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11_T 45-2022 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11_T 45-2022 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65.020.20CCSB051411吕梁市地方标准DB1411/T452022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2022-11-16发布2022-11-16实施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411/T452022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14.1土壤条件.25种植技术.25.1品种与种薯.25.2播前准备.25.3种薯处理.25.4播种.36田间管理.36.1中耕培土.36.2追肥.36.3集雨灌溉.47病虫草害防治.47.1农业防治.47.2物理防治.47.3生物防治.47.4化学防治.48收获贮藏.58.1收获.58.2贮藏.59产品质量.510产
2、品可追溯制度.510.1建立统一农户档案制度.510.2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6IDB1411/T45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吕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吕梁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为吕梁市农业农村局(吕梁市农业种子站、吕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佳薇、于江、成殷贤、薛文平、付清平、刘秀平、王亚峰、杨理容、乔娟、张海
3、英。IIDB1411/T452022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旱地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储藏、产品质量、产品可追溯制度。本文件适用于吕梁市旱地马铃薯生产区域的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8133马铃薯种薯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063复合肥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
4、5有机肥料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旱作农业是指针对旱垣区通过改善农田基本条件,选用抗旱品种、增施有机肥、实行农机农艺结合、挖掘自然降水和人工补水等措施,提高土壤蓄水保水和作物抗旱能力的农业生产方式。3.2旱地指不具备河灌、井灌等条件,作物生长需水全部依靠自然降水的地块。3.3脱毒种薯选择无PSTVd的马铃薯块茎,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通过病毒检测确认不带PVX、PVY、PVS、PVA、PVM、PLRV和PSTVd的试管苗(试管薯),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逐代扩繁的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4产地环境1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
5、,一般每667m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或有机肥200kg300kg,也可每667m施用缓控释配方肥N-P2D5-K2O(18-18-18、18-9-18或相近配方的复合DB1411/T4520224.1土壤条件4.1.1土壤要求选择排灌方便、耕层深厚、疏松、透气性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4.1.2茬口选择马铃薯前茬宜选择玉米、谷子等禾谷类和豆类作物,不宜选择茄科作物的地块。4.1.3节水抗旱措施4.1.3.1保水剂:每667用保水剂2kg3kg与10倍30倍的干燥细土混匀,沿种植带沟施;4.1.3.2集水窖:配置新型软体集雨窖,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等作为集雨面,蓄集自然降
6、水;4.1.3.3节水灌溉:在水源方便的地块,铺设滴灌带或微喷带进行补水灌溉。5种植技术5.1品种与种薯5.1.1品种选用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5.1.2种薯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的脱毒种薯。播种前淘汰薯形不规则、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的薯及病薯,应选用壮龄薯进行播种。5.2播前准备5.2.1整地播前深耕或深松30cm且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5.2.2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重施基肥,轻用种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合理施用氮磷肥,适当增施钾肥。肥料施用应与高
7、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施肥应符合NY/T496、NY/T525、NY/T2911的规定。5.2.3基肥22肥料)40kg。应符合GB/T15063的规定。5.3种薯处理5.3.1催芽2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栽培季节、种植方式和生产目的而定。一般切块播种每667m用种量100一般早熟品种每667m种植3500株4500株;中晚熟品种每667m种植3000株3500株。DB1411/T452022播种前15d20d出窖,将种薯置于具有散射光、1620的条件下,摊开2层3层,催出0.5cm1cm紫色壮芽,随时剔除劣质种薯。5.3.2切种可以在播种前3d5d进行切块。对于50g的种薯宜整薯播种;50g以
8、上的种薯进行切块,从头到尾竖切,重量以30g40g为宜,每个薯块保留1个2个芽眼。为防止切刀传病,使用前应用75%的乙醇(酒精)擦拭干净或5%的高锰酸钾浸泡切刀,多把切刀交替消毒使用。将切好种块晾晒或与滑石粉掺混。5.3.2.1拌种种薯切块以后,将切好的种块与草木灰掺混,每100kg薯块选用滑石粉加70%甲基硫菌灵,或用60%吡虫啉悬浮剂加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喷雾进行拌种。5.4播种5.4.1播种期依品种、气候、耕作制度适期播种,避免早霜及晚霜的危害。10地温稳定在78时开始播种。平川区一般在4月20日以后开始播种,山区在5月初开始播种。5.4.2播种量2150。5.4.3播种开沟播
