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山西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6467246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山西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山西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山西省).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65.020.01 CCS B 6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 28612023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2023-10-31 发布 2024-01-31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861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普查对象、内容与方法.1 5 工作准备.2 6 外业调查.3 7 内业整理.5 8 普查成果.6 9 质量控制.6 10 档案管理.7 附录 A(规范性)外业调查表.8 附录 B(规范性)优良、特异单株选择方法.19 附录 C(资料性)主要调查因子技术要求.21 附录

2、D(资料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提纲.24 DB14/T 2861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件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国有林场和种苗工作总站、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刚狮、武红柱、杨秀云、刘瑞霞、武小钢、白艳林、时宝凌、白晋华、王振忠、刘珺、刘俊、郭跃东、贺晓龙。DB14/T 28612023 1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

3、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普查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普查成果,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林木种质资源普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620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DB14/T 1200 古树名木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620、DB14/T 12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林木种质资源 指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遗传物质的总

4、称,包括种、种源、家系、无性系等类型的植株、种子、穗条等繁殖材料和细胞、DNA等遗传物质。优良林分 同等立地条件下,在速生、材质、抗性、结实等方面优于同类林分。优良单株 又称优树,指生长量、抗性等主要性状明显超出相同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的其他林木的植株。特异单株 指树冠、干、枝、叶、花、果的颜色、形态等特征明显区别于同种其他林木的植株。古树群 一定区域范围内,生长在相同环境下,由一个或多个树种组成、相对集中分布,3株及以上的古树群体。4 普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普查对象 普查下列林木种质资源:DB14/T 28612023 2 原始林、天然次生林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人工造林、园林绿化、庭院绿化、

5、经济林果园等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种质资源保存圃、种子园、采穗圃、试验林、植物园、树木园等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古树名木。普查内容 4.2.1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及生长情况。4.2.2 栽培利用和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优良特性、经济性状、保存利用状况等。4.2.3 主要树种的优良林分、优良单株和特异单株。4.2.4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健康状况、生境现状、受威胁因素及程度、保护状况等。4.2.5 古树名木资源的种类、数量、树龄、分布、健康状况、生境现状、受威胁因素及程度、保护状况等。普查方法 一般选用下列方法:资料查询:查询已有

6、的技术档案和文献资料,掌握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基础信息,了解树种分布、栽培利用、保存定植等概况;访谈调查:通过访谈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种植户,了解询问普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确定重点调查线路和重点调查区域;实地踏查:设置一定的路线进行踏查,全面了解调查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种类和分布的一般规律;样线调查:按预设的线路,详细调查记录线路两侧的林木种质资源相关信息;样方调查:根据调查区域内植物群落分布状况设置样方,详细调查记录林木种质资源相关信息;标准地调查:根据普查区域内主要树种分布状况设置标准地,详细调查记录主要树种相关信息。5 工作准备 方案制定 制定具体的普查工

7、作方案和技术细则。普查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普查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机构队伍、进度安排、保障措施等;技术细则主要包括普查对象和内容、程序与方法、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分析评价、质量控制及成果要求等。资料收集 5.2.1 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包括: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及林业区划等成果资料;DB14/T 28612023 3 自然保护地、林木良种基地、林木采种基地、植物园、树木园、资源圃、农业园区、各类苗圃等相关资料;历次林木良种公告;优树选择收集、引种驯化以及各类子代测定林、种源试验林、建园(圃)材料等技术资料;植物志、树木志、植物图鉴、植物名录、古树名木及地方志等资料。5.2.2 其他

8、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情况等资料。用具配备 5.3.1 仪器工具 包括数码相机、电脑、数据采集仪、围尺、钢卷尺、皮尺、土壤刀、测高器、定位仪、望远镜、生长锥等。5.3.2 调查图表 调查用图、调查表格等。5.3.3 采样器械 采集袋、标本夹、枝剪、高枝剪、手锯、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采集标签和鉴定标签等。5.3.4 辅助用品 常用药品、安全防护装备、拍摄及通讯设备等。技术培训 采取室内培训和现场实训的方式,系统学习普查工作方案、技术细则、标本采集制作及照片拍摄等。6 外业调查 野生资源 6.1.1 实地踏查 根据现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利用森林资源分布图和行政区划图,按照一定的线路,了

