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1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编号:HP-20 19-19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通标标准理术服多有限公司) 帆分公司3l1 0!至毛 9 月环境保护部监制目 录表 1 项目基本情况1表 2 放射源7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8表 4 射线装置9表 5 废弃物10表 6 评价依据11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13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18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19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22表 11 环境影响分析27表 12 辐射安全管理33表 13 结论与建议39表 14 审批41附件 1:委托书42附件 2:辐射安全许可证43附件 3:核技术
2、利用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批复46附件 4:核技术利用项目竣工验收函48附件 5:辐射工作人员培训证书50附件 6: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报告51附件 7:辐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64附件 8:辐射事故应急预案81表 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核技术利用扩建项目建设单位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开发区科学城科珠路 198 号项目建设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开发区科学城科珠路 198 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6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15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25%项目性质新建 改
3、建扩建其他占地面积()/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类类类类类使用类(医疗使用) 类类类类非密封 性放射性物质生产制作 PET 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 乙 丙射线装置生产类类销售类类使用类类其他/1 建设单位情况、项目建设规模、目的和任务1.1 单位概况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 SGS 通标)是瑞士 SGS 集团和隶属于原国家质量技 术监督局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共同建成于 1991 年的合资公司。目前 SGS 通标已在全国 设立了 50 多个分支机构和 50 多间实验室,拥有 12000 多名员工。本项目建设单位通标标准 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为 SGS 通标在广州的分支机构。其主要服务项目
4、有金属机械性能(拉伸、弯曲、扭矩等)、化学成分(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异物分析等)、金相分析(组织观察、断口分析等)、镀层厚度(金相分析、库伦法分析等)、腐蚀测试(中性盐雾、铜离子加速盐雾测试等)、RoHS 和 REACH 等测试。11.2 项目建设规模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计划购置一台类移动式 定向 X 射线探伤机开展现场移动探伤,具体内容见表 1-1 。移动式定向 X 射线探伤机用于焊接缝隙无损检测。表 1-1 X 射线探伤机参数序号名称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1移动 X 射线探 伤机1XXG-25052505焊接缝隙无损 检测
5、现场(室外)1.3 目的和任务(1)目的A.分析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影响,预测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所受的年有效剂量;B. 对不利影响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可合理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C.对射线装置的安全使用、规范操作提供依据;D.满足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该项目的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2)任务由来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公司拟购置一台移动式 X 射线探伤装置开展移动探伤。根据关于发布 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和国家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7 年第 66 号),建设单位拟使用的移动 X 射线探伤属于
6、 II 类 射线装置。按照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 态环境部令 第 1 号,2018 年 4 月 28 日通过,2018 年 4 月 28 日公布实施)的有关规定,该 评价项目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须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广州分公司于 2019 年 2 月 1 日委托核工业二七研究所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附件 1),核工业二七研究所接受委托后,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现场踏勘与调查,充分收集相关 资料,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完成了该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呈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审批。22 项目周边环境概述以及选址可行性分析通标标准技术服务
7、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位于广州市广州经济开发区科学城科珠路 198 号,该公司拟承接的探伤项目现场一般位于野外现场, 各探伤现场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将存在 着较大的差异, 探伤时探伤工作人员根据探伤现场情况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范围,同时尽可 能避开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目标。该探伤机不作业时拟存放于公司 1 号楼一层北侧原仓库房区 域的暗室,暗室平面示意图见图 1-3。本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从事 X 射线探伤机操作人员以及移动探伤现场周围公众,公司地理位置见图 1-1 和 1-2。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图 1-1 建设单位地理位置平面图3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图 1-2 建设