9、种时采用犁开沟,沟深10cm15cm,按株距要求将种薯点入沟中,种薯与种肥间隔10cm,然后再开犁覆土,种完一行后空一犁再点种;采用机械化垄作一垄双行,宽窄垄栽培,宽行75cm,窄行45cm,垄高15cm,播深15cm,起垄、播种、施肥一次完成。优先选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播种时切块切面向下。5.4.4种植密度22株距依密度而定。6田间管理6.1中耕培土机播覆膜地块出苗前7d10d在种植行上培土3cm。露地种植需中耕培土,中耕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苗高5cm6cm时,结合除草培土3cm4cm;第二次中耕在现蕾后进行,同时培土6cm以上。6.2追肥3现蕾前结合降雨情况追肥培土,每667m追尿素10kg
10、15kg。有条件的地块追肥后浇水。DB1411/T45202226.3集雨灌溉现充分利用小水窖、小水池等五小水利工程,配套渗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设施,在马铃薯关键需水期遇旱及时补灌。灌溉用水符合GB5084的规定。7病虫草害防治7.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7.2物理防治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老虎、金龟子等;利用银灰膜、防虫网等方法驱避阻隔害虫;人工捕杀二十八星瓢虫、豆芫青等害虫。7.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释放天敌防治害虫,使用生物防菌剂防治病害。7.4化学防治7.4.1防治原则化学防治应符合GB/T8321的规定,严
11、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7.4.1.1苗前除草7.4.1.1.1覆膜马铃薯田,播种后3d7d,用二甲戊灵、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水喷雾于土壤表面,处理后覆盖薄膜;7.4.1.1.2非覆膜马铃薯田,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选用上述药剂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7.4.1.2苗后除草马铃薯出苗后杂草2叶4叶期,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用砜嘧磺隆、嗪草酮、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定向行间喷雾防治反枝苋、马齿苋、牛繁缕等阔叶杂草。7.4.1.3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对病穴处撒石灰消毒。发病初期选用丙森锌、氟啶胺、氰霜
12、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进入流行期后,依据监测预报,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嗯酮霜脲氰、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控。施药间隔根据降水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d10d,连喷2次3次。喷药后4h内遇雨应及时补喷。7.4.1.4黑痣病4播种时用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种薯包衣或用10%咯菌嘧菌酯悬浮剂每667m喷雾幼苗期,每667m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与炒熟的谷子或麻油饼20kg或灰藜等鲜每667m用30%吡虫啉微乳油10mL20mL或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g30g化学药剂每667m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m
13、L30mL喷雾防治。DB1411/T4520222200mL250mL。7.4.1.5地下害虫2草80kg拌匀,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部附近进行诱杀。7.4.1.6蚜虫2进行叶面喷雾,同时可预防病毒病,重点喷植株叶背面,施药间隔期7d10d。7.4.1.7二十八星瓢虫在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分散前,交替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1.8%阿维菌素等药剂2次3次,重点喷叶背面,施药间隔期7d10d。7.4.1.8豆芫菁28收获贮藏8.1收获8.1.1收获时间当地上部枯黄、块茎充分成熟时,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在收获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捡拾、装袋宜轻拿轻放,防止块茎被曝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8.1
14、.2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应及时包装、运输、贮藏。采收所用器具应清洁、卫生、无污染。8.2贮藏临时贮存时,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严防烈日暴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和病虫害的危害,存放时应堆放整齐,防止挤压等造成损伤。中长期贮藏时,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要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间距和空间。应防止发芽和污染。9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应符合食品安全有关规定。10产品可追溯制度10.1建立统一农户档案制度5DB1411/T452022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及产品销售趋向等农事操作活动。档案保存期为两年。10.2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生产者向消费者郑重承诺:本产品按照马铃薯旱作栽培技术规程生产,上市前规范开具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