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_T 5822-2023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6538466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_T 5822-2023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DB13_T 5822-2023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3_T 5822-2023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_T 5822-2023 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93.020CCSP22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58222023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2023-10-25发布2023-11-25实施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3/T5822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北京波森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正拓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力霆、王继忠、齐荣浩、张少雄、张授兴、杨启安、安喜坡、刘越、崔钉丁、徐彤、马嘉箴、张连喜、赵鹏程、王光亮、刘欣、王宇坤、李保琦、尹春播、佟敬时、张铭。IDB13/T582

2、22023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夯扩挤密桩的设计、复合地基设计、施工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建设工程中夯扩挤密桩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1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JGJ6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型基础技术规范JGJ7

3、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T135载体桩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夯扩挤密桩rammedexpansionandcompactionpile由桩身和承载体构成的桩。承载体bearingsphere桩身以下经夯实形成的承载体。挤密土体compactedsoilmass夯实填充料或无充填料夯实时桩端周围被挤密的地基土体。承载体填充料bearingbodyfillingmaterial一定质量比的水泥与其它填料加入一定量水拌合的干硬性材料。夯扩挤密桩桩长lengthoframmedexpandedandcompact

4、edpile桩身与承载体高度之和。注:当承载体为无填料承载体时,承载体高度取0。被加固土层strengthenedsoilstratum承载体所在的土层。夯扩挤密桩的持力层bearinglayerofcompactedandexpandedpile1DB13/T58222023承载体以下直接承受承载体传递荷载的土层。三次累计贯入度thetotalpenetrationsofthreedrives夯实后,以锤径为355mm、质量为3500kg的柱锤,落距6.0m,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等效计算面积equivalentarea达到三次贯入度要求后,计算夯扩挤密桩承载力特征值的承载体等效承载面积

5、。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rammedexpansionandcompactionpilecompositefoundation以夯扩挤密桩作为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4符号作用和作用效应F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的竖向力;F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梁上单位长度的竖向力;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承台顶面的竖向力;N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力设计值;N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竖向力作用下,夯扩挤密桩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Ek相应于地震作用和荷载标准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Ekmax相应于地震作用和荷载标准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基桩

6、的最大竖向力;N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夯扩挤密桩基桩的最大竖向力;Np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桩顶的拉力;N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桩顶的拉力;P0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力;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zd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按等代实体计算的作用于夯扩挤密桩桩底的地基土平均附加应力。抗力和材料性能Esl持力层的地基土压缩模量;Es2软弱下卧层地基土压缩模量;Esl桩端平面下第i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e土的孔隙比;fa经修正后的夯扩挤密桩持力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

7、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rk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fspk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y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fy纵向主筋抗拉强度设计值;G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的平均重量,地下水以下扣除浮力;Gk夯扩挤密桩基承台和其上部土的自重标准值,对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Gk单位长度梁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Gp基桩自重;IL土的液性指数;Quk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ik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Ra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2DB13/T58222023Tgk群桩呈整

8、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Tuk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承台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以下采用浮重度;m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以下釆用浮重度;n桩底以上地基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压力扩散角;桩身穿过土层的等效内摩擦角。几何参数A承台面积;Ae承载体等效计算面积;Ap桩身截面面积;A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B0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短边边长;D抗拔承载力计算的等效直径;d混凝土桩身直径;d0承载体填充料换算成球体的等效直径;dh承台埋深;L0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边边长;l直杆段混凝土桩身长度;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s桩基最终沉降量;t承载体底面

9、计算位置至软弱层顶面的距离;ui桩身抗拔破坏面的周长;ul群桩抗拔破坏时外缘矩形截面周长;z地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Zd地面至夯扩挤密桩底的距离;s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量;sn由计算深度位置向上取厚度为zn的土层计算变形量;R扩散等效计算宽度;S夯扩挤密桩受拔承载力计算时的计算半径增量。计算系数K安全系数;m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n桩端平面下压缩层范围所划分的土层总数;np承台下基桩桩数;地基土承载力提高系数;桩端平面下土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考虑施工挤土后桩侧阻力的提高系数;i侧阻力抗拔折减系数;z复合地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发挥系数;s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系数;c成桩

