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12月名校模考试题分类练习(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12月名校模考试题分类练习(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附参考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名校模考试题分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一、(广东东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校联考)语言文字运用(共3小题,10分)大雨点打上芭蕉有铜盘的声音,怪。“红心蕉”,多美的字面,红得浓得好。要红,要热,要烈,就得浓,浓得化不开,树胶似的才有意思,“我的心像芭蕉的心,红”不成!“紧紧的卷着,我的红浓的芭蕉的心”更不成。趁早别再诌什么诗了。自然的变化,只要你有眼,随时随地都是绝妙的诗。完全天生的,白做就不成。看这骤雨,这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这迷蒙,这渲染,看这一小方草生受这暴雨的侵凌,鞭打,针刺,脚踹,可怜的小草,无辜的可是慢着,你说小草要是会说话,它们会嚷
2、痛,会叫冤不?难说他们就爱这门儿出其不意的,使蛮劲的,太急一些,当然,可这正见情热,谁说这外表的凶狠不是变相的爱。有人就爱这急劲儿!再说小草儿吃亏了没有,让急雨狼虎似的胡亲了这一阵子?别说了,它们这才真露着喜色哪,绿得发亮,绿得生油,绿得放光。它们这才乐哪!20、文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21、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3分)22、语言文字运用I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都有“这”字,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4分)(1)这不仅使楚国于蛮荒之地中立足、壮大(2)看这骤雨,这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这迷蒙,这渲染二、(2024浙江
3、新高考研究卷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
4、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在清冽的空气中,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21、任选下面两小题中的一题,品味标点符号的作用。(1)有读者说文中画横线处的三个逗号应该改为顿号,你是否同意?为什么?(2)有读者说文中画横线处两个“风景”都应该加上引号,你是否同意?为什么?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三、(2024新高考七省联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一样,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看娃的;办起学校无教室,野惯了的孩子,撕了窗户,扯了炕席。地下,雨天、雪天两脚泥;冬天,还要出去打柴搂草烧炕。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爱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靠慈母式的情,把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二十五年了。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到一九七四年他们两口子盖了五间窑,又专门给学生留了两间。学生娃多了,一间窑
6、已经放不下。直到一九八三年,村里富了,才专为学校盖了三孔窑。全村三十五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她教的第一批学生,他们的孩子又在她的炕头上毕业升到了初中。土炕,我下意识地摸摸身下这盘热烘烘的土炕。这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织布;雨雪天男人们就坐在这里编篮、织席,晚间又常挤到谁家炕头上拉家常。这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世代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为生存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选自梁衡热炕,有删改)20、请将文中
7、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1、文中加点词“一茬又一茬”比“一批又一批”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22、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划线处“人呱呱坠地”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短工。B、这是人所共知的事,你不要再狡辩了。C、我们这里正缺人,你们不能把他调走。D、他人很好,大家都喜欢和他交朋友。四、(深圳市福田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来,苏东坡又火了。苏东坡早已不仅仅是个古代的文学人物,
8、政治人物,而且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苏东坡从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除了他具有传奇丰富的人生故事、儒释道于一体的人生观和诗文书画俱佳的才华,还因为他塑造了(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有何特别?首先,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朝堂上,他能在王安石变法时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灰心丧气,更未就此躺平,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其次,苏东坡有着超然物外、(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名头大,官位大,但也曾饱受贬谪之苦,人生起伏更大。他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
9、,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其实,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历朝历代谈论、研究、追随他的人多得(不计其数)。今天,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中讲述苏东城、吟咏苏东城,也是在呼唤苏东坡身上的那种文化人格。18、下列关于文中四个划横线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遇时机而显露本领,超越众人。结合前文“近来,苏东坡又火了”“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文化符号”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众多文人中凸显出来,故此处可填“脱颖而出”。B、处“令人神往”,指使人非常向往,此处用来形容人们对苏东坡文化人格的赞美,若替换为“神往心醉”,也是符合语境的。C、处结合后文“他虽也曾深受恩宠在苦难中开出
