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道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道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docx(1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环评证乙字第 2854 号报告表编号: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 县道 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江门市新会大泽装备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 2018 年 5 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 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 区、学校、医院、
2、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 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 响, 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33.环境质量状况 174.评价适用标准 22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5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357.环境影响分析 36
3、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579.结论与建议 58审批意见 62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及路线走向图 64附图 2:项目道路征地及林地报批情况图 65附图 3:项目环境敏感目标保护及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66附图 4:项目环境敏感点现状图67附件 1:营业执照 68附件 2:法人身份证 69附件 3:新会区县道 X561 大圣线改建工程项目的环评批复70附件 4:监测报告 1 73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道 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建设单位江门市新会大泽装备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何发龙联 系 人通讯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人民政府大院内联系电话传
4、真邮政编 码529100建设地点起点处与省道 S364 平交,起点桩号为 K0+000,位于江门市新会大泽 镇,路线向西在大泽镇与现状乡道 Y191 平交、规划国道 G240 线 互通立交(预留),后进入共和镇与现状乡道 Y938 平交,终点位 于现状共和大道与现状 X561 平交处,终点桩号为 K8+123.952。立项审批部 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扩建行业类别及 代码E4813 市政道 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 (道路里程)-设计道路等 级一级总投资(万元)65000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107环保投资占总 投资比例0.16%评价经费 (万元)/预计投产日 期2018 年 6 月工程内容及规模
5、:一、项目由来及概况县道X561(新会大泽至鹤山云乡段)改建工程为中欧园区规划交通路网中 的“二横”。现状旧路K0+000-K2+200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 K2+200至终点 路段为双向二车道三级公路, 路线线形较差。经过多年运营, 路面服务质量大大 下降, 公路的服务水平降低, 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中欧园区的企业 入驻, 现有的道路状况和宽度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为了更好地适 应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的提质改造, 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促进中欧园区的招 商引资,缓解区域内的交通压力,2016年初江门市政府提出对县道X561(新会大泽至鹤山云乡段)改建工程建设的构思。
6、在上述背景下, 江门市新会大泽装备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65000万元建设县道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本项目、扩建1项目”), 本项目起点处与省道S364平交(22.516997N 、112.945805E),位于 江门市新会大泽镇, 终点位于现状共和大道与现状X561平交处(22.565394N 、 112.894907E),项目路线全长8.124km(其中K0+000-K7+650为新会大泽段, K7+650-K8+123.952为鹤山共和段),县道X561主线旧路加宽扩建段长2.4km , 限速60km/h,改线新建段长5.724km,设计速度80km/h
