用在构件上的施工荷载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方法和施工条件确定。4. 4. 3 严寒及寒冷地区受冻害影响的隧道段应考虑冻胀力,冻胀力计算应根据气象条件、围岩条件、地下水条件、埋置深度以及衬砌结构形式和排水条件等确定。4. 4. 4 回填灌浆压力应按设计灌浆压力计算确定。4. 4. 5 对于有落石危害的情况,可通过现场调查或有关计算确定落石冲击力。4. 4. 6 雪荷载及明洞表面的风荷载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