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4805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word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理科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1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体细胞中有14条染色体。下列关于该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28个核DNA分子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形成14个四分体C有丝分裂中期,14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酒精在生物学实验研究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酒精的应用,错误的是()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可用酒精洗去浮色B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不止一次用到酒精C在“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酒精洗去解离液D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可将采集的小动物放在酒精中保存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温度过低,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均受影响B植物根系吸收的矿质元素可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植物根系可利用农家肥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中的能量D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植种类能更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4下列关于膝跳反射与谈梅生津(谈及梅子就会分泌唾液)反射活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完整的反射活动均仅需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B两个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分别在骨髓和下丘脑C两个反射活动的效应器均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

3、两个反射活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的时间,前者短于后者5比较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细菌培养技术CT2噬菌体与肺炎双球菌遗传物质的核酸种类相同D两个实验的思路均是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然后单独研究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某玉米种群,对于H和h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Hh一种基因型。该玉米种群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等),从理论上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玉米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各基因型的数量比为121B

4、该玉米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n代,H基因频率为1/2C该玉米种群进行连续自交n代,显性纯合子比例高于隐性纯合子D该玉米种群进行连续自交n代,H基因频率为1/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7关于呼吸作用中ATP形成的机制,1961年,PMner(英)提出:有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能证可使H+由线粒体基质转移到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胶间腔,使腹间腔的H+浓度大于线粒体基质。当H+通过ATP合酶(兼具H+通道和催化ATP合成功能的蛋白质)回流线粒体基质时,释放的能量促进了ATP的合成。(1)ATP被喻为细胞的能量“通货的原因是,能量通过ATP分子在_反应和_反应之间流通。(2)线粒体内膜外侧的H+回流到

5、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判断理由是_(答出两点即可)。(3)有科学家认为光反应产生ATP的机制与呼吸作用相似,即:光能可使类囊体内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当类囊体内的H+顺浓度跨膜运输到叶绿体基质时可合成ATP。为验证类囊体内的H+的顺浓度跨膜运输是ATP形成的直接动力,现提供如下材料:具有生物活性的类囊体、pH=4的缓冲液(置于其中一段时间后类囊体内外pH相等)和pH=8的缓冲液(备注:缓冲液中含有适量的ADP和Pi等)。实验思路:在_条件下,将甲乙两组游离的类囊体置于_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再将乙组转移到_的缓冲溶液中,检测_。预期实验:_。8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

6、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这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若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具有独一无二且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物种通常被称为关键种。鉴别与验证关键种的最好方法是把关键种从群落中移除,然后观察和监测此后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但该方法对于_(填“物种丰富度很高”或“物种丰富度较低”)的群落是很难实现的。(3)北美西海岸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等动物,图为食物网,图中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和贻贝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觅食。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百分比。在一个16m2的实验样地中,人为去

7、除样地中所有海星,几个月后,藤壶在该实验样地中占据优势,数量最多,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可能的原因是_。(4)在上述实验中,再过一段时间,贻贝又代替藤壶成了该群落最终占优势的物种。由此可见,说明捕食、种间竞争在群落中的相互联系是: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_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9人体有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的攻击及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请围绕人体的的三道防线完成表中内容。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组成由_组成由_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主要由_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类型_,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功能防卫防卫防卫、_10亨廷顿舞蹈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8、现有一位该病男患者与一位不患该病的女子结婚,婚后生下三个孩子(均为单胎生),其中大女儿和大儿子患该病,小女儿不患该病。大女儿和大儿子均与不患该病的异性结婚,大女儿生下了一位不患该病的男孩。大儿子的妻子已怀孕(单胎)。(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在图的方框中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亨廷顿舞蹈病的患病情况。(2)该病_(填“是”或“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3)大儿子及其妻子生下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是_,大儿子的妻子在孕期可通过进行_(答产前诊断的方式),以确定其未出生的孩子是否患该病。(4)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

9、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也可能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较少(答出一点)。因此,有时为了确定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还需要_。11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1)“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活化,活化是指_。(2)“鱼眼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3)“炊作饭”是为消除_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4)“舒令极冷”的目的是_