10、花来”可知,此处语境强调的是苏东坡在深受恩宠和遭受贬谪时能够超然物外,乐观洒脱,故此处可填“宠辱不惊”。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为所动,后形容对得失不在乎。D、处结合“苏东坡的热度从未消减”可知,追随他的人很多,故此处可填“不计其数”。替换为“数不胜数”亦可,都形容数量极多,难以统计。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B、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C、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D、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但一生始终秉持勇
11、于进言、经世济民的立世准则。20、在论述苏东坡的文化人格时,文中使用了“躺平”“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等词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篇一、(广东东莞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七校联考)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
12、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盾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孔子适
13、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14、注献公:即晋献公。诬:谎言。失人不比矣:人们都不敢败逃了。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简子乃去A盾B橹C立矢D石E之所及F鼓之而士G乘之H战大胜。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跟辛弃疾菩萨蛮中的“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行人”意思不同。B.弊,意为困乏、疲敝,与过秦论中“率疲敝之卒”的“弊”意思不同。C.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D.何惧,意为惧怕什么,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奚疑”结构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
15、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B.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邺地,打败楚军,得到霸主之名。C.赵简子觉得烛过的话很有道理,但韩非子却不认同烛过的观点,他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本性,烛过其实不懂统兵之道。D.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烛过之一言也。(2)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14.文中韩非子和
16、孔子对于“刑”的认识有什么不同?(3分)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篇一、(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词,完成15-16题。山寺(宋)陆游篮舆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注】这首诗写于陆游出任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时,诗人当时大约四十五岁。篮舆:类似轿子的一种交通工具。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宋)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17、死!【注】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陆游的朋友。15、下列对陆游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陆诗“懒为啼猿更新魂”一句是说雨夜中传来一声声凄厉的猿啼,引起诗人的伤感乃至悲伤之极。B、陆诗结尾两句,诗人用难以寻找河沙去年的痕迹,来说明人间盛衰的变化,非人力可以改变。C、陆词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沉郁、宁静的氛围。D、陆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表现了壮心不已,渴望为国献身之情。16、山寺中“喜投禅榻聊寻梦”与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都写到“梦”,这些梦是否相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二、(湖北黄冈部分
18、普通高中2023-2024年期中考试)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残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注残更:指五更天,第五更为夜尽天晓之时,故称残更。(一说“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处可译指服役的士卒)太白:星座名,古时认为是将星。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明快的笔法点明了作为远行者的友人此行的行程紧急,以及要去的目的地,突出行人征夫奔赴西北边塞以求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19、B、颔联将“关山事”与“州县劳”进行对照,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从军行役路途艰苦的关心与惜别之意,同时又赞颂了行者不畏险难的豪迈情怀。C、颈联写疾进之军容,通过想象描绘出行者送兵赴边途中的情景,传出士卒昂扬奋发之神态,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D、尾联直接抒发唐军必胜的信念,朋友一问一答之间,虚处传神,显示唐军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之势,表现出一腔豪迈的爱国戍边之情。16、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本诗是如何体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6分)附:
