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2篇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2篇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2篇文】2023年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党员干部,同时也是一名水利工作者,读懂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会议精神,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坚持”的极端重要性,紧紧围绕“十六字”治水思路,统筹做好防汛抗旱
2、、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等工作,努力以南昌水利高质量发展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坚守底线、强化排查,全力筑牢水安全“防御网”。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紧扣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实际,加快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及时组织各地各单位对防汛抗旱物资进行清库核查,督促做好防汛抗旱物资更新、购置和日常管理工作;扎实抓好隐患排查整改。针对重点江河堤防、山塘水库、在建工程、水毁修复设施等不间断开展全面排查、抽查,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统筹做好圩堤巡查防守和台风、强降雨防范应对工
3、作,保障安全度汛;强化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户,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强化担当、扛起职责,坚决履行河湖管护、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使命。南昌作为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境内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拥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的发达水系网络。更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水利高质量发展始终。全面启动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河湖健康档案。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开展“清河行动”,深入推进“清四乱”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全面加强断面水质管控治理,确保环境用水断面水质达到IV类以上、饮用水源地断面水质达
4、到皿类以上。以“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为原则,坚持依法治理、全面保护、长效管护。坚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充分利用“河(湖)长+警长+检察长”的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河湖安全保护整体提升,努力呈现“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乘胜而上、接续奋斗,坚持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水土保持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水土保持工作总要求,加大水土保持责任考核力度,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严格方
5、案审批和水保措施落实。针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大开展责任追究和失信惩戒力度,确保取得“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持续加强监督执法,运用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信息化检查等方式,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后续设计、监理监测、自主验收和报备等内容,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改善水环境,助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3年学习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研讨心得体会2780字范文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
6、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守住管住生态红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统筹抓好沿江产业布局和转移,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动力,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
7、田湖草等生态要素,推动长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立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安澜长江建设,切实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充分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社会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
8、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沿江各省市要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深入推动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引导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地区有序转移,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二是深化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加快推进
9、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各大中小城市要立足所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找准自身错位发展的重点方向,并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三是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浙江嘉湖片区、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江西鹰潭、四川成都西部片区、重庆西部片区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长江经济带各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是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长江经济带“1+3”省际协商合作,协调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等重大问题。创新财税体制安排
10、,完善区域间生态补偿和对口合作机制,处理好本地利益和区域利益的关系。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培育更多内陆开放高地,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我们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沿江省市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开放,强化上中下游区域间开放联动,推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沿江省市要以自贸试验区为先导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率先推动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为全国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累新经验、探
11、索新路径。三是深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相融合。加快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对话与协商,深化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四是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加快构筑与长江经济带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有效应对全球经贸格局新变化引发的潜在经济、产业和金融风险。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创新驱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长江经济带要提升长三角
12、城市群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依托科创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二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按照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和创新环境营造,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3、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决破除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壁垒,探索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山水人城和谐发展。一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建立健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和社会参与,提升系统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能力。二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长江生态文化,培植为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先进文化理念,树立生态产品价值观。三要推进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坚决摒弃急功近利和大拆大建的做法,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对待城市和乡村的古城、古墟、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和传统村落,注重延续城市、乡村历史文脉,突出地方特色,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进行修复,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保留城市和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因势利导发挥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把长江历史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城乡建设和现代产业发展中,着力打造富有长江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文旅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