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017年版).pdf

上传人:恋****泡 文档编号:96511994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33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017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017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017年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017年版).pdf(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2 0 1 7 年版)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2017 年 12 月目录目录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1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11 成果内容.12 成果分类.12.1 分类原则.12.2 分类层级.12.3 分类框图.22.4 具体框架内容说明.33 成果编号.4第二部分 推广应用类成果.6第二部分 推广应用类成果.61 变电专业.61.1 电气一次.61.2 电气二次.1 51.3 土建.2 21.4 防灾减灾.2 62 线路专业.2 72.1 线路电气.2 72.2 线路结构.3 32.3 防灾减灾.4 4第三部分 发布应用类成果.4 5第三部分 发布应用

2、类成果.4 51 变电专业.4 51.1 电气一次.4 51.2 电气二次.5 11.3 土建.5 81.4 防灾减灾.6 52 线路专业.6 62.1 线路电气.6 62.2 线路结构.7 12.3 防灾减灾.7 81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第一部分 使用说明为推进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成果应用,提升工程设计质量、技术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国网基建部对 2 0 1 5、2 0 1 6 年度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新技术成果、部分省公司推荐其他基建科研、设计等创新技术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对 2 0 1 5 年版目录进行整理评估,经评审形成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推广

3、应用实施目录(2 0 1 7 年版)(以下简称 2 0 1 7 版目录)。2 0 1 7 版目录在 2 0 1 5 年版目录基础上,增加纳入 6 2 项设计类成果,其中变电专业 3 5 项、线路专业 2 7 项;取消发布了 1 2 项适用性和推广性不强的新技术;同时调整 8 项推广应用类成果至发布应用类,2 项发布应用类成果至推广应用类。1 成果内容1 成果内容2017 年版目录基本涵盖了近年来公司变电站工程设计和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先进成熟、普遍适用”的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基建科研、设计类创新成果。目录共纳入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成果 207 项,其中变电专业 117 项、线路专

4、业 90 项,同时对设计新技术成果重新进行了统一编号,明确了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确定了推广应用类得分 0.5 分,发布应用类得分 0.3 分,便于在公司系统内分类推广使用。2 成果分类2 成果分类2.1 分类原则2.1 分类原则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框架分类原则如下:一是要遵循国家政策、法规、规程、标准等相关要求,与公司设计新技术申报、立项、研究、验收、发布、应用、考核的管理流程相匹配。二是要全面、科学地划分设计新技术类别,能覆盖所有新技术类型,同时各类别间界面清晰,无交叉重叠。三是要方便工程管理、设计、评审、监理等人员使用。2.2 分类层级2.2 分类层级根据上述原则,经反复征求各方面

5、意见,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按照以下 4 个层2级分类。2.2.1 第一层级第一层级按照技术成熟度划分为推广应用和发布应用 2 类:推广应用类:推广应用类: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效益显著,工程条件适用时要积极应用。发布应用类:发布应用类:安全可靠,技术原理、方法可行,需结合工程条件专题论证,并经公司批复后方可采用。2.2.2 第二层级第二层级在推广应用类和发布应用类 2 个类别中,分别以专业分类,划分为变电专业和线路专业 2 类。2.2.3 第三层级第三层级在变电专业和线路专业中,按具体专业划分为第三层级。变电专业划分为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土建、防灾减灾 4 个技术领域。线路专业划分为线路电气、线路

6、结构、防灾减灾 3 个技术领域。2.2.4 第四层级第四层级在第三层级基础上,统筹考虑近年来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研究的重点及电网发展的方向,再按照不同的技术领域细分为第四层级。电气一次:包括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和总平面布置、电气设备材料、防雷接地 4 类技术领域。电气二次:包括设备集成、设计优化、模型方法及软件 3 类技术领域。土建设计: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暖通水工消防、环保 5 类技术领域。线路电气:包括路径、装置性材料、防雷接地、在线监测 4 类技术领域。线路结构:包括杆塔、基础、电缆主体构筑物、电缆附属设施 4 类技术领域。2.3 分类框图2.3 分类框图根据上述层级划分,2017