8、单位地理位置卫星图图 1-3 探伤机存放位置示意图43.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粤环辐证A0628,见附 件 2),许可的种类和范围为使用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证登记许可使用的有 III 类射线装置 2 台, 公司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内容见表 1-2。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于 2011 年 11 月 23 日取得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 于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穗环核管(2011)141 号,见附件 3)。公司于2017 年 07 月 25 日取得广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核技术利用项目竣工验收的函(穗环核验201732 号
9、,见附件 4)。表 1-2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内容一览表序号装置名称数量类别环评情况验收情况1X 荧光镀层厚度测量仪1III 类穗环核管 2011141 号穗环核验201732 号2X 射线衍射仪1III 类4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回顾性评价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原有射线装置的辐射防护设施运行、维护、检测工作良好,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运行良好。(1)建设单位已建立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辐射防护管理制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公司广州分公司射线装置安全保卫制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分公司辐射管理及辐射工
10、作人员岗位职责、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辐 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监测方案、通标标准技术 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设备及安全装置的定期维护检修制度和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射线装置台帐管理制度等辐射安全与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2)为加强对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成立了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辐射防护责任,并加强对射线装置的监督和管理。(3)由于辐射工作岗位人员流动性大, 建设单位为原有的 2 台射线装置配备了 10 名辐射工作人员, 辐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了环保部门组织的上岗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5法律法规教育,提高
11、守法和自我防护意识,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见附件 5。(4)辐射工作期间,要求辐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所有辐射工作人员接受剂量 监测,建立剂量健康档案并存档,个人剂量计每三个月送检一次,严格按照辐射监测计划对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场所进行常规检查,以保护工作人员和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报告见附件 6。(5)辐射工作场所设置有电离辐射警示牌。(6)制定了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制度,每年由设备厂家进行定期预防性保养。6表 2 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 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注:放 2 射源包括放射
12、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7表 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操作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注: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8表 4 射线装置(一)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加速粒子最大能量(MeV)额度电流(mA)/剂量率(Gy/h)用途工作场所备注/(二)X 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分析等用途序 号名称类别数量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
13、电流(mA)用途工作场所备注1移动 X 射线 探伤机II1XXG-25052505焊接缝隙无 损检测现场(室外)/(三)中子发生器,包括中子管,但不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序号名称类别型号最大管电压(kV)最大靶电流(uA)中子强度(n/s)用途工作场所氚靶情况备注活度(Bq)贮存方式数量/9表 s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废显(定) 影液液态/8kg/167 张100kg/2000 张/暂存于专用 容器内由有资质单位 收集处理废胶片固态/5 张/167 张60 张/2000 张/暂存于专用 容器内由有资质单位 收集处理注: 1.常规
14、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气态为 mg/m3 ;年排放总量用 kg。2.含有放射性的废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Bq/L 或 Bq/kg 或 Bq/m3)和活度(Bq)。10表 评价依据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日通过。 2014 年 4 月24 日修订,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根据 2018 年 12 月 29 日第十三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5、 6号, 2003 年 6 月 28 日通过, 2003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4)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第682 号令, 2017 年 6 月 21 日通过, 2017 年 10 月 1 日施行)(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 年 9 月 14 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49 号公布;根据 2014 年 7 月 29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 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653 号)修订;依据 2019 年 3 月 2 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 709 号)修订(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
