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章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程标准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0 10 2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0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视频导入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生态脆弱区0 1生态脆弱性评价图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生态脆弱区读图,我国的生态脆弱区重度以上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西部云贵高原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理环境过度地区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2、,一旦被打破,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具体表现及在我国典型分布:土地退化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西北地区)(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活动探究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问题突出,植被破坏,水士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岩石逐渐裸露,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演变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士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士流失后岩石逐渐
3、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随着时问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不断加深和发展我国的石漠化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1、结合材料,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地形:多陡坡,土层薄;土壤: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土层薄;植被: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人为原因:大面积陡坡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活动探究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由于长期以来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士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士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随着时问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不断加深和发展我国的石漠化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
4、。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石漠化出现导致耕地减少,农作物产量降低;人口增加对土地需求增加,人们通过进一步开垦土地以提高作物产量,而这又进一步加重水土流失,最终导致石漠化的加剧。石漠化的恶性循环限制当地的经济发展。活动探究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 由于长期以来大面积的陡坡开荒,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士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士流失后岩石逐渐裸露,出现石漠化现象。随着时问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不断加深和发展我国的石漠化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3.请为石漠化严重的贵州地区提出合理的发展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护与恢复石
5、漠化地区的植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需求问题,减少森林资源的消耗;利用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区域经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02农牧交错带: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称,是农业生产边际地带。也是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 1.位置及范围北方农牧交错带 位置: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大致在年等降水量400mm线附近)。范围: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 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东宽西窄)主要环境问题:土地退化农进牧退牧进农退气候冷暖 干湿变化垦荒政策土地退化思考1:
6、鄂尔多斯的降水有什么特征?案例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原因(以鄂尔多斯为例)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思考2:鄂尔多斯降水的变化特征如何影响该地的土地退化?暴雨集中降低水分利用率强烈的土壤侵蚀年际变化大降水少,低于300mm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加剧土地退化旱灾自然原因案例分析思考3:鄂尔多斯地区为什么冬春季节多大风?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接近亚洲高压冬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地面植被少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案例分析自然原因鄂尔多斯市近46年大风日数时间变化趋势大风(八级以上)天数年均超过40天,60%以上的大风集中在冬春季节
7、,其中春季大风天数在10-30天思考4:鄂尔多斯地区土地极易遭受风蚀和沙化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案例分析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多大风(动力条件)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根本原因)土地极易受风蚀和沙化土地退化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物质来源)过度开垦土地退化原因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人类对土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人为原因降水较多适宜农耕的条件好农区向牧区扩展降水较少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维持生计,扩大耕地面积农作物长势较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若遇大风、暴雨,则加重对土壤侵蚀这些地区自身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降水变率大 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但过度放牧的后果则是草场退
8、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过度放牧土地退化原因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开矿过度樵采道路建设人为原因土地退化原因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多大风(动力条件)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根本原因)土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道路建设小结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千旱、热带沙
9、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1.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特征:全年高温,蒸发大;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月份;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是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
10、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探究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图中反应了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加剧的因果关系。解决办法: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03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
11、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综合治理原则综合治理措施 28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构筑防护体系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从水资源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陕西省定边县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适宜荞麦生长。这里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荞麦具有粒大饱满、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大等优势。2011年,定边荞麦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治理措施定边荞麦防沙林带草方格沙障黄土高原植树种草 构筑防护体系人们利用麦草、稻
12、草、芦苇等材料扎设草方格沙障。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综合治理措施 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以地养地,自然恢复综合治理措施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山羊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饲养周期短,饲养获得收入快。但是山羊觅食能力强。在较为干旱的草原和山坡,山羊会践踏表土,啃食草根,造成草场退化。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综合治理措施 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
13、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治理措施乌兰布察市实施退耕还林(草)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9-30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自然原因环境与发展问题人为原因形成的原因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治理的措施树立正确的治理观念北方农牧交错带总结生态脆弱区我国的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土地退化土地退
14、化的表现概念当堂检测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A,C,D,E四个生态脆弱区共同存在的生态问题为()A森林破坏B水土流失C草场退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四个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人口众多,植被破坏严重因此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D。当堂检测读“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2B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形成原因包括()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土地贫瘠,植被稀少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ABCDB【解析】第2题,B地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河流多为内流河,故选B。
15、3图中的草方格沙障()A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 B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 D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左图)及“该地区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完成问题。D当堂检测【解析】第3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主要为了削减风力、截留水分,保护公路不被沙漠化。故选D。4石羊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毁林开荒B水资源利用不当C工业规模扩大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下左图)及“该地区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完成问题。B当堂检测【
16、解析】第4题,石羊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土地荒漠化B对。位于沙漠区,不能修筑梯田,A错。区域经济较为落后,工业规模小,C错。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D错。故选B。早早期期的的沙沙漠漠公公路路大大都都沿沿绿绿洲洲上上的的城城镇镇布布局局。近近年年来来,我我国国在在塔塔里里木木盆盆地地腹腹地地修修建建了了数数条条南南北北向向穿穿越越塔塔克克拉拉玛玛干干沙沙漠漠的的公公路路。读读“塔塔里里木木盆盆地地的的沙沙漠漠公路和防公路和防护护林网景林网景观图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题。5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地
17、基沉降D物理风化B当堂检测【解析】第5题,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风力沉积,该破坏可以直接摧毁路基甚至导致公路被掩埋,交通中断,地基沉隆、物理风化一般是在大量冻土分布区需要克服的现象,并不是沙漠公路需要面对的最大的自然威胁。据此选B.早早期期的的沙沙漠漠公公路路大大都都沿沿绿绿洲洲上上的的城城镇镇布布局局。近近年年来来,我我国国在在塔塔里里木木盆盆地地腹腹地地修修建建了了数数条条南南北北向向穿穿越越塔塔克克拉拉玛玛干干沙沙漠漠的的公公路路。读读“塔塔里里木木盆盆地地的的沙沙漠漠公路和防公路和防护护林网景林网景观图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题。6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D当堂检测【解析】第6题,沟谷地势低,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对大风沙几乎没有作用:该地是沙漠地区,风沙天气常见流沙更是常见,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效用不大;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根本不能抵御大规模的风沙;但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流沙对公路的威胁,相对比较实用、合理,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