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535241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牙善鼓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伯牙善鼓琴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句含义。 2.背诵伯牙善鼓琴(重点)。 3.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听完这首古筝曲后,你从这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由来呢?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

2、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

3、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

4、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鼓琴,钟子期如何听琴的。 二、走近作者,了解常识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列子,名列御寇, 其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三、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卒( )逢暴雨 乃援( )琴 舍( )琴 辄( )穷其趣 子之听夫( )志

5、四、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1. 老师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把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2. 学生四人为一组,相互讨论,翻译课文,可以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的注解,强调画出课文中给自己造成翻译困难的句子,可提出来寻求解答。 3.师强调重点句子翻译。 五、精读探究,把握要意 1.“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明确】六次;“善鼓琴“善听”中的“善:擅长;“善哉”中的“善:好。 2. 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何表现他们的“善的?请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志。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伯牙高超琴技的? 【明确】 正侧面结合。“初为霖雨之操,更有造崩山之音”描写弹琴体现的意境,直接表现出伯牙的琴技;“曲每终,钟子期辄穷其趣,以钟子期听琴的感受侧面突出伯牙高超的琴技。 4、文章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明确】 “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围绕这句话逐步展开。 “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知音表现在“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作者以这句话连接上下文。 由对“知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求,突出了文章主旨。 六、再读品味,体悟情感 1.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 “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2、这篇古文所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 明确】 道理: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知音难得,知己难求,要懂得珍惜。 七、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积累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