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96476539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创造了全市50以上的GDP、60%左右的税收、70%以上规上企业研发投入、80%以上新增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的生力军。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面临经营成本较高、产业结构不优、企业创新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亟待精准施策、重点突破。要着力推动民营企业提振信心、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一、民营经济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是强市富民、富有活力的经济,民营企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2、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在全市加快建设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一是规模总量稳步增长。我市民营经济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考验,牢牢支撑起全市经济“半壁江山”。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100亿元,同比增长5.1%,占GDP比重54.2%,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市场主体加速成长。全市民营市场主体由2012年底的23.59万户增至2022年的72.1万户,2022年全年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4.4万户,均创历年新高。三是民营工业支撑有力。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民营规上工业企业16124户,同比增长4.

3、9%,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提升至93.05%,高于上年同期2.05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四是进出口贸易活力增强。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态势强劲,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22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90.4亿元,增长20.1%,占同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4%。(二)骨干企业成长加速。一是大型骨干民营企业快速成长。2022年,全市有5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较上年新增3家,数量居全省第7位、中部第1位;营收总额达到917亿元,创造历史最好成绩。二是百强民营企业引领作用逐步增强。2022年,全市民营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3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

4、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38家,营收总额在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有47家。三是民营企业纳税贡献持续增加。2022年,从纳税总额来看,全市民营企业100强纳税总额为53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3%。从纳税结构来看,纳税总额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纳税总额在10亿元至20亿元的企业有13家。(三)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一是企业创新主体表现突出。2022年,全市有56家企业入围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新入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六、中部第一;15家企业获批第三批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三。二是企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一大批民营科技型企业迅速崛起,全市高技术

5、企业超200家,民营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小米、科大讯飞等60余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在鄂设立第二总部,其中百亿级企业9家。三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市上云工业企业4.02万家,建成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国家顶级节点(累计服务企业超260家,云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超7万家。(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抓手,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发展。二是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全市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5条”、服务业“45条”等系列惠企纾困政策,在全省较早出台稳住经济

6、一揽子政策133项举措,持续开展清理涉企保证金、清理转供电违法违规加价等专项行动,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三是融资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制定实施关于加强金融助企纾困工作若干措施,2022年安排500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单列300亿元以上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四是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全市深入实施“产业教授”“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院士专家行”等项目,近三年共选派775名“科技副总”对口服务中小微企业。(五)社会责任意识显著增强。一是积极稳岗促就业。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有26502家企业参与“万家民企助就业”专项行动,提供就业岗位188628个。二是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在新材

7、料、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和新能源等方面,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分别有45.33%和42.00%的企业获得市部级科技奖励和地市级科技奖励。三是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共同缔造美好生活。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有3139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3027个行政村,投资项目3669个,投资金额522.71亿元。二、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受到复杂严峻国际形势和国内新冠疫情影响,全市一些民营企业存在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发展预期减弱、信心明显不足等问题。(一)经营成本高。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衰退、俄乌冲突引发能源短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连锁反应,

8、企业租赁成本、营销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用工成本等持续上涨,特别是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直接导致要素成本上升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仅以2022年第三季度为例,全市原材料及燃料购进价格指数和生产成本指数分别为38.5%和36.7%,表明原材料价格及生产成本上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压力来源。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欲望降低,市场需求疲软,企业利润收窄,但企业仍要承担相应的人力、资金等要素成本,许多企业反映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二)企业融资贵。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低,缺乏担保,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员工筹措等,较难得到银行的贷款,直接

9、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门槛太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致使企业现金流不足,高负债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市民营企业100强中,65.3%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40%,另外还有2.7%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100%。近年来政府虽然推出了专项资金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银行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部分政府专项资金贷款形同虚设,难以解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三)民企办事难。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有待提高,手续仍有简化空间,办事指南不够清晰。全市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政策偏原则性,缺乏具体可操作性;涉及非公经济的部门众多,相互扯皮,政策落实

10、不到位,政策够用不管用、政策优惠难享用。有些地方综合办事大厅依然存在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的现象,一些已进驻的单位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而部门窗口仅有“收发室”“中转站”功能,只能咨询问题,却不能办事。部分地方、部门服务意识不强,督导协调不力,配合衔接不畅,民营企业重复跑路办事的现象依然存在。(四)费用负担重。隐形收费、间接成本、服务缺失现象尚未消除。全市民营企业获取要素资源的成本高,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水等要素的价格,以及企业为获取这些要素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较高。特别是一些涉及质量检测、消防生产、产品审验、环评、安评等方面的收费极高,民营企业难以承受。企业税费成本高,

11、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企业综合税,以及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企业所需缴纳的费用较高。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收费细则不明晰,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享受扶持政策。(五)企业创新乏力。民营企业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全市一些民营企业多是通过高额贷款来支持前期的研发投入,企业背负了严重的债务成本,而一旦创新投入后续乏力,没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遭受灭顶之灾。高端成熟人才缺乏,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与民营企业需求难以匹配。三、推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12、,加快构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一是旗帜鲜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把民营经济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政领导对口联系民营企业家机制,放心、放手、放胆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全省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民营企业均可依法平等进入,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和门槛。三是推动国企民企“双强双促”。依托央企国企等产业链核心企业,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立国企与民企交流对话机制,在技术研发、资源项目、“走出去”等方面开展合作

13、。(二)健全民营企业培育体系,培育壮大世界一流企业。一是做优做强民营龙头企业。建立全市民营龙头企业培育库,设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基金,培育更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二是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发现和培育机制,提供投融资、辅导培训、技术对接等服务,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谋求企业化、公司化发展。三是支持优势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开展企业家资本市场知识培训,提供上市挂牌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建立上市融资奖励机制,对进入不同上市培育阶段的民营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或者经费奖励。(三)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根基。一是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充

14、分发挥龙头企业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协作共生、互惠共赢。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二是强化“产业生态圈”建设。支持在民营企业比较集中的国家级、市级工业园区设立园区商会,提升企业家地域归属感,打造共创共融共赢共生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专业化、市场化、集群化的经济共同体。三是推进供应链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鼓励骨干民营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匹配,推动传统行业的产业链现代化转型。(四)汇聚全市科技要素资源,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众创空间和孵化器

15、向专业化、精细化升级,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环境,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二是加强研发投入支持。制定落实对企业技术创新源头支持的具体办法,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三是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创新型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支持更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四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在关键领域进行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激发企业主动创新、大胆创新的内生动力。(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简政放权

16、、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聚焦集中度高、关注度高、与民营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行业,深化涉及民营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二是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涉案财产处置,依法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加大对危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三是加强惠企政策落实和兑现力度。系统梳理涉企优惠政策,查找惠企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四是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接触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