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龙岩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龙岩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2)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3)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4)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5) ,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6)白头搔更短, _。 (杜甫春望)(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送虚白上人序明高启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
2、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
3、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三)【注】 弊箦折铛:破旧的竹席,断了腿的锅。约:穷困。呶呶:唠唠叨叨。风:同“讽”,讽劝。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与其人类 类:类别B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属:
4、连缀C其能是亦宜耳 宜:适宜D一以省于己 省:反省3下列四组中,全都在个性上体现虚白上人特立独行的一组是( )(3分) 必不负欧阳公 居众中不妄言笑 弊箦折铛,尘埃萧然 逍遥徜徉,若有余乐 闭户寂坐如不闻 来请一言以为赠 A BC D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从对佛者的“不喜”与“喜”写起,再写与虚白上人的交往,虽只写一两件平常事,但足以让人窥见虚白上人的高尚品格。 B作者认为,现今的士大夫,没有不厌恶贫困的,都希望家中财富充盈,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今之佛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与虚白同时代的佛教徒,有忙碌着登门巴结权贵的,有住着高楼大厦享用着美女丰食
5、的,他们和虚白上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D在当时士大夫风气已败坏很久的社会环境里,虚白上人安贫乐道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写此赠序,也是为了针砭时弊。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3分)译: (2)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3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霜天晓角梅宋萧泰来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注】赖是:亏得是,好在。角,军中乐器。古曲有梅花落。(1)“千霜万雪”中“千”、“万”两词有什么表达效
6、果?请简要赏析。(2分) 答: (2)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梅花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觉民向高老太爷告状说,五叔克定骗妻子的首饰拿去卖,在外娶私娼做姨太太等,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高老太爷气极而责罚克定。(家)B为了把公债投机的损失转嫁到工人头上,吴荪甫等人决定整顿工厂,他们整顿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裁员、减工资和延长工时。(子夜)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她绞刑,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巴黎圣母院)D涅赫柳
7、多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时,马斯洛娃已经戒了酒,还到医院去做杂工,但她拒绝接受涅赫柳多夫的求婚。(复活)E为了得到葛朗台的家产,克罗旭一家和德格拉桑一家,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克罗旭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侄子,德格拉桑想让欧也妮嫁给自己的儿子。(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汝”是谁?“督邮大喝”后又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
8、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撤茶吃!这里并没你吃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二人”是谁?妙玉为什么不要这个杯子了?这个杯子最后怎么处理的?请简述相关情节。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子路)孟子对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