10、工艺系数;p沉降计算经验系数;r折减系数。3桩,填料量不宜大于0.8m、填料粒径应小于施工孔径的1/3;桩径为500mm800mm的夯扩挤密桩,填料量不宜大于1.2m。当填料量超过限值时,应调整被加固土层。DB13/T582220235总体要求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及中风化岩可作为夯扩挤密桩的持力层。对淤泥、淤泥质土、有机等特殊土地基,应通过成桩试验、载荷试验确定其适用性。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残积土等土层可选作夯扩挤密桩的被加固土层。当选用软塑-可塑状态的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土作为被加固土层时应通过成桩试验、载荷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应根据地质条件

11、、上部荷载、施工工艺与设备及在类似条件下的工程经验等因素综合确定夯扩挤密桩设计参数。施工前应确定承载体填料的配合比,且填充料中水泥和其它填充料的质量比不小于1:3,拌合时加入适量的水,确保拌合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且便于施工。桩径为300mm500mm的夯扩挤密33夯扩挤密桩设计时应进行单桩和群桩承载力验算,群桩承载力可按等代实体基础进行验算。桩身可釆用现浇混凝土和混凝土预制构件,当地下水或土对混凝土或混凝土中的钢筋有腐蚀性时,桩身材料应满足抗腐蚀要求。夯扩挤密桩施工可釆用锤击跟管、振动沉管、静压、旋挖、液压锤、潜孔锤等成孔施工工艺。夯扩挤密桩施工时,应控制相邻桩的上浮量。对于桩身混凝土已达到终凝

12、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应大于20mm;对于桩身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的相邻桩,其上浮量不应大于50mm。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卵石、砾石等渗透系数较大的土中施工夯扩挤密桩时,应注意采取封水措施。当桩端进入具有承压水的土层时,施工中应考虑承压水对施工的影响。夯扩挤密桩施工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施工时,施工前应根据地基土土质特性设定适宜的施工控制参数,并全程记录施工过程中各项控制指标。对满堂布置的夯扩挤密桩施工,宜进行地基土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的监测工作。夯扩挤密桩施工后进行基坑开挖时,应认真做好基坑支护和开挖施工,并考虑基坑开挖时边坡土体的侧移及坑底隆起对工程桩的影响。6夯扩挤密桩设计一般规定6.1.1夯扩

13、挤密桩的设计等级应按JGJ94执行。6.1.2夯扩挤密桩设计时所釆用的作用组合和抗力限值应符合GB50007的规定。6.1.3夯扩挤密桩桩间距不宜小于3倍桩身直径,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率大于20%的黏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4倍桩身直径;施工时不得影响相邻桩的施工质量;当被加固土层为粉土、砂土或碎石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1.6m,当被加固土层为含水率大于20%的黏性土时,桩间距不宜小于2.0m。竖向受压承载力计算6.2.1夯扩挤密桩竖向受压承载力。6.2.1.1作用标准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a)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NkRa(1)式中:N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竖向力作用下,夯扩挤密

14、桩基桩的平均竖向力(kN);Ra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kN)。b)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应满足公式(1)外,尚应满足公式(2)的要求:Nkmax1.2Ra(2)4被加固土层土性三次贯入度(cm)1010203030黏性土0.75IL1.002.22.51.82.21.51.81.50.25IL0.752.52.82.22.51.92.21.90.00IL0.253.23.62.83.22.42.82.12.42.1杂填土2.63.02.32.62.02.31.72.01.7DB13/T58222023式中:N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夯扩挤密桩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15、kN)。6.2.1.2地震作用和荷载标准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a)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应符合公式(3)的要求:NEk1.25Ra(3)式中:NEk相应于地震作用和荷载标准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基桩的平均竖向力(kN)。c)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应满足公式(3)外,尚应满足公式(4)的要求:NEkmax1.5Ra(4)式中:NEkmax相应于地震作用和荷载标准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基桩的最大竖向力(kN)。6.2.2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6.2.2.1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的乙级夯扩挤密桩基础,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6.2.