7、版目录 207 项创新成果中推广应用类 104 项、发布应用类 103 项。其中:推广应用类,包括变电专业 52 项新技术成果、线路专业 52 项新技术成果。发布应用类,包括变电专业 65 项新技术成果、线路专业 38 项新技术成果。依托工程设计新技术分类框架如下图所示。发布应用类成果第三层级、第四层级分类情况详见第三部分。32.4 具体框架内容说明2.4 具体框架内容说明2.4.1 变电框架内容电气主接线:变电框架内容电气主接线:包括主接线优化、创新类新技术成果。配电装置和总平面布置:配电装置和总平面布置:包括出线布置形式、总平面布置优化等新技术成果。电气设备、材料:电气设备、材料:包括智能

8、化电气设备、节能型电气设备、环保型材料等新技术成果。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包括绝缘配合、外绝缘材料、接地材料等新技术成果。设备集成:设备集成:包括过程层合智单元整合、保护测控间隔层整合、站控层服务器整合、多功能测控、多合一装置整合等新技术成果。设计优化:设计优化:包括技术创新、设计方案优化等新技术成果。模型方法及软件:模型方法及软件:包括模型、方法及新型软件等新技术成果。建筑物:建筑物:包括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类等新技术成果。构筑物:构筑物:包括支架类等新技术成果。基础:基础:包括刚性基础、柔性基础、筏板基础、桩基基础等新技术成果。暖通、水工、消防:暖通、水工、消防:包括暖通、水工、消防类新

9、技术成果。环保:环保:包括环境保护类新技术成果。变电防灾减灾:变电防灾减灾:包括防洪、防涝、防地质灾害、抗震类等新技术成果。2.4.2 线路框架内容路径:线路框架内容路径:包括路径勘测、交叉跨越、地物测量、管网跨越类等新技术成果。装置性材料:装置性材料:包括导地线、金具、绝缘子、缆线、电缆接头、插口类等新技术4成果。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包括防雷方法、接地材料类等新技术成果。在线监测:在线监测:包括工程状态、光纤测温、全线监测类等新技术成果。杆塔:杆塔:包括塔型、材料类等新技术成果。基础:基础:包括机械化施工基础、复合基础、新型桩基础等新技术成果。电缆主体构筑物:电缆主体构筑物:包括电缆构架类、

10、电缆沟、隧道结构类、施工工艺类等新技术成果。电缆附属设施:电缆附属设施:包括电缆隧道中暖通、水工、消防、照明类等新技术成果。线路防灾减灾:线路防灾减灾:包括防风、防冰、防舞、防鸟害类等新技术成果。3 成果编号3 成果编号依托工程设计技术编号统一以“S X Y M”字段开始,“S X Y M”为“设计新技术应用目录”关键词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编号规则如下图所示:其中,技术领域编号具体如下:变电专业:“A”为电气一次、“B”为电气二次、“C”为土建、“D”为防灾减灾。“A”电气一次分类下:“1”为电气主接线、“2”为配电装置和总平面布置、“3”为电气设备材料、“4”为防雷接地。“B”电气二次分类下:

11、“1”为设备集成、“2”为设计优化、“3”为模型方法及软件。“C”土建分类下:“1”为建筑物、“2”为构筑物、“3”为基础、“4”为暖通水工消防、“5”为环保。输电专业:“A”为线路电气、“B”为线路结构、“C”为防灾减灾。“A”线路电气分类下:“1”为路径、“2”为装置性材料、“3”为防雷接地、“4”为在线监测。5“B”线路结构分类下:“1”为杆塔、“2”为基础、“3”为电缆主体构筑物、“4”为电缆附属设施。举例如 S X Y M-T B A 1-0 1,即指推广应用类变电电气一次电气主接线设计领域第 1项技术。6第二部分 推广应用类成果第二部分 推广应用类成果1 变电专业1 变电专业1.1

12、 电气一次1.1 电气一次电气一次技术创新成果见表 2.1-1。表 2.1-1电气一次技术创新成果表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S X Y M-T B A 2-0 1“品”字型出线的 G I S 配电装置该技术通过将 2 2 0 k VG I S配电装置的出线横梁设置为上、下两层,A、C 相出线通过下层横梁引出,B 相出线通过绝缘子将引线过渡到上层横梁引出,使得三相出线在空间上呈品字型排列,利用导线空间排列的方式达到压缩出线构架宽度的效果,将 2 2 0 k V G I S 出线构架宽度由通用设计的 2 4 m/