9、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1)孔子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答: (2)孟子在实行仁政方面提出了怎样的具体措施?他认为这样做可以达到怎样的效果?请简述。(4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少年阅历与文学阎连科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少年时期,无论你生长在哪个国度,在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其所经历的共同点就是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和叛逆。皇帝的儿子对高大的宫墙感到不满,渴望跑到田野上爬树捉虫;吃不饱肚子的穷人的孩子,渴望每天都吃大鱼大肉一切经历过的现实,都是他让自己的想象飞翔的土壤。
10、现实愈是狭小,想象愈为空旷;现实愈为穷困,想象愈为华美,如穷困潦倒的孩子幻想登上皇帝宝座一样,现实的不可能性转化成了想象中的可能性。因此少年的经历最符合文学的两大主义,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义是文学之根,其他的任何主义都是在这根上生长的花草果木。少年的经历是文学的,而文学的经历却不能是少年的。所见所闻的现实主义和想象飞翔的浪漫主义,是所有文学最为宝贵的库藏。谁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谁都曾经拥有这两座文学的黄金库房。可惜的是,在拥有这两库文学黄金时,人们通常没有表现的能力,没有创作经典的能力,缺乏打开两库房门的钥匙;随着你年龄的增长,当有一天你有能力时,那两库文学的黄金又渐渐远你而去,使你失
11、去了对它的拥有。这是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的一对天然的无法协调、吻合的矛盾。在那些伟大的作家中,不乏少年写作之人,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绝大部分并非出自他们少年时期,而是出自他们青年、中年时期和之后,出自他们的经历、阅历、学历都有相当的积累之后。这就是说,少年的经历,是最单纯、最质朴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我们少年时的文学修养,一般都还达不到,或很难达到写出经典的程度。文学创作回到少年的经验与想象,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正是因为我们少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有着最为深刻的印记,当你能够提笔写作时,你能够放下成年人的经验与思想,重新返回至少年的经验与想象。这恰恰需要你对创作有独到的感悟,有一定的写作实践,对
12、少年的经历、想象有筛选、遴挑、把握和表达的能力。美国作家塞林格,在写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时已有十年的写作经验,正是在30来岁的年龄上,他返回到少年时期,抓住少年的共有经验又品味出每一个少年的独特,写出了几十年畅销不衰的经典之作麦田里的守望者。歌德25岁时返回少年,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作家。这些正是作家本人成年之后,有了丰富的写作经验,重又返回自己少年的一次精神体验后的写作,正是这些作品的产生,标志了这些作家写作的成熟和练达。 (摘编自拆解与叠拼:阎连科文学演讲2008年)10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并非只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其它主义在文学创作中的地
13、位显然无法与这两者相提并论。B作者用“钥匙”作比喻,形象贴切地说明了表现能力和创作经典的能力在文学写作中起最关键作用。C少年经历与写作经历这一对天然的矛盾决定了绝大部分作家的最伟大作品都不是在少年时期创作的。D作者认为,在少年经历与文学经历的矛盾中,塞林格和歌德是处理和协调得最为成功的两个典型作家。11文章说“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挚的文学”,请简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_12成熟期的作家有什么特点?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3分)答:_(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来源:Z
14、#xx#k.Com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亦如我们误读秋风查干人,一言秋风,常生悲情。这是因为,秋风一起,万物便开始萧条。在我的童年,每当秋风开始吹拂,母亲的心情便低落起来,有时,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后来,书读得多了才发现,悲秋情结不仅今人有,古人更甚。譬如唐诗人李白,在他的秋风词里就写:“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是啊,面对秋风,不光人,连鸦雀都有所惊恐,心绪不定呢。还有贾岛的两句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尤为出神入化。乍看,写得十分随意,细品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遂成为千古绝句,诵者无数。诗为白描,像一幅一挥而就的风情画。然而,给人以辽阔、
15、苍凉、入骨的凄楚之感。受这些影响,渐渐地,我也有了些许悲秋情结。现在回头看来,所写悲秋诗章,该有百首之多。后来,有了一定阅历,开始理解秋风所含有的丰富内涵,心绪变得坦然起来。再后来,聆听秋风,则成为了我的一种生命需求。本来嘛,秋天属于季节中的黄金时光,万物成熟并结果之后,收获便成为了压倒一切的喜庆景象。何来那么多悲情?更何况,对广大的自然界而言,季节交替是一种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一切都还存在着,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罢了。枯萎,只是一种转换,而非灭绝。对于秋天,有了客观认知之后,聆听秋风,便成为一种情趣和诗意享受了。之后,每当秋天到来之时,有去高山野岭踏足的机会,我是一概不会放过的。因为,只有
