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第4课时群落的演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9单元第4课时群落的演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4课时群落的演替目标要求1.群落的演替。2.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源于必修3 P78“思考与讨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优势取代(填“取而代之”或“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能(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是否存在垂直结构?
2、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不同点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演替速度慢快形成群落趋向新群落趋向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阶段相对较多相对较少相同点群落结构从简单复杂;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源于必修3 P80“图415”:演替最终一定能形成森林吗?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原因: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
3、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延伸应用(1)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由于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火灾后森林的演替与乙群落的演替类型相同。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历时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2)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
4、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考向一群落演替的基本过程及类型的判断与分析1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B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
5、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D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则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提前,D错误。2塞罕坝林场历史上曾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后因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变成了树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原,如今塞罕坝人又在茫茫荒原上营造起了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如图是塞罕坝漫甸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塞罕坝漫甸地区由“沙地草原稀树草原”的演
6、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稀树草原群落在过度放牧等人为干扰条件下,可能会退化为沙地C人工造林加快了塞罕坝漫甸地区群落演替的速度D只要时间允许,稀树草原群落一定会演替为森林群落答案D解析演替的最高阶段受无机环境的限制,恶劣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不一定能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D错误。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考向二群落演替的趋势分析3如图是某森林在被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Pn)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Aab段,三类植物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火灾后演替过程中,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图
7、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答案D解析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A正确;火灾后演替过程中,自然条件有限,各种群的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B正确;该森林被大火完全烧毁,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图示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4(2023陕西汉中高三检测)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
8、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的C常绿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题表中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生产者的种类逐渐增加,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A正确;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的种群密度不一定都大于草丛的,如某些草本类种群,B错误;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故常绿阔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C正确;群
9、落演替中随着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先后逐渐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D正确。归纳总结群落演替的方向及变化分析方向简单复杂稳定复杂简单稳定实例大多数自然群落受污染或破坏的群落能量变化增加并趋向于稳定减少并趋向于稳定物质变化1(2021全国甲,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10、依次经过: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一般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B正确,C错误;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越来越强,D正确。2(2020海南,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
11、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答案C解析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等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B正确;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因为多年生灌木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3(2020全国,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
12、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BC D答案A解析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开始一段时间泥沙少,淡水少,海水多,入海口处的三角洲会出现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后来淡水、泥沙逐渐增多,海水减少,出现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最后大量的泥沙堆积,形成陆地,出现草甸植物群落,A项符合题意。4(2018江苏,13)如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
13、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草本植物阶段的群落中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优势取代而非完全的取而代之,所以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相同的,C错误;与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故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一、易错辨析1草本阶段的群落中不会有地衣和苔藓()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4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5演替达到相
14、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6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二、填空默写1(必修3 P78)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必修3 P80)如果气候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乔木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3(必修3 P80)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4(必修3 P80)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5(必修3 P81)人类活动
15、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某地大片土地无人种植,长期下去会成为一片荒地。经调查发现该荒地先后出现了草本植物、灌木植物、乔木植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乔木阶段时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将保持不变B乔木阶段还存在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C该荒地演替过程中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增加D该荒地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答案A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变化,乔木阶段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即仍在变化,A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有优势种的更迭,但乔木阶段还存在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B正确;该荒地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有机物总量也在增加,C正
16、确;该荒地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变化,则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D正确。2一个湖泊经历了从湖泊裸底到沼泽、湿地、草原、森林的一系列演替阶段后,演变为一片森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物种取代的过程C由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为初生演替D该演替过程各个阶段的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A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并不是物种取代的过程,而是优势地位被取代,B错误;由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从湖泊裸底开始的,为初生演替,C正确;群落的空间特征有垂直结构和水平
17、结构,该演替过程各个阶段的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3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B甲、乙两个群落的演替类型都是次生演替C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于甲群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D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一定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答案D解析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属于不同的群落,而不是一个群落的垂直结构,A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
18、群落演替的起点物种丰富度大于0,所以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先达到最大并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C不符合题意;第5年后物种丰富度降低可能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致,也可能是自然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所致,D符合题意。4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如表是某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物种种类(种)010年1120年2130年3140年藤本层4000灌木层21210乔木层23292110A.林窗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010年
