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人民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州县人民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环评报告.docx(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编号:GXPX-FS-2023090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象州县人民医院二二三年九月目 录表1 项目基本情况1表2 放射源13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13表4 射线装置14表5 废弃物14表6 评价依据15表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17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21表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27表10 辐射安全与防护33表11 环境影响分析42表12 辐射安全管理56表13 结论与建议60表14 审批63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发改委备案项目代码附件3 现状监测报告附件4 辐射安全许可证附件5 成立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附件
2、6 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附件7 个人剂量检测报告表1 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建设单位象州县人民医院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注册地址象州县象州镇朝阳街56号项目建设地点象州县象州镇朝阳街56号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介入导管室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1250项目环保投资(万元)50投资比例(环保投资/总投资)4%项目性质R新建 改建 扩建 其它占地面积(m2)/应用类型放射源销售类 类 类 类 类使用类(医疗使用) 类 类 类 类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生产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销售/使用乙 丙射线装置生产类 类销售类 类R使用R类 类其他1.1
3、建设单位简介象州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全院占地面积41.18亩(含宿舍区,其中医疗区为33.2亩),业务用房面积31000平方米,是象州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康复于一体的公立综合性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国家级“爱婴医院”、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定点医院及全县唯一指定的大病救治定点医院,是全县120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承担着本县及周边地区约50万人的医疗需求。设职能科室18个,临床科室19个,医技科室7个,编制床位350张。现有职工61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08人,占全院职工的91%,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48人。配备有1.5T磁共振、16排螺旋CT、进口四维彩
4、超、乳腺钼钯检查系统等先进诊疗设备。除开展二甲医院必备的技术项目外,可开展外科、妇产科的腔镜微创手术及儿科、内科等急危重症的手术及诊疗。1.2 任务由来医院因业务发展需要,拟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以下简称DSA)应用项目,使用1台DSA设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开展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办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对照关于射线装置分类办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2017年12月5日),项目拟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属于类射线装置。根据建设项
5、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中使用类射线装置项目”,应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医院委托广西品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了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资料搜集、现场勘察等工作,按照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10.1-2016)中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象州县人民医院新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1.3 建设项目概况及评价规模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改善病人诊疗条件,尽可能多的挽救和改善危重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医院新建数
6、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应用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在医院南侧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北面新建介入导管室机房及配备相应的辐射防护设施,计划使用1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用于开展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项目,属于使用类射线装置项目。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具体见表1-1。表1-1 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序号设备名称类别数量(台)型号最高管电压(kV)最大输出电流(mA)使用位置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射线机(DSA)1Azurion 7M201251000医院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介入导管室1.4 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概况、保护目标1.4.1 项目地理位置医院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朝阳街56号,医院地理位置图见图1-
7、1。图1-1 象州县人民医院地理位置图1.4.2 项目场所周边环境状况(1)项目所在楼周边环境状况本项目建设的DSA机房设置在医院南侧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北面,住院综合楼为地面主体6层建筑。该楼东侧为业务综合楼副楼及县120急救中心(3F)、业务综合楼(13F);南侧为警务室(1F)、民房(3F-6F);西侧为民房(6F);北侧为宿舍楼(5F)。该场所周围环境现状见图1-2图1-6,医院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7。(2)项目机房周边50m范围环境状况以DSA机房四周边界为起点50m范围环境状况:东侧0m30m范围内为急诊内科综合楼楼内医院相关业务用房及DSA相关业务用房、30m50m范围内为业务综合
