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4906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课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目标要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图例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胞外胞内胞内胞外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否是是否是否消耗能量否否是是举例O2、CO2、甘油、乙醇、苯的跨膜运输人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胰岛素、消化酶、抗体的分泌易错提醒(1)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载体蛋白的作用。(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主要体现了

2、膜的流动性。延伸应用“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因素的分析(1)物质浓度(2)氧气浓度(3)温度3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考向一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判断1下图表示几种常见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B和均属于被动运输,需要相应的蛋白质进行协助C属于主动运输,能够逆浓度梯度转运物质且消耗能量D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以的方式出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答案D解析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发挥作用,D错误。2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

3、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自由扩散B它是主动运输C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答案D解析该物质运输过程中抑制呼吸作用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运输速率迅速下降,说明该物质的运输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强弱有关,即物质X的运输为需要载体协助而不需耗能的协助扩散,A、B错误;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考向二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3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

4、不同O2浓度及不同物质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KNO3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的浓度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物质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答案D解析洋葱根尖吸收NO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量、载体蛋白和物质的浓度的影响。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物质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可能是因为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不足,D错误。4主动运输可根据是否由ATP直接供能,分为原发性主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其中继发性主动运输不

5、由ATP直接供能。图甲为人小肠上皮细胞与肠腔、组织液之间部分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乙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时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和转运速率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载体蛋白运输葡萄糖的方式为继发性主动运输B图甲中载体蛋白的功能可能包括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C图甲中载体蛋白和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速率与被载体分子浓度的关系,分别用图乙中的曲线a和曲线b表示D由图甲可知,同一种物质可能存在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答案C解析图乙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主动运输或者协助扩散,载体蛋白和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考向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探究实验分析5将生长状况良好的人成熟红细胞平均分为三

6、组进行物质转运实验。甲组加入细胞呼吸抑制剂,乙组加入载体蛋白抑制剂,丙组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物质转运速率。与丙组相比,甲组和乙组中物质的转运速率明显降低,甲、乙两组中的待转运物质是()A甲组:K;乙组:葡萄糖B甲组:氧气;乙组:二氧化碳C甲组:葡萄糖;乙组:甘油D甲组:氨基酸;乙组:大分子蛋白质答案A解析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氧气进入人成熟红细胞与二氧化碳出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都为自由扩散,B错误;葡萄糖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甘油进出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C错误;氨基酸进入人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大分子蛋白质进出

7、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D错误。6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做了相关实验,请根据表中实验结果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膜类型及处理方式物质跨膜运输速率(cm/s)葡萄糖KNaO2H2O单纯磷脂双分子层0001.01021.0104细胞膜无处理1.010101.01081.01061.01021.0101加入呼吸抑制剂1.010121.010101.01061.01021.0101A.葡萄糖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BK和Na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CO2跨膜运输时只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D细胞吸收水的方式可能有协助扩散答案B解析K运输为主动运输,而Na运输为协助扩散,两者的跨膜运输方式

8、不相同,B错误。1(2022山东,3)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BNO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C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会加重铵毒D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NH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NH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

9、错误;由题图分析可知,NO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2(2021山东,2)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H通

10、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CAX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Ca2以与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CAX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Ca2通过CAX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答案A解析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H顺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提供,A错误;Ca2通过 CAX运输进入液泡,增加细胞液的浓度,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则液泡中的H浓度降低,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差减小,为Ca2通过 CAX 的

11、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C正确;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需要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来提供,为主动运输,D正确。3(2020海南,18)ABC载体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载体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ABC载体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载体蛋白可提高O2的跨膜运输速度BABC载体蛋白可协助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CCl和氨基酸依赖同一种ABC载体蛋白跨膜运输D若ATP水解受阻,ABC载体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答案D解析O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A错误;据图可知,ABC载体蛋白发挥作用过程伴

12、随ATP水解,消耗能量,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耗能,B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每一种ABC载体蛋白对物质运输具有特异性”,故Cl和氨基酸跨膜运输依赖的载体蛋白不同,C错误;据图可知,ABC载体蛋白的功能发挥伴随ATP水解的过程,故若ATP水解受阻,ABC载体蛋白不能完成转运过程,D正确。4(2020江苏,5)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进入细胞,以方式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被吸收答案A解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方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