13、2 回减小到 1 9 m/2 回。采用“品”字型出线方式的 G I S配电装置较通用设计方案可节省占地约 1 9%,减少 G I S 主母线筒用量约 2 1%。适用于 2 2 0 k V户外架空出线的 G I S 配电装置。0.52S X Y M-T B A 2-0 26 6 k V 紧 凑 型H G I S 应用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紧凑型 H G I S 在 6 6 k V 配电装置中应用,紧凑型 H G I S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将断路器水平布置,隔离接地开关和电流互感器分层布置在断路器罐体的上方,很好地利用了空间上下结构布局,使设备占地更小,施工和安装更加便捷,减少 S F6的应用,

14、更加环保。该技术形成了7 2.5 k V2 0 0 0 A-3 1.5 k A 复合式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专用技术规范 和 7 2.5 k V 3 1 5 0 A-3 1.5 k A复合式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专用技术规范。6 6 k V 紧凑型H G I S 的纵向尺寸为4 m,比常规的 6 6 k VH G I S缩短了5 0%,将节省配电装置的占地面积1 8%(双母线双列布置)。在土建施工方面,采用紧凑型 6 6 k V H G I S设备比常规 H G I S节省 7 1.6%的混凝土和 6 0%的钢材。由于 6 6 k V 紧凑型 H G I S 结构小巧,安装时所需的材料很少,并

15、且减少S F6的应用,满足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要求。适用于 6 6 k V 屋外配电装置。0.57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3S X Y M-T B A 2-0 33 3 0 k V“C”型结构 H G I S设备新型配电装置1)在常规“3+0”布置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分支母线将分相断路器模块联系起来,形成“C”型结构,出线套管布置在配电装置最外侧,I M和 I I M套管布置在配电装置区中部。避免了常规方案线路或主变进线需伸入配电装置中部引接,实现配电装置两侧直接出线。2)基于 3 3 0 k V“C”型结构 H

16、 G I S设备的新型配电装置采用户外悬吊式管型母线、中型布置,采用“C”型 H G I S、断路器三列式布置。减少了引下线与两侧母线的安全净距校验尺寸,减少配电装置纵向尺寸,基本无上层跨线,简化构架型式。配电装置区设置环形路,间隔之间不设检修道路。3)结合检修、安装、运输等要求,确定间隔内安全净距,核算间隔宽度、纵向长度、构架高度;开展配电装置联合构架结构力学计算,合理确定梁柱尺寸。1)除了双层反跳出线间隔上方有一档跨线外,其余间隔无跨线;取消了常规布置方式母线上方跨线和高架横跨、低架横穿的跨线,减少了故障机率,提高可靠性,同时方便检修。2)节约占地 3 3.5%。3)简化构架、减少用钢量

17、4 4%,减少构件数量和施工安装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4)以 6 个完整串规模计算,投资比常规方案减少 7 6.5 万元。应用在一个半断路器接线型式的 3 3 0 k VH G I S配电装置,适用于 3 3 0 k V线路全部朝一个方向出线的情况。0.54S X Y M-T B A 2-0 43 3 0 k V紧凑型户内变电站设计优化技术该技术针对 3 3 0 k V 城市全户内变电站,从设备小型化选型、配电装置布置、建筑平面设计、通风系统优化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使整个变电站做到工艺合理、结构紧凑、气流组织顺畅、低能耗、低噪音、各项指标优良的绿色环保型变电站,为以后建设 3 3 0 k V

18、 紧凑型户内变电站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3 3 0 k V户内站主变压器分体错层布置后均能够满足相关应用要求。对示例 3 3 0 k V变电站优化为两层三列布置方案,布置紧凑合理,共优化建筑面积 3 6 9.0 8 m2,节省投资约 4.4 1%。适用于海拔 1 0 0 0 米以下 3 3 0 k V 户内变电站设计。0.58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5S X Y M-T B A 2-0 5城市户内小型化变电站设计优化技术1)优化电气主接线,采用简洁、可靠的主接线型式。2)采用性能可靠的小型化设备,减少配电装置室的

19、建筑面积和整个变电站的占地面积,2 2 0 k V、1 1 0 k V采用小型化 G I S,3 5 k V、1 0 k V 采用小型化开关柜,采用大容量分体式变压器,采用成套设备。3)采用布置优化技术,采用主变压器本体和散热器分体式侧上方布置形式。4)将小型化 G I S 设备布置于楼层上。5)采用智能化设备,将二次设备就地下放布置在一次设备汇控柜或二次继电小室内,减少控制室屏柜数量和控制室大小,进而进行一二次设备整合为智能设备。6)提出 1 个 2 2 0 k V 城市户内小型化变电站设计方案,1个 1 1 0 k V 城市户内小型化变电站设计方案,作为通用设计的补充。2 2 0 k V