8、楼(13F,最近距离约为30m)、业务综合楼副楼及县120急救中心(3F,最近距离约为34m);南侧0m12m范围内为急诊内科综合楼楼内医院相关业务用房及DSA相关业务用房、12m22m范围内为院内通道、22m50m范围内为民房(3F-6F,最近距离约为22m)、警务室(1F,最近距离约为38m);西侧0m7m范围内为DSA相关业务用房、7m18m范围内为院内通道、18m50m范围内为院外民房(6F-18F,最近距离约为18m);北侧0m10m范围内为院内通道、10m50m范围内为宿舍楼(5F,最近距离约为10m)。本项目DSA机房和控制室之间设置有防护铅玻璃窗,通道设置铅防护门。(3)项目机
9、房相邻环境状况DSA机房相邻东侧为设备间、操作间,西侧为过道、污物暂存间、污洗间,南侧为 缓冲区、器械室、复苏室,北侧为悬空;上层为:病房;下层为:血液透析科;项目机房所在四层平面布置图及机房上层五层、下层三层的平面布置图分别见图1-8、图1-9、图1-10。1.4.3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急诊内科综合楼内工作人员、机房周围医院工作人员、就诊人员、陪护家属及逗留的公众等。1.4.4 项目选址合理性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关于“源的选址与定位”规定,国家只对“具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和可能造成这些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的源”应考虑场
10、址特征的规定,对其它源的选址未作明文规定。本项目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下,均不会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因此,对这类项目的择址国家未加明确限制。本项目机房采取满足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要求的屏蔽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充分考虑了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防护。因此,本项目的选址是合理的。1.5 原有核技术利用项目许可情况1.5.1 原有辐射安全许可证情况象州县人民医院取得了辐射安全许可证(证号:桂环辐证G6066),许可范围为使用类射线装置,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12月29日。许可使用射线装置共6台(列表见表1-2),辐射安全许可证见附件4。1.5.2 原有辐射安全管理情况医
11、院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等辐射法律法规,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辐射防护设施运行良好,在辐射安全和防护制度的建立、落实及档案管理方面运行良好。(1)医院建立了辐射工作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操作规程、射线装置使用登记制度、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自行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辐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2)为加强对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工作,医院成立了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辐射防护责任,并加强了对射线装置的监督和管理,见附件5。(3)医院定期组织辐射工作人员参加辐射安全和
12、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接受辐射防护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并持证上岗。(4)辐射工作期间,要求辐射工作人员佩带个人剂量计,接受职业外照射剂量监测,建立剂量健康档案并存档。医院委托广西居里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辐射工作人员开展个人剂量监测,部分监测报告见附件7。(5)医院放射性工作场所均设置有电离辐射警示牌和工作指示灯,并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分区管理。(6)医院制定了设备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定期自行检测设备状况,记录设备日常运行和异常情况。(7)近年来医院委托监测机构对辐射工作场所开展辐射环境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用射线装置场所周围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并对医院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
13、评估,并于每年1月31日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上一年度安全评估报告。综上所述,医院在用射线装置均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了辐射环境监测计划及个人剂量监测结果,且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可以认为医院具备新增DSA项目运行及辐射安全管理基础能力。表1-2 医院已许可射线装置列表序号装置名称规格型号工作场所装置状态1CT机西门子Emotion16-silence医技楼一楼放射科CT室在用2肠胃机HF81-3医技楼一楼放射科肠胃检查室在用3DR岛津RADSPEED医技楼一楼放射科DR室在用4乳腺钼靶机Mammomat Fusion乳腺钼靶(5)室在用5医用X射线
14、装置uDR266i发热门诊在用6口腔全景X光机RAYSCANa-p门诊楼二楼口腔科在用图1-2 项目DSA机房拟建场所现状图1-3 项目DSA机房东侧业务综合楼副楼及县120急救中心图1-4 项目拟建机房南侧民房图1-5 项目DSA机房西侧民房图1-6 项目DSA机房北侧宿舍楼图1-7 医院总平面布置图88图1-8 项目DSA机房下方三层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9 DSA项目机房所在四层平面布置示意图图1-10 项目DSA机房上方五层平面布置示意图表2 放射源序号核素名称总活度(Bq)/活度(Bq)枚数类别活动种类用途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备注以下空白/注:放射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
15、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n/s)。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序号核素名称理化性质活动种类实际日最大操作量(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Bq)年最大用量(Bq)用途操作方式使用场所贮存方式与地点以下空白/注: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表4 射线装置序号名称类别数量型 号厂家最大管电压(kV)最大管电流(mA)用 途工作场所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1Azurion 7M20飞利浦1251000放射诊断医院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介入导管室以下空白表5 废弃物名称状态核素名称活度月排放量年排放总量排放口浓度暂存情况最终去向以下空白/注
16、:本项目使用的是射线装置,项目运行不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表6 评价依据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2015年1月1日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018年12月29日第二次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3年10月1日施行;(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发布施行;20