13、细胞通过方式,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A项正确;Na运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方式,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B项错误;方式是胞吞,方式为主动运输,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C项错误;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方式),D项错误。5(2021全国甲,29)植物的根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吸收外界溶液中的K。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2)细胞外的K能够通过离子通道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离子通道是由_复合物构成的,其运输

14、的特点是_(答出1点即可)。(3)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在有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根细胞对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_。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蛋白质顺浓度(或选择性)运输(3)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呼吸供能,故使细胞主动运输速率降低解析(2)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通道只能让某种离子通过,而另一些离子则不容易通过,即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3)由“细胞外的K可以通过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进入植物的根细胞”可知,此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细胞中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

15、对K的吸收速率。6(2022全国乙,29)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判断NO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判断的依据是_。(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速率不再增加,推测其原因是_。(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判断的依据是_。(4)据图可知,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O的吸收利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答出1点即可)。答案(1)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氧气浓度小于a点,根细胞对NO的吸收速

16、率与氧气浓度呈正相关(2)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此时载体蛋白达到饱和(3)甲的NO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甲需要能量多,消耗氧气多(4)定期松土解析(1)由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O2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的速率也在增加,超过该范围后,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作物吸收NO的速率不再增加,说明NO的吸收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不是能量,而是载体蛋白。(3)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因为甲的NO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的能量多,消耗氧气多,所以作物甲细

17、胞的呼吸速率大。(4)在农业生产中,为促进农作物根对NO的吸收利用,可以定期对作物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一、易错辨析1少数水分子借助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更多的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胞属于主动运输()3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属于自由扩散()4同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一定相同()5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6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7人红细胞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二、填空默写1(必修1 P70)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2(必

18、修1 P7071)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3(必修1 P71)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4(必修1 P72)胞吞和胞吐是借助于膜的融合完成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它是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某些小分子也可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靠ATP提供动力。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入植物细胞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毛细胞吸水能力与其细胞液中水的相对含量有关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细胞失水需要消耗能量C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D水分

19、子不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细胞失水可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两种方式都不需要消耗能量。2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进行频繁的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需要消耗能量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B供能不足会导致线粒体不能吸收利用葡萄糖分子C小分子物质都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进出细胞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的速率大于直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速率答案D解析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线粒体可能因膜上缺少特异性载体蛋白而不能吸收葡萄糖分子,B项错误;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如神经递质,C项错误。3(2

20、023陕西汉中高三模拟)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浓度适当增高会促进羊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无关D大分子有机物进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羊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A项错误;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原因可能是影响了膜的流动性,或者影响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B项错误;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进入细胞,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D项错误。4

21、红细胞膜中的Na/KATPase(ATP水解酶)的功能是水解ATP吸收K,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红细胞细胞质置换成高浓度的K溶液,并将其置于极高浓度Na的环境中,就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中,Na、K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Na/KATPase既有催化功能,又有运输功能C发生图示过程中,红细胞内外的渗透压不相等D该实验中ATP的合成不需要能量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K和Na均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且此过程没有ATP的水解,只有ATP的合成,因此该过程没有消耗能量,不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红细胞膜中的Na/KATPase(ATP水解酶)可水解ATP吸收K,在实验所

22、示环境下可以催化ATP的合成,B正确;图示过程只表示了细胞内外不同离子浓度不等,但不代表细胞内外渗透压不等,C错误;该实验中ATP的合成需要能量,由离子浓度差提供,D错误。5如图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对半乳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过程,半乳糖与葡萄糖共用同一载体蛋白且半乳糖与载体蛋白的亲和力大于葡萄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运输是伴随钠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而完成的,转运过程不需要消耗A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果糖浓度的升高,果糖的转运速率会加快B葡萄糖和半乳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半乳糖出现后,葡萄糖的转运量会明显减少D钠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靠主动运输来维持答案B

23、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转运为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能量来源于钠离子浓度梯度的势能,为主动运输,B错误。6(2023青海高三模拟)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15 000倍。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胰岛B细胞中K外流和Ca2内流属于被动运输BATP可作为信息分子,引起K通道关闭C葡萄糖主要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使ATP升高D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此过程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胰岛B细胞中K外流和Ca2内流都需通过离子通道且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A正确;由图示可知,ATP升高会引