16、2.2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计算:Ra=Quk/K(5)式中:Quk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K安全系数,取K=2。6.2.3对于桩长小于30m的夯扩挤密桩,单桩竖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6.2.3.1桩身范围内无液化土层时,可釆用公式(6)估算:Ra=faAe(6)式中:fa经修正后的夯扩挤密桩持力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Pa),承载力修正应按GB50007执行,其中宽度修正系数为零;Ae夯扩体等效计算面积m2(宜按河北省地区经验确定,无地区经验且桩径为450mm500mm时可按表1选取。当桩径为350mm450mm时,表中Ae值应乘以0.850

17、.95,当桩径为500mm800mm时,表中Ae值应乘以1.11.3,桩径小时取小值,桩径大时取大值)。6.2.3.2桩身范围内无液化土层时,可釆用公式(7)估算:fa=yrfrk(7)式中:frk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kPa);r折减系数,根据地方经验确定。6.2.3.3当桩身穿过液化土层时,应考虑液化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计算应按JGJ94执行。表1承载体等效计算面积单位为厘米5被加固土层土性三次贯入度(cm)1010203030粉土e0.82.62.92.32.62.02.31.72.01.70.7e0.83.03.32.73.02.42.72.12.42.1粉土e0.73.33.7

18、2.93.32.52.92.22.52.2粉砂、细砂松散-稍密3.23.62.83.22.42.82.12.42.1中密-密实3.74.23.23.72.73.22.32.72.3中砂、粗砂松散-稍密3.64.13.13.62.63.12.22.62.2中密-密实4.34.83.84.33.33.82.83.3碎石土松散-稍密3.94.53.43.92.93.4中密-密实4.65.24.04.63.44.0残积土3.84.23.43.83.03.4全风化岩4.04.43.64.03.23.6强风化岩4.44.94.04.4注:表中e为土的孔隙比;IL为土的液性指数。DB13/T58222023

19、表1承载体等效计算面积(续)单位为厘米6.2.4夯扩挤密桩单桩承载力除应按5.2.3估算外,尚应进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的验算。6.2.4.1当桩顶以下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的螺旋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时,应符合公式(8)要求:NycfcAp+0.9fyAs(8)式中:N相应于作用基本组合时夯扩挤密桩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kN);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kPa),应符合GB50010的规定;fy纵向主筋抗压强度设计值(kPa);A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m2);Ap桩身截面面积(m2);c成桩工艺系数,桩身为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取0.85,现场灌注时取0.750.90,桩身挤土效应明显时取低值,挤土

20、效应不明显时取高值,桩身外侧有水泥土桩时取高值。6.2.4.2当桩顶以下5倍桩身直径范围内的螺旋式箍筋间距大于100mm时,应符合公式(9)要求:NycfcAp(9)6.2.5当桩间距小于6倍桩身直径,夯扩挤密桩群桩基础持力层下受力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公式(10)、(11)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sz+gmzfaz(10)6Es1/Es2t/Bk0.250.501412表2地基压力扩散角7Fkkh-(L00)qsikil+G-gAd+Bsz=32(L0+2DR+2ttanq)(B0+2DR+2ttanq)DB13/T58222023(11)式中: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

21、的附加应力(kPa);承台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以下釆用浮重度;z地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dh承台埋深(m);A承台面积(m2);m软弱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以下釆用浮重度(kN/m3);qsik第i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根据经验确定或按JGJ94执行;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t承载体底面计算位置至软弱层顶面的距离(m);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承台顶面的竖向力(kN);Gk夯扩挤密桩基承台和其上部土自重标准值,对于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kN);L

22、0、B0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m)(图1);R扩散等效计算宽度(m),可取0.6m1.0m,当Ae值较小时,取小值;当Ae值较大时,取大值;压力扩散角(),可按表2取值。图1软弱下卧层计算示意(l直杆段混凝土桩身长度)Es1/Es2t/Bk0.250.25362351025102030注1:Bk=B0+2R;注2:Es1、Es2分别为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层的地基土压缩模量;注3:t/Bk小于0.25时取0,大于0.25且小于0.5时按内插取值,大于0.50时取0.50对应的扩散角。DB13/T58222023表2地基压力扩散角(续)6.2.6对于独立柱基和满堂布桩的基础,应按公式(12)

23、、公式(13)进行群桩整体基础承载力验算:szd+gnzdfa(12)(L00)qsikil+G-gAdFkkh-+Bszd=32(L0+2DR)(B0+2DR)(13)n桩底以上地基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Npk+Ggp(14)Npk+Gp(15)式中:zd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按等代实体计算的作用于夯扩挤密桩桩底的地基土平均附加应力(kPa)3zd地面至夯扩挤密桩底的距离(m)。受拔承载力计算6.3.1抗拔夯扩挤密桩应将钢筋笼(锚杆)嵌入承载体内部(图2),并应按公式(14)、公式(15)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承载力:Tgk2Tuk2式中:Npk相应于作用的