17、17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682号令修订,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05年9月14日经国务院令第449号公布,201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令第653 号修改,2019年3 月2日经国务院令第709号修改);(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年1月1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2008年12月6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修改;2017年12月20日经环境保护部令第47号修改,2019年8月22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7号修改,2021年1月4日经生态环境部令第20号修改);(7)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
18、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8号),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8)关于发布射线装置分类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66号),自2017年12月6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6号),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10)关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145号);(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9号),2019年11月1日施行;(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2017年1
19、1月20日;(13)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 2018年第9号),2018年5月15日;(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第49号令);(15)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57号),2020年1月1日起施行;(16)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21年第9号),自2021年3月15日起施行;(17)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19年修订版),2019年7月25日公布,自2019年7月25日起施行。技术标准(1)辐射环境保护管
20、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环境保护部。(2)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3)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61-2021);(4)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5)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规范(GBZ 128-2019);(7)李德平,潘自强等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第三分册)原子能出版社,1987,1990年。其他(1)委托书,见附件1;(2)发改委备案项目代码,见附件2;(3)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3;(4)辐射安全
21、许可证,见附件4;(5)成立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见附件5;(6)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见附件6;(7)个人剂量检测报告,见附件7。表7 保护目标与评价标准7.1评价范围本项目是在固定有实体边界的机房内使用类射线装置,结合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格式(HJ 10.1-2016)对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评价范围的相关规定,“射线装置应用项目的评价范围,通常取装置所在场所实体屏蔽物边界外50m的范围”,将本项目DSA机房屏蔽体外50m的区域作为评价范围,具体为:东侧至业务综合楼副楼及县120急救中心(3F,最近距离约34m);
22、南侧至院外行政道路;西侧至院外民房(18F,最近距离约18m);北侧至宿舍楼(5F,最近距离约10m)。评价范围示意图见图7-1(红色虚线框)。图7-1 评价范围示意图7.2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本项目辐射工作人员、急诊内科综合楼内工作人员、机房周围其他非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成员,使他们受到的辐射照射低于各自的辐射剂量管理约束值。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7-1。表7-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方位及距离规模年有效剂量要求职业人员介入导管室介入手术操作医生机房内6人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管理约束值。护士机房内3人介入
23、导管室控制室操作人员机房相邻控制室内1人公众成员急诊内科综合楼工作人员同一栋楼约150人年有效剂量,1mSv;本项目取其十分之一即0.1mSv作为管理约束值。业务综合楼工作人员东侧30m约260人业务综合楼副楼及县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东侧34m约140人民房常驻人员南侧22m约120人警务室工作人员南侧38m2人民房常驻人员西侧18m约240人宿舍楼常驻人员北侧10m约100人评价范围内路过的患者、陪护、公众、其他工作人员等公众成员机房屏蔽墙外50m范围内流动人口7.3评价标准(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该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
24、和实践中源的安全。第4.3.2.1款关于剂量限制的规定: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6.2.2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B(标准的附录B)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项目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第B1.1.1.1款,应对任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次评价从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出发,使职业人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附加剂量照射,取其四分之一即5mSv作为职业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约束值。第B1.2