7、。项目改建完成后,县道 X561主线K0+000K2+400路段路基宽28.5m,行车道为双向六车道。路面均采 用沥青砼路面,道路设计为一级公路,新建中桥46m/1座,涵洞40道, 互通立交预留1处,总用地面积676.691亩,拆迁建筑物27501平方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 2017 年 9 月 1 日施行,2018 年 4 月 28 日 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修订)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 定,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
8、据环境保护部 2017 年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18 年 4 月 28 日生态环境部令第 1 号修订), 项目属于“ 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 中的“157、等级公路” 中“其 他(配套设施、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四级公路除外) , 需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表。受江门市新会大泽装备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本公司承担该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在充分收集有关资料并深入进行现场踏勘 后, 依据国家、地方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 在建设单位大力支持下, 完成了本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上报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二、 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规模本 项 目
9、 路 线 全 长 8.124km (其中 K0+000-K7+650 为新会大泽段, K7+650-K8+123.952 为鹤山共和段),县道 X561 主线旧路加宽扩建段长 2.4km, 限速 60km/h,改线新建段长 5.724km ,设计速度 80km/h。项目改建完成后, 县道 X561 主线 K0+000K2+400 路段路基 宽 28.5m,行车道为双向六车道,道路两侧设 置 1.5m 宽硬路肩和 0.75m 宽土路肩。K2+400K8+123.952 路段路基宽 33.0m ,行 车道为双向六车道,道路两侧设置 3.0m 宽硬路肩和 0.75m 宽土路肩。路面均 采用沥青砼路面
10、,计价土石方 135.0838 万立方米,软土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490298 米、塑料排水板 2377860 米,新建中桥 46m/1 座,涵洞 40 道,互通立交预2留 1 处,总用地面积 676.691 亩,拆迁建筑物 27501 平方米。表 1 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设计速度km/h80km/h(大泽圩镇段限速 60km/h)3行车道数道64行车道宽度mK0+000-K2+400 路段为 2-33.50 , K2+400-K8+123.952 路段为 2-33.75;5路基总宽度28.533.06桥梁宽度m与路基同宽7停车视距m1108圆曲线最小半径
11、(一般值/极限值)m400/2509圆曲线不设超高半径m250010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凸型m4500凹型m300011竖曲线长度(一般值/极限值)m170/7012最小坡长m20013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1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052 、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本项目起点处与省道 S364 平交(22.516997N 、112.945805E),起点桩号 为 K0+000,位于江门市新会大泽镇, 路线向西在大泽镇与现状乡道 Y191 平交、规 划国道 G240 线互通立交(预留),后进入共和镇与现状乡道 Y938 平交,终点 位于现状共和大道与现状 X561 平交处(22.5653
12、94N 、112.894907E),终点桩 号为 K8+123.952。其中 K0+000-K2+400 路段,以利用现状旧路为主, 局部优化 拓宽改造利用,从 K2+400 处开始改线,改线新建段长度为 5.724km,县道 X561全长为 8.124km。路线主要控制点:省道 S364 平交、乡道 Y191 平交、规划国道 G240 线互通立交、乡道 Y938 平交。3、技术指标3.1 路基工程K0+000K2+400(主线圩镇拓宽改造段)3横断面布置为 0.75m 土路肩+1.5m 硬路肩+33.5m 车行道+0.5m 路缘带+2m 中央分隔 带+0.5m 路缘带+33.5m 车行道+1
13、.5m 硬路肩+0.75m 土路肩=28.5m。路基标准横断面设计 图如下:图 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K0+000K2+400 段)K2+400K8+123.952 新建路段横断面布置为 0.75m 土路肩+3.0m 硬路肩 +33.75m 车行道+0.5m 路缘带 +2m 中央分 隔带+0.5m 路缘带+33.75m 车行道+3.0m 硬路肩+0.75m 土路肩=33m。路基标准横断面设 计图如下:图 2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K2+400K8+123.952 段)一般路基设计一般填方路基边坡采用 1:1.5,护坡道宽 1m;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 8m 小4于 12m 时 采用折线形边坡,上级边坡