20、城市小型化变电站采用 3台 2 4 0 M V A 变压器,容量较通用设计(3台 1 8 0 M V A)增加,建筑面积较通用设计减少 1 2.9%,占地面积减少 3 9.1%,节约投资;1 1 0 k V 城市小型化变电站采用 3台 8 0 M V A变压器,容量较通用设计(3 台 5 0 M V A)增加,建筑面积较通用设计减少 0.8 9%,占地面积减少 1 3.3%,节约投资。适用于负荷大、站址面积小的城市 2 2 0 k V、1 1 0 k V 变电站。0.56S X Y M-T B A 2-0 67 5 0 k V变电站四分裂导线应用技术该技术对不同导线载流量、导线张力、导线表面场

21、强、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以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1)适用于 7 5 0 k V变电站的新型四分裂扩径耐热J G Q N R L H 5 5 X 2 K-7 0 0导线,具有对架构张力小、电晕起晕电压高,投资省等优点。2)研制出 7 5 0 k V四分裂跨线绝缘子串金具及屏蔽环以及导线配套金具。与 7 5 0 k V变电站常规采用的双分裂扩径耐热 J L H N 5 8 K-1 6 0 0相比:构架张力减小约 1 0%,起晕电压在晴天和雨天的情况下均提高了 2 0%,综合投资减少约 5%。但施工难度略大于双分裂导线。适 合 海 拔 不 大 于1 0 0 0 m、1 5 0 0 m7 5 0 k V

22、变电站使用,当工程海拔超过 1 5 0 0 m时,可参照使用。0.59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7S X Y M-T B A 2-0 72 2 0 k V配电装置出线隔离开关设置技术当线路与站内间隔具备同步停电检修条件时,合理调整运行检修流程,可取消出线侧隔离开关改设专业的接地开关。提出了隔离开关的设置简化方案:1)线路间隔可取消出线隔离开关。2)变压器为双卷变时主变进线回路可取消该隔离开关,如为三卷变则不能取消。3)线路取消出线隔离开关后,需设置具有切合线路侧感应电能力的接地开关。通过出线侧隔离开关的合理简化,

23、可以减少回路元件,提升接线可靠性。2 2 0 k V敞开式配电装置应用该成果后,对于断路器单列布置方案可减少纵向尺寸 2米,对于断路器双列布置方案可减少纵向尺寸 3.5米。每个间隔可通过简化减少约 9 万元的直接投资。适用于“直连”网络结构、不设旁路的单/双母线接线 2 2 0 k V 配电装置。0.58S X Y M-T B A 2-0 82 2 0 k VH G I S 配电装置紧凑布置该技术充分发挥 H G I S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自身优势,结合布置、运行要求,优化设备本体尺寸;在常规 H G I S方案基础上,采用设备双列布置,管型母线下方布置检修道路,进出线及母线构架联合,提出了一种新

24、型紧凑型 H G I S设备的布置方案。采用该紧凑型 H G I S布置方案时,相比传统 H G I S 方案 2 2 0 k V 变电站可节省占地约 3 5%。适用于二线城市郊区、城镇工业区等地价较高或丘陵等地基处理量较大的场合。0.59S X Y M-T B A 2-0 91 1 0 k VA I S 设备+G I B 母线配电装置该技术采用 A I S 设备与 G I B 母线结合,对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部采取 S F6绝缘,其余部分采用空气绝缘,结合两者优点,设计出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介于常规 A I S 和 G I S配电装置间的 1 1 0 k VA I S+G I B 配电装置。设备

25、造价较 A I S 增加 2 0%,较G I S 减少 3 3%。占地面积为 A I S 的6 0%,G I S 的 1 3 0%。相对 A I S 配电装置提高了母线及隔离开关可靠性,相对 G I S 配电装置避免了扩建及断路器检修母线全停。适用于二线城市郊区、城镇工业区等土地资源较紧张或丘陵等地基处理量较大的场合。尤其适用于多方向出线。0.510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 0S X Y M-T B A 2-1 0基于垂直出线的2 2 0 k V“风帆联合式”G I S 配电装置该技术改变传统水平“一”字型出