25、款 公众照射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a)年有效剂量,1mSv;本评价取其十分之一即0.1mSv作为公众成员年剂量管理约束值。6.4.1控制区6.4.1.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把需要和可能需要专门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的区域定为控制区,以便控制正常工作条件下的正常照射或防止污染扩散,并预防潜在照射或限制潜在照射的范围。6.4.2监督区6.4.2.1注册者和许可证持有者应将下述区域定为监督区:这种区域未被定为控制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段或安全措施,但需要经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价。(2)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本
26、标准规定了放射诊断的防护要求,包括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用设备防护性能、机房防护设施、防护安全操作要求及其相关防护检测要求。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和核医学中的X射线成像设备参照本标准执行。6.1.5 除床旁摄影设备、便携式X射线设备和车载式诊断X射线设备外,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X射线设备机房,其最小有效使用面积、最小单边长度应符合表7-2的规定。表7-2 X射线设备机房(照射室)使用面积、单边长度(节选与本项目相关)设备类型机房内最小有效使用面积dm2机房内最小单边长度em单管头X射线设备(含C形臂)203.56.2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
27、6.2.1 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不含床旁摄影设备和便携式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应不低于表7-3的规定。6.2.2 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中不同铅当量屏蔽物质厚度的典型值参见附录C中表C.4表C.7。7-3 不同类型X射线设备机房的屏蔽防护铅当量厚度要求机房类型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非有用线束方向铅当量mmPbC形臂X射线设备机房226.2.3 机房的门和窗关闭时应满足表7-3的要求。6.3 X射线设备机房屏蔽体外剂量水平6.3.1 机房的辐射屏蔽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 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设备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测量时,X射线设备连续出束时间应大于
28、仪器响应时间;c) 具有短时、高剂量率曝光的摄影程序(如DR、CR、屏片摄影)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应不大于25Sv/h,当超过时应进行机房外人员的年有效剂量评估,应不大于0.25mSv;表8 环境质量和辐射现状8.1项目地理位置及场所位置象州县人民医院位于象州县象州镇朝阳街56号,医院地理位置图见图1-1。本项目拟建设的DSA机房设置在医院南侧急诊内科综合楼四楼,该楼主体为地面6层建筑。该场所周围环境现状见图1-2图1-6,医院总平面布置图见图1-7。8.2辐射环境现状监测1、辐射环境现状监测目的对DSA项目应用场所及评价区域进行辐射剂量率本底监测,以掌握场址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为现状评
29、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次现状监测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核地质大队(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核素检测中心)开展,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3。2、监测对象:本项目现状评价对象为项目场址的辐射环境现状水平。3、监测因子及频次监测因子: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频率:1次。4、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布设主要参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2021)和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 1157-2021),对项目场址,根据现场条件,合理布设了39个测点。现状监测布点图见图8-1图8-4。5、监测仪器与监测规范监测仪器的参数与监测所依据的规范见表8-1。表8-1 X-辐射剂量率仪监测仪器参数与规范监测项目 辐射空气吸收剂
30、量率仪器名称X-辐射剂量率仪仪器型号FH40G+FHZ672E-10出厂编号43328+17810生产厂家Thermo公司能量响应40keV4.4MeV量 程1nGy/h100Gy/h校准证书校准单位:湖南省电离辐射计量站,证书:hnjlxz202250-516,有效期:2022年8月19日2023年8月18日。监测依据(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1-2021)(2)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 1157-2021)6、质量保证措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在项目拟建场址内和评价范围内工作人员活动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区域布设监测点位,充分考虑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和可重复性,
31、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参考环境辐射剂量率测量技术规范(HJ1157-2021)采用即时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监测仪器每年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测量前、后均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本次监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监测单位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仪器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规定执行,监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持有合格证书上岗。监测报告严格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经校核、审核,最后由授权签字人批准。图8-1 机房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一图8-2 机房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二图8-3 机房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三图8-4 机房场址周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四7、监测结
32、果监测单位于2023年8月9日开展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表8-2。表8-2 场址及周围环境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nGy/h)备注平均值标准差1女值班室1301.18室内2男值班室1241.06室内3医护办1030.47室内4治疗室外走道1130.90室内5治疗室1151.65室内6医护办1201.23室内7血液透析治疗区77.3 0.64室内8污物间走道1431.62室内9介入导管室69.8 0.54室内10缓冲区92.9 0.61室内11污洗间过道1160.70室内12电梯口走道1030.56室内13餐厅90.5 1.06室内14更衣室外走道83.