14、高 8m,边坡坡率为 1:1.5,下级边坡坡 率为 1.1.75;当填方边坡高度大于 12m 小于 20m 是采用两级边坡,上级边坡高 8m,边坡坡率为 1:1.5,下级 边坡坡率为 1.1.75,上下级边坡之间设置 2m 的边坡平台。挖方边坡设计:每级高 10m,平台宽 2m,坡比根据边坡地质岩性确定,挖 方坡脚碎落台宽度宽 1m,当边坡高度超过 10m 时,边坡平台宽度采用 2.0m,碎落台采用 1.0m 宽。新旧路基拼接设计本项目为旧路改扩建工程, 路线部分路段沿旧路走向, 新旧路基拼接的处理 将是影 响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处理方案为: 清除原边坡 50cm 厚表土层, 将路堤边坡开
15、 挖成宽度不小于 2.25m 的台阶,台阶开挖由下至上进行,下一级 台阶路基填筑完成后再 进行上一级台阶的开挖。最上一级台阶开挖至原路床顶 部,其高度和宽度可根据实际作 适当调整。每级台阶铺设单向钢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拉紧后采用 U 型钉固定。图 3 新旧路基拼接设计图路基防护工程设计本项目对于边坡高度不大于 3m 路段,边坡防护采用喷播植草;对于边坡 高度不大于 8m 路段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 对比边坡高度大于 8m 路段采用人字形骨架防护。鱼塘沟渠路段防护采用浆砌片石防护;岩质边坡路段根据岩石的风化程度, 考虑采 用主动防护网防护;对于深挖边坡路段,为确保边坡的稳定, 考虑采用锚杆框架梁
16、防护。3.2 路面工程(1)本项目新建路面结构如下:上面层: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13C(SBS 改性)中面层: 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20C(SBS 改性)5下面层: 8cm 厚 GAC-25C 粗粒式沥青砼下封层: 1.0cm 沥青单层表面处治上基层: 20cm 5%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20cm 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0cm 3.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 15cm 厚级配碎石(2)拓宽改造段加铺沥青罩面结构如下:上面层: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13C(SBS 改性)下面层: 8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20C(SBS 改性)调平层:平均 3
17、cm 厚 GAC-20C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防反射层:玻璃纤维格栅 旧混凝土路面(清洁、灌缝、修补)(3)拓宽改造段新建路面结构层如下:上面层: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13C(SBS 改性)下面层: 8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GAC-20C(SBS 改性)调平层:平均 3cm 厚 GAC-20C 中粒式改性沥青砼防反射层:玻璃纤维格栅基层: 25cm 厚 C40 水泥混凝土底基层: 20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垫层: 20cm 厚级配碎石3.3 桥梁工程(1)技术标准桥涵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道路等级: 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 80km/h。汽车荷载等级:公路 I 级。地震
18、动峰值加速度: 0.1,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度,按度设防。设计洪水频率:大、中、小桥、涵洞 1/100。9图 3 桥梁标准横断面(2)桥涵布设情况沿线桥涵位置根据排洪、灌溉、通航及地形、地质等因素确定。桥梁的长度 是由路基最大填土高度、河流、水塘、水库的宽度、地形、地物等条件控制, 尽 量不压缩河道 断面。对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 适当增加桥长,以减小路基填土高度及地基处理工程量。本项目新建中桥 46 米/1 座;涵洞(含通道) 40 道,其中圆管涵 22 道,盖板涵 17 道,箱涵(通道)1 道。表 2 桥梁设置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桥名跨径组合(孔 xm)桥长 (m)结构类型备注1K5+594.0
19、0潮透中桥22046预应力砼空心 板新建桥梁中桥建在大泽镇潮透村水闸处, 桥梁上部结构主要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 采 用预制吊装法施工; 桥梁下部墩身均采用柱式结构; 基础一般采用桩孔灌注桩基础。总桥墩数 3 个,涉水桥墩 1 个。(3)涵洞(通道)设计涵洞结构型式的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利用地形、方便施工的原则, 根据汇 水面积大小、设计流量大小、使用性质、地质情况、填土高度以及地基承载力的不同,选用钢 筋混凝土圆管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钢筋混凝土箱涵。过水涵的布设贯彻“ 以人为本” 的建设思想, 原则上保持沟渠的自然状态, 涵 洞交角宜顺其自然沟渠走向, 不得大面积强行改沟、改渠, 增加工程