16、在那里,秋风才显得更为辽阔、空灵、爽气。音与色,也才归于完美。这样的时候,人一临秋风,心中的污浊与闷气,便被荡尽。仿佛,聆得一次浩荡秋风,灵魂便崇高了一次一样。血流,干净了许多,也畅快了许多。有一年秋日,没有机会去远足,便去香山碰碰运气,寻觅一处听风之地。然而,观光红叶的那些地方,太过噪闹,秋声也显得杂乱不堪。有幸,终于在香山植物园西北角,遇有一处高耸的宽大平台,上架纯原木的方形长廊,造型朴拙,也显得达雅。此处,可来听风,也可远目。视野开阔得让人可敞开心怀。由此俯视东方,浩然古都,清晰在目。回首西望,即是起伏连绵的香山众峰。目光所及,均为金辉与红光。初霜之后的红枫与黄栌,点燃起所有的景致,远远
17、近近皆幻化为童话。金色的银杏叶,在诗意地飘落着。仿佛有一架轻拢慢捻的古琴,在那里闲闲地弹奏。此刻,最好轻微地闭起双目,让睫毛轻合、舒缓。然后,身倚廊柱,将双手抱在胸前,像胎中等待出世的婴儿。你听到了吗?从山峦背后,有什么在轻轻然、嚯嚯然,但又是空空然地流泻而来。你的衣领、衣角有轻微的掀动,你的发丝开始轻抚你的额、脸颊、鼻尖,使你进入一种睡眠状态,就像在母亲的温怀里一样。你的心灵之气,像一股清流,不知要流向何处?遽然,你感觉到有人在轻轻地,吻了你。那是秋风在留给你一个属于哲思的印记,且带有深深的祝福。xkb1山野,静若梦境。最具禅意的远方草木之香味,缓缓飘来,熏染得你全身皆是自然香气。如斯,你不
18、能不想起,那些餐风饮露,坐禅于菩提树下的得道高僧。你可能也会想起,唐人王维和他那些从浊世中脱颖而出的初莲般的诗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总之,来聆听山野里的秋风绵绵,会使你的心灵,由污浊变为清明、由复杂变为简洁、由世俗变为达观。由此看来,秋风并非一律以肃杀为能事,而只是改变了一下生存状态。抬头,有一群乌鸦,缓缓飞过头顶。鸣声,苍茫而极富禅味。是一种空静中的阐释吗?对于这秋风和流逝的时光,也不一定呢。山鸦,为黑金鸟,是吉祥之物。误读它,是源于我们的偏执,亦如我们误读秋风。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7日)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19、5分)A文章第段“蹲下去抚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泪”真切地表现了母亲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写出了母亲的悲秋之情对作者的影响。B李白的词和贾岛的诗,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同时,作者认为它们表现出对秋的悲伤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自己和历代文人。C作者认为我们对吉祥之物山鸦的误读与对秋风的误读,都有着相同的原因,即受古人影响而不愿变通,这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认同。D第段前半部分主要写香山之味引发出的联想,后半部分则总括说明山野里的绵绵秋风能使人得到享受,使人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E作者说听秋风,其实并非完全是听,而是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灵的感觉,表现了作者为秋之美所感染和陶醉是全方位的
20、。14赏析文中第段画线的句子。(4分)答:_15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草婴先生瘦小的重冯骥才几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电话。一个沙哑的嗓音带着激动时的震颤在话筒里响着:“我刚读了你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叫我感动了好几天。”我问道:“您是哪一位?”他说:“我是草婴。”我颇为惊愕:“是大翻译家草婴先生?”话筒里说:“是草婴。”我情不自禁地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我自诩为草婴先生的最忠实的读者。从顿河的故事、一个人的遭遇到复活,我读过不止两三遍,甚至能背诵那些名著里一些精彩的段
21、落。对翻译家的崇拜是异样的,你无法分出他们与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尔扎克,汝龙和契诃夫,李丹和雨果,草婴和托尔斯泰,还有肖洛霍夫。他们好像是一个人。你会深信不疑他们的译笔就是原文,这些译本就是那些异国的大师用中文写的!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小说时,刚刚开禁了世界名著。出版社打算出一本契诃夫的小说选,但不知出于何故,没有去找专门翻译契诃夫的翻译家汝龙,而是想另请他人重译。为了确保译本质量,便从契诃夫的小说中选了套中人和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两个短篇,分别交给几位俄文翻译高手重译。谁知交稿后都不如汝龙那么传神,虽然译得像照片那样准确无误,但契诃夫本人好像从这些译文里跑走了。文学翻
22、译就是这样如果请汝龙来翻译肖洛霍夫或托尔斯泰,肯定很难达到草婴笔下的豪迈与深邃。甚至无法在稿纸上铺展出托尔斯泰像江河那样弯弯曲曲又流畅的长句子。然而契诃夫的精短、灵透与伤感,汝龙凭着标点就可以表达出来。究竟是什么可以使翻译家与原作者这样灵魂相通?是一种天性的契合吗?他们在外貌上也会有某些相似吗?这使我特别想见一见草婴先生。几个月后去南通考察蓝印花布,途经上海。李小林说要宴请我。我说烦你请草婴先生来一起坐坐吧。谁想见面一怔:草婴竟是如此一位瘦小的老人。年已八旬的他虽然很健朗,腰板挺直,看上去却是那种典型的骨骼纤巧的南方文人。和他握手时,感觉他的手很细小。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举止动作很小,说话的口气十分随和,无论如何与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联系不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