9、解资源分布区地形地势、林分起源、树种种类、林分状况等。6.1.2 树种调查 6.1.2.1 样线 6.1.2.1.1 样线设置 根据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和植物群落的类型确定样线密度和长度,密度一般为5.5 km 5.5 km设置1条,长度为1500 m4000 m。坡地从谷底向山脊垂直于等高线设置,沟谷地段沿河岸由下游向上游设置,丘陵和平原地区按资源状况平行、均匀布设。6.1.2.1.2 样线调查 DB14/T 28612023 4 调查记录样线两侧各10 m30 m范围内的资源情况,调查内容见表A.1。6.1.2.2 样方 6.1.2.2.1 样方设置 样线起点和终点各设置1个样方,海拔落差较

10、大的样线上高程每间隔200 m增设1个,较长的河谷样线每2 km增设1个。样方不应设在林缘,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样方形状一般为正方形,乔木样方为20 m 20 m,灌木样方为5 m 5 m。6.1.2.2.2 样方调查 调查样方内树种名称、数量、生态因子等,调查内容见表A.2。6.1.3 优良林分 6.1.3.1 优良林分的选择 优良林分选择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主要树种集中分布的中龄林或近熟林,面积 0.3 hm2以上,且为实生起源;地形平缓、交通方便、分布相对集中;同龄林或相差 2 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林分结构良好,郁闭度不低于 0.6;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及其他经济性状明显优良。6.1.3

11、.2 标准地设置 在优良林分内选择代表性地段设置标准地,标准地总面积应占优良林分总面积的2%及以上。标准地形状一般为正方形,乔木林为20 m20 m,灌木林为5 m5 m。6.1.3.3 标准地调查 调查内容见表A.3。6.1.4 优良、特异单株 6.1.4.1 优良、特异单株的选择 选择方法见附录B。6.1.4.2 优良、特异单株调查 调查内容见表A.4。栽培利用资源 6.2.1 资料查询 查询已有的技术档案和文献资料,掌握区域内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基础信息,了解栽培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及利用情况。6.2.2 访谈调查 通过访谈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熟悉情况的村民代表,了解询问栽培利用林木种质

12、资源的类型(种源、家系、无性系、品种)、特异单株等基础信息及利用情况。DB14/T 28612023 5 6.2.3 调查登记 在资料查询和访谈的基础上,对普查区域内乡镇/林场进行抽样调查,数量不少于二分之一。分别对栽培利用的用材、防护、经济、观赏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登记,调查内容见表A.5、表A.6、表A.7。收集保存资源 通过查询历史技术档案资料,掌握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定植等信息。对收集保存在专门场所的林木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登记,调查内容见表A.8。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 查询本区域内列入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和 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重点保

13、护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地核查和补充调查,调查内容见表A.9。古树名木 查询古树名木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地核查。依据DB14/T 1200的规定,对没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进行补充调查。调查内容见表A.10和表A.11。其他 6.6.1 标本采集 按普查单元分别采集树种或者品种标本。标本采集时应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有叶、花或果实的小枝,每种采集34份,并及时标记标本相关信息。6.6.2 照片拍摄 拍摄生境、群落、植株及叶、花、果实等能反映种质整体和局部特征的照片,拍摄物应主体突出,图像清晰。7 内业整理 调查表格 核对外业调查的范围、内容及各类调查表,补充遗漏调查内容,对外业调查表

14、进行归类统计、汇总并整理成册。影像资料 对拍摄的影像进行归类并备份。核对影像资料的编号、种质名称、拍摄时间、地点与外业调查表是否一致。标本制作 对采集的标本应及时整理、换纸或烘干,待其完全干燥后装订在台纸上制成腊叶标本,并附上标签,每种标本制作23份。对不能准确识别的树种,结合野外采集记录和照片,查阅资料进行鉴定,仍不能鉴定的,报请专家进行鉴定。统计分析 DB14/T 28612023 6 按普查单元统计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面积、数量等,并进行分析评价。图件编绘 编绘普查样线、样方、标准地分布图、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位置图、优良/特异单株分布图、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分布图、古树名木分布图等