26、线方式,提出一种基于垂直出线的“风帆联合式”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即将G I S 出线套管垂直于 G I S 母线水平排列,门型出线构架设置斜向布置的三层出线梁,由出线套管引出的 A、B、C三相导线分别引接至不同出线梁,形成 A、B、C 三相垂直出线,与线路终端塔无缝对接。该配电装置型式可显著压缩出线间隔宽度,缩减母线筒长度,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同常规 G I S 布置方案相比,2 2 0 k V“风帆联合式”G I S 配电装置布置型式在保证进出线间隔纵向尺寸 2 6 m 不变的情况下,间隔宽度由 1 2 m 优化至 6 m,节省占地5 0%。适用于 2 2 0 K V 户外架空出线的 G

27、I S 配电装置。工程应用中,2 2 0 k VG I S 进、出线间隔避雷器、P T 需内置;应注意终端塔位置及高度与站内出线相匹配,出线偏角控制在 1 5 以内。0.51 1S X Y M-T B A 3-0 1中压智能相控断路器在无功补偿回路中应用技术中压智能相控断路器是基于一体化设计的智能化一次开关设备,可实现精确选相分合闸操作,并具备在线监测和免维护功能。在变电站中压无功补偿回路中应用中压智能相控断路器,可有效解决 1 0 k V电容器、电抗器等无功设备投切过程中存在涌流和操作过电压等问题。可有效提高无功补偿设备投切的可靠性,有效抑制无功补偿设备投切时的合闸涌流和过电压、消除分闸重燃

28、和过电压等对电网的扰动,达到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电能质量的目的。该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延长了断路器和无功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减少了运维工作量,提升了电网管理信息化水平。与传统的无功投切方案相比,该技术方案拥有经济优势,全寿命周期费用节省 1 1%。适用于新建或扩建、改造变电站的 1 0 k V 并联电容器组、并联电抗器组投切回路。0.511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 2S X Y M-T B A 3-0 2站用变 3 5 k V非晶合金变压器选型应用技术该技术针对 3 3 0 k V 和 5 0 0 k V

29、变电站内的站用电系统,确定 3 5 k V非晶合金站用变压器的容量序列、阻抗、连接组别等参数,并制造样机。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仿真数据的正确性,得到典型容量序列的空载电流、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等数据值。编制站用变 3 5 k V 非晶合金变压器选型技术规范。负载率相同且额定容量相同时,非晶合金变压器的效率略高于常规变压器,且非晶合金变压器在负载率较低(0.2 0.3)时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变压器,损耗较低。若全寿命周期按 3 0 年计,非晶合金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较S 1 1型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约 5%。适用于变电站内 3 5 k V站用电系统中容量为8 0 0 k V A及以下的变压器。0.51

30、 3S X Y M-T B A 3-0 3用于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偏磁抑制电阻器该技术通过采取串联电阻器装置,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偏磁。1)提出了用于交流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偏磁抑制电阻器的功能要求、基本技术条件、关键技术参数和试验项目。2)研制应用于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偏磁电阻器装置。在回路中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达到良好的直流偏磁抑制效果。相对于其他的直流偏磁抑制方法,电阻型抑制方法具有实现简单、装置可靠、对系统影响较小等特点,采取中性点直流偏磁抑制电阻器后,受影响的交流主变中性点电流可控制在 1 A 以下,噪声、振动水平有效降低,主变可正常运行。适用于受直流偏磁影响的交流 1 1 0 k V及

31、以上变电站抑制直流偏磁相关的新建及改造工程。0.512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 4S X Y M-T B A 3-0 4防火型高压并联电容器及装置该技术是一种防火型高压并联电容器及装置:采用电容器双层密封壳体结构,使用新型液态防火介质,满足防火性能,提高了散热性能,可有效防止电容器故障引起的事故扩大。制定了防火型高压并联电容器及装置的技术规范。防火型高压并联电容器与普通电容器相比,全寿命周期综合成本约降低 3%。具有防火性能,可靠性高,可有效减少变电站火灾隐患、防止事故扩大,提高变电站设备、人员安全水平。适用

32、于户内变电站、地下变电站以及其他具有防火要求的工程。0.51 5S X Y M-T B A 3-0 5智能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1)实现数据采集、光电转换、传输、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及智能在线监测技术在单台电容器及装置中的应用。2)电容器模块与智能组件通过无源信号采集和低功耗信号传输技术进行信息交互,测量、控制、监视和保护,并建立数据分析平台。1)实现对电容器装置及所有电容器单元在线监测。精准判断故障电容器单元,防止事故扩大。2)通过对电容器装置实时谐波分析,实现电容器单元故障预判功能;通过实时数据的回溯、查找,分析故障原因。适用于 3 5 k 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0.513序号序号编号成果