24、标准组合时桩顶的拉力(kN);Tgk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可按5.3.2确定;Tuk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可按5.3.2确定;Ggp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的平均重量(kN),地下水以下扣除水的浮力;Gp基桩自重(kN),地下水位以下扣除水的浮力。8DB13/T58222023标引序号说明:1承载体填充料;2挤密土体;3影响土体。图2抗拔夯扩挤密桩的构造6.3.2夯扩挤密桩基桩及群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6.3.2.1对于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夯扩挤密桩基,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单桩

25、抗拔静载荷试验方法及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JGJ106执行。6.3.2.2如无当地经验,群桩基础及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计算时,计算位置应从纵向钢筋底开始,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a)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公式(16)计算:Tuk=bliqsikuili(16)式中:ui桩身抗拔破坏面的周长(m),按表3取值(图3);i侧阻力抗拔折减系数,砂土取0.550.75,黏性土和粉土取0.750.85;考虑施工挤土后桩侧阻力的提高系数,宜取1.051.15。9自纵向钢筋底以上的计算深度(410)d(410)duiDd注1:表中计算深度对于软土取低值

26、,对于卵石、砾石取高值。注2:D为受拔承载力计算的等效直径(m)。D=d0+2S。其中,d0为承载体填充料换算成球体的等效直径多、三次贯入度小时取大值,填料少、三次贯入度大时取小值。(m);S为夯扩挤密桩受拔承载力计算时的计算半径增量(m)。S取值为0.3m0.5m,填料DB13/T58222023图3抗拔夯扩挤密桩计算简图表3夯扩挤密桩抗拔破坏面周长取值b)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夯扩挤密桩基桩的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公式(17)计算:Tgk=1npbuiliqsikli(17)式中:ui群桩抗拔破坏时外缘矩形截面周长(m);np承台下基桩桩数。6.3.3抗拔夯扩挤密桩正截面受拉承载力应按公式(

27、18)进行验算:NpfyAs(18)式中:Np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桩顶拉力(kN);fy纵向主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As纵向主筋截面面积(mm2)。沉降计算6.4.1对于下列情况的夯扩挤密桩基应进行沉降计算:a)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夯扩挤密桩基;b)设计等级为乙级的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高压缩性土层的夯扩挤密桩基;c)地基条件复杂、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其他夯扩挤密桩基。6.4.2夯扩挤密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符合JGJ94的规定。10DB13/T582220236.4.3夯扩挤密桩沉降计算宜按等代实体深基础的单向压缩分层总

28、和法进行计算,地基内的应力宜采用各向同性匀质弹性体变形理论,按实体深基础进行计算,沉降计算起始位置为桩身底面以下2m(图4)。6.4.4桩基最终沉降量应按公式(19)计算:s=ypp0ni=1ziai-zi-1ai-1Esi(19)式中:s桩基最终沉降量(mm);P0相应于作用准永久组合时桩端平面的附加压力(kPa);p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当没有经验时,可按GB50007执行;zi、zi-1沉降计算时桩端面到第i层、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i、i-1桩端平面下至第i层、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GB50007执行;n桩端平面下压缩层范围内

29、土层总数;Esi桩端平面下第i层土在自重压力至自重压力加附加压力作用段的压缩模量(MPa)。图4沉降计算示意图(dh-承台埋深;l-直杆段混凝土桩身长度;c-土地自重压应力)6.4.5桩基最终沉降量应按公式(20)、公式(21)计算:a)于独立承台基础:L0+2(l+2)tan4B0+2(L+2)tanp0=F+Gk-gdhAjj4(20)b)对于墙下布桩条形承台梁基础:p0=F+Gk-gdhB0B0+2(l+2)tanj4(21)式中:桩身穿过土层的等效内摩擦角();F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的竖向力(kN);F相应于作用的准永久组合时作用于承台梁上单位长度的竖向力(kN/m);

30、11c)当公式(20)和公式(21)中2(𝑙+2)𝑡𝑎𝑛小于2R时,按2R取值。Dsn0.025Dsi(22)DB13/T58222023Gk单位长度梁及其上土的自重标准值(kN/m)。𝜑46.4.6夯扩挤密桩基沉降计算深度应符合下式规定:ni=1式中:s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m);sn由计算深度位置向上取厚度为zn的土层计算变形值(mm),zn可按GB50007执行。构造6.5.1现场灌注夯扩挤密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制夯扩挤密桩基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6.