15、图件。8 普查成果 普查报告 普查工作结束后应编制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报告,报告提纲参见附录D。普查数据库 分类组织整理调查记录数据、影像等资料,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腊叶标本 按照普查单元整理、分类并保存制作的腊叶标本。9 质量控制 检查内容 9.1.1 外业检查 样线、样方、标准地设置和调查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物种漏登率是否小于10%,标本采集种类是否达到普查树种总量的80%以上,调查表格填写完整率、准确率是否分别达到90%。9.1.2 内业检查 文、表、图、标本、照片等资料是否齐全,有无错漏。检查方式 普查单位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核查。质量评价 普查工作质量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16、。普查工作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见表1。DB14/T 28612023 7 表1 普查工作质量等级评定表 10 档案管理 应建立健全普查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方案、技术细则、规章制度、合同等相关文件,普查报告、外业调查表、统计汇总表、照片、标本及相关图件等资料。评定标准 质量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种质鉴定正确率 95%90%95%90%调查因子正确率 95%90%95%90%种质信息漏登率 5%5%10%10%说明:三项评定标准中,若有一项指标属于不合格,质量等级即判定为不合格;如三项均达到合格以上,则按最低的一项等级评定。DB14/T 28612023 8 A A B 附录A (规范性)外业调

17、查表 A.1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线调查表 表格编号:样线编号:样线名称或调查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树种 编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俗名 经度 纬度 海拔(m)生活型 株数 分布方式 天然更新 结实情况 生境 坡向 坡度 坡位 标本号 照片编号 注1:表格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yx(样线调查)+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yx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线。注2:样线编号:样线调查时填写调查样线的编号,如太原市杏花岭区1号样线,编号为tyxhl01。注3:样线名称或调查地点:样线调查

18、时填写调查样线的名称,如南沟,样线以外调查时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XX村、XX路、XX公园。注4:树种编号:样线中每个树种的编号,样线编号+下划线+顺序号(三位数字),如tyxhl01_001。注5: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6: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竹类、藤木、草本、其他填写。注7:株数:实测或估测每个调查地点或每条样线调查范围内该树种的株数,可填写具体的数量或数量范围。注8:分布方式分为集中、片状、散生、零星4类。注9:天然更新根据观测选填实生、萌蘖、未见。注10:结实情况分为开花、结实、未见花果。注11:生境分为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草地、荒漠、高山灌丛等。

19、注12:标本号:采集标本的编号,按相同的规则编号。注13: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tyxhl01_001_油松_全株01。DB14/T 28612023 9 A.2 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样方调查表 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群落类型 干扰程度 无 轻 中 重 郁闭度 灌木盖度(%)草本盖度(%)经度 纬度 海拔(m)生境 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高山灌丛 草地 荒漠 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

20、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质地 土壤pH值 腐殖质层厚度 厚 中 薄 物种登记 树种编号 生活型 植物名称 数量(株/丛)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照片编号 中文名 拉丁名 成年树 幼树 幼苗(仅乔木)注1:样方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yf(样方调查)+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yf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方。注2:群落类型:指主要树种+植被类型。如栎类阔叶林、落叶松针叶林、松栎针阔混交林、沙棘灌木林等。注3:树种编号:样方中每个树种的编号,样方编号+下划线+顺序号(三位数字),如14010701_yf01_001

2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样方中编号为001的树种。注4: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5:幼树:高度超过幼苗,胸径在检尺径(5.0cm)以下且林分尚未郁闭的树木。注6:幼苗:针叶树30cm以下 阔叶树50cm以下,并已木质化的苗木。注7:乔木树种只对成年树测量树高和胸径,幼树和幼苗仅统计株数;灌木和藤本只测株(丛)高,且不填幼树和幼苗两项。注8: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yf01_001_油松_全株01。DB14/T 28612023 10 A.3 优良林分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编号:样方大小

22、: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主要树种中文名 主要树种拉丁名 主要树种俗名 林分面积(hm)林龄(a)郁闭度 密度(株/hm)蓄积量(m3/hm)平均枝下高(m)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平均冠幅(m)群落类型 起源 天然林 人工林 人工林种源 树种组成 林分照片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m)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质地 土壤 pH 值 腐殖质层厚度 厚 中 薄 标准地每木调查 株号 树高(m)枝下高(m)胸径(cm)冠幅