33、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 6S X Y M-T B A 3-0 6感应滤波变压器集成系统该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变压器技术、全调谐滤波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系统。感应滤波技术通过在变压器中设置一套滤波及无功补偿绕组,并外接感应滤波装置,通过对滤波绕组的零等值阻抗设计及感应滤波装置的全调谐设计,使得滤波回路在某些特定次谐波条件下回路阻抗接近为零,当负载谐波电流通过变压器负载绕组时,产生相应的谐波磁势,滤波回路会实时感应出反方向的谐波磁势与之平衡,从而保证变压器网侧绕组中无感应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全面提升交流系统网侧

34、的电能质量。该技术以变压器为核心,利用谐波屏蔽原理,有效解决了负荷侧流入变压器的高次谐波问题,具有谐波含量低、节能效果好、噪声污染小等特点。该 技 术 功 率 因 数 最 大 值 0.9 7,谐波滤除率 9 0%以上,系统噪声可降低 5 2 0 d B,节能效果良好。1)电能质量污染较大的供电电网。2)大电网供电工业园区和谐波源负荷汇集站。3)新能源(风电、光伏等)、冶金、化工、电气化铁路等领域。0.51 7S X Y M-T B A 4-0 1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技术该技术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设计:1)提出了土壤电阻率测量的深度及范围,给出了变电站分流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典型 5

35、 0 0 k V 变电站的分流系数。2)提出了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电阻、地电位升限值选取 5 k V 原则,明确了地电位不均匀是二次电缆芯皮电位差的主要来源,提出了等电位铜接地网可有效减少二次电缆芯皮电位差和流过二次电缆的故障电流的改善措施。3)总结了降阻剂、局部换土、离子棒、扩网、外引、增加埋深、垂直接地极、深井接地、爆破接地、斜接地极等降阻措施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4)给出了变电站电位引出问题的防护措施。以某 5 0 0 k V变电站为例,综合土壤实际电阻率为 2 2 5 0 m,通过该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了设计准确性和地网安全性,节省降阻措施费用约 2 0%。1)土壤电阻率在 2 0

36、 0 0.m以上地区变电工程接地设计。2)地质结构复杂、非均匀土壤结构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3)大型接地网二次电缆接地和保护设计。4)高电位引出或低电位引入的隔离措施研究设计。0.514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 8S X Y M-T B A 4-0 2变电站铜覆钢接地材料该技术针对铜覆钢材料的电气、力学、腐蚀、经济、环保性能及接地材料性能:1)提出了不同土壤条件铜覆钢材料选用要求:水平接地网宜采用便于施工的铜覆钢棒材或扁钢,垂直接地极宜采用铜覆钢棒材;引下线宜采用铜覆钢扁钢、绞线或棒材。2)系统地提出了电气

37、工程接地用铜覆钢的热稳定系数、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使用原则,开发了低成本放热焊剂。若全寿命周期按 4 0年计,铜覆钢比镀锌钢节省投资 2 7%以上,比铜材料节省 2 0%。适用于中、重度腐蚀(I I或 I I I级)的区域;土壤属酸性的地区,不宜使用。0.51 9S X Y M-T B A 4-0 3变电站立体双层接地网应用技术通过立体双层地网理论建模及计算,提出在土壤电阻率均匀的情况下,立体双层接地网等效模型由圆盘型变为半球形。在底层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通过利用低土壤电阻率区域土壤,能够更大幅度地降低接地电阻。该技术在主地网材料增加不到 5 0%的情况下,接地电阻降低3 6.3%,且不存在

38、接地离子极等化学材料腐蚀、不稳定、费用高等问题。适用于表层土壤电阻率较高、底层土壤电阻率较底、场平前场地高差较大或需要换填土的交流变电站。0.52 0S X Y M-T B A 4-0 4变电站压力注浆深井接地技术该技术针对土壤电阻率较高地区,提出了基于压力注浆深井工艺的降阻方法。提出了用于工程勘测的土壤电阻率采集方法和岩土裂隙率及等效扩散半径判定方法。提出了用于工程设计的注浆量计算公式,可通过注浆量选择降阻效率值进行接地网工频接地电阻计算,列出了典型土壤电阻率下降阻效率值与注浆量设计参考表。提出了用于工程施工的基于 H i-cC P C 导电剂为降阻材料的注浆工艺、注浆压力、注浆量,降阻材料