16、境保护部令 18号, 2011 年 3 月 24 日公布, 2011 年 4 月 18 日公布, 2011 年 5 月 1 日施行)(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 31 号, 2005 年 12 月 30 日通过, 2006 年 1 月 18 日公布, 2006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8)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 (环境保护部令 3 号, 2008 年 11 月 21 日, 2008 年 16 月 6 日公布施行。 2017 年 12 月 12 日环境保护部第五次部务会议通过的环境保护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17、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 2016 年 12 月 27 日通过, 2017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10)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 第 1 号, 2018 年 4 月 28 日通过, 2018 年 4 月 28 日公布实11施)(11)关于明确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辐射函2016430 号)(12)关于发布 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 2017 年第 66 号,2017 年 12 月 5 日公布实施)(13)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版)技术标准(1
1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3)环境地表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4)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5)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6)500kV 以下工业 X 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 GB 22448-2008(7)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其他(1)中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95 年)(2)委
19、托书(附件 1)(3)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2表 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 评价范围本项目为使用 II 类射线装置探伤, 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 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表的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的相关规定,“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 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 50m 的范围(无实体边界项目视具体情况而定,应不低 于 100m 的范围),对于 I 类放射源或 I 类射线装置的项目可根据环境影响的范围适当扩 大 ”。本项目以移动 X 射线探伤工作场所为中心,据监督区范围大小而定,同时半径
20、不小于 100m 范围内的区域作为本评价项目的评价范围。7.2 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保护目标为射线装置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和周围过往的公众,主要考虑 X 射线检测系统运行过程中泄露的 X 射线对工作人员、周围公众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项目运行时,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受照剂量尽可能低。7.3 评价标准7.3.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人员照射剂量限制标准中 4.3.2.1 规定: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 6.2.2 规定的 特殊情况外, 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当量和有关器官或 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 B(标准的
21、附录 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B1 剂量限值:B1.1 职业照射B1.1.1 剂量限值B 1.1.1.1 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 ) 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13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 50mSv;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0mSv;d)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0mSv。B1.2 公众照射B1.2.1 剂量限值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 )年有效剂量, 1mSv;b)特殊情况下,
22、如果 5 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 5mSv;c )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 15mSv;d)皮肤的年当量剂量, 50mSv。本项目管理目标值:按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取职业照 射年平均有效剂量的四分之一作为职业工作人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 即小于 5mSv;取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的十分之一作为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管理目标值,即小于 0.1 mSv。2 、辐射管理分区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要求,应把辐射工作场所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以便于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6.4.1 控制区6.4
23、.1.1 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 定为控制区, 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6.4.2 监督区6.4.2.1 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14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7.3.2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3.1.1.5 X 射线装置在额定工作条件下,距 X 射线管焦点 1m 处的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应符合表 7-1 的要求。表 7-1 X 射线管头组装体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管
24、电压 kV漏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 mGy/h150115020020053.1.3 连接电缆对于移动式 X 射线装置,控制器与 X 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应短于20m。5.1 X 射线现场探伤作业分区设置要求5.1.1 探伤作业时,应对工作场所实行分区管理,并在相应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5.1.2 一般应将作业场所中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15Sv/h 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5.1.3 控制区边界应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 X 射线区 ”警告牌,探伤作业人员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否则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5.1.4 现场探伤作业工作过程中,控制区内不应同时进行其他工作。为了使控制区的范围尽量小,