10、。马奶酒是游牧民族传统发酵乳制品,主要通过马奶酒酵母发酵而成的饮料酒。(5)马奶中含有的糖类主要为乳糖,微生物将乳糖水解为_和_,这两种产物为酵母菌提供的营养物质是_。(6)可用巴氏消毒法对马奶进行消毒,该方法的好处是_。12F插入M基因的特定位置,再通过核移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获得M基因失活的,转基因克隆动物A,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受体卵母细胞普遍使用_M基因方法去核,所去的“核”是指_。(2)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动物A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3)胚胎移植时,早期胚胎在受体子宫中能成活的生理学基础是_

11、。(4)为了获得更多的克隆动物A,可在胚胎移植前进行分割,分割囊胚时要注意_。(5)鉴定转基因动物:以免疫小鼠的_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融合杂种细胞,制备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简要写出利用此抗体确定克隆动物A中M基因是否失活的实验思路_。参考答案1【答案】B【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

12、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一条染色体含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形成28个核DNA分子,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一共7对同源染色体,即7个四分体,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14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的现象,此时染色

13、体数目暂时加倍,D正确。故选B。【点睛】2【答案】C【分析】1、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实验流程:取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3、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固定根尖时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 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详解】A、苏丹溶液溶于50的酒精中,所以做“细胞中脂肪检测和观察”实验时,装片染色一段时间后可以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B、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解离细胞需

14、要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11混合制成,该实验中不止一次用到酒精,B正确;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用清水洗去解离液,C错误;D、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酒精可杀死样本,并能进行防腐处理,D正确故选C。3【答案】C【分析】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植物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与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详解】A、温度过低时,酶的活性下降,影响呼吸作用,进而影响植物体其他生理活动,A正确;B、无机盐在植物体内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也可以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5、,B正确;C、植物是生产者,可以利用农家肥中的无机盐,但不能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C错误;D、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需求不同,将不同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植种类,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D正确。故选C。4【答案】D【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

16、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最简单的反射弧也需要两个神经元组成,A错误;B、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谈梅生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C、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谈梅生津

17、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唾液腺),C错误;D、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谈梅生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两个反射活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的时间,前者短于后者,D正确。故选D。【点睛】5【答案】B【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18、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正确;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需要培养肺炎双球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需要培养大肠杆菌,都用到细菌培养,B错误;C、T2噬菌体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遗传物质的核酸种类相同,C正确;D、二者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D正确。故选B。6【答案】C【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

19、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2、遗传平衡定律:种群足够大,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遗传保持平衡,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如果H基因频率为p,h基因频率为q,则有p+q=1,HH+Hh+hh=1,HH=p2,hh=q2,Hh=2pq。【详解】A、因为该种群只有Hh一种基因型,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等)时,理论上,则该种群中H和h的基因频率均为0.5,随机交配且一代后,HH、Hh和hh的数量比为121,A正确;B、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等)时

20、,从理论上分析,该玉米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n代,H基因频率还是0.5,B正确;C、该玉米种群进行连续自交n代,显性纯合子的比例等于隐性纯合子的比例,C错误;D、该玉米种群进行连续自交n代,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如突变、选择等)时,从理论上分析:H基因频率仍为0.5,D正确。故选C。【点睛】7【答案】(1) 吸能 放能(2) 协助扩散(或被动运输) 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蛋白质(通道蛋白)协助、不消耗ATP(3) 黑暗 pH4 pH8 两组类囊体是否产生ATP(或ATP的生成量或ADP与Pi的消耗量) 甲组类囊体没有产生ATP,乙组类囊体产生ATP【分析】在线粒体内膜,通过物质分解产生的

21、高能电子,沿着电子传递链传递时形成的H+梯度,H+通过ATP合成酶顺浓度梯度进入线粒体,能量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的形成,使用解偶联剂插入到线粒体内膜,起到H+载体的作用,它使线粒体内膜和膜间隙的H+梯度丧失,使H+无需通过ATP合成酶而进入线粒体,这样就不能形成ATP。【详解】(1)ATP被喻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因为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2)H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时,不仅不消耗ATP还合成了ATP,符合协助扩散的特征,据此判断为协助扩散。(3)本实验可将类囊体先后置于pH4和8的缓冲溶液,使类囊体内H浓度高于类囊体外,通过检测ATP

22、的产生证明假说。为避免光照对H分布的影响,本实验应置于黑暗条件下,同时设置没有H浓度梯度的对照组。实验的预期结果为甲组类囊体没有产生ATP,乙组类囊体产生ATP。【点睛】本题通过ATP的生成的机制,考查考生的审图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8【答案】(1)物种组成(2)物种丰富度很高(3)海星的主要食物是藤壶,除去海星后藤壶大量繁殖;藤壶占据了岩石表面,抑制海藻生长,石鳖和石槭因食物不足而数量减少(4)竞争的强弱【分析】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物种丰富度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2、群落的中间关系有竞争、不是、寄生和互利共生。3、群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直接或