39、泥浆特性对岩石和土壤视在土壤电阻率影响的规律。该技术应用于试点变电站,土壤类型为第四系冲洪积形成的角砾,站址表层土壤的电阻率均值5 8 0 m,下层土壤的电阻率均值 2 5 0 0 m,采用该技术后接地电阻为 0.3 8。较其它降阻措施节约投资约 2 5%3 2%。降阻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适用于西北砂砾土、裂隙岩等较高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的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可延展至较高土壤电阻率的线路和风电的塔基接地。0.5151.2 电气二次1.2 电气二次电气二次技术创新成果见表 2.1-2。表 2.1-2电气二次技术创新成果表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

40、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1S X Y M-T B B 1-0 1智能组件装置整合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整合 2 2 0 k V 电压等级智能终端、合并单元装置;整合主变压器本体智能组件,实现本体非电量保护、有载调压、风冷控制等功能的集成。有效缩减就地智能控制柜体积及数量,整站过程层智能 I E D投资缩减将近 5 0%;且装置可在源端实现G O O S E 和 S V 共端口,减少过程层交换机的配置成本。主变压器智能组件,实现主变本体信号采集、非电量保护、有载调压等功能集成,节省了长距离电缆,简化了二次回路,并节省硬件资源。适用于2 2 0 k V 及以上智能变电站;主变压器本体高集成度智能组件适

41、用于各电压等级智能变电站。0.52S X Y M-T B B 2-0 1智能变电站二次接地设计优化技术该技术提出了二次屏柜和智能控制柜、机构箱内接地铜排的设置及连接优化;室内二次屏柜接地铜排与等电位接地网的连接方式统一及优化;室外等电位接地网的敷设范围、与主接地网连接方式统一及优化;二次屏柜柜内接地技术统一及优化。统一了智能变电站室内二次屏柜和室外智能控制柜、机构箱内接地铜排的设置及连接;优化了全站等电位接地网的网络形式,形成了网格状等电位接地网;明确了等电位接地网的敷设范围。提高二次设备抗干扰裕度,降低二次设备器件损坏率。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0.516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

42、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3S X Y M-T B B 2-0 2智能变电站光缆优化整合方案该技术是基于光纤配线箱、预制光缆和预制光电复合缆的变电站光缆整合方案与光纤配线箱标准配置方案:1)双重化配置的设备所对应的连接光缆应各自独立;2)双网对应的光缆应各自独立;3)去向相近的光缆整合为一根多芯光缆。并提出智能变电站采用预制式光电复合缆。统一变电站光纤配线箱类型,光纤配线箱光纤接口为 1 2、2 4、3 6、4 8、6 0、7 2 与 9 6 芯时,分别推荐采用 1 u、2 u、3 u、4 u、4 u、5 u 与 6 u 箱体;通过光缆整合

43、,减少光缆数量5 0%以上,减少现场敷设施工量,减小电缆沟截面及占地,从而降低智能变电站全寿命周期造价。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新建智能变电站。0.54S X Y M-T B B 2-0 3智能变电站低压侧母线保护、失灵保护技术1)基于智能变电站低压侧保护装置间的 G O O S E通信机制,在现有主变压器、分段、线路保护配置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功能配置,实现母线保护、失灵保护的功能。2)针对主变低压侧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分段环形接线三种不同主接线形式,制定完成了实现母线保护、失灵保护功能的详细技术方案。3)规范了依托该技术的低压侧母线保护、失灵保护整定计算的原则和方法。4)研制完成具备母线保

44、护、失灵保护功能的主变压器、分段、线路保护装置,并通过装置测试,静模试验,物理动模试验,R T D S 数字动模试验。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可实现低压侧母线保护、失灵保护的功能,与未采用该技术成果的保护方案比较,减少级差配合 1 3 级,缩短跳闸时间达 0.3 3 1 s,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用于2 2 0 k V 及以下智能变电站。0.517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5S X Y M-T B B 2-0 4并联智能直流电源系统该技术将单只 1 2 V蓄电池与匹配的 A C/D C充电模块、D C