25、 X 射线探伤机应用准直器,视情况采用局部屏蔽措施(如铅板)。5.1.5 控制区的边界尽可能设定实体屏障,包括利用现有结构(如墙体)、临时屏障或临时拉起警戒线(绳)等。5.1.6 应将控制区边界外、作业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2.5Sv/h 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155.1.8 探伤机控制台应设置在合适位置或设有延时开机装置,以便尽可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5.2 X 射线现场探伤作业的准备5.2.1 在实施现场探伤工作之前,运营单位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保证实现 安全操作。评估内容至少应包括工作地点的选择、接触的工人
26、与附近的公众、天气条件、探伤时间、是否高空作业、作业空间等。5.2.2 运营单位应确保开展现场探伤工作的每台 X 射线装置至少配备两名工作人员。5.2.3 应考虑现场探伤对工作场所内其他的辐射探测系统带来的影响(如烟雾报警器等)。5.2.4 现场探伤工作在委托单位的工作场地实施的准备和规划,应与委托单位协商适 当的探伤地点和探伤时间、现场的通告、警告标识和报警信号等,避免造成混淆。委托方应给予探伤工人充足的时间以确保探伤工作的安全开展和所需安全措施的实施。5.3 X 射线现场探伤作业安全警告信息5.3.1 应有提示“预备 ”和“照射 ”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预备 ”信号和 “照射 ”信
27、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5.3.2 警示信号指示装置应与探伤机联锁。5.3.3 在控制区的所有边界都应能清楚地听见或看见“预备 ”信号和“照射 ”信号。5.3.4 应在监督区边界和建筑物的进出口的醒目位置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警告标语等提示信息。5.4 X 射线现场探伤作业安全操作要求5.4.1 周向式探伤机用于现场探伤时,应将 X 射线管头组装体置于被探伤物件内部进行透照检查。做定向照射时应使用准直器(仅开定向照射口)。5.4.2 应考虑控制器与 X 射线管和被检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时间和屏蔽条件等16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
28、施。5.5 X 射线现场探伤作业的边界巡查与监测5.5.1 开始现场探伤之前,探伤工作人员应确保在控制区内没有任何其他人员,并防止有人进入控制区。5.5.2 控制区的范围应清晰可见,工作期间要有良好的照明,确保没有人员进入控制区。如果控制区太大或某些地方不能看到,应安排足够的人员进行巡查。5.5.3 在试运行(或第一次曝光)期间,应测量控制区边界的剂量率以证实边界设置正确。必要时应调整控制区的范围和边界。5.5.4 现场探伤的每台探伤机应至少配备一台便携式剂量仪。开始探伤工作之前,应对 剂量仪进行检查,确认剂量仪能正常工作。在现场探伤工作期间,便携式测量仪应一直处于开机状态,防止 X 射线曝光
29、异常或不能正常终止。5.5.5 现场探伤期间,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直读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不能替代便携巡测仪,两者均应使用。6.3 现场探伤的分区及检测要求6.3.1 使用移动式 X 射线探伤装置进行现场探伤时,应通过巡测确定控制区和监督区。6.3.2 当 X 射线探伤装置、场所、被检物体(材料、规格、形状)、照射方向、屏蔽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均应重新进行巡测,确定新的划区界线。6.3.3 在工作状态下应检测操作位置,确保操作位置的辐射水平是可接受的。6.3.4 在工作状态下应检测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线周围剂量当量率,确保其低于国家法规和运营单位制定的指导水平。6.3.5
30、探伤机停止工作时,还应检测操作者所在位置的辐射水平,以确认探伤机确已停止工作。17表 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本项目为现场使用类射线装置,因本项目无固定的现场探伤作业场所, 因此本项目 不再进行辐射环境现状调查和检测。建设单位在探伤工作中应按照操作规程记录好每次探伤开机前后控制区边界、监督区边界以及操作位的剂量率水平。18表 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 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1)设备组成本项目探伤系统主要由 X 射线机、电气控制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等组成。(2)工作原理X 射线探伤机是用 X 射线管产生的 X 射线束透照试件来检测其内部缺陷的装置。X 射线探伤机分定向辐射和周向辐射两种。定向辐射是
31、固定的,射线束辐射圆锥角一般在 40 45 范围。周向辐射射线束是在与 X 射线管轴线成垂直方向的 360 圆周上同时辐射X 射线。X 射线探伤机的核心部件是 X 射线管。它是一个内真空的玻璃管,其中一端作为电 子源的阴极,另一端是嵌有靶材料的阳极。阴极通常是装在聚焦杯中的钨灯丝,阳极靶 则根据应用的需要, 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各种形状,一般用高原子序数的难融金属(如 钨、铂、金、钽等,乳腺机使用钼作为靶材料)制成。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则从阴 极逸出, 聚焦环将电子聚集成束,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运动。射线管的两极之间加 高压,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到很高的速度。高速电子被靶突然阻挡,由轫致
32、辐 射产生 X 射线。管电压越高,电子流速度就越高,产生 X 射线的能量也越高。典型的 X射线管结构见图 9-1 。X 射线探伤机外观及探伤工作流程如图 9-2 和图 9-3 所示。图 9-1 X 射线管结构图19图 9-2 常见 X 射线探伤装置(3)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移动 X 射线探伤前工作人员划定探伤区域并设置警戒设施,开机后工作人员退至安全区域,对被测工件进行检测,移动式 X 射线探伤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见图 9-2。图 9-3 移动式 X 射线探伤工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示意图9.2 污染源项描述1、辐射污染源分析由 X 射线探伤机工作原理可知,探伤机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束状态时(曝光
33、状态) 才会发出 X 射线,可能对探伤工作场所周围的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外照射,因此探伤机在开机曝光期间主要污染物为 X 射线。2 、非辐射污染源分析X 射线探伤机在工作状态时,会使周围的空气电离产生少量的臭氧和氮氧化物直接进入大气中。在探伤洗片时,探伤洗片的废显(定)影剂、胶片及废像纸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 版)中的 HW16 号危险废物,公司应该与有资质处理 HW16 号危险废物的单20位签订危险废物(液)处理处置合同,计划本项目运行后集中收贮定期处理。9.2.1 正常工况正常运行状态下 X 探伤机由球管源组件释出的 X 射线通常分为三种射线,即(i)从 X 射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
34、;(ii)从 X 射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射线;(iii)以上这些射 线经过散射体(受检工件)后产生的散射线。有用线束能量相对较高,剂量较大,而泄 漏辐射和散射线的剂量相对较小,不足有用线束剂量的 0.1%。本项目 X 探伤机产生的 X 射线最高能量为 250kV,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影响主要是 X 射线的外照射。X 射线机在开机时产生 X 射线能量,关机时则消失。9.2.2 事故工况事故状态下, X 射线探伤装置发出的射线的性质不会变化,故对周围环境及公众的影响仍主要是 X 射线的外照射。本项目可能发生的异常和事故部分列举如下:1、对于移动式 X 射线探伤机,由于探伤工作时是开放性操作,容易在探伤