24、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ATP作为信息分子,B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分解成产物丙酮酸和还原氢,而不是在线粒体中,C错误;胰岛素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需要消耗ATP,D正确。7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细胞内或外的特定配体结合后发生反应,引起门通道蛋白的一种成分发生构型变化,使“门”打开,介导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细胞内氧气供应不足会直接影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速率C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作为一种配体开启突触后膜上的Cl通道D“门”打开后,离子通过通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离子的

25、浓度差答案B解析细胞内氧气不会直接影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的速率,该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B错误。8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运输离子时不消耗能量;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总是呈正相关B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通道的运输速率但不会降低离子泵的运输速率C借助离子泵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

26、D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离子是被动运输,其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D解析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时需要载体蛋白,当载体蛋白饱和时,主动运输的速率将不再随呼吸强度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离子通道的运输和离子泵的运输都需要蛋白质,故蛋白质变性后功能发生改变,二者的运输速率都会受到影响,B错误;借助离子泵转运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其结果是使该离子在细胞膜内外存在浓度差,C错误;通过离子通道转运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其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D正确。9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

27、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B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C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D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中,上述两种运输方式同时进行答案C解析在较高浓度下,GLUT2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C错误。10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以蔗糖的形式经筛管不断运出。蔗糖分子利用H形成的浓度差提供的能量借助蔗糖载体与H同向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缺K会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BATP酶既作为K、H的载

28、体蛋白,又可以催化ATP的水解C叶肉细胞与筛管间H浓度差的维持离不开ATP酶D蔗糖的跨膜运输没有直接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答案D解析蔗糖的跨膜运输没有直接消耗ATP,但依赖H浓度差产生的能量,依然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11研究人员为研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方式,进行了相关体外实验。若用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则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为0;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 mmolL1时,抑制细胞呼吸与正常情况下,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不同,且有一种情况下速率为0;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 mmolL1时,抑制细胞呼吸情况下,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有所下降但不为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

29、肠绒毛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大于5 mmolL1B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速率不可能一直与外界葡萄糖的浓度成正比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既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也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答案B解析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B错误。12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C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一定是大

30、分子物质D图乙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蛋白数量或能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A、B正确;被胞吞或胞吐的物质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C错误; 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D正确。二、非选择题13如图1为某高等植物细胞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表示物质,ad表示运输方式;图2表示物质浓度对物质运输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所示运输方式中,能表示植物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氧气的是_,该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被运输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是_。(2)图1所示运

31、输方式中,能表示作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是_。农田被水淹后,作物吸收无机盐的速率会减慢,原因是_;同时,作物还容易烂根,原因是_。(3)图2中D点限制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答案(1)a随着被运输物质在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增大,运输速率逐渐加快(2)d农作物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需要消耗ATP,农田被水淹后,土壤中的氧气浓度降低,作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的量减少土壤中缺乏氧气,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酒精(3)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14已知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进行

32、了相关实验。请完善该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_。实验器材:5%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呼吸抑制剂、葡萄糖浓度测定仪、洁净培养瓶若干、肌细胞和红细胞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取6支洁净的培养瓶,分别编号为肌1、肌2和肌3,红1、红2和红3。第二步:向6支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等量的_,然后向肌1和红1培养瓶中分别添加适量且等量的_,向肌2和红2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相应量的_,向肌3和红3培养瓶中分别添加相应量的生理盐水。第三步:向肌1、肌2和肌3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肌细胞,向红1、红2和红3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红细胞。第四步:培养相同且适宜的时间后,用葡萄糖浓度测定仪检测各培养瓶

33、中葡萄糖的浓度。实验结果:肌1、肌2和肌3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依次为5%、4.8%、2.3%,红1、红2和红3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依次为_、3.5%、_。(1)肌2和肌3两组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2)根据肌1和红1,肌3和红3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验证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5%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呼吸抑制剂5%3.5%(1)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消耗能量(2)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解析(1)肌2培养瓶中添加的是呼吸抑制剂,肌3培养瓶中添加的是生理盐水,结果肌2培养瓶中葡萄糖的浓度大于肌3培养瓶中葡萄糖浓度,说明肌2培养瓶中的肌细胞吸收葡萄糖较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时消耗能量。(2)根据肌1和红1培养瓶中添加的是葡萄糖载体抑制剂,结果两瓶中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均仍为5%。肌3和红3培养瓶中添加的是生理盐水,结果瓶中葡萄糖浓度均显著减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肌细胞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