20、量和协调工作量。通道涵的布设充分核查落实通道下的道路的用途及发展规划,结合项目特7点, 建议 通道的净高: 人行通道: 3.0m;汽车通道 3.5m。涵洞的净宽根据地方道路的交通 量及周边经济的发展统筹考虑。(4)交叉工程本项目共设 18 处平面交叉, 预留立交 1 处。主要的平面交叉有 5 处。结 合沿线城 镇的规划、交通量的预测以及区域内主要公路网的布局情况,同时因路线改线新建等因素,本项目路线交叉布设详见下表。表 3 路线交叉布设一览表序号中心 桩号交叉名称被交道路交叉型式与主线 关 系名 称等 级1K0+000省道 S364 平交口省道 S364二级公路T平交2K1+100创利来中心路
21、平交 口创利来中心路三级公路T平交3K1+600乡道 Y191 平交 口乡道 Y191四级公路十平交4K2+400规划 G240 互通 立交规划国道 G240 线一级公路预留互通立交上跨县道 县道 X5615K4+940乡道 Y938 平交 口乡道 Y938四级公路十平交6K8+123.952共和大道平交口共和大道一级公路十平交4、交通量预测根据县道 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 本项目 按 20 年预测,项目交通量预测的特征年确定为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5 年、 2030 年、 2035 年和 2039 年,预测基年为 2019 年。
22、本项目未来各特征年的最终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表。表 4 县道 X561 大圣线(大泽至共和段)扩建工程交通量预测结果表 (pcu/日)路段名称2019 年2020 年2021 年2025 年2030 年2035 年2039 年起点-G240 段22109241002605331467367503974741389G240-共和段237382587627973337853945842676444399.01%8.10%5.19%3.36%1.63%4.13%特征年分车型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表。8表 5 未来年分车型交通量年份路段名称小型 客车大型 客车小型 货车中型 货车大型 货车特大 货车合计折算
23、数2019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775716012301662116216831365321366G240 互通-G325 互通817317012971751122417741438622515G325 互通-规划 G325 改 线998923612653220126913351731124979规划 G325 改线-终点968822812263123123012951679224230全线平均交通量890219812542438122215211425121366起点-G240 段802516612731719120217411412822109G240-共和段8617178136618
24、46129118691516823737共和-云乡段9585226121230911218128116612239712020 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853917413231788125018101488323291G240 互通-G325 互通899918213941883131719071568324543G325 互通-规划 G325 改 线1088825713783509138414541887127230规划 G325 改线-终点1056124813373404134114101830326412全线平均交通量974721613572646132316441692225369起点
25、-G240 段883518013701850129318731540024101G240-共和段948819214711986138820101653625876共和-云乡段10447246132133671327139618107261292021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927818214341883135319591608725177G240 互通-G325 互通977719215111984142620641695426531G325 互通-规划 G325 改 线1200127114933563149915762040029437规划 G325 改线-终点116392631448345
26、6145415271978828553全线平均交通量1067422814712721143217821829327426起点-G240 段960119014831947140020281664926054G240-共和段1030820215922093150321761787527973共和-云乡段11514261143234181438151119576282482025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1133821617352137163623691943230409G240 互通-G325 互通1194622818282252172524972047532043G325 互通-规划 G325
27、改 线1461332318084175181419072463835554规划 G325 改线-终点14174313175340501759185023899344859全线平均交通量1301727117803153173321552209333124起点-G240 段1173222417962212169324522010731468G240-共和段1259724019272374181826322159033787共和-云乡段14023309173340061741183023644341182030 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1338924820322341191527692269535
28、516G240 互通-G325 互通1410826321412466201829192391537425G325 互通-规划 G325 改 线1730337221154630212322322877541523规划 G325 改线-终点1678436020524490206021632791040275全线平均交通量1539631120853482203025212580338685起点-G240 段1385325721032422198228662348336750G240-共和段1487527722562600212730782521439459共和-云乡段1660435620304442