35、期间发生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控制区或者与探伤工作无关的人员误入造成超量照射。2、放射工作人员不充分利用防护设备,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超量照射。为避免各类异常或事故的发生,项目单位应加强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和制度管理。21表 10 辐射安全与防护10.1 项目安全设施1 、工作场所布局及分区项目单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探伤作业人员辐射剂量巡测仪巡测,将作业场所中周 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15Sv/h 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并在控制区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 止进入 X 射线区 ”警告牌;将控制区边界外、作业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2.5Sv/h 的 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36、 ”警告牌。探伤作 业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穿戴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在延时开机后退至控制区边界外 操作,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监督区边界必须设置警戒绳、警告标志牌,夜间增 设警示灯,必要时设专人监护。监督区边界附近不应有经常停留的公众人员。以上控制 区及监督区的划分能够满足工业 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15)的要求。2 、工作场所污染防治措施1)探伤工作场所管理根据建设单位制定的X 射线探伤机操作规程,在探伤现场,探伤人员在探伤机作 业附近根据现场情况划定并标志处控制区、监督区的范围和边界。将作业场所中周围剂 量当量率大于 15Sv/h 的范围内划为控制区,并在控制
37、区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 入 X 射线区 ”警告牌(离地 0.8 1.0m 左右),并设置警示灯;将控制区边界外、作业时 周围剂量当量率大于 2.5Sv/h 的范围划为监督区,并在其边界上拉警戒线并悬挂清洗可 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警告牌(离地 0.8 1.0m 左右)。在作业现场边界外公众可达 地点放置安全信息公示牌,将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法人、辐射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 和现场安全员的姓名、照片、资质证书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 接受公众监督。 安全信息公示牌面积应不小于 2 平方米,公示信息应采取喷绘(印 刷)的方式进行制作。安全信息公示牌应适应现场作业需要(具备
38、防水、防风等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确保信息的清晰辨识。公示信息如发生变化应重新制作安全信息公示22牌,禁止对安全信息公示牌进行涂改、污损。必要时设专人监护,保证监督区和控制区内无其他公众人员才进行探伤工作。在现场进行工业探伤时,应考虑控制器与 X 射线管和被检物体的距离、照射方向、 照射时间和屏蔽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设备布置,操作人员尽可能利用各种屏蔽方式保护自己,探伤期间通过辐射剂量巡测仪对边界进行检测或修正。2)人员管理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制 度 ,单位的探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之后方能从事探伤工作, X 射线 探伤操作人员工
39、作时,需佩戴个人剂量计,穿戴铅衣、铅帽等防护用品并携带个人计量 报警仪。建设单位拟为探伤工作人员配备 1 台辐射剂量率巡测仪、2 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器、2 套铅衣和 2 枚个人剂量计。3)现场探伤操作要求工作人员操作位应位于控制区外;探伤作业时,至少有 2 名操作人员同时在场,每名操作人员应配备一台个人剂量报警仪 、直读剂量计和个人剂量计。每次探伤工作前,操作人员应检查探伤装置的安全锁、联锁装置的性能。作业结束后,必须用辐射剂量监测仪进行监测,监测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报警 仪,确定射线装置关机收回, 由检测人员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方能携带探伤装置离开现场。现场探伤选址时,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区和居民区
40、进行现场探伤,无法避免时,应划定工作区域,把无关人员疏散至监督区以外。在监督区边缘设专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监督区和控制区,引起不必要的意外照射。4)探伤机的存放场所安全要求探伤机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应放置于存放室中,由双人双锁保管。探伤工作时应由检测人员申请许可并在设备领用记录上签字后方能携带探伤装置离开存放室,探伤工作23结束后,检测人员确认设备完好后将探伤装置放回存放室并签字。5)其他辐射防护措施在现场进行工业探伤时,移动探伤拟配置有明显的区别提示“预备 ”和“照射 ”状 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并与探伤机连锁,在控制区的所有边界都能清楚的听见或 看见指示信号;发现或发生辐射事故后,当
41、事人应立即向单位辐射安全负责人和法定代 表人报告,事故单位立即向使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部门报告事故情况;6)环保投资为了保证本项目安全持续开展,根据相关要求,建设单位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建设必要的环保设施,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和防护用品。本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见表 10-1。表 10-1 项目环保设施(措施)与投资一览表辐射安全设施环保治理措施数量投资金额 (万元)备注屏蔽防护10mm 厚的铅屏蔽板3块4铅板密度约为11.34g/cm3 ,尺寸不小于 1m 1m。5mm 厚的铅屏蔽板1块警告标志“禁止进入 X 射线区 ”警告牌41/“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警告牌4/固定的电离辐射警告标
42、志2/警戒线或警戒绳2约 1000m监测设备个人剂量计26每人一个个人剂量报警仪2每人一台直读剂量计2/便携式剂量仪1/三废处理废定(显)影液处理/2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废胶片/人员辐射安全培训费用22每位辐射工作人员均需参 加培训10.2 工作负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信息,该单位平均每年使用 X 射线探伤机拍片总数约为 200024张,平均每年工作 50 周,每张拍片时间约 4min。建设单位拟配置 2 名探伤工作人员,不分班组。10.3 三废的治理1、液体废物X 射线探伤机工作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显影、定影废液(含重金属)属于国家危险 废物名录中的 HW16 号危险废物。该公司计划集中收贮显影、定影废液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2、气体废物X 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