20、参考答案和解析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一、20.【参考答案】“侵凌,鞭打,针刺,脚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暴雨对小草的摧残;四个极具动作性的词语连用,富有画面感和力度感;突出了暴雨的急促猛烈。21.【参考答案】第一处“不成!”: 表祈使语气,是对自己所作诗的强烈否定,表明任何人为的诗句都难以表现自然界的天然变化;第二处“它们这才乐哪!”:表感叹语气,突出了小草在大雨冲刷下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表达与小草共情的快乐之情。 22.【参考答案】第一句的“这”字代指前文提到的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所显现出的竞争力。(2分)第二句中的三个“这”,分别指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迷蒙、渲染,表现了作者面对自
21、然界各种变化的惊叹与欣喜(2分)。二、21.【参考答案】示例:(1)不同意,逗号比顿号的停顿时间长,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中三个逗号的使用,更加强调了“严肃”“坚决”“勇敢”“高度的警觉”每种神态,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号兵”的形象特点。(2)不同意,中两个“风景”的含义是不同的,第一个“风景”加上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人的精神、人的活动;第二个“风景”与“风景”的本义相关,前加“真的”,是指人的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人类创作了第二自然,所以不用加双引号。22.【参考答案】使用短句,突出了每一小句的内容,同时使得表达灵活又富有韵律美;使用了整句,形式整齐、音
22、律和谐。同时使得两句对应内容的特点更加鲜明,清冽的空气中“红绸子”的动与红霞中“战士枪尖”的刚性形成对照,自然之美与人之美完美结合。三、20.【参考答案】示例:贾淑珍在这世世代代繁衍、生存、进步的作为生活舞台的九尺炕头上加进了新的内容教育。示例:贾淑珍在这作为生活舞台的,供世世代代繁衍、生存、进步的九尺炕头上加进了新的内容教育。【解析】写成一个长单句,有明显的一套主谓宾可给1分;修饰成分位置适当给1分;语言连贯、不改变原意1分。写了两个或以上的单句,0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参考答案】拟物,将这批孩子当作植物去写,体现了贾淑珍用爱和教育做着让生命延续的伟大事业;口语
23、化,与文段的整体风格更为相符,更能体现文本朴实真挚的语言风格。22.【参考答案】B【解析】B项中的人指的是每一个人、一般人,A和C指的是人手或人才,D选项是指人的品质。四、18.【参考答案】B【解析】“若替换为神往心醉,也是符合语境的”错。“神往心醉”的意思是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状态。而语境是形容人们对苏东坡文化人格的赞美和向往,要修饰“人格”,可见不符合语境。19.【参考答案】C【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虽苏东坡只缘身在此山中”关联词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改为“苏东坡虽只缘身在此山中”;二是成分残缺,“但一生始终秉持勇于进言、经世济民”后缺
24、与谓语“秉持”搭配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后添加“的立世准则”。20.【参考答案】未“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这些现代化的口语用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使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形象更为鲜活。【解析】“躺平”,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下文说“每到一地,他总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因此“未躺平”写出了苏轼面对贬谪的乐观旷达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指付诸行动,更加有干劲。结合语境“每到
25、一地,他总是”“力求造福一方百姓”分析,“撸起袖子加油干”写出了苏轼不受自身遭遇的影响,一心为民。“一地鸡毛”,用来形容琐碎微小、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结合前后文“曾饱受贬谪之苦”“在苦难中”分析,“一地鸡毛”写出了苏轼不幸的经历;“躺平”是网络流行词,“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地鸡毛”也都是现代化的口语,作者用此来描写苏轼,通俗易懂,让读者更明白苏轼的经历和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也写出了苏轼在不幸的生活经历中积极乐观的精神。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篇一、10.【参考答案】CFH【解析】句意: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盾橹”作“去”的宾语,宾语
26、“盾橹”断开,即C处;“矢石之所及”是“立”的后置状语,“立”前省略主语“简子”,整句话结构完整,在“之所及”后断开,即F处;“之”是“乘”的宾语,“战”是“大胜”的主语,在“之”和“战”中间断开,即H处。故在CFH三处断句。11.【参考答案】B【解析】A.正确。掌管礼仪的官职;行路之人。句意: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中间有多少行路之人的眼泪;B.错误。都为困乏、疲敝。句意: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C.正确。快,迅速;招致。句意:不更快吗?/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D.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马惧何哉;乐夫天命复疑奚。句意:还会惧怕什么呢?/抱定
27、乐安天命的主意,还犹疑什么呢?12.【参考答案】B【解析】“晋献公和晋惠公善于用人,使国家领土增加”错误,由原文“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可知,惠公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被秦人肆意入侵,没有使国家领土增加。13.【参考答案】(1)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句话啊。采分点:“与不如”,与其不如;“革车千乘”,定语后置,一千辆兵车;“闻”,听到。(2)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采分点:“御”,驾驭,驾马;“组”,丝带,拿着丝带;“策”,鞭子。(评分参考:三个采分点每点1分,句意1