45、/D C升压模块等器件组成“并联智能电池组件”,并通过多只组件并联输出,形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并联型智能直流电源系统。提出了并联型智能直流电源系统设备配置原则、参数选择、典型设计和解决方案;开发了分布式并联型直流电源系统,提出了软硬件设计方案;完成了该系统在 1 1 0 k V变电站中的应用设计方案。该技术可进行蓄电池在线核容管理功能。实现蓄电池的在线检修、不停电更换,极大的减少了运行单位的维护工作量,降低运维成本、安全性更高。采用该技术后,可提高蓄电池利用率,可提升直流系统可靠性、灵活性。可实现直流电源分布式布置,节省了大量的控制电缆。该技术具有智能控制功能,有效降低运行维护费用。与常规变电站一

46、体化电源技术方案相比,该技术可减少全寿命周期投资。适用1 1 0 k V 及以下变电站,其直流系统结构简单,无需双重化配置的电源使用。特别适用于模块化智能变电站。0.56S X Y M-T B B 2-0 5智能变电站光缆规范化标识设计1)根据 I E C-6 1 8 5 0标准,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光纤物理连接特点,利用光缆色谱标识,规范了间隔层设备、过程层设备所在屏柜使用的光纤配线架端口收发属性定义及光缆纤芯色谱对应原则。2)调研总结智能变电站全部二次回路接线,借鉴二次电缆相关设计规范和手册,规范了光缆回路安装单位及光缆去向序列编号原则。3)分析智能变电站光缆接线回路信息内容及其收发属性

47、,规范了光纤回路标号编制原则。4)根据设计图纸中光纤回路标号、光缆回路编号,结合光缆清册制作光纤标签,规范光纤标签格式及规格,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光缆接线标识规范化。可明确光缆接线回路功能、去向及信息传输内容,为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提供了充分、准确的回路信息,保证现场光缆接线正确率 1 0 0%、回路识别准确率1 0 0%,为智能变电站安全、可靠投入运行奠定了基础。适用于 1 1 0(6 6)k V 7 5 0 k V 智能变电站二次光缆回路设计、施工、调试及运维检修。0.518序号序号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编号成果名称成果描述应用效果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值7

48、S X Y M-T B B 2-0 6变电站 G I S 汇控柜航空插头应用技术1)形成 G I S汇控柜航空插头设计选型结论:优先选用圆形航空插头、采用水平安装方式、采用多股软导线。2)给出了航空插头配置原则:按照一次设备对象(G I S本体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机构箱等)分别配置航空插头;交流动力回路、控制、信号回路等按回路分别配置航空插头;双重化回路应分开配置航空插头。3)给出了各电压等级不同典型间隔 G I S汇控柜航空插头针脚定义。在变电站建设中应用航空插头代替原有端子排接线,可充分利用工厂预制的质量与成本优势,简化施工流程、缩短建设周期,实现即插即用。适用于 1 1 0(6 6

49、)k V 5 0 0 k V 电压等级变电站户外G I S 和户内G I S 汇控柜中。0.58S X Y M-T B B 2-0 7变电站户外智能控制柜环境控制应用技术1)确定变电站户外智能控制柜在环境控制技术应用方案方面的选择原则:在一般地区(无沙尘、盐雾等极端环境),宜采用强迫风冷方案;在温度较高或存在沙尘或盐雾等极端环境时,宜采用热交换器方案;在气候炎热、潮湿地区,采用空调方案。2)提出一种采用多重插指型防水结构和自动对防尘滤网进行定期除尘技术的智能控制柜,该柜采用强迫风冷环境控制技术,成本低、散热效率高、免维护性好,且能满足全国大多数地区非极端气候条件使用要求,对实际工程具有较高参考

50、价值。在满足智能控制柜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强迫风冷比空调制冷功耗减少 9 1%,成本节约 8 0%;选择热交换器比空调制冷功耗减少 5 6%,成本节约 4 0%。在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散热方案的同时,也需兼顾环保及控制成本,建议优先选用强迫风冷散热方案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适用于 1 1 0(6 6)k V 5 0 0 k V 电压等级变电站户外智能控制柜。0.59S X Y M-T B B 2-0 8严寒及寒冷地区智能控制柜温度控制技术及光缆选型1)提出适应于严寒及寒冷环境下就地智能控制柜设计方案,柜体夹层中填充聚氨酯等保温材料;配置主、备加热器件,满足当处于气温-4 0-5 0 时柜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