31、5.2夯扩挤密桩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且应满足耐久性要求。6.5.3夯扩挤密桩基桩桩身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a)桩身应通长配筋;b)桩身配筋率宜取0.2%0.5%,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对于承受荷载特别大的夯扩挤密桩、抗拔夯扩挤密桩,桩身配筋尚应满足设计要求;c)抗拔桩的主筋应伸入承载体内,进入承载体长度不应小于20倍纵向主筋直径,且不应小于50cm。7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设计一般规定7.1.1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可适用于处理黏性土、粉土、砂土和自重固结完成的不含生活垃圾的填土地基。对于其他地基土应按地区经验或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7.1.2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增强体应选

32、择中、低压缩性土为持力层。复合地基设计7.2.1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桩径宜为400mm600mm。当复合地基桩间距大于2m时,宜在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扩径。7.2.2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桩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地层土性、桩径、施工工艺及布桩等因素综合确定,桩距宜为46倍桩身直径,满堂布桩时宜取高值。7.2.3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布桩宜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中的有关规定执行。7.2.4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桩顶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应符合下列规定:a)其材料宜为粗砂、级配砂石或碎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b)厚度应根据桩直径、桩顶构造、增强体承载力及桩间土承载力等因素

33、综合确定,宜为0.5倍桩顶直径。7.2.5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公式(23)估算:fspk=lzRaAp+als(1-m)fak(23)式中:fspk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z复合地基增强体竖向承载力发挥系数,按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可取0.800.95;Ra夯扩挤密桩增强体的承载力特征值(kN),按本标准第5.2节确定;s桩间土承载力的发挥系数,按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可取0.850.95;12DB13/T58222023地基土承载力提高系数,按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可取1.11.3,砂土、粉土取高值,黏性土取低值;m夯

34、扩挤密桩复合地基面积置换率,m的计算应按JGJ79执行;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7.2.6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增强体桩身强度验算应按JGJ79执行。7.2.7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应按JGJ79执行。8施工一般规定8.1.1夯扩挤密桩施工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通过查阅建筑场地和邻近区域内原有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资料、现场踏勘等进行施工环境调查,对存在影响施工的建筑、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应进行勘察,并应会同有关单位釆取相应保护措施;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设计文件及现场施工条件等,结合工程经验,确定施工工艺和设备,并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对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

35、套设备进行性能和运行安全检査;对拟用的混凝土、钢筋、构件等原材料进行见证检验;进行工艺试验施工,并根据施工结果调整工程桩的施工工艺。8.1.2施工前应进行设备的调平,避免施工中桩机倾斜过大导致施工安全事故。8.1.3施成桩过程中应结合地质情况、桩间距及桩长,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施工顺序应本着减少影响邻桩质量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有利于保护已施工桩不受损坏;b)应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施工顺序;c)持力层埋深不一致时,应按先浅后深的顺序进行施工。8.1.4夯扩挤密桩施工可分为成孔、承载体施工和桩身施工三部分(图5)。成孔可釆用锤击跟管、振动锤、液压锤、柴油锤、潜孔锤等沉管方式,也可采用旋挖、长

36、螺旋等辅助引孔方式成孔。13DB13/T58222023材料、设备就位不满足要求场地标准、测量定位桩机就位、校正在控制系统输入施工控制参数将护筒沉至标高填料夯实承载体填充料拌合测量三次满足要求拔出柱锤,放入钢筋笼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拌合灌注混凝土拔管成桩图5夯扩挤密桩施工工艺8.1.5抗拔夯扩挤密桩的施工工艺如图6所示。14DB13/T58222023设备就绪场地平整、测放桩位线桩机就位、校正全护筒跟进锤击成孔至设计标高施工承载体再次夯击承载体使柱锤进入一定深度放入钢筋笼钢筋笼准备灌注混凝土拔管成桩图6抗拔夯扩挤密桩施工工艺8.1.6承载体施工宜釆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输入施工参数自动控制每次夯击时锤的提升高度,自动记录每次夯击的贯入度和最终三次贯入度。8.1.7当在饱和黏土中施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a)柱锤锤底出护筒的距离不应超过5cm;b)施工中测完三次贯入度后,应检査桩端土体是否回弹。当土体回弹量超过5cm时,应分析原因,处理后重新测量。8.1.8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釆取有效的封堵措施。8.1.9抗拔夯扩挤密桩施工时,经测量三次贯入度满足要求后,应再次沉护筒至承载体内,深度应满足抗拔构造要求且不得小于50cm,随后方可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