28、分)14.【参考答案】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而且强调一定要实行。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答出“厚赏重刑”的意思,得1分;答出“信”且“必”的意思,得1分;答出“盛礼薄刑”的意思,得1分)【解析】由原文“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失人不比矣。长行徇上,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可知,韩非子认为治理百姓要厚赏重刑,并强调“信”且“必”;由原文“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可知,孔子认为治理百姓要盛礼薄刑。【参考译文】材料一: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犀牛皮做的盾牌(作掩护),站在箭和滚石达不到的地方,击打战鼓然而
29、战士却不进攻。简子扔掉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外交官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过去我们的先君晋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惠公即位,他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贪恋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晋国国都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惠公死后,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攻下邺地;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简子于是丢了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
30、斗取得全胜。简子说:“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烛过的一番话啊。”有人说:外交官烛过并没有说出有理论价值的话,只是说惠公失败用的是这些人,文公称霸用的是这些人,却没有发现他们是如何用人招致失败或称霸的。赵简子不应该这么快就丢掉防身用的盾牌。父亲在包围之中,儿子不怕冒着箭和滚石的危险去援救,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孝子热爱父亲,一百里面才有一个。现在认为君主处在危险之中兵士还可以战斗,就是认为从各家各户来的兵士对于君主都能像孝子热爱父亲一样去拼命,这是外交官烛过的谎言。喜好利益嫌恶祸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感情。赏赐多而守信用,人们就不怕敌人;刑罚重而一定实行,任何人都不敢败逃了。为了君主
31、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数百人里没有一个;喜欢利赏害怕犯罪,没有人不是这样。统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术数,而根据百人中无一人能做到的行为行事,外交官烛过其实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材料二:孔子到卫国,卫国将军文子问他:“我听说鲁国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氏审理案件,让有罪的人恐惧,让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让有罪的人惧怕,是案件能审察,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感到羞耻;用刑罚遏制犯罪,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那么百姓就会惧怕。”文子说:“现在用刑法来统一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
32、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骑马时用上缰绳,用刑法来统一百姓就好像骑马时用鞭子。在这边拿着鞭子在那边动,这是善于驾马。没有缰绳而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用驾马来说的话,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拿着鞭子,不更快吗?如果只有缰绳而无鞭子,马还会惧怕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所以,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篇一、15.【参考答案】A【解析】“懒为啼猿更断魂”一句是说诗人听到雨夜中传来凄厉猿
33、鸣,也懒得为之伤感乃至断魂。16.【参考答案】示例:梦”是相同的,都是指诗人驰骋沙场、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身居困境,但不忘恢复中原的报国之志。不同点:山寺抒发了无法驰骋沙场的感慨,并用自然哲理来宽慰自己的无奈之情。夜游用问句抒发了不被重用的悲凉失落之感,从自我形象“鬓”上落笔,写年岁已老,反衬壮心之强;【评分说明:“梦”,1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参考译文】山寺篮舆送客穿过江边的村庄,小寺寂静无人,门半掩着。古老的佛像背负着墙壁上的尘土,朦胧而模糊。孤灯照亮殿宇,雨雾迷蒙。喜欢躺在竹席上寻找梦境,但听到猿猴的啼声,更加感到心魂的离散。要了解人间的
34、盛衰兴衰道理,请你看看岸边的沙石去年的痕迹。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放弃我那报国的雄心!二、15.【参考答案】D【解析】“直接抒发”错误,应该是“间接抒发”。诗人以“谁断单于臂”起问,再以“今年太白高”暗示作答。另外“朋友一问一答”也不合情理。16.【
35、参考答案】王国维说的“入乎其内”,指诗人要深入生活,深刻地观察和理解宇宙人生;“出乎其外”是说,诗人必须不拘泥于所见到的具体事物,站在较高的角度看待人生。本诗前两联运用“登”“指”“问”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友人离别的匆忙,征人赶路的急迫,前线战事紧急等。诗人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体现了“入乎其内”。本诗后两联想象奔赴边关的将士们军容齐整,暗示白少府带兵有方,军势威猛,并表现将士们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从更高角度看眼前之景,体现了诗人“出乎其外”。(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白少府在夜尽天晓之时(带领戍卒)前往陇右,行将分手远别,直奔临洮。试问关山送兵之事,与在州县劳苦相比怎样?士兵们身带赤羽之箭,使行进的军容更为雄壮,满山的树色青青,使身着青袍的白少府更为威武。料想谁可俘虏匈奴强虏,将星高照,此行定能击败匈奴。【诗歌鉴赏】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陇山时所作。高适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有感而发。首联点出送别,颔联写问别,颈联写别时情景,尾联写别时慰勉,借以表达自己立功边陲的愿望。格调激昂雄壮,与诗人憔悴失意时的送别之作颇不相同。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