23、(m)树干通直度 物候期 结实情况 照片编号 注1:标准地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yllf(优良林分)+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yllf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优良林分标准地。注2: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3:林分照片编号:标准地编号+下划线(_)+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yllf01_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优良林分标准地01张照片。注4:株号:标准地中每株树的编号,标准地编号+下划线+顺序号(三位数字),如14010701_yllf01_001表示山西太

24、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优良林分标准地中编号为001的树种。注5:照片编号:株号+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yllf01_001_全株01。DB14/T 28612023 11 A.4 优良/特异单株调查表 种(品种)中文名:种(品种)中文名: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树高(m)枝下高(m)胸径(cm)冠幅(m)经度 纬度 海拔(m)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质地 土壤 pH 值 腐殖质层厚

25、度 厚 中 薄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土壤 pH 值 母岩母质 重要特征描述(描述特殊形态特征、重要经济性状)优良/特异部位 优良/特异性状描述 树形 树干 枝 叶 花 果实 种子 其他 种(品种)编号 凭证标本编号 照片编号 备注 注1: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2:种(品种)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树种名+dz(单株)+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油松dz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油松01号优良单株。注3:凭证标本编号:种(品种)编号+下划线(_)+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油松dz01_0

26、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油松01号优良单株01号标本。注4:照片编号:种(品种)编号+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油松dz01_全株01。DB14/T 28612023 12 A.5 集中栽培树种(品种)调查表 树种编号: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中文名 拉丁名 俗名 所属单位 面积(hm)树龄(a)来源地 材料种类 苗木枝条种子其他 驯化方式 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 提供树种(品种)单位 主要试验区 鉴定(验收)时间 生长势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生长环境 平地 沟谷 阳坡 阴坡 山脊 沟(塘/湖)边 路旁 花期

27、种子(果实)成熟期 开花/结实状况 多 正常 很少 无 其他 经度 纬度 海拔(m)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 pH 值 土壤肥力 肥沃 中等 贫瘠 年均温()年降雨(mm)年蒸发(mm)无霜期(d)平均树高(m)平均枝下高(m)平均胸径(cm)平均冠幅(m)病虫害情况 无 轻 重 病虫害种类 抗寒性 强 中 弱 抗旱性 强 中 弱 抗盐碱性 强 中 弱 抗病性 强 中 弱 抗虫性 强 中 弱 照片编号 用 途 材用 生态 观赏 化工原料 药用 食用 突出优点 繁殖

28、方法 种子 扦插 嫁接 组培 其他 综合评价 存在问题 建议 注1:树种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xysz(新引树种)+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xysz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新引进树种。注2: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3:病虫害情况、病虫害种类:参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 1681)。注4: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称+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xysz01_油松_全株01。注5:综合评价:用材树种主要是木材产量和质量性状及适应性、抗病虫害性的表

29、现;生态树种主要是适应性、抗逆性及生长、改良土壤等性状的表现;绿化观赏树种侧重于观赏性状、抗污染性、抗逆性及生长性状的表现;经济林树种主要是果实经济性状,包括平均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推算出单位面积产量、果实品质、成分含量、贮藏性能、加工性能等。DB14/T 28612023 13 A.6 城镇绿化树种(品种)调查表 表格编号: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乡(镇)单位(公园、小区、广场、道路等):面积:hm 经度:纬度:海拔:树种编号 生活型 树种(变种)名称 种植方式 物候期 适应性 照片编号 中文名 俗名 拉丁名 注1:表格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lh(

30、绿化)+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lh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城镇绿化单位。注2: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3:树种编号:表格编号+下划线(_)+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lh01_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城镇绿化单位01号树种。注4:种植方式:指园林绿色树木种植(配置)方式。树木单独栽植的孤立木为孤植;同一树种210株成丛状栽植为丛植;同一树种1130株树木成片种植的为片植;同一树种30株以上成树林状种植的为林植;同一树种在道路两侧1至多行配植的为行道树;多种树和中混合种植的为混合种植。注5:物

31、候期:分为萌芽期、展叶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结实期、果熟期、落叶期。注6:适应性: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确定其适应性等级,分为适应、较适应、一般、较差、不适应五级。注7: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lh01_01_油松_全株01。DB14/T 28612023 14 A.7 非城镇“四旁”树种(品种)调查表 表格编号: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乡(镇):村:面积(hm):经度:纬度:海拔(m):树种编号 生活型 树种(品种/变种)名称 种植方式 物候期 适应性 照片编号 中文名 拉丁名 俗名 注1:表格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