29、2038214127611398452035 年起点平交-G240 互通1459026122022418207730002454538412G240 互通-G325 互通1537427523212547218831612586440477G325 互通-规划 G325 改 线1883239222974880230324183112244909规划 G325 改线-终点1826538022284735223423453018743559全线平均交通量1676632722603644220027312790641838起点-G240 段1509727122792501214731052539939
30、748起点平交-G240 互通1459026122022418207730002454538412G240 互通-G325 互通1537427523212547218831612586440477G240-共和段1620829124462685230733332727042675共和-云乡段1807137622044684221023212986443095三、人员安排及施工进度项目不设有临时施工营地和物料堆场。施工人员全部依托附近原居民。施工期约有 50 个施工人员。2018 年 5 月起全面施工, 2019 年 5 月建成通车,施工期安排为 12 个月。四、土方平衡项目取土利用设计路面范围
31、内土方, 不足部分在潮透村与共和镇交界处山体挖取。 本项目全线挖方量为 252.78 万 m3 ,填方量为 252.78 万 m3 ,无弃方。拆迁产生的建筑弃渣按照有关余泥渣土规定运送到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处置。10五、排水工程设计路基排水采用边沟、排水沟排水, 路基排水涉及沿线的生态平衡、水土保持、 以及 农田和水利建设, 因此排水设计需要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 做到因地制宜, 综合规划。路基排水主要通过两侧排水沟汇集路面及边坡水, 引入沟、渠、河等 排至路基以外,排水沟应贯通并自成独立排水系统。有条件时设置一些沉淀池, 以隔离来自路基路面的污 染水源, 从而保护农田和环境。主线跨线桥采用集中 排
32、水的形式,用 PVC 管将水导至地面,在双向坡的两侧及单向坡的较低侧设置排水装置。六、 照明工程本项目起点路段(K0+000-K2+400)沿线现状设置了照明设施,本项目主要路段为改线新建(路段长 5.724km),拟对全线照明设施进行统一设计。七、 绿化工程公路绿化工程主要由中央分隔带和两侧土路肩的绿化组成, 旧路扩建段, 中 央分隔 带需要收窄,且现状中央分隔带绿化率不高,拟对全线中央分隔带进行绿化设计,绿化 由乔木搭配低矮灌木组成,两侧土路肩绿化采用喷播植草。八、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主要是城市道路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中的鼓励类“二十四公路
33、及道路运输”中“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 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 年本)中的 鼓励类“二十一公路”中“国家高速公路网及省高速公路网、国道主干线项目建设”。可见,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广东省产业政策。根据江门市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6年本) ,项目不属于限制或禁止范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江门市的产业政策。九、选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选址于鹤山共和、新会大泽, 本项目均不涉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因此,本项目的建立符合规划。1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经调查, 县道 X561(新会大泽至鹤山云乡段)改建工程有关的原有污染
34、主 要为原有道路因修建年代长, 道路标准质量差, 线型宽度不尽规范。原有道路路况差、运行效率低。周边主要环境问题是项目周边道路产生的汽车废气以及四周居民产生的生 活废水、厨房废气、人员活动噪声和生活固体废弃物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项目沿线环境现状图见附图。12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及交通江门市新会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隅, 是广东省江门市辖区, 地处珠江三角 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潭江下游, 辖区范围为东经 1124214至 113513,北纬 220411至 223350,东与中山、南与珠海斗
35、门相邻, 北与江门市中心、鹤山、 西与开平、西南与台山接壤, 扼粤西南之咽喉, 据珠江三角洲之要冲, 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 1387 平方公里,人口 75 万。鹤山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 22.29 22.52 、东经 l12.28 113.25 , 与南海、顺德隔江相望, 325 国道、江鹤和 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 水陆交通便利。其中鹤城镇位于鹤山市 中部, 325 国道南北贯穿全镇, 广开高速公路从旁而过, 江鹤高速和江鹤一级公路连接鹤城。2 、地形、地貌、地质新会地表显露地层, 自老至新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白垩系、下第 三系、第四系
