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一)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淘沙》(其一)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浪淘沙(其一)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章节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年级 六年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浪淘沙(其一)。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并且能够借助注释来理解部分浅显的诗意,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解决措施: 1.听读、跟读、分组读。 2.
2、通过下载的网络资料,如图片来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 1:A2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 能力点 2: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 ” ) (按照 完整视频的时间 点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 及分析 导入 0.001:52 通过复习学过的有关黄河的古诗,旧知引新知导入今天学习的古诗浪淘沙(其一) 出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引入浪淘沙(其一) 生回忆背诵登鹳雀楼、凉州词 出示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帮助引导回忆。 认识诗人 1:532:38 学生对刘禹锡生平有一定了解。 出示诗人简介,师生走进诗人,了解诗人
3、。 学生回忆有关诗人刘禹锡的知识。 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刘禹锡相关资料。 初读古诗 2:396:20 初读古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1、自读古诗,勾画出不能理解的、不会读的字词。 2、听视频朗读,教师正音:曲q。 3、学生跟读,并画出节奏。 4、多音字讲解:曲。 5、生字讲解:涯(厂字下面是2个土,而非士)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勾画出不能理解的、不会读的字词。 2、听视频范读。 3、学生跟读。 在班班通上出示古诗,视频朗读,初步感受古诗。 深入解读 6:2137:04 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指导背诵。 1、出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引导理解: 九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
4、的样子。 风簸:风浪滚动的样子。 天涯:天边。 3、学生结合词意理解诗句: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4、学生分组读: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诗意 5、出示“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引导理解: 直:径直 7、引发思考:谁直上银河去?跟谁同到牵牛织女家? 8、出示阅读链接,解答疑惑。 9、结合阅读链接及词意理解诗句:如今我要径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10、学生分组读:男生读诗句,女生读诗意。 11、品味古诗意境,指导朗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12、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生:“九曲“万里”“浪淘风簸”。 播
5、放视频,学生观看并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 13、悟诗情: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指导背诵 结合课堂小结,想象背诵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通过注释,理解古诗的标题。 2、学生通过增加的注释、阅读链接以及老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3、分组朗读,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4、观看阅读链接、图片、视频,体会黄河的气势磅礴和诗人的豪迈气概。 5、结合课堂小结的内容,想象并尝试背诵古诗。 1、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典故,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后两句诗。 2、出示与黄河相关的图片、视频,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以及诗人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六、教学流程图 导入认识诗人初读古诗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