33、9 0.46室内15操作间95.51.17室内16设备间1090.72室内17缓冲/刷手池88.40.37室内18男更衣间97.40.39室内19女更衣间86.80.60室内20病房99.60.55室内21病房内阳台1301.55室内22病房1030.75室内23病房内阳台1211.58室内24污洗间走道1260.97室内25病房外走道83.7 1.65室内26病房1200.79室内27急诊内科综合楼北侧离墙30cm处98.20.52室外281#宿舍楼楼顶87.80.44室外292#宿舍楼外1180.94室外30急诊内科综合楼西侧离墙30cm处95.00.53室外31急诊内科综合楼西南侧墙角1
34、131.31室外32急诊内科综合楼南侧离墙30cm处95.80.53室外33医院警务室1151.23室内34地下停车场口77.00.60室外35业务综合楼4楼1060.45室内36业务综合楼副楼3楼1261.79室内37回力商铺门口86.90.36室外38美容店门口69.80.32室外39网吧门口70.3 0.13室外室内测值范围69.8143/室外测值范围69.8118/注:1、监测结果已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2、参照HJ 1157-2021,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周围剂量当量率换算系数取1.2 Sv/Gy。8.2 辐射环境现状评价由表8-2的监测结果可知,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后,场址及
35、周围环境现状监测中室内点位测值范围为69.8143nGy/h、室外点位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测值范围为69.8118nGy/h。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报告可知,广西原野X-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10.7238.7nGy/h(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室内X-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1.0304.3nGy/h(已扣除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由以上数据比对可知,本项目拟建场所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未见异常。表9 项目工程分析与源项9.1 工程设备和工艺分析9.1.1设备组成本项目拟用DSA设备为单球管型X射线机。DSA基本设备包括X线发生器、影像增强器、电视透视、高分辨力摄像管、模数
36、转换器、电子计算机和图像储存器等,DSA基本结构见图9-1,DSA整体外观图见图9-2。图9-1 DSA基本结构图图9-2 DSA整体外观图9.1.2工作原理产生X射线的装置主要由X射线管和高压电源组成,X射线管由安装在真空玻璃壳中的阴极和阳极组成,阴极是钨制灯丝,它装在聚焦杯中,当灯丝通电加热时,电子就“蒸发”出来,而聚焦杯使这些电子聚集成束,直接向嵌在金属阳极中的靶体射击。靶体一般采用高原子序数的难熔金属制成。高电压加在X射线管的两极之间,使电子在射到靶体之前被加速达到很高的速度,这些高速电子到达靶面为靶所突然阻挡从而产生X射线。典型X射线管结构详见图9-3。图9-3 典型X射线管结构详D
37、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到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且对比度分辨率高,减去了血管以外的背景,尤其使与骨骼重叠的血管能清楚显示。由于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损伤小、较安全,节省胶片使造影价格低于常规造影。通过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9.1.3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