32、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sp(四旁)+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 sp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自然村。注2: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3:树种编号:表格编号+下划线(_)+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 sp01_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自然村01号树种。注4: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 sp01_01_油松_全株01。DB14/T 28612023 15 A.8 收集保存的林木种质资源登记表 树种编号: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

33、市、林局):乡(镇、林场):村:树种中文名 树种拉丁名 种质名称 照片编号 调查地点 所属单位 面积或库容(m2)经度 纬度 海拔(m)年均温度()年均降雨量(mm)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 pH 值 土壤肥力 肥沃 中等 贫瘠 树种类别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 省级重点保护植物 我国特有树种 国外引进树种 其他树种 生活型 乔木 灌木 竹类 藤本 草本 其他 常绿性 常绿 落叶 半常绿 保存方式 原地保存 异地保存 设施保存 保存场所 种子园 采穗圃 母树林 试验林 植物园 树木园 保存林(圃)设施保存库 其他 资源类型 群体(种源、林分)家系 个体(优树、无性系

34、)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育种材料 其他 材料来源类型 植株 种子 营养器官(穗条、块根、根穗、根鞭等)培养物(组培材料)其他 保存数量(株)主要特性 高产 优质 抗病 抗虫 抗逆 高效 其他 主要用途 材用 食用 药用 防护 观赏 其他 具体用途描述 生长习性 开花结实特性 原产地 引入日期 原产地经度 原产地纬度 原产地海拔(m)原产地年均温度()原产地年均降雨量(mm)原产地土壤特性 备注 注1:树种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sjbc(收集保存)+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 sjbc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收集保存树种。注2

35、: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称+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 sjbc01_油松_全株01。注3: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4:保存场所的面积或库容:种子库填写库容(m3),其他均填写面积(m2)。注5:育种材料,指未经审定的可作为育种原始材料使用和储备的种质资源,包括优良林分、优树、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杂交后代、无性系等。注6:主要用途:林木种质资源的具体用途和价值。如:生态防护树种、纸浆材、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园林绿化等。注7:生长习性:描述林木在长期自然选择中表现的生长特点、适应性或喜好。如落叶乔木、直立生长、喜光、耐盐

36、碱、喜水肥、耐干旱等。注8:开花结实特性:包括开花、结实的物候期、周期及数量。注9:特异性特征:描述林木种质资源可识别或独特性的形态、特性,如观赏特性(如金叶、垂枝、大果、花呈复色等)、抗性特征(如抗旱、耐盐碱等具体描述)、经济性状(如产量、品质等具体描述)等。DB14/T 28612023 16 A.9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树种调查表 D 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目标树中文名 目标树拉丁名 俗名 科名 属名 树龄(a)分布面积(hm)分布方式 集中分布 片状分布 散生 零星分布 单株分布 种群数量 110 1150 51100 1011000 1000 平均树高(m)平

37、均枝下高(m)平均胸径(cm)平均冠幅(m)生长势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生 长 环境 平地 沟谷 阳坡 阴坡 山脊 沟(塘/湖)边 路旁 花期 种子/果实成熟期 照片编号 经度 纬度 海拔(m)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 壤 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 pH 值 土壤肥力 肥沃 中等 贫瘠 最大株 树高 m;枝下高 m;胸径 cm;冠幅(东西 m;南北 m)病虫害情况 无 轻 重 病虫害种类 受威胁状况 严重 一般 未受威胁 其他 人为活动 频繁 不频繁 可利用状况 材用 防护 观赏 药用

38、 果用 其他 自然更新情况 好 中 差 无 伴生植物 乔木:灌木:草本:备注 DB14/T 28612023 17 A.10 古树名木调查表 树种编号:资源类别: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目标树中文名 科中文名 属中文名 目标树拉丁名 科拉丁名 属拉丁名 照片编号 拍摄者 拍摄日期 年龄(a)传说:估测:实际:生长环境 平地 沟谷 阳坡 阴坡 山脊 沟(塘/湖)边 路旁 生长势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死亡 频度 多 中 少 树高(m)胸径(cm)冠幅(m)经度 纬度 海拔(m)坡向 北坡 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