19、,灌木层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于藤本层C在如表所示演替期间,林窗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D040年,林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答案B解析林窗后有土壤条件,也有植物繁殖体,因此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从表中分析可知,010年灌木层的物种种类数大于藤本层,但是无法判断各物种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在演替期间,由于乔木上层的树冠越来越大,可能会使林窗内水平方向上光照、土壤湿度等出现差异,因此水平结构也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从表中分析,在发生演替的40年间,林窗内藤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物种种类的总数不断下降,因此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D正确。5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
20、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类别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B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
21、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说明群落含有的有机物总量增加C四个群落中只有灌草丛没有垂直结构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答案C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干物质的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增加,故叶面积指数与植被干物质的量呈正相关,A正确;群落的总呼吸量比生产者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少,则能量的输出小于输入,说明群落中有机物有积累,故有机物总量增加,B正确;四个群落均有垂直结构,C错误;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阶段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该过程中前期干物质的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D正确。6下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优势物种从A到E的取
22、代顺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光的要求有区别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随之变化C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演替的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不同D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恢复力稳定性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营养物质的有效性增加,光因遮阴而减弱,不同优势物种对土壤营养物质的要求、对光的需求都有区别,A正确;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化,B正确;若第4年发生了火灾,其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相比起始条件不同,演替需要的时间也不
23、同,C正确;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上升,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抵抗力稳定性逐渐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D错误。7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逐渐形成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岛屿,成为旅游胜地后环境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初生演替发生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岛屿后C该岛屿的群落演替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D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答案C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因此,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
24、现,A正确;在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正确;该岛屿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C错误;人类的活动可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正确。8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会经历草本植物、灌木和森林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B三个阶段相比较,该地的植物种类已经完全不同C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可增加物种多样性D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变答案C解析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时,群落已经形成垂直结构,A错误;三个阶段相比较,只是优势种发生了变化,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B错误;
25、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动物的存在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可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沙丘自然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错误。9(2023山西大同高三模拟)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后,选择重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区域,进行3种不同更新方式的实验研究。一段时间后,生态恢复的结果如图所示,CK为未发生火灾的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火灾过后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未发生火灾时优势植物为草本层植物C三种更新方式下群落演替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D人工促进更新的恢复策略更适合该地区火灾后植被的演替与恢复答案B解析未发生火灾时优势植物为乔木层植物,B错误;由图可知,三
26、种更新方式下群落演替的方向相同,都是草本灌木乔木,但是演替的速度不同,C正确;人工促进更新方式恢复生态群落的效果最优,物种数接近未发生火灾的数值,D正确。10某农田弃耕一年后,出现了飞蓬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第二年,飞蓬的优势让位于紫菀;第三年,须芒草取代紫菀在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牧草、灌木和针叶林逐步形成。100多年后,形成栎山核桃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过程是一种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可能会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在形成栎山核桃群落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C该演替过程中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D栎山核桃群落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增大,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27、答案D解析栎山核桃群落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增大,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D错误。11(2023成都高三模拟)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竞争平衡阶段相对稳定阶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并未改变B成功定居的先锋植物可能会通过影响环境来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有利条件C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竞争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可以达到相对平衡D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答案A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同时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改变,A错
28、误;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空间和资源等,竞争平衡阶段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达到平衡,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相对稳定阶段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D正确。12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灌木丛中的植物和细菌的丰富度及土壤中的氮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发展阶段植物种类(种)细菌多样性指数(ACE)土壤中氮含量(g/kg)初级阶段113 694.970.04发育阶段123 939.910.05成熟阶段183 853.560.06注:ACE越大,表明细菌的丰富度越高。A土壤中氮含量与细菌多
29、样性指数的增长趋势相同B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C如果演替的时间足够长,该灌木丛最终能演替成森林D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答案D解析由题表可知,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土壤中氮含量升高,而ACE先升高后下降,故土壤中氮含量与细菌多样性指数的增长趋势不相同,A错误;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灌木丛初级阶段存在植被,因此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一个生态系统能否演替为森林与气候等条件有关,C错误;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生态系统组成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0、逐渐增强,D正确。二、非选择题13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S2代表_的生物量。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已不存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演替,原因是_。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逐渐增加。(2)恢复植被类型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_条件,若要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可采取的人工措施是重建_群落。(3)自然保护
31、区内某池塘在地震中也遭受到了破坏,在30年的时间里该池塘群落演替的过程如图2所示。通过图中分析可知,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顺序为_。答案(1)恢复群落次生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丰富度(2)土壤土壤微生物(3)丁甲丙乙解析(1)由于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1,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2)山体滑坡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恢复植被类型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土壤条件,若要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可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3)群落演替的规律是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该池塘
32、群落演替的顺序为丁甲丙乙。14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学者可以采用_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_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3)图2说明_。推测原因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4)该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种间_关系的调控。答案(1)样方(2)次生增加(3)树线上升幅度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4)竞争解析(1)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以采用样方法。(2)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树线上升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明显,可以使植被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将增加。(3)据图2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呈负相关。推测原因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不再上升,保持相对静止。(4)全球气候变暖使树线位置上升,但树线上升幅度受到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物种间竞争关系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