38、术前准备:医生及患者佩戴相关防护用品。开机,检测相关设备状态,按照病人的个体情况、治疗部位的特性制定检查模式、X线发生模式、采集频率、采集视野等。诊疗时,患者仰卧并进行无菌消毒,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静脉,送入引导钢丝及扩张管与外鞘,退出钢丝及扩张管将外鞘保留于静脉内,经鞘插入导管,推送导管,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送达静脉,顺序取血测定静、动脉,并留X线片记录,探查结束,撤出导管,穿刺部位止血包扎。DSA在进行曝光时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透视。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病人情况时会连续曝光,此时操作医生位于铅帘后身着铅服、铅眼镜在曝光室内对病人进行直接的介入治疗操作。医生在机房内手术,
39、护士在机房内协助,技师在操作间内隔室操作设备进行曝光。第二种情况,摄影。操作人员采取隔室操作的方式,医生、护士和技师均不在机房内,技师在操作间内操作设备进行曝光,护士在机房外进行手术记录,医生通过铅玻璃观察窗和操作台观察机房内病人情况。产污环节分析:DSA的X射线诊断机曝光时,主要污染因子为X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必考虑感生放射性问题。注入的造影剂不含放射性,同时射线装置均采用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不会产生废显影液、废定影液和废胶片。X射线与空气发生作用可能会产生少量臭氧、氮氧化物,但由于本项目使用的X射线能量较低,且曝光时长很短,一般保证室内良好通风即可。本DSA项目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
40、9-4。9.1.4工作人员配备情况医院规划调配9名工作人员(介入操作医生6人、护士3人)从事本项目DSA介入手术,以及调配1名医技人员在控制室操作,以上调配人员不再从事原有辐射工作。介入手术时,机房内一般由2名医生(第一术者、第二术者)、1名护士组成一个班次。医院初步计划,本项目的DSA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最多完成介入手术1500例,采取轮流工作形式,其中从事近台介入手术操作的医生护士每人工作量最大为500例/年,在控制室内操作的技师每年完成工作量按1500例。本评价从偏保守考虑,每例手术中使用DSA曝光出束时间:透视按20min/例,摄影按2min/例。医院应做好记录,从辐射防护角度考虑,限
41、定介入手术医护人员每人每年参加的手术次数不得超过500台次。9.1.5 人流、物流线路设置工作人员从DSA机房东侧换鞋区进入,通过缓冲、男/女更衣室进入控制室,医技人员留在控制室操作、手术医护人员则进入DSA机房内操作;手术结束后原路返回。具体见图9-5蓝色线示意图。患者通过东侧的患者通道,再进入DSA机房,手术结束后原路返回。具体见图9-5紫色线示意图。DSA机房内产生的污物通过DSA机房西侧出入口,经污物暂存间,集中一定量后从污物通道进入污物电梯拉走处理。具体见图9-5棕色线示意图 。图9-4 DSA项目操作流程及产污环节图9-5 人流、物流路线示意图9.2 污染源项描述9.2.1 正常工
42、况由DSA机的工作原理可知,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消失。因此,该院使用的DSA机在非诊断状态下不产生射线,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必考虑感生放射性问题。在诊断过程中,X射线在辐射场中可分为三种射线:由X射线管窗口出射的用于诊断检查的有用射线;由X射线管防护套泄漏出来的漏射线;以及由上述两种射线在诊断床、受检者身体上产生的散射线。对于X射线造影装置来说,有用射束基本被探测器(影像增强器)屏蔽,影响周围环境的污染因子主要考虑泄漏和散射产生的X射线。本项目拟用DSA最大管电压为125kV、最大管电流为1000mA,实际使用时,为防止球管烧毁并延长使用寿命,管电压和管电流通常会预留约一定的余量。经与医院核实,在DSA透视模式下管电压在5090kV范围内、管电流在560mA范围内,采集(摄片)模式下管电压在70100kV范围内、管电流在50500mA范围内。根据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 130-2020),DSA的等效总滤过不小于2.5mmAl,因此本评价DSA的等效总滤过保守按2.5mmAl考虑。由辐射防护手册(第三分册)图3.1可查知离靶1m处空气中的空气比释动能值(mGy/mAs),按辐射防护手册(第一分册)式4.4计算可得X射线机离靶1m处的照射量率。当球管工作参数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