23、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详解】(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2)一方面,人为主观地选定所谓的关键种来进行去除实验,在物种非常丰富的群落中很可能会使那些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物种被忽视;另一方面,越复杂的生物群落,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去除实验不一定能观察到对群落结构明显的影响。(3)由题干信息,海星的主要食物是藤壶,当人为除去所有的海星后,这部分藤壶得以生存,并迅速繁殖,占据大量岩石表面,从而挤占了同样固着于岩石表面的海藻,石鳖和石槭因食物减少而减少。(4)海星与藤壶、贻贝、石鳖和石槭四

24、种动物存在捕食关系,后四种动物彼此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自然状态下,这五种生物可以共存,但在人为去除捕食者海星之后,藤壶、贻贝、石鳖和石槭之间主要是种间竞争,且占优势的物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捕食会影响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种间竞争的强弱,进而调节物种的种群密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9【答案】 皮肤、黏膜 体液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监控和清除【详解】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25、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人体第一、二道防线具有防卫的功能。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道防线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10【答案】(1)(2) 不是 第代的男患者生下了不患该病的女儿,则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或第代的男患者的母亲是不患该病的,

26、说明其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3) 1/4 基因诊断(4) 世代数或后代个数 得到多个具有某种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分析】人类遗传病特点:常染色体显性: 代代相传 ,发病率高,男女发病率相等。常染色体隐性:可隔代遗传 ,发病率在近亲结婚时较高, 男女发病率相等。X染色体显性:连续遗传, 发病率高,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X染色体隐性:隔代遗传或交叉遗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Y染色体遗传:患者都为男性, 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详解】(1)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

27、数字代表代(如、等),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个体(如1、2等),深颜色表示患者,据题意分析画出该家系图谱为:(2)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X染色体从母亲传递而来,将来只能传递给女儿,根据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其女儿均为患者,而该家系中,第代的男患者的小女儿不是该病的患者,且第代的男患者的母亲也不是该病的患者,所以该病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该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而是常染色体显性病。(3)因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假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为A、a,则大儿子母亲的基因型为aa,而大儿子患该病,其基因型为Aa,大儿子的妻子基因型为aa,故二者生下一位不患该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

28、1/4。该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所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鉴定大儿子未出生的孩子是否患该病。(4)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世代数、后代个体数较少,因此,有时为了确定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还需要得到多个具有某种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并进行合并分析。【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答案】(1)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2)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3)杂菌(或细菌、其他污染物)(4)防

29、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5) 葡萄糖 半乳糖 碳源(6)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分析】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的手段,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参与酒精的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1)“浸曲发”是将酵母菌活化,让处于休

30、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从而使微生物代谢加快。(2)“鱼眼汤”是指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CO2使溶液中出现气泡,形似鱼眼而得名。(3)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饭”,即蒸熟。即该操作的目的是消灭杂菌。(4)“舒令极冷”是将米饭摊开冷透,为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酵母菌)死亡。(5)乳糖为二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合成,故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可为酵母菌提供碳源。(6)采用巴氏杀菌法加工牛奶,其操作过程为在7075煮30分钟或80煮15分钟进行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完好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点睛】熟知酵母菌

31、的代谢类型及其相关的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所学原理解释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道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12【答案】(1) 显微操作 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2)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3)受体子宫对胚胎无排斥反应(4)均等分割内细胞团(5) B 取动物A和克隆动物A的肝组织细胞,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分析】核移植:(1)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2)原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32、;(3)动物细胞核移植可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详解】(1)传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受体卵母细胞普遍使用显微操作方法去核,所去的“核”是指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2)在无菌、无毒等适宜环境中进行动物A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时,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3)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没有排斥反应,因此早期胚胎在受体子宫中能成活。(4)为了获得更多的克隆动物A,可在胚胎移植前进行分割,分割胚胎时要注意均等分割内细胞团。(5)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制备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若要利用此抗体确定克隆动物A中M基因是否失活,如果M基因已经失活,则克隆动物A中无法产生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则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故实验思路为:取动物A和克隆动物A的肝组织细胞,分别提取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