36、全新统,其中以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最广,出露面积 898.19 平 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54.72%。火成岩分布广泛,多为燕山旋回的岩浆岩。 区内褶皱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 构造不大发育, 有新会背斜、杜阮向斜、 睦洲 向斜。断层形成发育在寒武系、中泥盆统、白垩纪地层及燕山三、四期岩体中, 其中北西 300方向断裂规模最大, 由睦洲、大鳌往东南延至斗门, 往西北延至鹤 山、四会, 长度大于 170 公里。新会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山地主要分布 在区境西北、西南部,面积 882525 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35.84%,有大雁山地、 圭峰山地、古兜山地、牛牯岭山地。其中古兜山主峰狮子头海拔
37、 982 米, 是全区 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南、中南、中西部,显示海湾沉积特征,面积 107.19 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 43.53%,有海湾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平原、山 谷冲积平原。全区水域面积 507930 亩, 占全区总面积的 20.63%。根据钻探揭露, 结合岩土层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及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 本场区岩土层分为人工填土层、残积层及寒武纪牛角河组的千枚岩。鹤山市地形东西宽, 南北长, 中部山峰绵亘、丘陵起伏, 地势自西向东倾斜,13东部低平, 北部是水乡。其中低矮丘陵面积为 1003 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 90.5%;冲击平原面积为 82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38、的 7.4%;山地面积为 23.3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1%,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生态良好、景色秀丽。鹤山地表显露地层, 有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 第四系等, 其中以八村群分布最广。市境内侵入岩分布广泛, 占全市面积的一半 以上, 侵入岩的种类属酸性花岗岩。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 有亚婆髻 背斜、白水坑复背斜、茶山单斜、大昆仑单斜、那水向斜。断裂有恩平-新丰深 断裂带、西江大断裂, 其中恩平新丰深断裂带在市内自南而北纵贯全境, 为境内最重要的区域性断裂。3 、气候与气象新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热量充足,
39、 雨量充沛, 无霜期长。常年平均风速 2.6m/s,年平均气温 22.7,年 平均相对湿度 76%,年平均降水量为 1852.8mm,年平均日照时数 1697.4h。常见灾害性天气有早春低温阴雨、龙舟水、暴雨、台风和寒露风。鹤山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冬天可见霜, 不见雪, 属 南亚热带气候, 靠近南海, 受海洋影响大, 有显著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春季 多雨, 潮湿; 夏季炎热、时有暴雨; 秋季晴多云, 气候干爽; 冬季较暖、光线充 足。据多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 2030之间,最高温度 37.8,最低温度 为 1,寒冷时间短暂。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 110
40、02000mm 之 间; 年平均风速 2.1m/s,常年主导风向偏北风(历年风频率约为 10.5%),次主导风向偏南风(历年风频率约为 10.1%)。4 、水文项目直接影响的河流为莱苏河、大泽河,间接影响的河流为潭江以及4条小灌渠(石头山排水涌,葫芦山排水涌,围仔和漰头)。潭江: 在牛湾镇升平流入市境, 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境内河段长 63.7 公里, 平均河宽 1000 米,境内流域面积 909.4 平方公里。从牛湾镇升平至会城镇溟祖 咀河段称潭江, 长 37.7 公里, 平均河宽 300 米, 流域面积 587.3 平方公里; 从城 区(会城) 溟祖咀至崖门口河段称银洲湖, 湖面长 26 公
41、里, 平均宽 1550 米,水域面积 54600 亩,流域面积 322.1 平方公里。14莱苏河发源于藕塘顶,经鹤城镇南洞、共和镇的里村、吉园、莱苏、大凹、 流入新会市大泽后, 在牛勒附近汇入潭江。境内流域面积77km2,主河道长23km, 多年平均流量2.44m/s,平均坡降2.82。上游属低山丘陵区,坡降4.1%;中下游是丘陵平原区,坡降分别为7.7 、2.0。大泽河发源于大泽第二水库, 流经大泽镇, 汇于潭江,主河道长4.36km,多年平均流量1.24m/s ,属于小河。5 、土壤及植被新会区耕地面积 47.62 万亩, 按成土母质可分为西江和潭江下游冲积土、花 岗岩成土母质、沙质岩成土母质。土壤偏酸, 土质肥沃和偏粘, 土层深厚, 地下 水位高。海涂草滩多分布于潭江河道和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