39、()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 pH 值 土壤肥力 肥沃 中等 贫瘠 病虫害情况 无 轻 重 病虫害种类 受威胁状况 严重 一般 未受威胁 其他 人为活动 频繁 不频繁 可利用状况 材用 防护 观赏 药用 果用 其他 自然更新情况 好 中 差 无 责任单位/个人 是否专人管护 是 否 保护措施 挂牌保护 未挂牌 挂牌编号 重要特征描述 传说或名木来历 存在问题 建议 备注 注1:树种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位数字)+下划线(_)+gsmm(古树名木)+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 gsmm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

40、组调查的01号古树名木。注2: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称+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gsmm01_油松_全株01。注3:年龄:有传说、无据可依的作“传说年龄”;有传说年龄的,可同时填写估测年龄,“估测年龄”估测前要认真走访,根据不同树种的年平均生长量估计。凡是有文献、史料及传说有据的可视作“真实年龄”。注4: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5:古树名木重要特征描述:包括特异性状、特殊性状描述,如树体连生、基部分杈、雷击断梢、干腐、根腐等,如有严重病虫害,简要描述种类及发病状况。注6:古树历史传说或名木来历:简明记载群众中或历史上流传

41、的对该树的各种神奇故事,以及与其有关的名人轶事和特异性状的传说等。字数多的可以记在该树卡片的背后,字数在300字以内。DB14/T 28612023 18 A.11 古树群调查表 古树群编号: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县(区、市、林局):乡(镇、林场):村:小地名:管护单位或个人 是否专人 管护 是 否 保护措施 挂牌保护 未挂牌保护 原挂牌编号 古树株数 古树群面积 (hm)经度 纬度 海拔(m)生长环境 平地 沟谷 阳坡 阴坡 山脊 沟(塘/湖)边 路旁 病虫害情况 无 轻 重 病虫害种类 受威胁状况 严重 一般 未受威胁 其他 人为活动 频繁 不频繁 自然更新情况 好 中 差 无 坡向 北坡

42、东北坡 东坡 东南坡 南坡 西南坡 西坡 西北坡 无坡向 坡度()坡位 山脊 上坡 中坡 下坡 山谷 平地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厚 中 薄 土壤 pH 值 土壤肥力 肥沃 中等 贫瘠 古树群每木调查 编号 树种(品/变种)中文名 科名 属名 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平均冠幅(m)平均年龄(年)开花(结实)情况 生长势 照片编号 多 正常 较少 无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死亡 多 正常 较少 无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死亡 多 正常 较少 无 旺盛 一般 较差 濒死 死亡 群落内其他树种 重要特征描述 历史传说或来历 存在问题 建议 备注 注1:古树群编号:县级行政区代码+分组编号(两

43、位数字)+下划线(_)+gsq(古树群)+顺序号(两位数字),如:14010701_gsq01表示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01组调查的01号古树群。注2:经纬度按照度数记载,保留4位小数,如N36.2522。注3:平均年龄:根据文献、史料、走访、实测等方式确定该古树群的平均年龄。以真实年龄为准,无真实年龄的,按传说年龄或估测年龄填写。注4:照片编号:树种编号+下划线+树种名称+下划线+部位+顺序号(两位数)。如:14010701_gsq01_01_油松_全株01。注5:重要特征描述:包括特异性状、特殊性状描述,如树体连生、基部分杈、雷击断梢、干腐、根腐等,如有严重病虫害,简要描述种类及发病状况。E

44、E DB14/T 28612023 19 附录B (规范性)优良、特异单株选择方法 B.1 优势木对比法 又称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或五株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候选优树和优势木的树高、胸径,并计算材积,求出优势木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候选优树进行比较,若候选优树生长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否则,予以淘汰。该法一般在人工林或年龄结构较一致的天然林中使用,多用于林分内选优树。候选优树与对比树生长量对比记录表 项目 胸径(cm)树高(m)单株材积(m3)对比结果 优树对比树 优树 胸径%对

45、 比 树 1 树高%2 材积%3 优树年平均生长量 4 胸径 cm 5 树高 m 平均 材积 m3 B.2 小样地法 以候选树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如500),规划包括4060株林木的林地作为小样地,把候选树与小样地内的林木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观测评定,当候选树达到样地林木平均值规定标准时定为优树。B.3 丰产树比较法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树龄、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等一致条件下,在1015m半径范围内,选择3株仅次于候选优树的结果量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的对比树,测量其单株产量,若候选优树单株产量高于对比树单株平均产量30%以上的,可选为优树。此法主要应用于经济林树种选择优良单株,优良类型和优良品

46、系。候选优树及丰产树对比记录表 项目 树高 胸/地径 冠幅 目的产物产量 出籽率 含油率 平均单果鲜重 病虫害情况 优树 丰 产 树 1 2 3 平均 结果比较:优树单株产量丰产树平均产量 DB14/T 28612023 20 B.4 行道树的选优 在防护林带和行道树中选优采用此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其两侧各测510株树木的树高、胸径,计算平均值并与候选优树进行比较,达到标准的定为优树。B.5 散生木的选优 散生木因不易找对比树,选择时多以形质指标为主,同时考虑并比较其年生长量(测量树高、胸径,并计算材积),确定是否入选。散生木候选优树应是实生起源、树龄1030年生;还应注意其周围(半径10

47、m以内)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应有粪坑、猪圈、河流等特殊优越的土壤水肥环境,其土壤条件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B.6 特异单株的选择 对于某些具有特异性状,其表现超出正常范围且稳定的树木,可以不受林分起源、分布状况等限制,只要有超常规的特殊表现均可选择。其选择目标有以下6点:(1)抗病虫害。对成灾病虫、专食性害虫、专主寄生病具有明显抗性的单株。(2)抗逆性强。在同种树种中特别抗盐碱、抗干旱、抗低温、耐瘠薄、耐水湿的单株;抗污染(工业废水、废气、粉尘等)能力特强的植株。(3)生长性状特异植株。高或径生长特快的植株;大冠树种中树冠狭窄,平顶树中的主干明显者;雌雄异株或同株树种中的相反花型株;无性繁殖

48、困难树种中的易生根株;多籽树种中的无花或无籽株;芽、叶、枝条、花序、花型、花色、果型异常而稳定的植株;矮生、花蜜腺丰富、香味浓郁的植株。(4)物候异常的植株。比同种树种中发芽、开花、结实、落叶等物候期提前或推后明显,花期特长者。(5)具有性状变异的植株或芽变。(6)叶、花、果、木材、树皮、根皮、分泌物、内含物等有特殊利用价值的树木。DB14/T 28612023 21 F F 附录C (资料性)主要调查因子技术要求 C.1 坡度(1)平坡:05;(2)缓坡:615;(3)斜坡:1625;(4)陡坡:2635;(5)急坡:3645;(6)险坡:46以上。C.2 坡向 根据地面朝向,分为9个坡向。

49、(1)北 坡:方位角338360,022;(2)东北坡:方位角2367;(3)东 坡:方位角68112;(4)东南坡:方位角113157;(5)南 坡:方位角158202;(6)西南坡:方位角203247;(7)西 坡:方位角248292;(8)西北坡:方位角293337;(9)无坡向:坡度5的地段。C.3 坡位 分脊、上、中、下、谷、平地6个坡位。(1)脊部:山脉的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m的范围;(2)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的山坡三等分后的最上等分部位;(3)中坡:三等分的中坡位;(4)下坡:三等分的下坡位;(5)山谷(或山洼):汇水线两侧的谷地,若样地处于其它部位中出现的局

50、部山洼,也应按山谷记载;(6)平地:处在平原和台地上的样地。C.4 地貌(1)中山:海拔为10003500m的山地;(2)低山:海拔小于1000m的山地;(3)丘陵:没有明显的脉络,坡度较缓和,且相对高差小于100m;(4)平原:平坦开阔起伏很小。C.5 土壤类型 DB14/T 28612023 22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划分到土类。土纲 土类类型 土纲 土类类型 铁铝土纲 砖红壤 半水成土纲 黑土 赤红壤 白浆土 红壤 潮土 黄壤 砂姜黑土 淋溶土纲 黄棕壤 灌淤土 棕壤 绿洲土 暗棕壤 草甸土 灰黑土 盐碱土纲 盐土 漂灰土 碱土 半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